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Alkire-Foster多维贫困指数的分析方法,基于拉萨市农牧区民生调查数据,对拉萨市农牧区总体多维贫困状况进行了分析,总体来看,拉萨农牧区扶贫效果显著,贫困发生率有所下降,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农牧区在教育维度上被剥夺程度明显,纯牧区的多维贫困指数高于纯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在维度和指标分解上教育维度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生活水平,预防性保健检查和生活燃料对于总体的贡献也较高。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已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农村扶贫从绝对贫困过渡到相对贫困阶段。绝对贫困阶段注重物质帮扶,相对忽视精神贫困治理。农村居民受传统农业社会生活环境影响,存续文化认知等层面的乡土性,返贫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在农村转型发展中缺乏强劲韧性,极易进入“贫困陷阱”循环。基于农户调研数据实证探究文化韧性、个体行为和相对贫困状态三者关系,得出结论:文化韧性正向影响个体行为;个体行为负向影响相对贫困状态;文化韧性负向影响相对贫困状态;个体行为在文化韧性和相对贫困状态之间起中介作用。建议政府部门合理规划文化设施,增加资源供给;基层干部加强自我建设,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农民准确定位自身,主动提高技能。  相似文献   

3.
4.
“相对贫困”是与“绝对贫困”相对应的一个概念,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对贫困现象得到了历史性解决,现有的物质水平可以满足人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不意味着贫困的彻底根除,我国还面临着“相对贫困”的多种挑战,需要用行政的方法,巩固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果;需要用改革的方法消减收入分配过程中的不合理要...  相似文献   

5.
6.
刘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539-2539,2541
家庭规模作为人均年纯收入的重要计算因子,与农村家庭贫困发生率、贫困变动之间具有显著关系。以国家统计局湖北省农调队的家庭调查数据为依托,分别测算不同规模家庭的贫困发生率以及1997~2003年的贫困变动状况,实证分析家庭规模与农村家庭贫困的关系,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7.
为了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以郑州市为例,围绕精准扶贫后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展开研究。分析了郑州市相对贫困对象的特征,指出了郑州市相对贫困治理面临的城乡差距化严重、农村产业大产业发展不足、村集体资产缺乏等问题,并对其造成原因进行分析,从政策、经济、社会、法律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建立持续增收机制、构建差距拉平机制、构建多重保障机制、发展内生动力机制、建立相对贫困治理保障制度等多重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到2020年我国基本消灭了绝对贫困,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消除了绝对贫困不等于消灭了贫困,自此,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就摆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面前。相对贫困相对于绝对贫困来讲,治理难度更大,治理时间更长,治理任务更艰巨,必须建立标准化、系列化的行之有效的的长效机制,以着眼未来的视野、实事求是的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持之以恒的作风、精细管理的方式,开展相对贫困的治理工作,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本文通过对贫困概念的研究,分析相对贫困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形成原因,提出了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相对贫困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客观评价了河南粮食主产区相对贫困的状况,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造成粮食主产区相对贫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翠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56-5959
利用FGT贫困测度指数,采用Datt和Ravallion贫困变动分解方法分析了1995~2007年间新疆农村贫困状况及其变动原因。结果表明,整个研究期内新疆农村贫困发生率、贫困距指数与平方贫困距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但自2004年以来,新疆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缓慢,贫困距指数相对稳定,平方贫困距指数从2004的1.00%上升到2007年的1.38%;影响新疆农村贫困变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12.
江苏“脱贫攻坚”工程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3~5年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承诺,江苏省组织实施"脱贫攻坚",提高扶贫标准,界定扶贫对象,重点帮扶,多策并举,构建"大扶贫"格局。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贫困概念内涵的发展,改变扶贫的战略思考,准确定位扶贫参与各方,结合村情选择扶贫项目,提升贫困人口应对致贫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辉  雒佩丽 《江西农业学报》2012,(11):145-148,154
对河南省黄淮四市相对贫困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黄淮四市相对贫困的现状、特征及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地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沈园园  于法展  何艾霏  于晨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347-16349,16353
选择生活现状、生活生产条件、卫生教育情况3类,包括农民人均现年纯收入、人均年粮食产量、人均农业机械动力、中小学儿童辍学率等8个指标建立苏北地区贫困村确定的指标体系,选择徐州市睢宁县的联群村、宿迁市泗阳县的马洼村、连云港市灌云县的川星村、淮安市洪泽县的小朱村、盐城响水县的丰大村为代表村,经各村领导干部和群众研讨后得出权重测定结果。根据对所选择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考察、访问得到相关数据,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能够综合反映贫困特征的指标值。根据标准化后的指标数据,运用参与式贫困指数公式,计算得出能够说明其调查对象的贫困程度的数值,并对该地区的代表贫困村进行贫困次序排列,贫困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马洼、联群、川星、小朱、丰大。从而表明,就理论和技术的可操作性而言,参与式贫困指数可以很好的识别出贫困村,为达到合理有效利用有限的扶贫资源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基尼系数及泰尔指数,分析1978~2004年陕西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并进行了产业和地区分解。结果表明:陕西农村地区的经济差距经历了倒U型的发展历程,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和非农产业的空间集中是地区差距变动的主要原因,加快落后地区的农村工业发展是目前缩小地区差距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20年底,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反贫工作的重点转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通过对相对贫困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特征及类型、标准及测度方法、治理机制等进行梳理,总结相对贫困问题的研究现状和不足,展望未来相对贫困问题研究的方向,为进一步开展反贫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消除绝对贫困的后扶贫时代,仍面临着相对贫困的问题,为了给构建科学可持续的贫困治理长效机制提供参考,通过对相对贫困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对我国防止返贫和治理相对贫困政策的分析,以及相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概括,针对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问题和返贫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的后扶贫时代治理相对贫困的对策是: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地培育当地产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高水平人才返乡;改善农村交通状况,打开城乡物流通道;加强基础医疗建设,增加农村人口健康资本;改善基础教育,杜绝贫困根源。  相似文献   

18.
对农村贫困形成机理进行研究能为反贫事业提供有效思路。资本缺失是我国农村贫困的重要成因;农民的物质、人文和社会关系资本缺失造成部分农民贫困,并陷入贫困恶性循环。因此,当前政府的工作重心要向“三农”倾斜,并坚持城乡同时发展。要转变观念构筑全面经济发展平台,注重发展质量、扩大农民的政治话语权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等,以尽快减少和逐步消除农村贫困。  相似文献   

19.
李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63-15965,15981
分析了四川省农村贫困的现状、特点及贫困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四川省农村贫困状况的对策,即完善财政资金反贫困制度设计,完善金融反贫困制度设计,加大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和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赵兰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061-22062,22065
介绍了心理贫困的定义及我国农村心理贫困的现状,心理贫困在我国农村表现为乡土主义观念严重;小农意识强;身份认同焦虑。分析了心理贫困影响农民行为模式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心理贫困影响农民改变现状;影响农村人口结构;影响农村正常秩序。提出了消除农村心理贫困的对策建议:一是增强农民主体意识,改善农民心理感受;二是协调城乡发展,增加农民社会认同度;三是加大文化建设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四是开放思想,鼓励劳动力的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