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8年1月初驻马店市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天气形势来看,本次暴雪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为500hPa西风槽、700hPa急流以及低涡切变线。暴雪主要发生在500hPa高空槽东移以及低层切变线东伸的环流形势下,500hPa中高纬贝加尔湖西侧区域分布着阻塞高压,贝加尔湖东侧区域则分布着宽广槽区,中低纬孟加拉湾有1南支槽位置,再配合着北方的冷空气和以及源于南方的暖湿气流,这些共同为此次暴雪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形势。从物理量场来看,丰富的水汽输送以及源源不断的水汽辐合,为此次暴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足够的水汽条件;东风气流的持续增强,西南暖湿气流在深厚冷垫上的爬升,为强降雪的发生给予了较好的动力条件。温度场上700hPa处有逆温层分布,850hPa处存在着显著的温度锋区,大气斜压性较强,暴雪区主要处在低层冷平流以及高层暖平流中心叠加区域。  相似文献   

2.
利用MICAPS高低空形势场和涡度等物理量资料,分析了2017年1月26—27日发生在辽宁东部地区的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雪过程主要受低空切变线和西南急流共同影响;强降雪中心位于辽宁东南部,大致有2个中心,分别位于本溪和丹东;此次降雪过程属水汽东北上型强降雪,低空急流明显,850 hPa风速和比湿均达到强降雪指标,比湿大值中心与强降雪中心落区较为一致;强降雪过程发生之前,辽宁上空500 hPa涡度场出现较为明显的涡度中心,可作为强降雪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利用MICAPS高低空形势场和涡度等物理量资料,分析了 2017 年 1月26 日至27日发生在辽宁东部地区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雪过程主要受低空切变线和西南急流共同影响。强降雪中心位于辽宁东南部,大致有两个中心,分别位于本溪和丹东;此次降雪过程属水汽东北上型强降雪,低空急流明显,850hpa风速和比湿均达到强降雪指标,比湿大值中心与强降雪中心落区较为一致;强降雪过程发生之前,辽宁上空500hPa涡度场出现较为明显的涡度中心,可作为强降雪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和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对我市2014年10月31日08时至11月1日08时的大-暴雪天气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从高低空的配置来看,高空急流建立的过程中,也就是冷槽东移南下的过程中产生暴雪天气,且暴雨产生在比湿大值区、相对湿度大值区、涡度大值区、散度负值中心和850h Pa风场切变与假相当位温高能舌基本重叠的位置。(2)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只本次降水过程的触发机制。(3)大-暴雪产生在地面倒槽曲率最大处或地面系统梯度大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一次东北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Micaps系统的实况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及物理诊断分析方法,对2007年3月3~6日东北地区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环流形势、物理量场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南方气旋东移北上强烈发展和500 hPa南北2支高空槽合并是造成该次强降雪的主要影响系统。700 hPa偏南低空急流为东北地区产生暴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低空辐合、高空辐散配置形势的强烈抽吸作用以及低空急流和切变线的耦合作用为暴雪提供了强有利的上升动力条件;强冷空气东移南下与暖湿空气的交绥作用,使得系统强烈发展,触发了强降雪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高空探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资料,分析了2017年2月21日多伦县的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及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雪发生时500 hPa中纬度主要表现为两槽一脊型,且处于稳定少动态势,贝加尔湖主要处于高压脊区;伴随着高空槽不断东移,多伦县主要受西南气流控制,大气层结特别不稳定,为暴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可靠条件。多伦县位于槽前脊上,主要受高压脊的作用;700 hPa和850 hPa多伦县主要处于槽前脊上,受低涡与上方切变线的共同作用,进而产生强降雪天气。在降雪天气发生时,多伦县的各个高度层的相对湿度场后方都分布着高湿度值中心,相对湿度均>80%,比湿值处于2.0~2.5 g/kg之间。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场存在着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这些为此次强降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850 hPa形势场分布着1个负涡度中心,这种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对于垂直运动的发展十分有利,进而促进了强降雪天气的产生。此次多伦县强降雪天气的发生对农业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2011年初春鸡西市一次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淑梅  万红  马国忠 《现代农业科技》2012,(20):278-279,284
2011年4月22—23日鸡西市出现了一次雨转暴雪天气过程,该文利用常规资料、NCEP分析资料以及区域自动站资料对此次雨转暴雪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槽东移受东阻影响切涡,低涡东移缓慢并强烈发展是造成此次暴雪天气的主要形势,东北风与偏东风暖湿切变处出现大降雪,降水持续也是造成暴雪的重要原因。偏东干冷空气侵入黑龙江东部,此厚度在800 hPa以下,这在降水中起冷垫作用。低空西南急流和东南风急流的输送使得暖湿气流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黑龙江东部,并得以聚集,为降雪强度的增强提供了有利条件。深厚的强烈上升运动是造成鸡西地区暴雪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地面温度是降水性质转变的一个影响因素,地面温度下降到1℃左右时雨将转为雨夹雪,当地面温度继续下降到0℃或以下时,雨夹雪转为雪。850 hPa温度场上-4℃也是一个雨雪转换的指标,但是还需要配合冷平流的强弱进一步判断。  相似文献   

8.
利用塔城地区南部乌苏、沙湾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8年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逐6h (1°X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塔城地区南部暴雪天气的时间变化及环流特征,以500hPa环流为依据将暴雪天气划分为西西伯利低槽东移南下型、南北2支锋区结合型、乌拉尔山低槽东移型3种类型。以期对塔城地区南部暴雪天气过程有更深入的认识,进而提高对暴雪天气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2月21日豫西山区一次回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较强的西南暖湿气流使槽前的上升运动增强,不仅为暴雪区上空输送了水汽,而且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集聚,槽后冷平流对能量的释放起触发作用。低涡前切变线与低空西南风急流左侧较强辐合区相配合为暴雪的产生提供动力抬升条件。回流冷空气长时间影响,使暴雪区辐合上升运动增强。"天南地北"形势场,使风的垂直切变加大,对称不稳定增强,降雪强度增大。低层回流冷空气使低层大气长时间维持大湿度区,并与上层东移的大湿度区相叠加,增加了湿层厚度,有利于降雪持续而形成强降雪。低层回流的偏东风遇到地形后引起上升运动,与上游700~850 h Pa的低值系统前部的上升运动汇合形成深厚的、大范围的强烈上升运动是产生强降雪的关键性条件。锢囚锋产生的锋面次级环流与回流冷空气遇地形阻挡产生的正、逆环流圈,伴随着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对强降雪有重大贡献。由锋面造成的温度梯度、风的垂直切变及地形作用在暴雪区形成的对称不稳定和中低层西南暖湿急流产生的对流性不稳定,有利于暴雪形成。  相似文献   

10.
王浩  王焕毅  齐杰  孙莹  白华  杨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611-6613
[目的]分析本溪地区一次灾害性暴雪过程。[方法]利用天气常规资料,从天气形势和数值预报产品方面,对2009年12月4日08:00~5日08:00发生在本溪地区的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华北气旋在渤海黄海加强形成的低空急流为此次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供应;对流层中低层辐合和高空辐散导致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此次暴雪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强降雪出现在850hPa涡度和200 hPa散度大值区内。[结论]850 hPa涡度、200 hPa散度、温度平流的强弱和冷暖过渡带位置对降水的强度和落区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1月10日银川河东机场暴雪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09年11月10~11日发生在银川河东机场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及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这次大雪的高空影响系统是500hPa高空槽、700及850hPa东移的高原低涡,地面影响系统是河套锢囚锋。西北地区上空持续的200hPa高空急流诱生了地面气旋。这次降雪过程中,西北地区东部的正涡度平流有利于低层低涡系统在东移过程中加强;从散度场分布来看,宁夏中北部200hPa为辐散,700、850hPa为辐合区,使得宁夏中北部地区上升运动持久而强烈。这次暴雪的水汽来源是低层3支气流,即高原低涡前部西南气流、来自四川盆地的偏南气流、来自华北的偏东气流。3支气流汇集于宁夏中北部使得大量水汽在该区域累积,给银川河东机场的这次暴雪天气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这次强降雪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中小尺度特征,利用逐时的数字化卫星云图可以有效追踪中尺度云团的生消、移动。  相似文献   

12.
从天气学、动力学角度对黑龙江省2009年12月4~7日的一次暴雪天气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北低压北上是造成暴雪的主要原因;强冷空气是产生此次暴雪的另一有利条件;华北低压入海加强东移北上、低空急流、东风暖平流为降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此外,在隆冬季节有些物理量特征对暴雪预报上的应用价值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3.
胡皓  梅笑冬  许新田  张潇予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79-14882,14968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NCEP 1°×1°6 h再分析数据,对2009年11月9~11日陕西近20年最大区域性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讨论天气尺度及中尺度系统在促进暴雪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此次暴雪是由高空西风槽、中低层切变线、西南急流及地面倒槽、地形共同影响所致。700 hPa切变线使南下冷空气与西南急流在陕西交汇,且700、850 hPa分别有西南急流和偏东急流带来充沛水汽;地面有东北冷空气侵入,既对暖空气起抬升作用,同时配合陕西地形作用加强了地面中尺度辐合带的形成,为暴雪产生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机制条件。  相似文献   

14.
陈剑雄  吴朝霞  许育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961-13963,13967
利用成县气象站地面资料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3年6月19 ~21日成县暴雨-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00 ~ 500 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我国大陆地区反复西伸北抬东退,持续地引导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沿横断山脉北上,在青藏高原低值区形成冷暖空气的交替汇集;当缓慢东移南下的乌山槽底部较强冷空气到达青藏高原东部时,形成的不稳定能量开始释放,强降水过程开始;地面要素表现为持续数日的高湿(水汽压在22 hPa以上)、高温(气温在25℃左右徘徊)、低压(气压低于894 hPa).  相似文献   

15.
李炳文  李军  王庆华  杨昆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73-2274,2285
[目的]分析山东半岛一次冷流降雪过程。[方法]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NCEP/NCAR 1°×1°网格点逐6 h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12月4~6日山东半岛冷流降雪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造成此次山东半岛冷流降雪的大尺度环流形式为冷涡深槽;850 hPa西北风风力增强时,山东半岛冷流降雪将加强;暴雪发生时,925~750 hPa相对湿度90%,90%相对湿度线所围成的面积大小与强降雪时段有较好的对应,相对湿度线的变化反映了海面暖湿水汽往高处输送的变化,海平面暖湿水汽往高空输送越多,越有利于山东半岛冬季冷流降雪的形成;冷流降雪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垂直上升运动区相对应。[结论]该研究为山东半岛冷流降雪的短时和临近预报准确率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动气象站站点实况和ECMWF ERA5的逐时再分析资料,通过环流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比2017年6月4日和2019年8月2日宁夏区域性暴雨强降水区域、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因子的共性和不同.结果表明:后者累积降水量和最大小时雨强均比前者大;2017年6月4日,宁夏处于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中,强降水出现在低空急流的左前方,低空切变线的右前方,即宁夏中北部,稳定维持的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触发了局地强降水;2019年8月2日暴雨过程出现在宁夏南北两头,是两槽一脊环流背景下,由500hPa冷涡、冷槽和700hPa低槽、切变、低空急流共同造成的,是一次典型的强对流单体导致的暴雨过程.2019年8月2日短时强降水过程比湿、CAPE、ZH零度高度、-20度层高度数值较大;两次短时强降水过程沙氏指数为正;2017年6月4日LI为正值,2019年8月2日LI为负值;2017年6月4日850-500假相当位温差为负值,2019年8月2日为正值;二者200hpa 、700hPa为辐散,850hPa为辐合,后者200hPa辐散中心强度大于前者,而700hPa辐散中心强度和850hPa辐合中心强度反之。  相似文献   

17.
近52年我国各强度降雪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海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064-6066
利用1954~2005年我国674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雨量和天气现象观测资料,构建了全国范围的小雪、中雪、大雪、暴雪和特大暴雪序列,分析了中国各强度降雪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我国年平均降雪日数超过30天的地区有新疆北部、东北东部与北部、青藏高原东部,全国只有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年平均降雪日数超过60天;②我国降雪主要集中在11月一次年4月,其中小雪和特大暴雪1月份最多,中雪2月份最多,大雪和暴雪3月份最多;③在51个年度里,1955—1967年度我国降雪处于少雪的负位相,1968—1994年基本为多雪的正位相。1995~2005又为少雪的负位相。  相似文献   

18.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雷达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2月29日宿迁市一次小雨转大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小雨转大雪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属后倾槽结构,西路冷空气从低层锲入形成冷垫,850 hPa对应的西北急流(冷空气)和700~600 hPa西南急流(暖湿空气)交汇,造成了这次雨雪天气;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抽吸作用以及锋面的抬升作用,使上升运动得以维持;南海水汽沿700~600 hPa西南急流向北输送,受北方冷空气阻挡,使得水汽在雨雪区辐合上升;地面至850 hPa有冷平流,使得低层迅速降温,700 hPa以上有暖平流,造成逆温层结,为雨转雪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温度环境;另外,利用雷达径向速度和风廓线图可清晰反演低层风场的变化,进一步分析冷、暖平流对雨转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1月10日8:00时到14日8:00时在呼伦贝尔市自西向东出现了明显的降雪天气过程,通过对这次降雪过程中两次集中降水时段分析,同时结合高低空环流形势、各物理量场、云图等的演变,找出影响其降雪的主要原因,发现产生明显降雪的奈件主要是:有利的高低空环流配合;充足的水汽来源;中低层切变线产生的强烈上升运动;持续较长的降雪时间。另外。伴随降雪持续的低空急流也为降雪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热力条件。  相似文献   

20.
孙莹  齐杰  白广田  薛金艳  白华  王浩  杨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47-1835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格点资料,对2010年7月19~21日辽宁省特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低空急流对暴雨的触发作用、稳定度和动力条件进行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存在辐散场,500 hPa长波槽带动冷空气东移到暴雨区上空,副热带高压脊线稳定维持是辽宁出现特大暴雨的有利环流背景条件。暴雨区上空底层存在明显水汽辐合,中层存在水汽辐散,底层水汽辐合长时间维持为暴雨的连续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冷平流的入侵,在暴雨区上空出现能量锋生,因此河套冷平流的存在是此次特大暴雨生成和触发机制之一。高空辐散流场的增强,有利于低空低压的增强和维持,加强暴雨区的对流不稳定和垂直环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