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继承历史并为城市提供新的增长点,往往是城市滨河风光带建设取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宁远滨河风光带建设以原生地理条件为基础,以整合资源和复合功能为组织手段,以塑造可持续的文化城市为目标,通过多元时间要素与空间要素的拼贴,将地方文化记忆和未来城市的科学设想融入当代城市景观的塑造中,保持城市历史的延续性,使景观设计与历史文化保护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以丹江滨水绿地景观设计为例,从生态、景观和人文三个方面入手,以生态为核心,以景观为目标,以人文为特色,以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结合城市功能需求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城市滨河绿地景观设计的思路、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3.
以平泉县瀑河橡胶坝滨河绿地景观设计为实例,主要阐述了滨河绿地设计的原则,即保持景观的整体性与连续性、景观结合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以绿为主,生态优先和防洪、生态、景观等多功能兼顾原则。重点介绍了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景观风格定位、空间处理与竖向设计、植物设计、主要景点的组成、内涵及效果等。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市张家浜中段河道景观设计为例 ,探讨了在城市滨河道路景观中 ,如何充分运用生态知识和园林技艺 ,发挥滨河道路绿地的生态作用 ,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河流孕育了古文明,城市中的生产生活与河流是密不可分的,水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以奉节县城市滨河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结合景观设计学、城市规划原理,从城市的规划布局与河流的关系、城市滨河空间围合度控制、滨河景观建设前对城市滨河环境的合理改造、积极利用城市滨河景观自然要素、城市滨河人工景观规划设计、城市滨河人文景观规划设计等,研究探索了在滨河景观设计中如何解决高差较大的滨江驳岸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形式单一缺乏的美感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全球城市共同面临的洪涝灾害问题,结合洪涝适应性概念,对荷兰瓦尔河改造项目和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2个成功案例展开分析,提出洪涝适应性景观设计的对策。通过案例分析与文献阅读,提炼出生态系统多样化、自然优先、适应性转变和多尺度建设的洪涝适应性设计原则。进而归纳出生态系统划分、景观功能转变、生物对洪涝过程的适应、让步、疏导与净化模式等四点设计策略。为发挥人与自然的互动,重塑河流生态,通过城市滨河景观设计留出行洪空间,积极应对灾害,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是食物生产、人类健康和城市安全的必要保障,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能够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持生境稳定性和提高景观连通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空间途径。以吕梁市为例,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和景观连通性指数法定量评估生态斑块重要性,辨别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和战略点,构建市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景观格局中核心区、桥接区、孤岛为林地和水域要素主要构成;沿吕梁山脉带状分布的生态源地景观连通性较大,西部生态源地面积较小且斑块重要性相对较低;"两纵,多横"的生态廊道布局和战略点布设,有效提高了市域生态结构的完整性。研究结果可以为市域尺度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水城泰州城市核心功能区滨河绿道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规划设计、生态环境保护、人流交通、地域文化开发等方面的不足.基于"城市双修"理念提出了对滨河绿道进行品质提升完善的策略:渗透文化元素构建功能多元化的滨河绿道、因地制宜构建自然生态的滨河绿道、增加绿色空间、建设交通便捷的滨河慢行步道体系、建设水城共融的连通开放空间等...  相似文献   

9.
南京主要滨河绿地植物群落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对南京紫霞湖、前湖、护城河与玄武湖滨河绿地植物群落的外貌、组成与结构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5个绿地主要以阔叶落叶树种为主,缺少常绿树种的运用;群落结构不甚合理,乔木层相对丰富,而低矮灌木及地被层种类和数量相对缺少;人工绿地过于注重观赏品种的运用,而忽视耐水湿性种。作者认为,应结合地形和环境,合理地把握植物耐水湿性与观赏性,创造有地域特色的滨河植物景观,达到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统一;可适当增补一些观赏性好的适生树种,提高植物景观多样性,营造城市滨河生态廊道,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街道空间是城市主要的公共空间之一,其在提供步行活动空间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生态潜力。针对当下街景设计手法相对雷同和单一,以及缺乏对街道公共生活和生态环境需求协同考量的整合设计方法等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研究总结,以公共生活和生态建设为切入点,从空间重组、交叉口改造、设施完善、雨水管理和种植设计5个方面出发,提出构建景观与生态多功能复合的街道景观设计方法,为未来步行友好、安全舒适、生物多样的街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滨河绿地景观建设热潮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实际案例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建设滨河绿地的积极意义和盲目建设的消极影响。结合新疆地区滨河绿地发展现状提出了建设意见。强调因地制宜的景观设计原则,倡导滨河绿地的生态化、自然化发展,突出设计作品在改善环境、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滨河公园,结合工程设计案例,探讨解决该类型公园电气设计遇到的问题:1)为达到用电的安全可靠性,用电设备宜采用哪种接地方式,其漏电保护装置如何选择;2)如口何选择配电系统的干线及支线电缆截面。  相似文献   

13.
基于IPA分析的上海典型滨江公共空间游憩满意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黄浦滨江是国内滨水区建设的代表,如今已完成核心段两岸公共空间贯通,但各段发展并不均衡。文章以两岸4段典型公共空间为例,对社交媒体数据进行IPA分析,得到影响滨江各段公共空间游憩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通过方差分析了解4段滨江之间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1)滨江公共空间整体游憩满意度较高,但多段商业服务、外部交通、管理维护因素的满意度偏低;2)满意度由高到低为:徐汇滨江>世博滨江>杨浦滨江>虹口滨江,体现3种不同的发展程度;3)不同段影响游憩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不同。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浦江两岸公共空间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林业》2022,(1):73-79
选取上海市黄浦江徐汇滨江段的10个样方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文献研究建立基于生态-活力目标的夜景照明评估标准,采用适宜性评价方法量化评价各样方夜景照明照度在生态目标和活力目标两方面的达成情况,并据此通过帕累托前沿法对10个样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不同的使用主体和活动的照度需求在数值上存在权衡关系,但可以通过合理的照度空间布局进行缓解。建议在滨水空间照明设计时,依据功能分区的需求识别进行照明布局,考虑运动活动区高照度需求影响,综合评估灯具特性针对性布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