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发展模式的有效探索将直接关系到遗产类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经 济社会价值目标实现的可行性。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模式是以政府主导为主,同时也存在资 本垄断型、农村居民自发型等旅游发展模式,但是这种单一化的主体参与模式无法正面回应与有效破解新时代遗产类 旅游发展中缺乏发展活力、保护力度不足、市场意识不强等新问题。因此,通过强调以“官、商、民”为核心的主体群参 与到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后,厘清该主体群参与到旅游发展中的边界,并系统化构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策略体 系,从而为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闵庆文  张碧天 《农学学报》2018,8(1):229-236
为应对全球农业环境问题、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危机,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2005年,浙江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一批GIAHS保护试点,自此也开始了中国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利用的研究。笔者在全面梳理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过去10多年来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利用的主要成果,认为现阶段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核心内容主要为价值挖掘与多功能拓展开发、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2个方面;围绕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内涵有许多的争论,但这些争论促进了对这种新型遗产的认识;农业文化遗产内部的可持续机制赋予了它价值多样性,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研究凸显了保护的意义。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主要有2种途径,即在其多功能价值认识基础上的多功能农业发展,包括高品质特色农产品生产、生态旅游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等,以及以生态与文化补偿为核心的政策激励机制。为进行动态性和适应性管理与保护,“五位一体”的多方参与机制和法律保障管理办法的建立必不可少。虽然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相较其他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但仍需要在资源普查与价值评估、系统演化特征与可持续性维持机制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在体制与机制建设、动态保护范式与典型模式等方面开展应用研究,并注意多学科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开发具有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重大价值意义。在梳理了当前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所面临的空心化、片面化等问题的基础之上,针对乡村五大振兴和农民主体性作用,提出了系统性的旅游开发策略,并就如何辩证汲取国外有益经验来助力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开发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农业旅游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已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途径,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黄山市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旅游产业基础好,具有发展农业旅游的优越条件,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水平不高、产品单一、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资源调查、整体规划、加强合作、健全产品体系、加大宣传,从而推动黄山市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曾艳艳 《农业展望》2013,9(4):44-46,55
分析了当下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热所呈现的弊病,指出单纯依靠旅游开发将破坏农业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体系,消解遗产传承主体的积极性,并将导致旅游资源的恶性竞争,影响农业文化遗产应有的产业功能。针对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化生存所出现的问题,尝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为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找到新的有效思路,并为其构建了一副全景式的开发蓝图。  相似文献   

6.
位于江苏省兴化市的垛田农业系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宝贵农业文化遗产,当地通过旅游开发的形式实现对垛田农业系统的动态保护,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重新发掘垛田的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从而加强了人与垛田之间的联系。但当前的旅游开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旅游开发与农业遗产保护目标之间的契合度不高。在对垛田开发的过程中,应当站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更高层面,把旅游开发的盈利目的与保护垛田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有一种遗产和土地有关,翻译过来称为"农业文化遗产",提醒着我们的乡愁,我们离土地越来越远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其中传统稻鱼共生系统以其"独特的、重点的、巧夺天工的"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保护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8.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世界遗产类型,也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杰作的突出样品"。它最早起源于欧洲学者对遗产地的分类[1],主要是指历史悠久、结构复杂的传统农业景观和农业耕作方式。这些农业系统不同于现代农业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一无二的传统价值。由于现代机  相似文献   

9.
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之一,传统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蕴含多种旅游资源:山水景观旅游资源,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田鱼文化旅游资源,华侨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传统村落旅游资源。依托这些资源,可以开发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农业遗产地旅游资源开发应该注意遗产保护至上、环境保护优先、注重社区参与、提升农民收入4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业文化遗产是历史时期创造并传承利用至今的活态农业生产系统,具有杰出的生态、经济、文化和美学价值,是人类生存智慧的结晶。鉴于它在功能与价值上的稀缺性和示范性,国际和国内相关机构有针对性的开展了相应的抢救性发掘和试点保护行动,安徽省内的两项典型遗产项目成为其保护对象。遗产自身具有的旅游吸引物属性,使其易于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开发相结合,并且基于合理保护原则之上的适度旅游开发,是学界公认的实施遗产动态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为安徽省典型农业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1.
体育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晓梅  徐虹  杨静怡  卢振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294-4295,4326
从体育旅游的发展状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以文献为基础对体育旅游概念的界定及其分类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简要分析了体育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马萧  张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36-938
随着GIAHS项目的开展,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起步并发展起来。采用旅游方式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和前沿。该研究以中国唯一的全球农业文化遗产试点为例展开论述,从旅游社会学的角度探讨采用发展旅游的方式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原因、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转变保护理念、调整旅游模式、注重社区参与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四川剑门关景区的调查研究,总结分析了剑门关景区的农业地质背景。对其地层特征、区域水文地质、地质构造、地球化学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农业信息化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的信息化是信息经济时代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亦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农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国内外与农业信息化相关的研究也大量出现.综述了国内外相关农业信息化的研究成果,并对其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5.
杨文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74-9977
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分析了重庆农业旅游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指出重庆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处在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过渡的时期,还存在"小、散、差、弱"等问题和结构性问题,产品缺乏鲜明的主题、尚未形成完整的农业旅游产品体系。该研究在分析重庆农业旅游产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重庆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了相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璐  韦松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990-8991
分析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内涵与主要特征,探讨了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原则以及矛盾与对策,突出强调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于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付娟 《古今农业》2019,(1):108-112,95
Fu Juan(Research Department, China Agricultural Museum, Beijing 100026)  相似文献   

18.
从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价值分析入手,研究如何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区域旅游资源。针对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运用SWOT分析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与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应是一种可持续性开发。针对优势和机遇,提出了设计多样化的开发模式、策划精品旅游线路、健全文化旅游市场机制的对策;针对劣势和风险,建议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农业旅游示范区旅游设施建设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苏南地区农业旅游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而有效推动农业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旅游设施建设差异性分析。[结果]游客对旅游设施的总体满意度为47.2%,基本满意;对公共卫生设施最不满意,为31.8%;其次是游憩设施和解说。[结论]农业旅游以生态体验和回归自然为特征,其设施的建设应切合农业旅游的主题,以体现农业特色,彰显乡土气息为首要原则,在规划设计规模、建设风格和选材上,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应开展游客资源调研,有效地进行建设,搞好交通绿化和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留住游客,争取回头客,使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