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系统阐述地学无人机系统、无人机对地观测系统等概念的基础上,以国产神龙260型地学无人机系统为例,论述了无人机系统的控制、无人机对地观测系统工程的方法论基础,总结了无人机对地观测系统工程图,可为从事无人机对地遥感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无人机技术符合现代烟草农业需要,能有效促进烟叶生产向优质、高效、绿色方向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在烟叶生产中起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作用。对无人机技术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了其在楚雄烟区烟叶生产中应用现状和效果,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为促进无人机技术在烟草农业领域多层次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黄河沿断面以上玛多县境内流域生态环境概况,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并总结了源区环境恶化带来的危害,对改善黄河源区的水资源环境、实现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种植保技术,解决了传统植保技术受作物长势和地理因素限制。系统地研究无人机的飞行参数对于施药效果地影响是有必要的。本研究选取无人机的主要飞行参数为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及亩用量为变量,利用3WDM4-10型植保无人机进行飞行作业,利用水敏纸测定作业过程中地雾滴量,并借助雾滴分析仪和理论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飞行高度,飞行单数及农药亩用量对于飞行作业地影响,得到了一定工况下最合适的作业参数,对以后的生产实际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现状的动态监测是管理部门制定土地利用政策的重要依据。无人机(UAVs)遥感技术具有机动灵活、操作简便等特点,在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本部为例,进一步分析空间分辨率、航向和旁向重叠度等参数对小尺度土地利用现状动态监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6.0 cm空间分辨率的无人机遥感数据能够满足小尺度土地利用现状2级分类的需求。同一空间分辨率下,航向和旁向重叠度均为75%的无人机观测数据在图像拼接质量上要优于航向和旁向重叠度为70%和65%的无人机观测数据。2016-2018年研究区范围内4类地物面积减少,9类地物面积增加。其中,蔬菜地面积减少近55%,荒草地和园地面积分别减少约20%和10%,坑塘面积减少约7%;温室大棚面积增加超过70%,特殊试验田和护坡面积增加30%~40%,场地和林地面积增加14%~20%,道路面积增加略大于3%。  相似文献   

6.
基于太阳能的植保无人机续航提升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业领域对无人机的任务需求中,续航问题无疑是目前植保无人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电池生产技术的瓶颈,目前植保无人机的有效作业时间大都被限制在12 min左右难以突破。太阳作为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源”动力得到了特别的关注,因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太阳能的植保无人机续航提升方案。在六旋翼无人机平台上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安装了太阳能续航模块后的无人机相比安装前,飞行续航时间平均提升了70 s。该方案基于多轴无人机飞行平台,在无人机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锂电池续电,从而减少锂电池在飞行时的电量消耗,增加植保无人机的有效作业时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植保无人机的续航问题,并能够向其他基于无人机平台的应用延伸。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0):217-218
当代,无人机无疑是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新科技,在军事,农业,运输等领域内被广泛使用。但在另一方面,无人机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社会问题的频繁发生,甚至是被不法之徒所利用。但我国目前对于无人机的法律制度建设十分薄弱,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我国无人机领域内的法律问题,从而加快我国无人机的法律进程。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兴起的植保无人机,以其效率高、不伤作物的优势受到农村市场的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植保无人机的发展,在总结国内外植保无人机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对青海省植保无人机的发展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对大通、门源等地植保无人机施药实验,总结出植保无人机在青海省各地区使用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植保无人机发展形势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植保无人机作为我国农业航空产业的重要组成之一,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和应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为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植保无人机的发展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委托华南农业大学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统计和撰写了“2016年我国农用植保无人飞机发展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的报告。在此报告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植保无人机的类型、生产企业及保有量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国植保无人机行业的发展状况,总结和提出了目前植保无人机行业发展中在关键施药技术研究、相关标准制订以及监督管理这3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并对植保无人机的市场前景、关键技术和作业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以期为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学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加快我国植保无人机产业的发展进程,促进和推动我国植保无人机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具有毁灭性,因此,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机系统逐渐发展成为航空护林领域的主力军,有效解决了传统森林防火存在的成本高、效率低、难以全局掌控等难题,在林区小范围航空巡护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基于此,结合无人机系统的组成及类型、无人机系统在森林防火上表现出的优势,对该系统在森林防火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为大范围推广应用无人机系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青海省民和县近20年景观分布规律及其土地利用程度问题,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将青海省民和县作为研究对象,选用2000、2010、2020年的全球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30,基于GlobeLand30分类系统,构建分类体系,并通过土地类型转移矩阵得到20年来研究区各景观类型面积及其变化情况,最后利用Fragstats4景观分析软件选取9个主要景观指标,对民和县的景观格局进行斑块类型和景观水平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面积增加最多的是人造地表,耕地面积减少最多,耕地转化为人造地表的趋势尤为明显;(2)草地和耕地的破碎化程度最高,湿地破碎化程度较小;(3)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整体上升,土地利用效果明显。进行景观生态格局动态分析对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有重要的作用,可为其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青海省大通县元朔山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状况,对元朔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所调查植物的园林用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根据陕北黄土高原的自然生态环境,果树生产现状和果树分区原则,将该区果树生产划分为北部神府海红果产区,毛乌素沙地酿酒、制汁葡萄产区,横山、白于山山区山杏、山桃产区,延河中下游商品苹果、梨产区,黄河沿岸优质红枣产区,中部、南部多种果树产区,洛川塬优质苹果产区7个区域,提出各区果树发展的主要方向、规模和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4.
川西北高原野生垂穗披碱草醇溶蛋白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弄清川西北高原野生垂穗披碱草与所建指纹库材料的遗传差别。[方法]对采集于川西北高原、新疆、西藏、青海的55份垂穗披碱草材料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A-PAGE),建立醇溶蛋白指纹库,将川西北高原材料的醇溶蛋白指纹与指纹库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川西北高原材料中分离出41条带纹,多态率为87.80%,少于所建指纹库材料(45条带纹,多态率93.33%)。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遗传相似系数也小于所建指纹库材料,表明川西北高原材料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川西北高原材料的特有带纹条数(2条)占指纹库共有带纹条数(5条)的40%,说明川西北高原垂穗披碱草具有自己特有的遗传特征。[结论]川西北高原材料可聚为一类,其醇溶蛋白图谱类型与材料所在的海拔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青海和宁夏枸杞子中的微量元素进行对应聚类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样品的品质与其微量元素组成和样品来源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青海和宁夏11个不同产地枸杞子中Zn、Cu、Fe、Mn4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最近测定结果及锌铜比(Zn/Cu)组成原始测量数据矩阵,采用对应聚类分析的方法对青海和宁夏两地枸杞子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宁夏中宁、中卫、平罗、石嘴山、黑城地以及青海河湟谷地、青海格尔木的枸杞品质主要与Zn、Mn2个微量元素相关;Zn/Cu对青海都兰产枸杞品质影响较大;Fe对宁夏银川产枸杞品质影响较大;Cu对宁夏某枸杞研究所、青海诺木洪产枸杞品质影响较大。[结论]该研究得到了不同产地枸杞子的品质与其微量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不同产地枸杞子资源的开发栽培、采收加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青海和宁夏枸杞子中微量元素的对应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永丽  董海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19-15120,15143
[目的]对青海和宁夏枸杞子中的微量元素进行对应聚类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样品的品质与其微量元素组成和样品来源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青海和宁夏11个不同产地枸杞子中Zn、Cu、Fe、Mn 4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最近测定结果及锌铜比(Zn/Cu)组成原始测量数据矩阵,采用对应聚类分析的方法对青海和宁夏两地枸杞子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宁夏中宁、中卫、平罗、石嘴山、黑城地以及青海河湟谷地、青海格尔木的枸杞品质主要与Zn、Mn 2个微量元素相关;Zn/Cu对青海都兰产枸杞品质影响较大;Fe对宁夏银川产枸杞品质影响较大;Cu对宁夏某枸杞研究所、青海诺木洪产枸杞品质影响较大。[结论]该研究得到了不同产地枸杞子的品质与其微量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不同产地枸杞子资源的开发栽培、采收加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洋  张荣  孙小凤  高旭升  吴丽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42-943,1059
介绍了青海省硒资源的发展现状,结合青海省硒资源的高原特色优势,探讨了青海省硒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为青海省硒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李健  丰先红  蔡一林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6):2758-2767
【目的】分析青藏高原青稞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评估其遗传基础,探索拓宽其遗传基础的对策,推动青稞新品种选育工作。【方法】以1950s后,影响力高、推广面积大的105个藏区青稞育成品种和3个引进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亲缘系数分析法分析参试品种的遗传基础,进而以亲缘系数为基础,采用兰氏距离、类平均法对参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累积直系亲缘系数,筛选藏区主要骨干亲本。【结果】18.01%的品种组合间存在亲缘关系,各组合亲缘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000—0.750,组合平均亲缘系数为0.053,显著高于中国大麦主栽品种以及北美大麦品种。根据参试品种的育成时间,以十年为期,将参试品种划分为7个时期,1970s和1980s 2个时期,参试育成品种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高,分别达到0.115和0.107;1990s和最近十年,参试育成品种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低,分别为0.040和0.032。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的参试育成品种数分别为48、27、17和12个;甘肃省的参试育成品种组合平均亲缘系数最高,达到0.220,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的参试育成品种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为接近,分别为0.094、0.122和0.138。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参试品种聚为7类,Ⅱ、Ⅲ类群共包含25个参试品种,各类群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低;其他5个类群共包含83个参试品种,各类群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高。40个参试品种的累积直系亲缘系数大于0,其中9个育成品种是藏区青稞的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了67个参试品种。9个骨干亲本及其67个衍生种占参试育成品种总量的72.38%。1960s,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种的数量占该时期参试品种总量的41.76%,之后的4个时期,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种的数量占各时期参试育成品种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80.00%、80.77%、76.47%和72.22%;最近十年,该指标虽有所下降,但仍然高达68.75%。对于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和甘肃省,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数占各地区参试育成品种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79.17%、62.96%、70.59%和75.00%。参试育成品种所使用的亲本合计118个,其中本地亲本97个,占比82.20%,外引亲本15个,占比12.71%;剩余6个亲本的来源信息缺失。【结论】藏区青稞的9个骨干亲本及其67个衍生品种构成了育成品种的主体,外引大麦种质利用率低,从而导致青藏高原青稞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基础相对狭窄、脆弱。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自然旅游资源成景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旅游资源单体的大普查,将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自然旅游资源概括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分析了不同旅游景观类型的成因与演化过程,并且概括了旅游资源的特点,旨在为全县旅游规划与发展提供依据,以期为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海互助八眉仔猪尿羟脯氨酸/肌酐(HP/Cr)比值在不同日龄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4头青海互助八眉仔猪尿羟脯氨酸(HP)含量、肌酐(Cr)含量和HP/Cr比值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八眉仔猪尿HP含量从47日龄开始升高,在54日龄时达最高值[(44.85±6.45)μg/ml],而后逐渐降低。不同日龄间八眉仔猪尿HP/Cr比值变化显著,从47日龄开始其变化曲线大致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54日龄左右达到峰值(73.52±35.83)。[结论]该研究对青海互助八眉仔猪品系作为种用猪进行早期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