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径流小区定位观测,研究了川中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坡面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年际间存在差异;随着坡度的增加,坡面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呈增加的趋势。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降雨量与坡面径流深、土壤侵蚀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而降雨强度、降雨历时与土壤侵蚀量分别存在着显著的幂函数和二次函数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为坡耕地主要的土壤侵蚀因子,降雨历时对土壤侵蚀的贡献率随坡度的增加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2.
采用USLE模型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估算了川中丘陵区李子溪流域的土壤侵蚀总量以及侵蚀强度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李子溪流域主要以微度侵蚀为主,且不同的方法得到的侵蚀强度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川中丘陵区微型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区域水量的供需分析,结合当地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运用区域水量平衡法探讨了四川中部丘陵村级小区域内微型水利工程蓄水总量的确定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单纯形法优化设计出了大、中和小型蓄水池数目、蓄水容量及其配套分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川中丘陵区的大足县作为研究典型,分析了该县农业生态系统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以牧草为中心的农牧结合新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扭转农业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促进农、林、牧、副、渔五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川中丘陵区盐亭县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亭县2003~2015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除了2006年有所下降外,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主要促进因素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的升高,而制约因素为资源减量化投入和资源环境安全两个指标。盐亭县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与绵阳市其它丘陵区县有较大的差距。应调整农业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耕地占用,增加林地面积,加强科技、资金和政策支持等,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人多地少的川中丘陵区,广开饲料资源和大力发展养殖业是生态农业建设的突破口;以家庭为单元的多样化经营则是充分利用资源、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过渡形式;对物质和能量的多层次循环利用、提高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效率乃是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川中丘陵区坡坎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中丘陵区坡坎资源数量可观,总计面积51-23 万hm2 ,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具有显著的固土护埂、改良土壤、促进产品多样化及增加农业收入等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川中丘陵地处盆地中心部位,以旱地为主。该区域绝大多数旱地既无外来水源,也不能取用地下水进行灌溉,为典型雨养旱地。区域内春旱、夏旱和伏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分辨率的IKONOS卫星数据,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研究了川中丘陵区的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地势起伏的加剧和人类活动强度减弱,浅丘、中丘和高丘景观格局的多样性指数分别是1.1437、1.3598和1.4367;优势度依次为0.8022、0.5861和0.5092;分维数依次是1.2652、1.3019和1.3272;破碎度则分别为53.9488、60.1556和54.4666。其景观格局主要受气候、地貌、坡度、人类活动和居民点分布的控制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易建文  张维  陈礼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01-17103,17105
[目的]为了探讨紫色土坡地典型利用方式(旱地、柑橘园、林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特征。[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乐至县童家小流域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林地受人为扰动少,土壤肥力高;柑橘园、旱地受人类耕作活动影响大,因经济产出效益不同,农户对土地的劳力与经济投入不同,使得柑橘园土壤肥力高于旱地土壤。[结论]不同坡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具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川中丘区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品种间差异,筛选高产低环境影响的水稻栽植品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川中丘区5个优势籼稻品种的5个生长期(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成熟期和收割后)温室气体(CH_4、N_2O、CO_2)排放通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温室气体排放在不同时期差异较大。CH_4在分蘖期和孕穗期排放最高,N_2O和CO_2排放则在种间差异较大。5个品种增温潜势依次为‘蓉18优188’‘川农优3203’‘宜香优1108’‘川农优498’‘F优498’。水稻收割后若未及时翻耕和排水,将会增加水稻整个生长期的CH_4排放通量,可见,再生稻也是一个CH_4"源"。建议在水稻收割后及时对田地进行翻耕排水以缓解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12.
以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以四川省茂县为研究区域,依据土壤侵蚀程度的评价原则选取对研究区域土壤侵蚀影响较大的5个评价因子,包括坡度、植被盖度、土壤可蚀性因子、降雨侵蚀力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然后根据多因子分析将土壤侵蚀程度分成5个等级——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得到茂县土壤侵蚀的等级分布。结果表明,茂县土壤侵蚀还在可控制范围内,没有强度侵蚀和极强度侵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四川丘陵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该地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笔者围绕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从降水量、水资源量和水质3个方面分析论述了四川盆地丘陵区水资源现状,并从水利工程现状、可供水量、水资源供需状况等方面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指出了当前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从积极开源、节约用水、水环境保护、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罗怀良  许可  李霞  陈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7029-7031
在分析川中丘陵地区农村经济与剩余劳动力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大英县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了川中丘陵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县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初中文化为主,外出务工多选择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中心城市,绝大多数以初级劳务型工作为主,文化程度和转移地点对务工年收入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当地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发点不规范及转移秩序混乱影响了当地农业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给输出地带来较多社会问题。针对该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发展乡镇企业、高效农业和第三产业等措施消化和吸收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强管理,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服务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张金英  葛京凤  于江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391-6392,6395
以河北太行山区为例,选择加权降雨量、坡度、坡长、沟谷密度、土壤质地、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7个影响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求出各因子权重,建立土壤侵蚀评价指标体系;利用RS和GIS技术,将影响因子分级并进行地图代数加权叠加,划分土壤侵蚀强度等级,揭示该区2000年土壤侵蚀强度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四川省丘陵地区主产粮食乡镇种粮效益不高,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特进行了高效种植模式试验,经过多年的研究调查,摸索出丘陵区主产粮食高效种植新模式,为四川省粮食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莉  魏晋  高雪松  郑子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148-13150
应用多目标规划的相关理论,通过模型方法,在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应的基础上,以四川泸县为例,研究四川丘陵区耕地优化配置问题,并预测获得四川泸县2015年耕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指出,泸县应发展农业种植的优势,在发展粮食种植为主导的基础上,加强果园和林业发展;确保森林覆盖率不降低,适度地控制居民点扩展的速度,整合居民点及附近村庄的土地;加强未利用地的管理,补充泸县的耕地后备资源;提高丘陵地区耕地利用率,实现耕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8.
蒋明成  王丹  夏建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543-14546
基于对川中丘陵区盐亭县林山乡西沟小流域田间道路的外业调查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流域内各级道路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林山乡小流域的道路总共可以分为4种等级,包括干道、田间道、生产路和支路;各级道路总长度都随级别增大而减少,且累计总长度与道路级别线性相关,道路长度则随道路级别增大而减小;道路网系和流域水系在结构规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级别道路分布范围受地形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爬坡道路坡度与地形坡度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且次级道路分布受主路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