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贵州省毕节市喀斯特由于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复杂的人地系统,加上历史上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使全市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其中最显著的是生态环境遭破坏后形成的喀斯特石漠化。选取喀斯特发育和石漠化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毕节市朝营小流域为例,根据小流域喀斯特石漠化程度和所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了朝营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发展模式和技术支撑体系,提出了适宜毕节市乃至贵州省和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发展模式与技术集成。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土地石漠化形成与发展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从可能导致石漠化的自然条件因素和人文、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分析了贵州省土地石漠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并求出石漠化与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贵州省的土地石漠化问题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超过了环境的容许极限而引起的,岩溶生态环境只是为土地石漠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回归方程对贵州省土地石漠化治理工作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从可能导致石漠化的自然条件因素和人文、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分析了贵州省土地石漠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并求出石漠化与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贵州省的土地石漠化问题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超过了环境的容许极限而引起的,岩溶生态环境只是为土地石漠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回归方程对贵州省土地石漠化治理工作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作为我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有着优越的林业发展自然、社会和政策条件,发展林业产业对促进贵州省经济的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介绍了贵州省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并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生产力水平和林业资金来源与使用方面分析了贵州省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的地貌特征是山高、平地少。从生态环境与经济因素出发,探讨贵州省退耕还林的相关因素。本文主要阐述了在退耕还林时应遵循农业发展的原则,限制退耕还林的不利因素与面临的发展机遇以及退耕还林的利用与建议。将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探讨,提出林草结合种植,畜牧业与草业结合的方法来治理水土流失,从而达到退耕还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民生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贵州省2014年至2019年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绩效评价研究。评价结果显示,该省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14年的0.025增加到2019年的0.11,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民生各方面绩效均有所提升。其中,生态环境和生态民生发展较快,显示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7.
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及内容,更是体现新农村"新"的主要方面。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以破坏农村自然环境与生态资源为代价,应立足于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基础上。然而,一些农村地区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在农业生产、旅游开发中,过度的破坏环境与生态资源。对此,本文着重分析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特性,论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意义,提出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结合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当前"三农问题"中非常迫切和重要的问题。文章在分析了当前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路,为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9.
朱进 《农技服务》2012,29(5):648+652
为了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示范区经济持续发展,贵州省毕节市贵毕路示范区特实施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实施结果表明,区内80 hm2荒山荒坡得到了绿化,近53.3 hm2陡坡耕地进行了退耕还林还果,同时,按规划还实施坡改梯、"瘦改肥"、配套水系工程,兴建基本农田44 hm2。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以来,贵州省水城县以独特地理条件为依托,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进现代农业生态化、产业化、商品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笔者通过深入实地调查,就水城县发展基本情况、生态农业建设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生态农业深化发展等问题做出相应阐述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运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对贵州省安顺市2001~2007年区域水环境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阐明了区域水环境与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存在着的关系,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分析了黔东南生态文明实验区生态环境消耗的类型和生态效率状况,结果显示其生态效率低,并且指出:生态效率低的原因是落后的经济及区域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资源消耗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生态效率对策。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旅游业对其经济影响效果的实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母萍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980-6981,6992
以贵州省统计局发布的1995~2005年度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就贵州省旅游业与其国民经济中第一、二、三产业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出贵州省旅游业与其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以及贵州省经济发展结构模式的合理性。此外,还就贵州省旅游业对其国民经济所产生的拉动效果,进行一定程度的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区域创新本质上是区域经济行为.从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相互联系的视角,对两者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贵州省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优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力阳  苏维词  丁坚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88-2389,2391
通过论述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生态环境的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符合喀斯特山区农村实际情况的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模式和聚落景观旅游农业模式,并比较了3种模式所产生的不同效益因子.结果表明,在3种模式中循环经济模式能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兼顾社会、环境、经济3方面的效益,并且其是可将三者结合最紧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郑建  吴芳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755-22756,22771
为充分了解毕节试验区的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实验区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贵州毕节实验区“十一五”经济统计资料,选用17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实验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及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据此提出提高城镇化率、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和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洼地3大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贵州省马场村经济发展进行实地调研,站在全局的高度提出村级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土地合理流转制度的建立、提高经济组织的合理化程度扣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为重要手段,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根本,而村级“再教育工程”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最终使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嘉峪关市的经济增长使环境压力日益加重。该文基于嘉峪关市2000—2009年经济和环境统计数据,选取人均GDP和典型环境污染指标,利用统计方法建立了二者相关性关系的计量模型,结果表明:嘉峪关市环境状况和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倒U"形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U"形环境库兹涅茨曲线2种形式。根据嘉峪关市发展实际,分析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殊性的原因,提出经济和环境健康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贺菊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154-8156
指出了开发利用饮食文化资源在贵州"富民兴黔"、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特色山地经济创新、增加农民就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强调开发利用饮食文化资源可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达到既促进经济发展,又保持生态良好的双重效果。分析了贵州饮食文化开发利用的优势及发展潜力主要在于多元的食生产方式、丰富的食物原料、明显的地域性和区域性、多彩的民族饮食文化、原生态文化孕育的绿色食品等,指出目前贵州饮食文化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简要介绍了其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就贵州新农村建设中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相关策略,强调依靠政府领导,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植根于贵州历史文化的土壤,注重乡土饮食文化品牌建设与保护,并做好宣传促销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内涵,简述了当前国内外几种主要的关于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表达模式,在该基础上通过构建西宁市生态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相关协调度计算模型对1996~2005年西宁市协调发展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作出了评价,并针对西宁市具体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现实,提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