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蛋白质组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作物雄性不育研究中,该技术通过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后与质谱鉴定技术相结合对蛋白质进行分析,最后利用数据库对蛋白质进行鉴定。综述了蛋白质组研究的关键技术,即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质谱分析、生物信息学数据库,以及蛋白质组技术在水稻、小麦、大豆等作物雄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并对其在作物雄性不育方面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酵母双杂交是利用遗传学方法在酵母真核细胞体内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非常有效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细胞信号转导和功能基因组学等领域,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实验手段之一,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重要发现。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酵母双杂交的基础上又建立起了酵母单杂、反向双杂交、三杂交及核外双杂交等多项技术,并已经成功地运用于蛋白质之间、蛋白质与DNA、RNA和配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对酵母双杂交及其相关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可以预见,在人类、水稻和拟南芥等模式生物基因组测序完成后,酵母双杂交及其衍生技术将在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盐芥是研究耐盐机理的模式植物.为从蛋白质水平揭示盐芥响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对不同NaCl浓度处理7 d的盐芥叶片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盐芥叶片中共鉴定到4607个蛋白质,其中281个蛋白质的表达丰度显著增加,95个蛋白质的表达丰度显著降低.盐胁迫差异表达蛋...  相似文献   

4.
随着拟南芥、水稻等模式植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重点已经转变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新兴研究领域,它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了解植物功能.介绍了植物应答生物胁迫(动物取食、微生物共生或寄生及病原菌侵害等)的蛋白质组学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研究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作机制方面的优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出现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随着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基因组测序完成,蛋白质组学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在植物发育、逆境胁迫以及亚细胞水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主要应用的技术与工作流程;分别从水产生物生长环境、捕获方式、饲料成分、加工与贮藏方式等方面介绍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水产品品质研究中的应用;从微生物污染物鉴别、过敏原检测、原料鉴别3个方面综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水产品安全研究方面的应用现状;对目前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中存在的诸如2-DE电泳重现性差以及由水产品蛋白质分子量大、溶解度低、离子化水平低带来的局限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此展望了新技术开发、多种组学方法结合和完善水产生物基因与蛋白质数据库等方面的发展前景,旨在为更好地开展水产品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全部测序的初步完成,研究重点转到对基因功能的研究上。蛋白质作为基因功能的主要体现者,对其表达模式和功能的研究成为热点,出现了蛋白质组学。本文介绍了蛋白质组学产生的背景、蛋白质组学的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蛋白质组学的相关技术。此外,本文还综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基础研究、农业、疾病、药物开发方面的应用,并对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介绍了植物差异蛋白质组学的产生背景及在凝胶和非凝胶技术方面的最新技术方法,植物差异蛋白质组学近年来正从定性向精确定量的方向发展。综述了差异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盐胁迫响应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差异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盐胁迫响应研究中依然存在着过多地依赖于双向电泳-质谱(2DE-MS)技术,研究对象不多,不能有效分离相关蛋白质,差异蛋白质丰度分析不精确等问题。最后,提出将差异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相结合来研究植物盐胁迫响应,从分子水平上系统诠释植物耐盐机制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参33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泡桐丛枝病相关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情况,以白花泡桐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iTRAQ技术对白花泡桐健康苗、患丛枝病苗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在泡桐丛枝病发生过程中有1 788个蛋白质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873个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上升,915个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下降。GO功能分析发现,差异蛋白质主要分为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个本体共49个功能组,功能主要集中在刺激响应、催化活性和生物学调控等方面。COG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这些蛋白质主要参与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翻译、转录、复制、重组和修复以及次生代谢物合成运输等生命活动。以KEGG数据库作为参考,依据代谢途径可将蛋白质定位到122个代谢途径分支,涉及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植物—病原互作等。  相似文献   

10.
水稻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蛋白质组学研究是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手段,简述了蛋白质组学研究传统及新近的一些方法;详述了蛋白质组学在水稻发育中,环境胁迫下和水稻突变体三方面的应用研究;同时列出当前日益丰富的蛋白质组数据库,并对水稻蛋白质组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者创立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以来,在多种农作物分子育种中得到应用。广泛的研究表明,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与其他转基因方法相比,具有能直接得到转化种子,转化频率高,操作简便经济,大量快捷,性状稳定快和导入材料多样性等优点。同时重点介绍了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在水稻分子育种中的研究和应用,采用该方法将多种植物外源DNA导入水稻,获得了包括植株形态,产量性状,抗病虫性,稻米品质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变异,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水稻分子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番茄逆境胁迫中的研究进展,综述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番茄响应非生物(盐碱、干旱、高温、低温、其它)胁迫上的研究进展,为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进一步研究番茄响应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收集文献资料,并分析汇总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番茄响应非生物(盐碱、干旱、高温、低温等)胁迫的研究文献进展情况。【结果】盐胁迫耐受性(渗透调节,渗透保护,离子稳态,消除氧清除剂,胁迫反应等)与胁迫的持续时间有关;下调的蛋白主要参与代谢和能量转换,上调的蛋白参与信号转导或运输;干旱应答蛋白包括与耐热性和渗透性保护剂的产生、脂质代谢、细胞壁修饰、神经酰胺代谢和丝裂原活化蛋白磷酸化相关的蛋白;蛋白质广泛参与了细胞过程,包括防御/应激反应,离子结合/转运,光合作用和蛋白质合成;最初如何感知胁迫条件,以及植物器官激活了哪些主要反应,可以避免低温胁迫晚期相关蛋白的干扰。【结论】在非生物逆境胁迫条件下,番茄通过改变自身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对各种非生物胁迫作出响应。蛋白质组学研究能够全面揭示番茄响应胁迫时其细胞内蛋白质的动态变化规律,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是番茄抗逆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以不耐贮藏杂交水稻II优998种子及博优998(对照)种子为材料,采用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的方法,鉴定2种不同耐贮藏能力种子贮藏前后的差异蛋白,共鉴定出5 210个蛋白,其中差异显著的蛋白100个;II优998种子在贮藏期间的差异蛋白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种子的差异蛋白数;通过Pathway显著性富集的方法,确定差异蛋白参与的主要代谢途径是Ribosome途径;II优998种子在自然条件贮藏期间有大量的核糖体蛋白变化差异,表明蛋白质生物合成可能与种子耐贮藏能力有关。灌浆期利用3种外源蛋白合成抑制剂(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和广谱性农药咪鲜胺)喷施种子,结果表明,喷施农用链霉素可以提高杂交水稻种子自然条件下的耐贮藏能力。  相似文献   

14.
肖秋芸 《北京农业》2012,(33):15-16
随着水稻基因组的测序完成,很多基因功能的揭示,对水稻响应病原菌侵染的相关途径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通过蛋白组学的研究手段,可以揭示在病原菌胁迫下,水稻蛋白组的表达变化,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水稻与病原菌的互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Rice roots include seminal roots, adventitious roots, lateral roots and root hairs, At present, progresses in the research of rice roo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root morphology, root activity, root reaction to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s a contribution of root growth and rice yiel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ot growth and stems/leaves/flowers/rice, genetic laws of root characters, etc. However, there are very few researches on lateral root mutant. This paper reviewed progresses of the lateral root mutant of ri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hytomorphology to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to the gene mapping, consisting of mechanism of developing lateral root of rice, gene cloning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lateral root develop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xin and lateral roots, agronomic traits of lateral roots mutant,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root hairs, gravity anomaly of root, redox metabolism and proteomics researches of the mutation in lateral root of rice.  相似文献   

16.
多组学关联分析作物耐逆境胁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学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离子组学等。随着测序技术和手段的不 断发展,多组学的关联分析已成为研究作物抗逆应激反应常用的技术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对控制重要农艺性状 的基因进行研究。分别对转录组学与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与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等不同组学结合的关联分析在作物响应逆境胁迫(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以及基因功 能研究、辅助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多组学结合的关联分析充分利用综合分析的数据,对筛选到 的核心数据的验证以及在育种中的应用。多组学结合的研究方法可揭示作物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机理,为未来 培育抗逆品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拟南芥和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对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转入到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笔者重点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和关键技术。蛋白质组学的关键技术包括双向电泳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质谱技术、蛋白质组学的相关数据库等。  相似文献   

18.
核酸适配体技术在食品有害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酸适配体是一段可以特异性识别并结合靶分子的寡聚核苷酸片段,具有亲和力强、稳定性好、易于修饰等特点,已经广泛用于检测、分离纯化和医疗三大领域。基于核酸适配体技术的检测方法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已经应用于小分子、蛋白质、细菌病毒等方面的检测。主要综述了核酸适配体检测食品中有害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发育生物学主要研究生物体从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死亡的规律。一个生物体的蛋白质随发育阶段、特定组织等变迁而不断变化,蕴藏着巨大的动态的生命活动的信息量,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从分子水平了解生物体的发育调控、发育异常等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蛋白质组学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在动物和植物发育生物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