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0 个山茶岛屿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立  胡仲义  李纪元  祝志勇  倪穗 《园艺学报》2012,39(8):1531-1538
 采用ISSR 分子标记对舟山群岛、长门岩岛、鹿儿岛、四国岛和五岛的10 个山茶(Camellia japonica)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程度进行分析。20 条随机引物扩增出210 个可分析位点,多态性百分比(PPL)为90%。试验结果显示,山茶居群水平的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732,Shannon 信息多态性指数为0.4003,表明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鹿儿岛、四国岛和五岛的居群相对于舟山群岛和长门岩岛居群而言,遗传多样性水平更高。10 个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 = 0.2028;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 = 0.9081,P < 0.05),表明岛屿地理隔离对山茶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具有重要影响。UPGMA 聚类显示了居群间的亲缘关系,同岛内居群间亲缘关系更近,长门岩岛居群与舟山群岛居群亲缘关系近于和鹿儿岛、四国岛以及五岛居群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滇西北地区11个羊肚茵居群56个羊肚菌样品为研究材料,应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进行了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1个多态性ISSR引物对全部试验样品进行PCR扩增,共获得88条稳定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0务(占79.55%)。应用软件POPGENE32分析得出11个羊肚菌居群间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在0.1715~0.4853之间,相似系数的变化范围在0.6155~0.8424之间。遗传分化分析表明,61.35%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38.65%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对56个羊肚菌样品进行分子系统聚类分析(UPGMA)将资源分为三大组,对11个羊肚菌居群进行亲缘关系聚类分析将居群分为两大类群,聚类结果与地理距离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ISSR标记的江西野生寒兰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江西省主要山脉12个野生寒兰居群共185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2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23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7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为78.9%。12个寒兰居群在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较高,群体总观测等位基因数(N_a)为1.7967,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1.4461,N_ei’s基因多样性(H_e)为0.2649,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3995;在居群水平上遗传多样性较低,PPB平均值为43.97%,N_a平均值为1.4397,N_e平均值为1.2478,H_e平均值为0.1462,I平均值为0.2204;遗传分化系数(G_(ST))为0.4415,居群间基因流(N_m)为0.6325,表明居群内的遗传分化大于居群间的遗传分化;UPGMA聚类结果显示12个寒兰居群可聚为两支,第一支由资溪、武夷山大叶、武夷山小叶、崇义小叶、靖安、宜丰、井冈山、邵武大叶和邵武小叶9个居群组成;第二支由石城、安远和崇义大叶3个居群组成,聚类结果没有呈现出山脉分布的特点;Mantel检验结果表明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3791)。  相似文献   

4.
应用SSR分子标记研究云南10个地理居群野生猕猴桃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演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不大;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在0.989 9~0.999 1之间,遗传分化系数(Gst)在0.001 1~0.174 3之间。威信居群与彝良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最高,遗传距离最小,亲缘关系最近;永善居群与云龙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最低,遗传距离最大,亲缘关系最远。10个居群可分为两大类群,师宗、绥江、西畴和永善4个居群聚为类群Ⅰ,麻栗坡、屏边、云龙、镇雄、彝良和威信6个居群聚为类群Ⅱ。类群Ⅰ内的遗传演化关系可分为2个进化层次,师宗居群与绥江居群之间以及西畴居群与永善居群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最近。类群Ⅱ内的遗传演化关系可分为5个进化层次,麻栗坡居群与屏边居群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最近,云龙居群与威信居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可为加快云南猕猴桃属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国内长白山地区和韩国由来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以长白山地区和韩国由来的28个野生软枣猕猴桃的叶片为材料,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明确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利用131个随机引物进行PCR,从中筛选出了多态性高、重复性好且扩增条带清晰的24个引物。24个引物在28个野生软枣猕猴桃中共扩增出19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86条,占97.4%。平均每个引物产生7.75个多态性条带。应用NTSYSpc 2.10e软件进行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分析后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28个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20 2~0.934 2。遗传距离0.58时可将28个野生种划分成2大类。在遗传距离最小的0.02处,有蛟河2号和3号2个野生种,其RAPD分子标记相似性为98%。【结论】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的野生软枣猕猴桃之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在同一地理区域内遗传多样性较低。韩国野生软枣猕猴桃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且与二道白河、汪清、左家等地的野生软枣猕猴桃亲缘关系较近。即具有同一地理区域聚类趋势,且不同地理区域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珙桐遗传多样性的AFLP 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7对AFLP引物对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的6个天然居群和2个人工居群的229份材料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00 ~ 500 bp的位点506个,其中多态性位点488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96.44%;各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2.77% ~ 79.25%,平均为67.00%。在物种水平上,珙桐的Nei’s基因多样性Hs = 0.3429,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 = 0.5107。而居群水平上,各居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介于0.2229 ~ 0.3389,各居群的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s = 0.2748,各居群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介于0.3219 ~ 0.4877,平均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 = 0.3995。居群间基因间分化度(Gst)为21.60%,基因流Nm为1.8。说明珙桐的遗传多样性较高,这8个居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动,但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在珙桐与其变种光叶珙桐之间未找到差异标记。  相似文献   

7.
菠菜种质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AFLP 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FLP 标记技术对110 份来源不同的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 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0 对EcoRⅠ/MseⅠ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82 条带,其中208 条多态性条带,多 态性比率23.6%;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4 ~ 0.87,不同来源组群的Nei’s 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 0.1887 ~ 0.2501,总体为0.2830,Shannon 信息指数范围为0.2789 ~ 0.3793,总体为0.4337。种质间基于 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 聚类分析、主坐标分析与组群间基于Nei’s 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结果基本相同, 与地理来源有很高的一致性。全部供试种质可分为两类,欧美、西亚、东亚及中国北方种质聚为一类, 部分日本种质和中国的南方种质聚为另一类,AFLP 标记能很好地从分子水平揭示菠菜资源的亲缘关系。 由亲缘关系推测中国的南、北方菠菜种质可能有着不同的起源。  相似文献   

8.
利用SRAP和EST-SSR分析香椿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和EST-SSR标记技术对中国9省10个香椿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试图为香椿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33对SRAP标记共扩增出167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产生5.06个多态性位点;45对EST-SSR引物共检测到221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4.9个多态位点;所选香椿居群的等位基因数和期望杂合度(EST-SSR,Na = 2.3506,He = 0.4632)及Shannon’s信息指数(SRAP,I = 0.6140;EST-SSR,I = 0.6752)较高,表明中国香椿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SRAP,Gst = 0.3124;EST-SSR,Fst = 0.2462)表明所研究的香椿资源分化程度较高;聚类结果显示,10个香椿居群可分成3类,其中衡水、泰安和太和居群为一类,成都、昆明、武汉和汝阳居群为一类,德州和泉州居群聚为一类,南京居群的结果因两类引物略有不同;香椿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实际的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长白山地区24个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进行检测,应用NTSYSpc 2.10e软件对遗传一致性和遗传距离进行分析。以期解析长白山地区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用24个扩增效果良好的引物进行RAPD扩增反应后,共扩增出18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81条,占96.8%,平均每个引物产生7.54个多态性条带。24个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之间遗传距离为0.02~0.58,并具有同一地理区域聚类趋势,且不同地理区域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广西野生濒危植物掌叶木遗传多样性的ISSR与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和SRAP技术对中国野生濒危植物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Lévl.)Rehd.]的5个野生居群的95份材料进行分析,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得到114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8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59.65%,掌叶木在物种水平上的Nei’s基因多样性(H)为0.1817,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2792;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596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984,居群间基因间分化度(Gst)为35.17%。15组SRAP引物共扩增出29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69个,多态性条带百分比为92.12%,物种水平上,掌叶木的Nei’s基因多样性(H)为0.3171,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4758;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9212,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380,居群间基因间分化度(Gst)为23.17%。结果显示两种标记均能检测到掌叶木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掌叶木不同居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动,但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居群内。  相似文献   

11.
利用SCoT 标记对46 份芥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70 条引物中筛选出21 条用于PCR 扩增,共扩增出200 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40 条,多态性比率为70%。供试材料相似系数介于0.77~0.95 之间,平均Nei’s 基因多样性为0.198,平均Shannon 信息指数为0.30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822 7。利用UPGMA 构建46 份芥菜种质资源的聚类树状图,在相似系数D1=0.780 处,可以将46 份芥菜种质分为两大类;而在D2=0.807 处,第Ⅱ类可进一步细分为5 个亚类。选出清晰的16 个多态性位点,构建46 份芥菜种质的SCoT 指纹图谱,结果由引物SP4、SP19、SP20、SP23、SP30 所构建的DNA 指纹图谱可将供试材料完全区分开。  相似文献   

12.
高岭  冯尚国  何仁锋  赵妙玉  王慧中 《园艺学报》2013,40(10):2026-2032
 应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兰属14个种的24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27条引物共扩增出259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24条,多态性百分比达86.49%,条带大小为100 ~ 2 000 bp,多数条带分布在500 ~ 1 300 bp之间。根据SCoT标记计算的遗传距离系数得到的聚类结果可知,24种兰属植物可以分为5类:A类:春兰、建兰、蕙兰、莲瓣兰;B类:墨兰、寒兰;C类:春剑;D类:兔耳兰;E类:多花兰、文山红柱兰、虎头兰、象牙白、碧玉兰、黄蝉兰,这与传统兰属分类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3.
李明  胡霞  苗兴军  许正  赵忠 《园艺学报》2016,43(10):1980-1988
利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伊犁河谷14个野生杏种群,212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条带143条,其中122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85.31%。伊犁河谷野生杏仍然维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0.2411,I=0.3708,PPB=85.31%),吐尔根乡种群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伊犁河谷野生杏存在较高水平的种群内遗传变异(76.42%)和较低水平的种群间遗传变异,种群间存在温和稳健的基因流(Nm=1.3680)。UPGMA系统聚类和遗传结构分析均显示,伊犁河谷野生杏可划分为以霍城样本为主的类群Ⅰ,以巩留和伊宁样本为主的类群Ⅱ和以新源样本为主的类群Ⅲ,种群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r=0.2634,P0.05)。  相似文献   

14.
 采用SSR 分子标记技术对四川野生中国樱桃5 个居群共133 株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的 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0 对SSR 引物共检测到78 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7.8 个。 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6112 ~ 0.6689,Shannon’s 信息指数(I)为1.1984 ~ 1.3786。基于分子方 差分析(AMOVA),92.53%的变异来自居群内,7.47%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间。居群间遗传距离(GD < 0.2416)、遗传一致度(GI > 0.7854)、遗传分化指数(Fst = 0.0844)以及较强的基因流(Nm = 2.7125)均 表明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居群内存在显著近交现象(Fis = 0.3986),且居群在大多数位点上偏离 Hardy-Weinberg 平衡。基于上述结果,分析讨论了居群较高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间较低遗传分化形成的可能 原因,并提出野生中国樱桃的保护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红肉猕猴桃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及AFLP 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红肉猕猴桃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调查,并对其进行果实性状变异分析和AFLP 遗传多 样性及遗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红肉猕猴桃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江西省、 四川省和陕西省等地,共采集到52 份野生资源和2 份品种资源(包括软枣猕猴桃红肉类型、中华猕猴桃 红肉类型和美味猕猴桃红肉类型)。红肉猕猴桃种质资源在果实性状和DNA 分子水平上都存在丰富的变 异和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4 对AFLP 引物共扩增出259 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0.56%, Nei’s 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s 信息指数分别为0.318 和0.477;资源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568 ~ 0.883 之间,平均为0.714。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将54 份资源划分为4 个组,软枣猕猴桃红肉类型单独聚为 一类;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红肉类型亲缘关系较近且有按地理来源优先聚类的趋势。果实性状数据 和AFLP 数据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二者可结合用于红肉猕猴桃资源评价和保护利用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影响柑橘SCoT-PCR反应的Mg2+ 、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及模板DNA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适于柑橘的SCoT标记分析体系。20 μL反应体系中含有:Mg2+ 1.5 mmol · L-1,dNTPs 0.35 mmol · L-1,引物0.625 μmol · L-1,TaqDNA聚合酶0.25 U,模板DNA 10 ng。最适退火温度为49 ℃。利用该体系对Wan2橘橙 × Li2甜橙的杂交后代及沙田柚四倍体进行分析,扩增条带清晰,扩增产物在150 ~ 2 100 bp之间。7个引物在Wan2橘橙、Li2甜橙及其18株杂交后代中共扩增出74条带,多态性条带48条,多态性比率为64.9%,在相似系数0.85处,18株杂交后代可聚为5类,表明其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1个引物在4株沙田柚四倍体及其二倍体亲本中共扩增出8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6条,多态性比率为54.8%,聚类分析显示5株沙田柚遗传相似系数在0.785 ~ 0.880,在相似性系数0.825处可分为3类,3株同源四倍体分别聚在不同的位置,四倍体材料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柑橘SCoT体系结果稳定,重复性好,可为柑橘遗传育种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芍药野生居群父系分析与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AFLP分子标记,对中国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as)代表居群——山西省交城县嵛岭山居群半同胞家系进行了父本组成、繁殖适合度、花粉散布、代际间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空间遗传结构的分析。9对引物共得到清晰判读的AFLP扩增带25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13条。对半同胞家系的父系分析结果表明,25个候选父系亲本在95%的可信度内检测出总的雄性繁殖贡献率为78.07%。芍药仅存在微弱的自交(自交率为2.25%),花粉散布以5 m为中心呈现尖峰分布,最远可达50 m,平均花粉散布距离23 m。亲代的多态性比率(P)为42.75%,平均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e)为0.1683 ± 0.2083,Shannon指数(I)为0.2462 ± 0.2982;子代P为52.94%,He为0.1921 ± 0.2055,I为0.2855 ± 0.2920。0 ~ 32 m距离范围内呈现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芍药作为一种异交植物,花粉散布尺度小,受地理距离的影响显著,花粉散布符合邻近距离散布模式;遗传多样性水平不高,亲本和子代代际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别不明显;近距离范围内存在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18.
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外来种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8对AFLP引物在70份黄瓜种质中共扩增出425条带,多态性带的比例为66%。供试黄瓜种质的平 均期望杂合度为0.376,中国种质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87,明显高于国外种质的n 291。西双版纳黄瓜和印度野生黄瓜具有一些栽培种质没有的特异位点,中国栽培种质的特异位点多于外来栽培种质,后者也有一些中国栽培种质没有的特异位点。聚类分析将70份种质分为三大组群,即西双版纳黄瓜(Cucumis sativus L.vaF.xishuangbannanesis Qi et Yuan)组群,e sativus var.hardwickii野生黄瓜组群和栽培黄瓜组群。西双版纳黄瓜与栽培黄瓜的距离最远,与野生黄瓜次之。按一定的遗传距离可以将中国和外来栽培种质分开。大多数 华南型和华北型种质归属于不同的亚组。这些结果有助于有目的地利用这些变异拓宽育种材料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9.
对北京地区24个杏鲍菇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RAPD分析,选取了40条RAPD随机引物对供试的24个杏鲍菇菌株的基因纽DNA进行PCR扩增,最终成功筛选出9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42条稳定、清晰的DNA条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850的水平时,可将24个供试菌株分为5大类;主坐标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RAPD分子标记技术成功的表明了北京地区杏鲍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为杏鲍菇的遗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玫瑰自然杂交后代数量分类及SCoT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  于晓艳  丰震  赵明远  齐宇  赵兰勇 《园艺学报》2015,42(6):1195-1204
利用数量分类和SCoT分子标记两种方法对40个玫瑰自然杂交后代进行分类、遗传多样性研究。数量分类将40个玫瑰自然杂交后代分为5类:第一类包括Z1、Z15等20个样品,主要特征为花色粉色至深粉,重瓣花,花萼不反卷,花梗刺着生均匀;第二类包括Z10、Z17等6个样品,主要特征为花色紫红,单瓣花,花萼反卷,花梗刺分布均匀;第三类包括Z12、Z38等12个样品,主要特征为花色浅粉至粉,重瓣花,花萼不反卷,花梗刺着生位置多为中下部;Z11和Z34分别为第四类和第五类,主要区别特征为花色,分别为浅黄和白色。SCoT分子标记筛选出的20条引物共扩增出426条带,多态性条带379条,多态性比例为88.97%。选用UPMGA法对供试样本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将40个玫瑰自然杂交后代分为5类,与数量分类结果基本一致。数量分类和SCoT分子标记方法对本项研究适宜可行,40个玫瑰自然杂交后代遗传多样性表现丰富,亲本来源的多样性使得玫瑰的分类体系与之前研究结果相比增加了2个类系。本研究为科学利用玫瑰自然杂交后代和培育玫瑰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