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abernet Sauvignon’)为试材,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定期对植株进行UV-C 照射,分别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免疫组织定位等方法,对黄烷醇类多酚时空积累及其合成关键酶LAR(leucoanthocyanidin reductase,LAR)活性和定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UV-C 诱导果皮和果肉中总酚、黄烷醇类多酚、总黄烷–3–醇的积累,LAR 酶活性增强,且这一诱导作用有明显的照射剂量、器官/组织和发育阶段依赖性。UV-C 照射并不改变LAR1、LAR2 酶蛋白在葡萄果实中的分布,但诱导酶蛋白积累,特别在果皮及果肉维管束中,UV-C 照射导致LAR1、LAR2 酶蛋白信号明显增强。所有结果表明,UV-C 照射诱导果皮和果肉维管束中LAR1、LAR2 酶蛋白增加,诱导LAR 酶活性增强,最终导致总黄烷–3–醇和黄烷醇类多酚特异性积累。  相似文献   

2.
干旱对核桃果实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是落叶果树中比较耐旱的树种,但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高温干旱可直接影响果实的正常发育.在新疆温宿县,每年6~8月气温最高,如土壤干旱,在一天的高温时段,核桃树常出现新梢、叶片萎蔫和果实总苞皱缩现象.如旱情严重,会导致核壳发育不全,核仁干瘪甚至空壳,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3.
葡萄果实中黄烷- 3 - 醇及其聚合体的HPLC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赤霞珠’葡萄果实(Vitis vinifera L.‘Cabernet Sauvignon’) 为试材, 采用LiChrospher 100 RP-18e色谱柱(250 mm ×410 mm I.D., 5 μm) , 冰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 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 /min, 柱温30℃, 检测波长280 nm, 成功地分离了( + ) - 儿茶素〔( + ) -catechin, CAT〕、( - ) - 表棓儿茶素〔( - ) -epigallocatechin, EGC〕、( - ) - 表棓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 )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 - ) - 表儿茶素〔( - ) -epicatechin, EC〕和( - ) - 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 ) -epicatechin gallate, ECG〕等5种葡萄果实中最为重要的黄烷- 3 - 醇及其衍生物, 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并可以同时测定葡萄果实中5种黄烷- 3 - 醇及其衍生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此外, 经TSK HW-50 (F) 柱分离纯化,间苯三酚存在下酸解后进行HPLC分析, 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测定葡萄果实中多聚黄烷- 3 - 醇平均聚合度、平均分子量及其组成的方法。果实样品检测结果表明: 黄烷- 3 - 醇及其多聚体主要积累于果皮和种子中。  相似文献   

4.
以"黑比诺"酿酒葡萄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了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葡萄籽中黄烷-3-醇类单体及其聚合体的动态变化趋势,以期为葡萄最佳采收期和酿造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黑比诺"葡萄籽中的黄烷-3-醇单体主要由(+)-儿茶素、(-)-表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组成;果实转色之前黄烷-3-醇单体以(+)-儿茶素的占比较高,而之后则以(-)-表儿茶素占据较高比例。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葡萄籽中的黄烷-3-醇单体及其聚合体在不同时期达到峰值,其中单体在转色期附近达到峰值,而原花色素则在转色前1周左右达到峰值。"黑比诺"葡萄籽中原花色素末端单元和延伸单元均主要是由(+)-儿茶素、(-)-表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组成。末端单元和延伸单元达到峰值的时期也不同,末端单元在转色后2周左右达到峰值,而延伸单元则在转色前1周左右达到峰值。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原花色素的平均聚合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早黑宝与晚黑宝2个葡萄品种为研究对象,于盛花末期用25 mg/L赤霉素进行处理,在处理12 d之后再用50 mg/L赤霉素进行处理,早黑宝每隔10 d、晚黑宝每隔20 d采1次样,直至果实成熟,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经赤霉素处理的早黑宝果实的单粒重、纵径、横径明显增加,经赤霉素处理的晚黑宝果实的单粒重、纵横径在果实发育中期明显增加。经赤霉素处理,早黑宝和晚黑宝葡萄在幼果期果实硬度明显增加;在转色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花色苷含量都显著增加,而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赤霉素处理没有改变果实中总酚含量和总类黄酮含量的积累模式,但增加了果实中主要香气物质的含量。综上,赤霉素处理可以提高葡萄果实外观品质,促进挥发性物质的积累,使果实香味更浓郁,提升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6.
藤稔葡萄的负载量对果实发育及树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藤稔葡萄的负载量对果实发育及树势的影响戴志兴陈履荣刘权(江苏省江阴市三高葡萄园214445)(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日本巨峰系鲜食葡萄新品种藤稔〔1、2〕引入我国迄今已有8年历史。该品种首先在浙江金华市栽培成功,平均果粒重20g左右,最大果粒重达36g...  相似文献   

7.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gnon)’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采后不同剂量UV-B对葡萄果实中多酚含量及PAL活性的影响,为人为调控葡萄果实乃至葡萄酒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成熟葡萄果实进行UV-B照射0 min(对照)、15 min、30 min、45 min、60 min、120 min,并随机取样测定果实中总酚、黄烷醇类多酚及PAL活性,结果表明:采后UV-B处理能显著提高葡萄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诱导采后葡萄果实多酚类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8.
赵华  刘静 《北方果树》1998,(1):12-12
无籽灵对葡萄果实发育的影响赵华刘静(沈阳市东陵公园110161)(辽宁省技工学校)目前栽培的鲜食葡萄多为大粒有籽品种,但消费者喜食无籽葡萄,所以对有籽品种的应进行无核处理。为此,我们对大粒葡萄品种红富士进行了无核处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试材...  相似文献   

9.
CPPU和GA3对巨峰葡萄坐果及果实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广勤  常有宏 《果树科学》1997,14(4):257-259
  相似文献   

10.
赤霉素、硼砂、磷酸二氢钾对葡萄果实发育及品质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化学药剂赤霉素、硼砂和磷酸二氢钾对巨蜂、黑奥林、红富士3个葡萄品种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赤霉素、硼砂和磷酸二氢钾对巨峰葡萄有提早成熟和促进无核化的效果,对黑奥林、红富士等品种也有座果率增高、促进幼果膨大和含粮量增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葡萄种质资源果形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葡萄种质的果形性状以及不同类型的果形特点,为认识葡萄种质资源果粒形状特点和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一定依据。选取820份葡萄种质材料(286份的性状来自田间实地调查,534份来自《中国葡萄志》和《中国葡萄品种》记载),对不同类型、种(species)和用途的葡萄果形特点、不同果形单果质量的分布、以及质量与其纵径和横径的相关性、不同年代选育不同果形的数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倒卵圆形和长椭圆形的果粒较大,而圆形的果粒较小。欧亚种葡萄中长椭圆形和卵圆形的较多,欧美杂种葡萄中倒卵圆形的较多。鲜食葡萄较酿酒、制干和制汁葡萄果形更丰富且更狭长。黑色葡萄以圆形和近圆形为主,白色和红色葡萄中果形较为丰富。从育种进程来看,早期选育的葡萄果形以圆形为主,之后变为以圆形、近圆形和椭圆形为主,现代越来越多果形相继出现。圆形、卵圆形和倒卵圆形果粒的横、纵径与果粒质量拟合度较好。同一个葡萄品种果粒形状可能存在差异,其中椭圆形变化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2.
葡萄品种资源裂果性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252 个鲜食葡萄品种(111 个欧美杂种,141 个欧亚种),分别在转色期、成熟期、过熟期采集果实,通过清水浸泡试验,了解比较其裂果情况。结果表明,葡萄裂果症状有环裂、纵裂、纵环裂和龟裂等,龟裂只在欧亚种葡萄出现;欧亚种葡萄比欧美杂种葡萄裂果严重;成熟期裂果最严重;欧美杂种小果粒葡萄品种更容易裂果;果皮厚、果肉质地软的葡萄不易裂果。不同葡萄品种的裂果倾向性存在较大差异,通过研究清水浸泡后葡萄发生裂果的情况,对葡萄裂果有了初步认识,为葡萄品种选择及葡萄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葡萄果实降异戊二烯类物质合成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楠  刘斌  潘秋红 《园艺学报》2015,42(9):1673-1679
降异戊二烯类物质是构成葡萄果实香气的重要组分,其极低的感官阈值和怡人的花果香味,对葡萄及葡萄酒香气品质具有重要的贡献。综述了葡萄果实中主要降异戊二烯类物质的种类、香气特点、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生物合成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关键酶的调节及相关转录因子、栽培措施的影响等是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金星无核葡萄膨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佳  刘晓  陈建 《北方园艺》2011,(11):25-28
以金星无核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吡效隆(CPPU)和赤霉素(GA3)对无核葡萄膨大和果实发育的影响,以期为四川地区无核葡萄膨大化栽培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结果表明:金星无核葡萄经药剂处理后果粒大小和品质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各处理都能使其果粒达到显著膨大的效果。从果实的综合性状来看,金星无核膨大化处理的最佳浓度为CPPU 10mg/L+GA3 100mg/L。  相似文献   

15.
以“赤霞珠”葡萄为试材,在秋季对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尿素,研究其对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酿酒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酿酒葡萄的生长后期,叶面喷施1%~4%的尿素可明显提高葡萄叶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提高了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和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净光合速率也得到明显的提高.其中,3%尿素处理不但显著提高了叶片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和净光合速率,也显著提高了酿酒葡萄果实的品质.因此,秋季叶面喷施适当浓度的尿素可通过调节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来提高叶片光合速率,最终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6.
对8 个葡萄品种果实采后衰老情况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分析,发现欧美杂交种葡萄‘藤稔’、‘夕阳红’和‘信侬乐’VvNCED1、VvACO1、VvPG 基因表达水平高,葡萄果实耐压力、耐拉力下降明显,落粒数增加,其耐贮性较低;欧亚杂交种葡萄‘红地球’、‘黄意大利’和‘美人指’VvPOD2、VvMnSOD 基因表达水平高,果实的耐压力、耐拉力相对下降较慢,落粒数较低,其耐贮性也较高。表明葡萄贮藏过程中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能够反映出葡萄的耐贮性好坏。  相似文献   

17.
葡萄果粒形状简化基因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找控制葡萄果粒形状的基因位点,本研究中对304个葡萄种质的果形性状了进行简化基因组关联分析。对葡萄种质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测序,平均测序深度为8.13×,共开发466 618个SLAF标签,其中多态性SLAF标签有392 374个。比对测序分析获得了4 241 729个SNP标记,进一步根据完整度大于0.8以及次要基因型频率大于0.05的标准进行过滤,共得到481 192个SNP。本次检测到的控制葡萄果粒形状的相关位点为首次报道,除基于一般线性模型的SNP rs26137624外,其余检测表型遗传变异贡献率均大于11%。基于一般线性模型和混合线性模型分别关联到7个和3个显著性SNP标记,且均位于2号染色体上。通过筛选每个显著性SNP标记上下游区域,对关联区域进行功能基因挖掘,共得到10个有预测功能注释的基因和7个未知功能的基因。  相似文献   

18.
以始熟期花后7 ~ 11周的‘玫瑰香’葡萄果肉为试材,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VvNCED1和VvBG1基因在5个时期的表达量。结果表明,VvNCED1基因在花后7 ~ 8周表达量很高,随后快速降低至最低值;随着果实着色,表达量略有升高。VvBG1基因在果实始熟前表达量较低,随着果实始熟启动和果实着色,表达量基本呈持续升高的趋势。结合果实ABA含量在始熟期前后一直升高的结果分析,认为果实始熟前ABA积累归因于VvNCED1基因的高水平表达,始熟后ABA积累主要归因于VvBG1基因的高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19.
采后葡萄果实营养对灰霉菌致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后巨峰葡萄果实(Vitis vinifera L.cv.Kyooho)为试材,从葡萄的营养、pH、贮藏期生理状态以及环境温度对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生长发育和致病性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果实的营养和pH值适于灰霉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在葡萄营养培养基上灰霉菌与葡萄的其它采后致病菌,如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镰刀菌(Fusarium sp.)、芽枝霉(Cladosporium sp.)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ecium roseum)相比具有显著的生长优势。在pH 3.46的葡萄果汁上,灰霉菌分生孢子在0~35 ℃的温度范围内都能萌发, 最适萌发温度为15~24 ℃,0 ℃培养48 h后分生孢子仍然有8.7%的萌发率。灰霉菌分生孢子在低温下萌发需要较低的pH条件, 在pH 4的葡萄果汁中,4 ℃培养72 h后萌发率可达90%以上,高于pH 5~7的果汁。葡萄果实贮藏期的生理衰老状态与灰霉菌的侵染力存在着时序关系,即灰霉菌的侵染力随着葡萄果实贮藏期的延长而加强。受灰霉菌侵染后的葡萄果实产生过氧化物酶(POD)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均低于链格孢菌诱导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以塑料大棚5 a生早紫葡萄为材料,分别在盛花期、盛花后5 d的2个时期,用6-BA与SM不同浓度溶液及二者混合溶液进行浸穗处理,并于盛花后10 d全部喷施10 mg/L CPPU溶液,研究不同时期、不同浓度的药剂处理对早紫葡萄坐果率、无核率、果实大小及内外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后都能达到无核化的效果,其中以50 mg/L 6-BA溶液于盛花期进行无核处理的效果最好,不仅坐果率和无核率高达46.75%和93.78%,且果实的内、外品质也相对较好,平均单穗重为78.62 g,VC含量为3.23 mg/100g,可滴定酸含量为0.77 g/L,固酸比为18.1,建议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