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河北省夏玉米生长季干旱时空特征及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作为夏玉米主要生产地,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干旱频发,威胁粮食安全。基于1961—2014年河北省19个气象站点降水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简称SPI),通过Arc GIS得到干旱的空间分布,并对SPI进行MK趋势检验,研究夏玉米生长季干旱特征。运用SPSS软件,对SPI与夏玉米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短时间尺度的SPI指数能够较好地描述河北省干旱实际情况。20世纪90年代后干旱发生次数多于20世纪90年代前。生长季内,6—9月干旱频率分别为15.8%、16.4%、16.3%、14.7%,7—8月干旱发生情况较为严重,且SPI呈下降(变干)的趋势,干旱趋势显著。在空间分布上,张家口、遵化、南宫站干旱发生频率较高,均达到17.6%以上。邢台、承德、围场则较为湿润,干旱发生频率在13.9%以下。总体来看,河北省东北部和南部干旱发生频率小,西北部和中部干旱频率较高。玉米产量与SPI在7—8月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溪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吉奇  吴英杰  黄作顺  魏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590-8594
[目的]分析本溪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方法]对本溪地区1953-2005年平均温度、降水和日照等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本溪气候呈变暖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升温明显,冬季对气候变暖季贡献最大;降水为减少趋势,从1975年开始降水减少明显;日照也呈减少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气候变暖导致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降水虽然呈减少趋势,但暴雨次数增加,说明降水强度发生了变化,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增大。初霜延后,终霜提前,无霜期延长,积温增加明显。[结论]本溪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必将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利用1981-2013年西藏山南地区月降水、连续无雨日数等资料,分析山南地区不同季节干旱等级、年季变化及发生频率。结果表明,近30 a山南地区最长无雨日数春季和初夏沿江一线和西部呈增多趋势,而盛夏沿江一线和西部减少,南部增多;春季、初夏干旱20世纪80年代为高发期,21世纪春旱和初夏干旱明显减少,盛夏干旱在20世纪80-90年代中期及2005年后呈高发期;春季干旱一般集中出现在西部和沿江中段一带,初夏干旱出现在隆子、沿江一线南部和西部一带,盛夏干旱主要出现在沿江中西段、西部和南部措美一带,而山南地区南部错那等边缘地区基本没有出现干旱。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枣庄地区春旱降雨特征。[方法]基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干旱分析方法,应用枣庄地区35°N南北2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分析枣庄地区近50a春旱气候特征。[结果]1961-2010年间枣庄地区春季相对湿润度指数平均值在-0.64~-0.59之间,呈不显著变湿趋势。枣庄地区35°N以北春旱频率高达88%,35°N以南春旱频率为76%。20世纪60、90年代及2000年代枣庄地区北部春旱比南部严重,70年代南北春旱等级分布基本接近,80年代南部地区春旱比北部严重。60、90年代春季中旱高发,70年代、2000年代轻旱高发,80年代重旱高发。[结论]枣庄地区南北部春季暴雨日数的显著差异是导致春旱频率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春季干旱最明显的振荡周期是6a左右。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地区春玉米干旱的时间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北方地区春玉米各生育阶段干旱年代际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方法】基于研究区域1961—2010年29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以及春玉米生育期资料,利用农业干旱指标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明确了研究区域春玉米干旱的年代际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西北地区春玉米水分亏缺指数年际间波动平稳,华北和东北地区在20世纪80和90年代波动较为剧烈;华北地区春玉米水分亏缺指数在抽雄—成熟阶段明显低于其余两个阶段,东北、西北地区各生育阶段变化不明显;华北中部地区干旱等级的年代间波动明显。北方地区春玉米干旱等级和干旱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均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形势,西北地区最高、华北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低;各旱级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以特旱和轻旱最为明显,其中特旱主要集中发生在新疆大部、甘肃北部、内蒙古西北部等地区,发生频率在3年2遇以上,而轻旱主要集中在东北大部、华北大部以及西北东南部地区,发生频率在5年1遇以上。中旱和特旱主要集中发生在华北地区以及西北东部地区,频率均在5年1遇以上,并且随生育阶段更替有减轻的趋势。【结论】北方地区春玉米农业干旱指标CWDI年代间波动以华北、东北地区较为剧烈,且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波动有上升的趋势。干旱的等级和频率空间分布均呈现明显的东西向分布。各旱级中特旱频率呈西高东低分布,生育后期在区域上呈扩大趋势,轻旱频率呈东高西低分布,生育后期有加重趋势,中旱和重旱频率呈中高东西低分布,生育后期在区域和程度上均呈下降趋势;生育阶段间旱级变化敏感的区域主要是新疆北部和华北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长春地区1961年~2010年气象资料,采用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中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对50年来干旱出现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春地区春季干旱出现频率为25%(25次),夏季干旱出现频率为64%(32次),秋季干旱出现频率为56%(28次),农作物生长关键期长春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较高,随着年代的增加,出现干旱的等级升高,这和气候变暖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葫芦岛地区1959~2005年所辖4个气象站(绥中站、连山站、兴城站和建昌站)的温度、降水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导致葫芦岛地区气温上升趋势和降水下降趋势比较明显;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葫芦岛地区干旱频率增加,严重干旱次数明显高于1980年以前。同时,通过计算不同农业生产季节的干旱指数(Ik),分析其变化趋势,指出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夏季、秋季及夏秋连季干旱频发,应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近57年来本溪地区干湿程度的演变情况。[方法]采用1953~2009年本溪地区的年、季、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温度、降水和干湿指标的年代际变化。[结果]本溪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29℃/10 a;而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29.01 mm/10a。干湿指数呈波动性减少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33.61 mm/10a,这与20世纪80年代后温度升高、降水减少是密切相关的。[结论]本溪地区呈暖干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根据1961~2016年陕西省35个标准气象站的逐日降水数据,利用标准降水指数法(SPI),分析了陕西省在年、季时间尺度上气象干旱的变化特征,以及基于干旱范围等级的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从1961年至2016年,陕西全省整体上呈干旱化趋势,且干旱范围逐步扩大,春、秋季干旱化较为明显。但自2000年以来,干旱化趋势得到缓解,干旱范围有所减少;(2)根据干旱范围等级得到的各地区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有整体一致、南北相反、中部相反和东西相反等类型;(3)关中地区在全省发生全局干旱时,其干旱频率和强度为省内最高,而在全省发生局部干旱时,其干旱频率和强度为省内最低;而陕北风沙区的干旱特征与关中地区相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该研究旨在分析潍坊市干旱与洪涝气象灾害的演变特征和发生规律。[方法]基于1961-2010年潍坊市9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为指标,计算出潍坊市近50年逐月的SPI指数,分析了潍坊市的干湿时空分布特征。[结果]结果表明,潍坊市干湿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对较为湿润,并且由60年代初期的极端湿润向70年代末期干旱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潍坊市区域持续干旱,20世纪90年代-21世纪00年代震荡波动变化趋于平缓。潍坊市干湿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区域性,20世纪60年代中西部区域相对较为湿润,东南部区域较旱;70年代各区域干湿程度相差不大;80年代各区域普遍较旱,其中东南部干旱最重,北部最轻;20世纪90年代-21世纪00年代各区域干湿变化基本一致。由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造成局地的干湿分布异常现象,如1999年;各年代间干湿时间长度的空间分布也有各自特点,为抗旱防汛部门的统一部署带来难度。[结论]该研究为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潍坊市抗旱防涝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7):165-169
干旱演变趋势对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曲靖大型灌区为研究对象,收集灌区内沾益、陆良、曲靖3个气象站近40年月平均降水、月平均温度数据,计算得到12个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和干旱侦测指数(RDI)的干旱指数,以Man-Kendall等趋势检测方法分析曲靖灌区干旱趋势,同时借助于Hurst指数,分析趋势的持续性。研究表明,采用考虑温度影响的SPEI与RDI计算3个站点的干旱指数是较为合理;3站发生的干旱次数大致相同,且灌区总体趋于干旱化,同时,干旱化趋势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云南不同产区红花大金元(红大)烟叶外观质量及物理特性的区域特色,以期为红大的种植规划、栽培技术调整以及卷烟工业使用原料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云南主产烟区的红大种植代表性地区——昆明、曲靖、保山和大理4个地区为取材地点,选取该4个地区24个乡(镇)的红大C3F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外观质量和物理特性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探讨其物理特性区域特色。[结果]曲靖、昆明、保山和大理4个地区红大烟叶C3F的叶宽和开片度存在显著差异;各项物理指标大多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烟叶厚度、含梗率、平衡含水率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叶面密度、填充值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大理地区的平衡含水率、叶面密度等物理指标与昆明、曲靖、保山3个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大理烟区的红大烟叶在物理特性方面具有区域特色;滇东、滇中、滇西红大烟叶C3F的含梗率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经聚类分析,可以将云南省不同县区的红大依据物理性状的差异划分为4大类型。[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云南烤烟优质品种红大的种植规划、栽培技术调整以及卷烟工业使用原料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云南不同产区红花大金元(红大)烟叶外观质量及物理特性的区域特色,以期为红大的种植规划、栽培技术调整以及卷烟工业使用原料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云南主产烟区的红大种植代表性地区——昆明、曲靖、保山和大理4个地区为取材地点,选取该4个地区24个乡(镇)的红大C3F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外观质量和物理特性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探讨其物理特性区域特色。[结果]曲靖、昆明、保山和大理4个地区红大烟叶C3F的叶宽和开片度存在显著差异;各项物理指标大多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烟叶厚度、含梗率、平衡含水率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叶面密度、填充值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大理地区的平衡含水率、叶面密度等物理指标与昆明、曲靖、保山3个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大理烟区的红大烟叶在物理特性方面具有区域特色;滇东、滇中、滇西红大烟叶C3F的含梗率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经聚类分析,可以将云南省不同县区的红大依据物理性状的差异划分为4大类型。[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云南烤烟优质品种红大的种植规划、栽培技术调整以及卷烟工业使用原料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普布次仁  赵林  除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385-387,432
[目的]分析珠峰自然保护区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定日站和聂拉木站地面观测资料,对珠峰自然保护区内的气温、地温、蒸发量、降水量和积雪深度进行分析。[结果]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定日和聂拉木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定日尤为明显。1986~2010年平均地温也呈上升趋势,聂拉木更为突出,近25年以0.9℃/10 a的速率上升。冷暖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但冷季平均温度上升的速率高于暖季。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呈现地域差异性,定日站降水量和蒸发量从80年代初开始均呈增加趋势,而聂拉木站从80年代末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均略有减少。两站的年积雪总量均呈减少趋势,而聂拉木积雪总量变化幅度较大,60~80年代末积雪总量增大,但90年代开始减少。[结论]该研究为珠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木薯单爪螨在云南的潜在分布区。[方法]研究在WorldClim提供1950-2000年的气象数据和木薯单爪螨的生物学数据以及该虫的已知分布地信息的基础上,利用Maxent和ArcGIS软件对木薯单爪螨在云南的适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云南,木薯单爪螨的适生性分为4级,其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处于最佳适生区,包括思茅、临沧、保山、怒江、迪庆、曲靖和文山地区。[结论]本研究明确了木薯单爪螨在云南省的适生性,为科学制定我国针对木薯单爪螨的检疫政策和措施、防止该木薯单爪螨入侵和进一步的扩散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曲靖烟区土壤养分状况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曲靖烟区土壤养分状况,为优质烟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云南省曲靖市9个县(市)的植烟区采集340个土壤样品,采用因子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对曲靖市植烟土壤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曲靖烟区土壤肥力存在广泛变异,其土壤肥力指标(SFI)值平均为0.671,变幅为0.311~0.900,变异系数为14.57%。根据SFI值的大小将全市土壤肥力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中等肥力以上占99.12%,其中高和较高等级肥力的土壤分别占10%和67.94%。[结论]曲靖市烟区的综合肥力指标较高,高和较高综合肥力指标的土样占总土样的77.94%,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偏高,全磷、全钾和有效镁含量偏低,严重缺硼,建议曲靖烟区在平衡施肥时要注意控制氮肥,补充镁肥,增施硼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云南主产烟区不同品种烟叶的多酚含量水平。[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云南烟区3个主栽烤烟品种的多酚,研究了云南主产烟区的不同等级、地区和品种烤烟中多酚(主要为绿原酸、芸香苷、莨菪亭及三者总量)的分布特性。[结果]研究显示,云南主产烟区昆明与曲靖地区烟叶的多酚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红河地区烟叶与昆明、曲靖地区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烤烟品种的烟叶多酚化合物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红大品种烟叶与K326、云87品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K326和云87品种差异不大;不同等级烟叶中多酚化合物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可为云南优质烟叶的合理使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马莲河流域干燥度变化特征。[方法]利用马莲河流域7个气象站1961—2015年地面观测资料,根据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对近55年来马莲河流域的干燥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近55年来马莲河流域内可能蒸散率(PER)以0.01~0.07/10 a的趋势上升,地区差异明显。马莲河流域PER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最大值,比20世纪60年代平均增大了0.36,为干旱最频繁发生时段。马莲河流域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幅为1.3~13.9 mm/10 a,其中上中游降水量减少最为明显;年生物温度升高,增加趋势为0.13~0.29℃/10 a,下游地区年生物温度升高最为明显。[结论]马莲河流域出现了明显的暖干化趋势,对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将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利用黑河地区1968—2015年5—9月的降水资料对时间尺度为12个月的SPI指数进行了计算,探讨了黑河地区干旱发展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8年内SPI最大值出现在2013年,最小值出现在2008年;2007年以后总趋势在向干旱发展,2015年前后达到顶点,未来几年黑河地区有向干旱发展的趋势。从旱涝趋势的变化周期来看,16年的时间尺度为旱涝变化的第1主要周期。2015年黑河地区处于丰水期,预计未来将逐渐向枯水期转换。干旱指数变化的突变点发生在198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转入多水年,2000年以后,趋势向少水发展,到2010年前后,再次出现突变点,气候转向湿润。从黑河地区干旱发生频次来看,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旱和重旱频次一直在增加,到2000—2010年,旱情达到最重,中旱和重旱频次显著高于其他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