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反刍动物瘤胃甲烷合成与营养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刍动物通过嗳气排出饲料在瘤胃中不完全氧化的产物甲烷,这不仅会造成能量浪费,也是导致环境温室效应的重要因素,不符合国际社会关于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原则。针对反刍动物的甲烷调控与阻抗技术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反刍动物瘤胃内甲烷合成、生物学意义、产量测定和营养调控等方面做了全面综述,这对于指导实践生产和理论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吉林农业科学》2017,(5):43-47
植物提取物中含有皂苷、生物碱、植物精油、单宁以及多糖等活性成分,在反刍动物饲养中具有调控瘤胃发酵挥发性脂肪酸组成、提高过瘤胃蛋白数量、抑制甲烷排放等功能,对反刍动物瘤胃调控方面发挥一定作用。本文就皂苷、单宁和植物精油这三类植物提取物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和甲烷产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植物提取物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稻秸青贮对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个3×3拉丁方试验设计,利用SF6示踪技术分别测定了青年母牛不同饲养水平(维持和生长)下饲喂青贮稻秸、氨化稻秸以及干稻秸的甲烷排放量,从而评价了水稻秸青贮在减少甲烷排放量上的作用。结果表明:维持水平下,饲喂青贮稻秸和氨化稻秸可有效地降低试验牛每天的甲烷排放以及每千克干物质采食量的甲烷排放,并且与干稻秸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甲烷排放量由大到小为干稻秸、氨化稻秸、青贮稻秸。生长水平下,粗饲料的瘤胃降解率越高,日粮中添加精料越有助于纤维的发酵,表现为单位(每天或者每采食1 kg干物质)甲烷气体排放青贮稻秸组均高于干稻秸组。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畜牧业甲烷减排进程以及实现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利用FAO数据库1961-2019年的长时序统计数据,分析了全球畜牧业甲烷排放量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1)1961-2019年,全世界各地区畜牧业甲烷估计排放量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2)全球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由1961年的6 804.79万t增加至2019年的10 352.91万t,分别占畜牧业甲烷排放总量的96.98%、97.51%;在不同品种反刍动物中,甲烷排放量前3位分别是肉牛、奶牛、水牛,其排放量分别由1961年的3 498.87万、1 861.56万、520.98万t增加至2019年的5 666.16万、1 996.04万、1 208.33万t。(3)印度、中国、巴基斯坦等国作为畜牧生产大国,牛、羊等反刍动物产量均排名世界前10位,其甲烷排放量也在不断增长,且增量多增速较快。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控制畜牧业甲烷排放的策略:在政策层面,建立畜牧业甲烷排放的统计数据与规范测算标准,对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征税或使其参与碳市场,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农户降低农场甲烷排放,加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气候变...  相似文献   

5.
甲烷是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之一,它能引起全球气温上升和臭氧层耗竭。目前全球大气中的甲烷浓度约1.75ppm,每年平均递增约1%。甲烷在大气中的滞留期较长,约为10年,甲烷具有强烈吸收地表红外辐射的能力,就单分子的温室效应作用与CO_2比较,CH_4是CO_2的20—30倍。  相似文献   

6.
中国稻田甲烷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魏海苹  孙文娟  黄耀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7):3531-3540
【目的】阐明中国不同稻作类型CH4排放的区域特征以及稻田CH4排放与环境因子和水肥管理的定量关系。【方法】通过文献调研,获得1987-2011年中国稻田CH4排放观测的有效文献111篇,含生长季CH4排放总量或平均排放通量的有效观测数据495组,涵盖67个观测点。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对上述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国单季稻、双季早稻和晚稻田的CH4季节排放总量(均值±标准误差)分别为(383.5±31.1)、(234.3±16.8)和(361.8±25.0)kg•hm-2。西南单季稻区CH4排放分别是华北、华中和东北单季稻区的2.3、2.2和4.3倍;华中早、晚稻区的CH4排放分别是两广早、晚稻区的2.6和1.9倍。稻田CH4排放与有机肥施用量呈正相关,与化肥氮施用量及土壤pH呈负相关;单季稻区CH4排放随纬度升高和经度增加而降低,双季稻区CH4排放则随纬度升高而增加;单季稻区CH4排放随土壤全氮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但晚稻区则反之。综合影响中国单季稻田CH4排放的因子为纬度、土壤C/N比、砂粒含量、水分管理方式、有机肥和化肥氮施用量,这6个因子的变化可解释CH4排放空间变异的72%;早稻田CH4排放空间变异的35%可由土壤C/N比、砂粒含量、移栽-抽穗期平均温度、水分管理和有机肥施用量等5个因子的变化得以解释;纬度、土壤C/N比、黏粒含量、pH值、全生育期平均温度和有机肥施用量等6个因子可解释中国晚稻田CH4排放空间变异的47%。【结论】中国稻田单位面积CH4排放量总体为单季稻>晚稻>早稻,但单季稻与晚稻田的CH4排放无显著差异。西南单季稻区的CH4排放显著高于其它单季稻区,华中双季稻区的CH4排放显著高于两广稻区。由环境和水肥管理因子决定的多元统计模型能较好地解释中国稻田CH4排放的空间变异,单季稻CH4排放模型的可解释性优于双季稻。  相似文献   

7.
《吉林农业科学》2014,(6):51-54
反刍动物排放的甲烷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这使得反刍动物养殖业对气候变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逐渐成为环境决策的一个主要关注因素。国外众多研究表明:食品级硝酸盐类物质,在安全剂量范围内,不但能成为反刍动物合成蛋白质的主要氮源,还具有长效抑制甲烷排放的功能。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硝酸盐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做一综述,为更好地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应用硝酸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包括稻田甲烷排放规律、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的因素,并提出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旱轮作方式对稻田甲烷排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密闭箱法研究了不同水旱轮作方式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1994 年—1995 年连续两年观测结果表明, 稻田甲烷排放的季节变化与前作有关, 前作是水稻的稻田移栽后即有大量甲烷排放,而前作是旱作蔬菜的水稻生长前期几乎没有甲烷排放,且旱作时间越长甲烷排放越迟,峰值越小。稻田甲烷平均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单季早稻和单季晚稻显著低于常规连作,而水旱年间轮作只显著减少早稻甲烷排放,对晚稻甲烷排放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研究水稻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对有效控制或减少大气甲烷含量、保护大气环境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从水稻根系对稻田甲烷产生的影响、水稻对稻田甲烷的传输影响和水稻根系的氧化能力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国内外水稻植株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做一综述,并且分析了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1.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而农田是甲烷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因此,对农田甲烷排放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从农业生态系统甲烷排放、土壤甲烷排放的影响因子,比如土壤含水量、土壤性质以及施用肥料的种类及肥料施用方法等方面综述了稻田甲烷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缓解农田甲烷排放的管理措施,尤其是减缓稻田甲烷排放的措施.提出了未来开展稻田甲烷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控制稻田甲烷排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稻田甲烷排放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烷是一种引起全球性大气变暖的重要温室效应气体。本文对近几年来稻田甲烷排放的控制方法,即水稻品种控制、灌溉、施肥等农艺措施控制和抑制剂控制等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今后控制方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人为补水对扎龙芦苇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人为补水对芦苇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分别在补水前5 d、补水后10、20和30 d测定了扎龙芦苇湿地淹水区RH和未淹水区RA的甲烷排放通量。结果表明,补水后30 d RH水深由20 cm上升至120 cm,甲烷排放通量由3.13 mg/(m2·h)增至9.60 mg/(m2·h),是对照组CH的1.62倍;RA在补水后30 d水深达到10 cm,甲烷排放通量由2.80 mg/(m2·h)上升至18.96 mg/(m2·h),为对照组CA的5.31倍。补水期间,RH的水深增加刺激了芦苇生长,从而为甲烷产生提供了更多底物,并增强了厌氧条件,导致甲烷排放增大;RA淹水后,大量有机质分解为甲烷产生提供了碳源以及通气状况的改变是促进其甲烷大量排放的原因。研究表明人为补水过程促进了淹水区和非淹水区的甲烷排放,建议在评估湿地甲烷排放时应考虑人为补水因素。  相似文献   

14.
苜蓿的营养特点及对反刍动物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苜蓿的营养价值和苜蓿对反刍动物作用机理的研究进行了概述。苜蓿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反刍动物饲喂苜蓿能提高DMI,促进瘤胃发酵和乳牛的泌乳性能,尤其能提高奶中共轭亚油酸的含量,对体液指标影响不大。指出了今后如何在饲料中合理搭配苜蓿草来提高氮的利用率,以及苜蓿草的贮藏加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农业源甲烷排放清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农业源甲烷排放的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采用IPCC(2006)推荐的排放系数法对2009年江苏省农业源甲烷排放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2009年江苏省农业源甲烷排放总量为990.348Gg,其中,水稻种植是江苏省最大的甲烷排放源,年排放量为829.577Gg,占全省总排放量的83.77%;畜禽养殖和秸秆燃烧甲烷排放较少,占甲烷排放总量的14.54%和1.69%。江苏省农业源甲烷排放平均强度为9.63t/km2.a,甲烷排放强度超过12t/km2.a的城市分别是扬州、淮安、南通市和泰州市,排放强度分别为13.88t/km2.a、13.52t/km2.a、13.48t/km2.a和12.29t/km2.a。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何云  霍文颖  张海棠  张亮  马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243-3244,3259
从粗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功能成分等方面分析了紫花苜蓿的营养特性,同时对影响紫花苜蓿营养价值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张斌  周再知  陈羽  梁坤南  余雪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871-11873
[目的]通过对常规培养基营养因子优化,筛选出适宜红菇菌丝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红菇的仿生栽培和深层培养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液体发酵培养法,研究葡萄糖、(NH4)2SO4、ZnSO4和VB1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对红菇纯培养菌株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适宜红菇菌丝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结果表明,适宜红菇菌丝体生长的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0.00-25.00g/L,(NH4)2SO4为2.07~4.83g/L,ZnSO4为4.50~6.50g/L,VB1为0.15—0.20g/L。红菇菌丝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20%马铃薯汁+葡萄糖20.00g/L+(NH4)2SO42.07g/L+ZnSO45.50g/L+VBB10.20g/L+KH2PO43.00g/L。[结论]用该培养基配方进行温室振荡发酵试验时,得到红菇最大菌丝产量为0.64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