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确定‘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建立‘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方法】从河北、河南、辽宁、宁夏、山东、山西、陕西、新疆等8个苹果主产省(区)68个市(县)的代表性果园采集176份‘富士’苹果样品进行品质测定,共测定单果重、带皮硬度、去皮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山梨醇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固酸比、糖酸比、甜酸比等15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确定‘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建立‘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不同产区间‘富士’苹果品质指标存在差异性,新疆‘富士’苹果硬度、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山梨醇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值等8项品质指标均高于其他省(区)‘富士’苹果。维生素C含量、山梨醇含量、蔗糖含量和甜酸比的变异系数均大于30%,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9.8%)。‘富士’苹果某些品质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可滴定酸含量与固酸比、糖酸比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44、-0.854,果糖和甜度值之间相关系数达0.963,固酸比与糖酸比之间相关系数为0.941。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单果重(X_1)、去皮硬度(X_2)、可滴定酸含量(X_3)、固酸比(X_4)和果糖含量(X_5)为‘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建立了‘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Y=0.2601X1+0.1378X2+0.0819X3+0.2601X4+0.2601X5。【结论】单果重、去皮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和果糖含量为‘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以其建立的评价模型可用于‘富士’苹果品质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中国不同地区‘富士’苹果品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建立‘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方法】从河北、河南、辽宁、宁夏、山东、山西、陕西、新疆等8个苹果主产省(区)68个市(县)的代表性果园采集176份‘富士’苹果样品进行品质测定,共测定单果重、带皮硬度、去皮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山梨醇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固酸比、糖酸比、甜酸比等15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确定‘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建立‘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不同产区间‘富士’苹果品质指标存在差异性,新疆‘富士’苹果硬度、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山梨醇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值等8项品质指标均高于其他省(区)‘富士’苹果。维生素C含量、山梨醇含量、蔗糖含量和甜酸比的变异系数均大于30%,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9.8%)。‘富士’苹果某些品质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可滴定酸含量与固酸比、糖酸比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44、-0.854,果糖和甜度值之间相关系数达0.963,固酸比与糖酸比之间相关系数为0.941。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单果重(X1)、去皮硬度(X2)、可滴定酸含量(X3)、固酸比(X4)和果糖含量(X5)为‘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建立了‘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Y=0.2601X1+0.1378X2+0.0819X3+0.2601X4+0.2601X5。【结论】单果重、去皮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和果糖含量为‘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以其建立的评价模型可用于‘富士’苹果品质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美味猕猴桃新品种‘瑞玉’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猕猴桃新品种‘瑞玉’与11个美味猕猴桃品种的果实品质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新品种‘瑞玉’的综合品质。【方法】以西安猕猴桃试验站种质资源圃的新品种‘瑞玉’及其他11个美味猕猴桃品种为试材,在果实达到成熟期测其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可食条件下测其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其他11个猕猴桃品种相比,‘瑞玉’的单果质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分别为81.11g和0.83%;果形指数和维生素C含量居中,分别为1.42和83.53mg/hg;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最高,分别为24.50%,21.28%,12.09%和14.5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干物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和0.868;可溶性糖含量与干物质和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和0.841;可滴定酸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9。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主成分1所携带的信息主要是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可滴定酸含量;主成分2所携带的信息主要是维生素C含量和果形指数;主成分3所携带的信息主要是单果质量和硬度。【结论】新品种‘瑞玉’的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品种,且综合品质较高;主成分分析显示,12个猕猴桃品种品质优劣的顺序依次为‘金魁’、‘翠香’、‘瑞玉’、‘海艳’、‘哑特’、‘徐香’、‘晨光’、‘贵长’、‘秦美’、‘秋明’、‘海沃德’和‘米良一号’。  相似文献   

4.
梨果实品质评价因子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清香’、‘新雅’等26个梨(Pyrus pyrifolia)选育品种(系)的单果重、果形指数、果肉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糖酸比等8个主要品质因子,采用多元统计主成分分析法将上述8个相关的随机变量压缩成5个综合变量,再通过系统聚类分析,确定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可滴定酸、果肉硬度为5个具有代表性的品质评价因子。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21个黄肉猕猴桃品种(系)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为开发利用黄肉猕猴桃种质资源、丰富猕猴桃市场和建立高效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21个黄肉猕猴桃品种(系)为试材,测定其果形指数、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等主要性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综合得分对这21个黄肉猕猴桃品种(系)进行排序,并进一步对主要果实性状做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21个黄肉猕猴桃品种(系)的主要果实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其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异最大,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9.121%,决定第1主成分大小的主要是糖酸比、固酸比、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决定第2主成分大小的主要是可滴定酸、果形指数和干物质;决定第3主成分大小的主要是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5处将21个黄肉猕猴桃品种(系)分成6类,聚类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性状得分排序结果基本一致。在江西省奉新地区‘WN-1’、‘云海1号’、‘庐山香’、‘华优’和‘金果’的综合品质表现较好,‘金丰’、‘YH-1’、‘FH-4’、‘金什1号’和‘金桃’综合品质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6.
《山东农业科学》2021,(1):38-45
探讨不同品种海棠花粉及液体授粉浓度对‘富士’苹果坐果率、果实品质和香气物质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对品质影响最大的指标,并确定最佳授粉品种与浓度,为选出高效省工液体授粉参数和提高苹果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选用‘钻石’‘红丽’‘道格’海棠花粉及其1∶1∶1混合花粉为试材,花粉浓度分别为0. 03%、0. 04%、0. 05%,在‘富士’(Malus×domestica‘Fuji’)盛花期进行液体授粉,以同龄自然授粉树为对照,成熟期对坐果率、果实外在和内在品质、香气物质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花粉品种和浓度对坐果率、果形指数、单果重、果实硬度及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花色苷含量影响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受花粉品种影响显著,但对不同授粉浓度反应无显著变化。各花粉品种均在浓度为0. 05%时,‘富士’果实的内在和外在品质最好。酯类是‘富士’苹果的主要香气物质,混合花粉浓度为0. 04%、‘钻石’和‘道格’花粉浓度0. 05%时酯类物质含量与对照相比明显提高,而‘红丽’各浓度处理的酯类物质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 352%,主要解释坐果率、果形指数、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可滴定酸、花色苷、乙酸乙酯和2-甲基丁酸丁酯;主成分因子综合得分前3名的分别为‘钻石’浓度0. 05%、‘道格’浓度0. 05%、‘红丽’浓度0. 05%,说明这三种处理的‘富士’果实综合品质最佳,且坐果率在合理范围内,达到了疏花疏果、提升果实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六盘水红心猕猴桃果实品质与内在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六盘水红心猕猴桃和市售外地猕猴桃品质,探讨六盘水猕猴桃的优势与不足,为六盘水猕猴桃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六盘水不同园区的18个红心猕猴桃样品、市售5个外省猕猴桃样品和1个进口猕猴桃样品为对象,分析单果纵径和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固酸比、糖酸比、维生素C和单宁9种指标,并对后面7种内在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以综合评价猕猴桃内在品质。[结果]纵径、单果重2种外观指标结果显示六盘水红心猕猴桃在外观方面表现较差。六盘水红心猕猴桃可溶性糖含量高,可滴定酸含量适中,综合表现为糖酸比和固酸比数值高。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了主成分2个,建立猕猴桃果实内在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为快速评价猕猴桃内在品质提供参考。主成分1所携带信息主要是糖酸比、固酸比、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主要信息,与果实风味相关,六盘水猕猴桃表现优于外地猕猴桃;主成分2携带的信息主要是单宁和维生素C信息,与营养相关,六盘水红心猕猴桃表现中等。主成分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六盘水红心猕猴桃内在品质较好。[结论]六盘水红心猕猴桃外观品质不占优势,果实内在品质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山东省15个生产县(市、区)的34份‘富士’苹果为试材,通过口感评价与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固酸比、果糖、蔗糖、山梨醇等品质指标测定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地区‘富士’苹果口感评价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富士’苹果的11项品质指标存在差异,其口感评分与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果糖、山梨醇、葡糖糖、蔗糖、甜度值呈显著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品质指标分成糖类、酸类和其他3类主成分;最后以口感评分作为因变量,品质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70.141+0.49X1+0.40X2(R2=0.508,P<0.05),其中X1为甜度值,X2为固酸比,Y为口感评分。本研究结果可了解消费人群对‘富士’苹果口感偏好,指导生产中针对性提高‘富士’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9.
陕西渭北地区苹果主栽品种的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求陕西渭北地区栽培环境条件下‘嘎啦’‘秦冠’‘富士’3个主栽苹果品种果实品质的差异及其变异特征,于果实采收期在洛川、白水县2个主产地多点采集3个品种的苹果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苹果的单果质量、体积、体积质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滴定酸质量分数、固酸比、钙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并运用综合指标法对不同品种的苹果品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渭北地区‘富士’综合品质最好,‘嘎啦’次之,‘秦冠’较差。3个品种苹果品质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而3个品种内的个体品质变异性主要取决于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山东省15个生产县(市、区)的34份‘富士’苹果为试材,通过口感评价与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固酸比、果糖、蔗糖、山梨醇等品质指标测定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地区‘富士’苹果口感评价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富士’苹果的11项品质指标存在差异,其口感评分与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果糖、山梨醇、葡糖糖、蔗糖、甜度值呈显著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品质指标分成糖类、酸类和其他3类主成分;最后以口感评分作为因变量,品质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70.141+0.49X1+0.40X2(R2=0.508,P<0.05),其中X1为甜度值,X2为固酸比,Y为口感评分。本研究结果可了解消费人群对‘富士’苹果口感偏好,指导生产中针对性提高‘富士’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比较不同树莓品种在盐碱土壤上果实品质的差异,试验以5个树莓品种(‘莎妮’、‘诺娃’、‘哈瑞太兹’、‘香妃’和‘红宝’)的果实为试材,测定了单果重、果形指数、色度(明暗度、红绿色差、黄篮色差)、果柄长、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含汁率等指标,并通过隶属函数的计算进行了果实品质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最高的是‘红宝’,‘莎妮’果形指数最高,‘诺娃’在色差(红绿)方面表现最红、果柄最长、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可滴定酸含量最高,‘红宝’糖酸比最高,‘香妃’含汁率最高。综合分析结果为:‘诺娃’的果实品质最好,‘红宝’次之,然后是‘香妃’、‘哈瑞太兹’,‘莎妮’品质最差。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单果重、果柄长和可滴定酸与果实含汁率呈正相关;果形指数、色差和可溶性糖与糖酸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嘉峪关10种酿酒葡萄品种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科学简化地评价嘉峪关酿酒葡萄品种,筛选适于当地种植的优质酿酒葡萄品种.【方法】以‘白玉霓’‘北冰红’‘赤霞珠’‘佳美’‘美乐’‘威代尔’‘霞多丽’‘意斯林’‘左优红’‘黑比诺’10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供试葡萄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总酚含量、单宁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出汁率、pH、糖酸比9项常规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所测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可溶性糖含量与糖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酚含量与单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9个品质指标能够综合为2个主成分,前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2.21%.10个酿酒葡萄品种综合得分中:排名第一的为‘黑比诺’,综合得分0.82,其次分别为‘佳美’‘美乐’,综合得分分别为0.63、0.39.【结论】‘黑比诺’‘佳美’‘美乐’在嘉峪关10个酿酒葡萄品种中综合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13.
用6个苹果品种的花粉给绿宝苹果授粉,研究授粉品种对其坐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摩力士授粉后,绿宝苹果的坐果率显著高于其他授粉品种,且果实出汁率最高;大红荣授粉后的果实横径最大,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最高;首红授粉后的果实纵径最大;嘎啦授粉后的单果质量最大;红富士授粉后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授粉品种,且果实硬度最大。综合各测试指标及其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发现,各品种对绿宝苹果的授粉效果优劣依次为:摩力士、首红、大红荣、红富士、嘎啦、格力佛。说明在天津及立地条件相似地区种植绿宝苹果时,以摩力士、首红、大红荣为适宜的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元统计法的黄皮果实品质评价指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地简化黄皮果实品质的评价指标,以22份不同黄皮种质为试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法对测得的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总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13项常规指标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13项指标反映的黄皮果实品质可用3个主成分来表示(累计贡献率达84.8951%).根据这3个主成分对13项品质指标的特征向量进行系统聚类,可将这些指标划分为5类.从这5类指标中分别选取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滴定酸、总糖及糖酸比5个简化指标对黄皮果实品质进行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2.07时,可将供试的22份不同种质分为3类,这一结果与实际口感评价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新疆鲜食葡萄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中  张静  汤兆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04-7007
分析测定了26个鲜食葡萄品种的单果重、果形尺寸、糖酸比、出汁率和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含量及风味等加工品质指标,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鲜食葡萄多个品质指标间存在相对独立性和密切相关性;经主成分分析,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9.02%,可反映鲜食葡萄品质的绝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个主要品质指标被聚为5类,最终将品质指标简化为出汁率和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风味5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桃新品种在天津盐碱土壤上的果实品质差异,试验以3个晚熟桃新品种(‘国庆桃王’‘巨红冠’‘巨黄金’)为试材,测定了果实硬度、果形指数、单果重、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维生素C等指标,并进行了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巨红冠’的单果重(414.50 g)、可溶性固形物(14.56%)、可溶性糖含量(8.12%),糖酸比(47.76),维生素C含量(8.12 mg/100 g)均最高,而‘巨黄金’均最低,但其果形指数(1.00)、含水量(87.21%)、果实硬度(1463.33 g/cm2)和可滴定酸含量(0.19%)均最高。综合分析显示,果实品质为‘巨红冠’‘国庆桃王’‘巨黄金’。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京白梨’果实品质的特征性指标并建立‘京白梨’优质果品的评价体系,本研究以门头沟区军庄镇东山村和孟悟村生长健壮且结果良好的‘京白梨’树为试验材料,选择各单株的优质果实,分别测定和分析果实在采收时及后熟后的果实外观形状(单果重、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果心大小和果肉硬度)和内在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和出汁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筛选‘京白梨’优质果实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京白梨’优级果品的综合评价指标是果形指数≤0.88且单果重≥110.00 g,采收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12.50%、后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15.00%;单果重、果实纵横径和果形指数可作为‘京白梨’果实品质评价的主要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可作为辅助指标。综上,本研究可指导‘京白梨’的栽培生产并为优质果实采收和分级提供标准。  相似文献   

18.
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纽荷尔脐橙品质的评价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中国24个产地纽荷尔脐橙成熟果实的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果皮厚度、出汁率、果皮亮度值、果皮红色度、果皮黄色度等10个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2.16%,系统聚类结果显示可溶性固形物(或果皮红色度)、可滴定酸、Vc、出汁率、果皮亮度值(或果皮黄色度)、单果重(或果形指数或果皮厚度)共6个品质指标可以反映纽荷尔脐橙品质的绝大部分信息,从而简化了果实品质的评价因素,为制订评价纽荷尔脐橙品质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江苏丰县地区"富士"苹果果实品质与叶片矿质元素的关系分析,筛选出叶片矿质元素的适宜含量,为江苏黄河故道高效优质苹果园建设、叶片营养分析和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富士"苹果为材料,测定了叶片中9种矿质元素含量及果实7种品质指标,同时,应用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研究了江苏丰县地区"富士"苹果叶片矿质元素和果实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5.12%,其中第一个主成分主要是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的信息;第二个主成分主要是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滴定酸的信息;第三个主成分主要是可滴定酸、维生素C的信息;第四个主成分主要是单果重和维生素C的信息。单果重、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是果实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并获得了江苏丰县地区"富士"苹果园叶片矿质元素含量适宜值,分别为:N(14.93~17.74 g/kg)、P(0.77~1.02 g/kg)、K(10.29~13.43 g/kg)、Ca(12.45~17.88 g/kg)、Mg(2.52~4.00 g/kg)、Fe(274.15~493.68 mg/kg)、Mn(40.82~98.85 mg/kg)、Cu(85.36~354.26 mg/kg)、Zn(39.55~83.76 mg/kg)。  相似文献   

20.
苹果理化品质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44,自引:6,他引:38  
【目的】明确苹果主要理化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苹果主要理化指标的科学分级标准,确立苹果代表性理化指标,为苹果理化品质评价奠定基础。【方法】以190个品种的果实为试材,测定果实硬度等7项理化指标,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索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概率分级建立各指标的正态分级标准,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代表性理化指标。【结果】⑴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正态分布,在去掉拖尾的少数品种后,固酸比、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也呈正态分布;⑵各指标均划分为服从正态分布的5级,各级的平均分布频率分别为7.4%、23.9%、40.1%、18.2%、10.4%;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与糖酸比、固酸比与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与可滴定酸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43、0.9844、-0.8788和-0.8597;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和糖酸比之间存在4个极显著的三元线性回归方程,平均预测误差均小于2%;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固酸比和糖酸比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平均预测误差在4.3%-5.6%;⑹7项指标可简化为5项,即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结论】7项苹果理化指标均可划分为服从正态分布的5级。某些苹果理化指标可用其它苹果理化指标进行预测。用5项指标即可对苹果理化品质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