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德顺 《中国茶叶》2006,28(6):23-23
高县地处四川省南缘,南有茶园7.42万亩,其中良种茶园2.72万亩,占36.66%。2005年生产各类茶叶3155吨,产值5659万元。茶业是高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茶园面积达2.35万亩,占31.67%,其中实施茶梨和茶林间作的无公害生态茶园2000亩,取得较好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有500亩,实践证明,实施茶果间作不仅能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还能显著提高茶园经济效益,是一项符合经济、环境、生态可持续的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2.
印有家 《福建茶叶》2016,(5):159-160
武陵山区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品牌众多。虽然如此,但是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对茶叶的生产要求也越来越高,改变传统种植方式,打造生态茶园势在必行。武陵山区从地理条件、气候环境、土壤情况等方面来看,非常适合打造生态茶园。不仅如此,打造生态茶园还可以进一步健全已成规模的武陵山区的旅游模式,扩大武陵山区茶叶的影响,促进武陵山区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11月9日,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张泽群、管彤等人一行深入贵州省黎平县天益家庭茶场采访。这是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为纪念"黎平会议"召开80周年赴黎平县开展慰问演出活动期间的一个片断。黎平天益茶场位于贵州省黎平县高屯镇,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家庭茶场,茶园基地于2007年春开始植苗,按生态茶园建设管理,茶园中间种有桂花树、青钱柳、油茶树、红豆杉等树种,总面积420亩。在茶场主人欧帮根的带领下,著名主持人张泽群、管彤来到茶山上与正在采茶的姑娘们交流,采茶姑娘们热情地唱起了当地的侗歌。张泽群一行在茶场参观、品茶并听欧帮根介绍了手工炒茶过程及茶场的建设、管理和运营情况。  相似文献   

4.
生态茶园的建设与管理是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建设好生态茶园以及更好的管理生态茶园是提高茶叶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对林茶食用菌生态茶园研究表明,茶园采用四周种植经济林木(板栗、黄柏、杜仲、梨等),茶蓬下栽培食用菌,茶蓬下土层中种植天麻模式,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叶品质,防止水土流失,而且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纯茶园.  相似文献   

6.
黎平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是贵州省重点产茶大县。近年来,随着黎平县新建茶园的快速发展,幼龄茶园规模也快速增加。除杂草是幼龄茶园管理中一项重要措施,在一些幼龄茶园,常发现一些勤劳的茶园主勤除草,除尽草,想茶苗快速生长,但茶苗长势反而不理想,甚至增加死苗率;而一些茶园采取"懒人"法,留杂草秋后除,茶苗的成活率和生长势反而好。  相似文献   

7.
对林茶食用菌生态茶园研究表明,茶园采用四周种植经济林木(板栗,黄柏,杜仲,梨等),茶蓬下栽培食用菌,茶蓬下土层中种植天麻模式,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叶品质,防止水土流失,而且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纯茶园。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70%左右的茶园分布在红壤丘陵地区,低产低质是该地区茶叶生产的基本状况。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土壤和气候条件所致,其中湘南茶区又以水分为关键因子。据此,笔者在湖南祁阳官山坪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选择有代表性的茶园,从大气、茶树、土壤三方面对红壤丘陵茶园的水分生态特性以及抗旱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试验研究,现根据两年多来的研究结果,试对这一问题作粗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茶园中,大量施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结构恶化,泥土板结,肥料大量流失,影响茶树的营养循环。在治虫上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导致虫体抗药性增强,茶叶毒性残留量增加,残杀无敌,引发了昆虫再猖撅,这样破坏了生态环境引起了大气的污染,水的污染,使现代茶园的优质高产无法持续下去。所以要建设优质高产茶园,首先要建立生态茶园。生态茶园就是用生态学的观点,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防止环境污染,维持茶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使茶园能达到持续的优质高产的目的。生态茶园实质是“有机茶叶”、“自然茶叶”、“再生茶叶”,…  相似文献   

10.
谭璐 《福建茶叶》2016,(7):15-16
目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加强,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及安全要求也逐步提高,纯天然的高品质绿色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提升茶叶质量、保证茶叶绿色安全的根本在于解决茶叶种植污染这一源头问题,由此看来,建设生态茶园是促进我国茶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本文结合生态茶园的具体含义、特点等理论概念,总结了生态茶园的建设规划内容,并对生态茶园的建设措施和要点进行了相关探讨归纳,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以期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阐述通过建设生态茶园的技术来生产无公害茶叶,尤其是绿色食品茶叶和有机茶,实现茶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茶园的建立是根据生态学的原理,以茶树为主要作物,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使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与茶园中的各种生物和谐共存,形成良性循环,维持茶园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山地生态茶园复合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茶园是推动中国茶叶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生态茶园的提出、内涵及其发展,综述了我国生态茶园模式及其生态学研究的主要进展,并提出了推动生态茶叶低碳化与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刘玺 《福建茶叶》2016,(3):178-179
从主营业务来看,茶园旅游则以观赏为主线,并在该主线中又融入了采茶、炒茶、品茶和茶品销售。另外,大多数茶叶产地都地处山地、乡村之中,从而又能通过发展当地的农家乐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由此,增强生态观光茶园旅游对当地经济辐射强度的措施包括:合理规划区域内的产业布局、加强茶园旅游项目内部规划、围绕茶为中心创建区域名片、建立区域以茶招商专项活动、创造条件培养乡村家庭经济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探索安溪特色的生态茶园建设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溪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厦(门)漳(州)泉(州)闽南金三角中间结合带,居山而近海,人口107万,现辖24个乡镇458个村(居),是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大县.茶叶生产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构成我县产茶的三大特点:一是茶园面积大、分布广.全县拥有茶园面积2万hm2,全县24个乡镇均有产茶、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全国产茶县前列;二是涉茶人员多.全县有80%以上的人从事与茶相关的行业,其中至少有35万茶农种茶、制茶;三是茶业已成为我县重要民生产业,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576元中,仅茶叶就占50%以上.因此,建设具有安溪特色的生态茶园,是保持我县茶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关系我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大事。  相似文献   

15.
华安铁观音生态茶园建设应遵循茶叶的生产特点,尽可能营造适宜茶叶生长的环境条件,从地块选择,茶园规划,标准建园,适当密植,防护林及遮荫树种植,梯壁留草、套种绿肥,科学施肥、修剪,病虫害综合治理,改善铁观音茶园生态环境,提高了茶叶质量安全,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韩学伟 《福建茶叶》2016,(3):151-152
我国生态茶园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从2011年中国国家旅游局提出发展"智慧旅游"之后,生态茶园发展进入新一代智慧旅游阶段。新一代生态茶园智慧旅游建设包括一个平台、一个手机旅游APP和四个基础设施。新一代生态茶园规划建设包括基础服务设施、茶生态工程、功能区规划和景观设计。新一代生态茶园项目策划包括茶艺茶道表演、茶叶为主的农家土特产品生产、展示基地、统一的网络营销平台和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  相似文献   

17.
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生态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茶园里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了我省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对已在我省少部分茶园尝试应用的生态调控措施进行归纳,推介综合应用抗性品种、生物多样性管理、农业耕作、物理器械、天敌资源、生物资源等调控措施,盼能指引生产,改善茶园生境,充分保护和增加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从而持续有效地控制该主要害虫的猖獗为害,提升我省茶叶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8.
华安铁观音生态茶园建设遵循茶叶的生产特点,尽可能的营造适宜茶叶生长的环境条件,从地块选择,茶园规划,标准建园,适当密植,防护林及遮荫树种植,梯壁留草、套种绿肥,科学施肥、修剪,病虫害综合治理,改善铁观音茶园生态环境,提高了茶叶质量安全,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茶叶是潮州的优势产业,生态茶园建设是提高茶园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潮州茶产业重要的基础性措施。本文以潮安区紫莲茶园为例,从栽培管理、生产加工、品牌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潮州市生态茶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推动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土壤是茶树生存的基本条件,它与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品质形成关系十分密切。以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土壤和茶叶为对照,对云南景迈山、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土壤(0~20βcm)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SOM)、氮磷钾(NPK)养分和一芽二叶晒青绿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7种多酚类单体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古茶园土壤含水率与现代茶园相比提高了15.23%~46.82%,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的土壤pH值高于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古茶园土壤的CEC、SOM、总氮(TN)、总磷(TP)和有效磷(Olsen-P)含量均显著高于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各茶山古茶园和现代台地茶园(或小茶林)茶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及多酚类单体物质含量虽然不一致,但古茶树茶叶酚氨比为6.75~12.28,明显低于现代茶园茶叶的9.98~15.25;各茶园茶叶中5种儿茶素含量的高低依次为:ECG>EGCG>EC>EGC>C,并且古茶园和现代茶园(或小茶林)茶叶的ECG和EGCG含量差异不显著;此外,仅在古茶树茶叶中检测到没食子酸(GA)。古茶园栽培模式有利于防止茶园土壤酸化、降低茶园光照强度、提高茶园土壤含水率、促进茶园土壤肥力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茶叶高氨基酸含量和低酚氨比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