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近年来为提高粮食单产,增加农民种粮收入,积极推广再生稻生产技术,目前,年推广再生稻种植面积1000hm2左右.由于受地理和气候影响,全县有冷浸田、烂泥田2000hm2以上,这类田再生稻单产比其他稻田低20~30%.对此,我们借鉴安徽等省水稻地膜栽培技术经验,对山区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生产开展大田覆膜湿润栽培试验、示范,取得良好增产效果.据试验、生产调查: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覆膜栽培比常规栽培头季增产8.8~17.1%,再生季增产24.2~27.7%,两季增产13.7~21.2%.该项技术推广,使全县再生稻平均单产840.0kg/亩,示范方平均单产908.0kg/亩.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庆元县年推广再生稻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其中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单产比其他稻田低20%~30%.对此,我们借鉴安徽等省地膜水稻栽培技术经验,对山区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生产开展大田覆膜湿润栽培的试验、示范.据试验、生产调查,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覆膜栽培比常规栽培头季增产8.8%~17.1%,再生季增产24.2%~27.7%,两季合计增产13.7%~21.2%.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全县再生稻平均亩产达840.0kg,示范方平均亩产908.0kg.  相似文献   

3.
冷浸田大部分地处高山,冷土低温,泥土中亚铁等还原物质多,影响水稻正常生长,产量不高。冷浸田水稻普遍发生前期冷害发僵,后期低温冻害。要提高这些田块的产量,必须改良栽培方法。冷浸田水稻垄畦栽培,有效避免了传统栽培法的不足与缺点,经多年栽培试验,增产效果明显而稳定,在高山地区冷浸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冷浸田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浸田水稻全程地覆盖湿润栽培,具有增温,保肥,节水,灭草等改善冷浸田土壤理化性状的综合作用,为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冷浸田由于采取排水覆盖地膜,协调了土壤水,热,气,肥等因素,从而促进了水稻早生快发,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增多,大幅度提高水稻的单产。水稻覆膜栽培比常规水层栽培增产11.1%-32.2%。  相似文献   

5.
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取得新发展近两年,粮油作物地膜覆盖技术在各地又取得了一些新发展。浙江省庆元县对山区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生产,开展田覆膜湿润栽培的试验、示范取得成功。据试验、生产调,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覆膜栽培比常规栽培头季增产8%~17.1%,再生季增产24.2%~27.7%  相似文献   

6.
水稻垄作栽培增产效果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垄作栽培是改造障碍性稻田、提高稻田生产力的一种有效措施。它对改变稻田土壤结构与通透性,减轻冷、毒害,协调水、肥、气、热关系,提高光、养、气供应,增加稻田光热效应,改善稻体组织结构,促进产量性状协调发展,减轻水稻病虫危害,促进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生产上,垄作栽培比平作栽培正常田增产10%以上,障碍性田增产30%~50%,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海拨600~800m的高寒山区推广水稻半旱式免耕垄作技术,较平作法增产50%~100%,解决了高寒山区冷浸田产量低而不稳的难题.分析了高寒山区冷浸田应用半旱式免耕垄作技术的增产机理,指出该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冷浸田的温、光、水、肥、气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凌国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07-12308,12359
[目的]为了研究施用锌肥和硫酸钾镁肥的冷浸田水稻的增产效果。[方法]以锌肥、硫磺和硫酸钾镁肥为材料,在歙县冷浸田进行田间试验。[结果]在冷浸田开沟降渍的条件下,增施微量元素锌镁硫与氮磷钾合理配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比当地习惯施肥增产1294kg/hm^2,增幅为24.0%,比推荐施肥增产稻谷919kg/hm^2,增幅为16.0%,锌、镁硫或硫与氮磷钾合理配施也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冷浸田增施中微量元素增加了单位面积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结论]研究条件下,增施微量元素锌、硫酸钾镁肥与氮磷钾合理配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9.
王文军  张祥明  凌国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220-6221,6243
[目的]探索生物质焦在冷浸田上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改良冷浸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D优202水稻为材料,采取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用量生物质焦对水稻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质焦能够提高冷浸田早期土温,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特别是水稻分蘖期干物质积累明显,比对照增加17.6%~22.7%;增施生物质焦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比对照增加8.7%~14.8%,水稻产量先随生物质焦用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但当用量超过2 250 kg/hm2时产量下降。经过回归分析,计算出最高产量生物质焦用量为2 238.8 kg/hm2。[结论]生物质焦能提高水稻生长发育前期土壤温度,解决冷浸田山阴水冷、水稻前期生长缓慢、易僵苗等问题,促进水稻干物质积累,促进水稻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提高水稻产量。生物质焦可以作为冷浸田的一种改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振太乡二水田、雷响田基本情况及水稻覆膜节水抗旱栽培试验增产效果和水稻覆膜节水抗旱栽培主要技术措施;以期逐步扩大覆盖膜节水抗旱栽培面积,提高振太乡水稻总产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对两个播期下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生殖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花育22花生品种为材料,设置4个处理,处理Ⅰ:地膜覆盖栽培,5月13日播种;处理Ⅱ:露地栽培,5月13日播种;处理Ⅲ:地膜覆盖,5月20日播种;处理Ⅳ:露地栽培,5月20日播种.[结果]与传统露地栽培方式相比,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提前7d播种,显著提高出苗率;增加有效开花数、有效果针数;促进荚果发育,显著增加单株结果数和荚果产量.地膜覆盖栽培适当提前播期,较正常播期露地栽培增产925.9 kg/hm2,较正常播期地膜覆盖栽培增产209.1 kg/hm2.[结论]吉林省花生采取地膜覆盖栽培,适期播种,能有效解决气温低影响花生生长的问题,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麦套春棉对棉花生态环境及生育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扩大麦套春棉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3种处理:麦套春棉覆膜栽培;单作春棉覆膜栽培与单作春棉露地栽培,每处理定健株10棵,每隔4~5d观测一次棉株生长情况。[结果]麦棉共生期,作物层和耕层土壤温度是影响棉苗生长直至中后期发育诸因子中的首要因子。[结论]麦套春棉覆膜栽培能够超过单作春棉露地栽培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刘为军  田波  张定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44-12445,12448
[目的]探索双行凹型垄覆膜栽培技术对高海拔地区烤烟(Nicotiana glauca L.)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7为研究对象,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烤烟农艺性状、重要化学指标、产量及经济指标等的影响。[结果]全生育期覆膜处理对烤烟各性状的影响效果比团棵期揭膜好,双行凹型垄覆膜比单行垄覆膜好。[结论]该研究可为地膜覆盖在烟草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膜覆盖对木薯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方法]分别采用地膜覆盖与不覆膜(对照)2种方式种植木薯,研究地膜覆盖对木薯茎叶生长、产量构成因素及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可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增加木薯生物量;地膜和覆盖后,木薯的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和小区鲜块根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7.79%、14.61%、14.28%、76.14%和76.09%;地膜覆盖后木薯的淀粉含量较对照降低2%,但相同面积木薯的淀粉产量较对照增加65.35%。[结论]地膜覆盖是木薯节本增效栽培的有效措施,其增产效应主要是通过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提高块根直径和单株块根重、增加块根充实度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地区干旱条件下覆膜栽培对玉米的增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英  胡志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26+12051-12026,12051
[目的]探讨干旱气候下覆膜栽培对四川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覆膜与不覆膜(对照)2种栽培方法对川单428、正红311和川单418 3种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覆膜栽培条件下生长,3种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和行粒数等农艺性状均具较大优势;3种玉米覆膜栽培产量及千粒重均高于无覆膜栽培方法,且两者间差异性极显著。[结论]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与不覆膜相比,覆膜栽培技术生产的玉米农艺性状更好,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不同垄体覆盖方式对文山地区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烤烟云烟87为材料,在大田条件设计4种不同垄体覆盖方式,研究对其烤烟生理特性、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烟草生长前期采用地膜覆盖,团棵期揭膜后覆盖玉米秸秆的处理方式可以提高上、中部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烟碱含量;改善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并且揭膜后覆盖秸秆(T_2处理)的烤后烟叶产量、均价、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等的均优于其他处理。[结论]揭膜后覆盖秸秆为文山烤烟生产中较优的垄体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稻田免耕马铃薯高产的生理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马铃薯免耕栽培和传统翻耕栽培2个处理,在马铃薯块茎增长期间,测定供试叶片的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结果]一天中稻田免耕马铃薯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都高于翻耕处理,而胞间CO2浓度低于翻耕处理。免耕马铃薯平均每穴的产量为490 g,翻耕的为230 g,两者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免耕的大、中薯个数及产量也明显高于翻耕处理。[结论]该研究从光合特性方面揭示了稻田免耕马铃薯增产的机理,为生产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鲜食蚕豆产量及生长的影响,笔者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垄作、平作、垄作覆盖地膜、垄作覆盖地膜和稻草、平作覆盖地膜、平作覆盖地膜和稻草对蚕豆产量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垄作覆盖地膜、垄作覆盖地膜和稻草提高了土壤温湿度;垄作、垄作覆盖地膜、垄作覆盖地膜和稻草增加了鲜食蚕豆干物质积累;垄作、垄作覆盖地膜、垄作覆盖地膜和稻草都能提高鲜食蚕豆产量。垄作、垄作覆盖地膜能提高鲜食蚕豆产量,研究结果可为鲜食蚕豆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设计覆秸旱作、水作和传统旱作3种栽培方式,分别测定山栏稻的抗旱生理指标、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水作减轻了山栏稻受干旱胁迫程度,降低了剑叶的POD,MDA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叶绿素含量,而覆秸旱作亦有类似效应但效果不如水作。与普通旱作相比,水作和覆秸旱作山栏稻株高分别提高30.62%和16.69%,叶长分别增长14.32%和6.62%,有效分蘖数分别增加64.7%和26.47%,生育期分别缩短12 d和5 d,产量分别提高267.44%和91.04%。山栏稻在水田环境下具有减少干旱胁迫、优化农艺性状和提高产量等诸多优点。本研究旨在为山栏稻从传统山区旱地种植引向普通旱作和水田种植("山栏下山")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覆盖模式对旱作马铃薯生育期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旱作马铃薯最佳栽培模式。[方法]以陇薯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覆盖处理[A.露地(CK);B.全膜双垄垄侧栽培;C.半膜垄作;D.垄作覆草]对马铃薯生长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处理B的马铃薯生长最快,而露地对照的生长最慢。开花期处理B、C、D株高较露地对照高6.9、3.9、8.3 cm,基部分枝数多0.6、0.1、0.6个。3种覆盖模式单株结薯(6.1~6.3个)高于露地对照(4.5个)。处理B单株薯重最重,达1.73 kg;处理D商品率最高,达到了82.89%,露地对照的商品率最低为72.08%。各处理单位产量表现为B>D>C>A。不同时期的0~20 cm土壤含水量均以处理B最高。[结论]处理B(全膜双垄垄侧栽培)是旱作马铃薯的最优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