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阐明水、氮供应对玉米冠层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分配及随生育时期变化的影响,对关键生育时期采取有效水肥措施以提高产量。【方法】以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玉米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素和水分供应对玉米冠层营养器官干物质及氮素累积、分配及随生育时期变化的影响。【结果】除11叶期外,施氮可显著提高叶片和茎鞘单位干重氮素含量;施氮条件下,充分供水有利于叶片和茎鞘单位干重氮素累积;而氮素胁迫时,充分供水反而不利于单位干重氮素累积。无论施氮与否,充分供水处理叶片+茎鞘干物质累积随生育时期呈单峰曲线变化,而干旱胁迫处理呈线性增长趋势;除水、氮皆胁迫处理叶片+茎鞘氮素累积从11叶期到灌浆期变化不明显外,其余处理均呈单峰曲线变化。无论水、氮供应情况如何,各生育时期氮素累积主要部位均为叶片;不施氮时,生育前期干物质累积主要部位是叶片,生育后期为茎鞘;施氮后,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累积主要部位均为茎鞘,施氮对茎鞘干物质累积的影响比对叶片更为显著。【结论】叶片和茎鞘干物质与氮素累积具有不同步性,且随生育时期累积趋势因水、氮供应不同而异。各处理氮素累积主要部位均为叶片,而干物质在叶片和茎鞘中的分配因氮素供应不同存在显著差异。施氮和充分供水均可显著提高冠层营养器官干物质及氮素累积,二者存在显著正交互效应,本试验条件下氮肥比水分效应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陆地棉与海岛棉干物质累积分配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试的四个陆地棉品种地上部分干物质累积速度和数量,从现蕾至吐絮始终高于四个海岛棉品种;陆地与棉与海岛棉的所有品种干物质累积速率最快的时间均在初期至有效花期期间。但海岛棉干物质累积最大量到8月25日止,陆地棉则持续到9月9日;不同时期干 物质分配率的特点是;苗期;叶〉茎,苗期:叶〉茎〉蕾,花苗期:叶〉茎〉铃〉蕾〉花;铃期;铃〉茎〉叶;株铃重累积的最快速率时间,陆地棉与海岛棉均在7月26日至8月25日  相似文献   

3.
在200kg/hm2施N条件下,对17个澳大利亚小麦品种的干物质、果聚糖、氮的积累分配及其与籽粒产量(GY)、籽粒氮产量(GNY)及籽粒氮含量(GNC)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物质、果聚糖和氮积累的模式相似,在叶片、茎秆和植株中分别于开花期、乳熟期和成熟期积累到最大值。在开花前,茎秆是贮存果聚糖的主要器官,叶片是氮的主要贮存器官,而在花期后,籽粒成为贮存果聚糖和氮最多的器官,其次为茎秆。从乳熟期至成熟期,随着干物质、果聚糖和氮在营养器官中积累的降低,GY、GNY和籽粒果聚糖积累快速增加。在多数取样期,植株干物质积累和果聚糖积累与GY和GNY呈极显著正相关,与GNC呈负相关;成熟期植株氮积累与GY呈显著负相关,与GNC显著正相关;在花期后,叶片和茎秆氮积累与GY和GNY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5.
探讨鲜食玉米品种整株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动态累积与分配特征,为制定高产栽培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湖北省鲜食玉米新品种泰美甜3号的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株干物质和养分吸收量随着生育期延长而发生变化,抽雄期前,鲜食玉米对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变化较为相似,即阶段吸收量和日均吸收量随生育时期的推进逐渐增大;而抽雄期后,植株对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吸收趋势出现显著差异,即干物质和磷吸收持续增高,氮吸收基本不变,钾吸收迅速下降.干物质和养分在各器官体内的分配特点体现在干物质、氮和磷分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而钾向生长中心的转移变化不明显.在生产上应根据需肥特性及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施肥措施,氮肥和磷肥要多次分期施用,抽雄后还应适量追肥;钾肥应适量种肥,拔节期追肥,抽雄后不追肥.  相似文献   

6.
为给宁晋地区玉米高产高效、合理地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在高磷土壤上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对玉米体内干物质、氮动态积累和分配、根系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氮肥增加了整株玉米及籽粒中干物质和氮的积累,整株玉米干重与出苗天数呈显著二次相关。根、茎、叶、穗轴的干物质和氮积累均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多数出现在出苗后58 d。同一取样时期,不同处理玉米体内干物质和氮积累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240 kg/hm2时最大,随后降低;施肥量与产量之间呈明显的二次关系,当施肥量为254.32 kg/hm2时,最高产量为11 118.18 kg/hm2,在该处理下玉米的根系发育较好、玉米穗长、行粒数、单株粒重显著增加,秃尖长度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7.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15个高赖氨酸玉米双列杂交组合进行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与穗部及籽粒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粒长、轴粗、穗粗、穗长与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的关联度较大;粒重、容重次之;粒厚、粒宽最小。因此,选育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低的高赖氨酸玉米,应选择粒较短、轴较细的类型,同时应注意选择长穗、高容重来弥补穗粗和籽粒体积下降所造成的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氮水协同供应对驻玉216品种干物质和氮素累积与分配、氮素运移及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施氮和灌水2个因素,3个灌溉水平W0(0 m3/hm2)、W1(750 m3/hm2)、W2(1 500 m3/hm2);3个施氮水平N0(0 kg/hm2)、N1(150 kg/hm2)、N2(300 kg/hm2)。【结果】 W2灌水量(1 500 m3/hm2)和N1施氮量(150 kg/hm2)氮水协同供应下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效率最高,W1灌水量(750 m3/hm2)和N1施氮量(150 kg/hm2)氮水协同供应有利于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向籽粒内运移,提高营养器官氮素运移量,增加籽粒内的分配比重,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氮素运移效率、氮素运移贡献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结论】 综合籽粒产量与节肥节水因素,灌水量750 m3/hm2、施氮量150 kg/hm2是驻玉216品种灌水施肥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9.
影响玉米籽粒含水量的相关性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20个杂交组合及其亲本为试材,分别从植株性状和穗部性状与籽粒含水量的相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收获时叶含水量、开花期功能叶数量、穗粗是与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密切相关的性状。育种中可以通过遗传改良增加开花期功能叶数量,降低收获时叶片含水量,减少穗粗来达到降低籽粒含水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玉米//马铃薯间作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4个施氮水平[玉米:N0(0 kg/hm2)、N1(125 kg/hm2)、N2(250 kg/hm2)、N3(375 kg/hm2),马铃薯:N0(0 kg/hm2)、N1(62.5 kg/hm2)、N2(125 kg/hm2)、N3(187.5 kg/hm2)]对玉米马铃薯作物产量、生物量和氮在作物籽粒、茎叶和根系的累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马铃薯有间作产量优势,在4个氮水平下,土地当量比(LER)分别为1.46、1.20、1.04、0.92。随氮水平提高,间作产量优势逐渐下降。各施氮水平下间作玉米籽粒、茎叶和根的氮吸收量平均比单作高39.76%、27.98%、15.36%;间作马铃薯块茎和茎叶的氮吸收量平均比单作低4.14%、24.59%。玉米马铃薯氮吸收的间作优势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间作和施氮对玉米马铃薯各组织中氮的分配比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通过玉米//马铃薯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分析结果表明,间作玉米、马铃薯在低氮水平(N1)就能获得单作玉米、马铃薯常规施氮(N2)或高氮水平(N3)时的产量,因此玉米//马铃薯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降低氮投入。  相似文献   

11.
小麦品种西农1376开花受精和籽粒形成是在较低温度下完成的,其早熟性是通过早花、早实获得的;该品种籽粒发育3个阶段对粒重的贡献分别为16.79%,76.19%和7.02%,主灌浆期是决定其粒重高低的关键时期;主灌浆期灌浆速度快、持续时间(特别是灌浆高峰期)长、干物质累积量多是该品种粒重高、丰产潜力大的重要生理原因。扩大、协调光合源,用播期调控灌浆期温光条件和适当增加开花后水肥投入是提高该品种粒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玉米籽粒含水量与果穗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1986年通过对不同熟期600余份试验材料,测定玉米成熟期籽粒含水量,研究分析果穗性状与籽粒含水量的关系,得出在黑龙江省自然气候条件下,选育产量高、含水量低的杂交种,必须是穗轴细、穗粗适中、籽偏硬或中间型、长籽粒、出籽率高、单穗粒重和百粒重高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玉米品种籽粒产量与秸秆饲用品质的关系。【方法】以44个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方差分析、频次分布和正态分布检测,分析玉米籽粒产量和秸秆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的变化特点,并应用聚类分析划分品种类型。【结果】品种间籽粒产量和秸秆IVDMD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籽粒产量平均值为9264.9kg/hm2,秸秆IVDMD符合正态分布N(0.446,0.3432),籽粒产量和秸秆IVDMD的变化分别为7024.5~11463.0kg/hm2和38.60%~51.74%,两者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以籽粒产量和秸秆IVDMD为分析变量,将44个玉米品种划分为4类:籽粒产量和秸秆IVDMD双低型(LGLS)、籽粒产量低秸秆IVDMD高型(LGHS)、籽粒产量高秸秆IVDMD低型(HGLS)、籽粒产量和秸秆IVDMD双高型(HGHS),各类型分别占样品总数的18.18%,18.18%,43.18%和20.46%。【结论】玉米籽粒产量与秸秆IVDMD无必然的相关性,可根据品种的利用目标对籽粒或秸秆进行分别选择;目前HGHS型品种相对较少,应加强此类型玉米品种的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玉米节氮增效栽培模式的构建提供依据,以氮高效品种九玉1034为供试材料,德美亚1号为对照品种,统一底肥,设置3个追氮肥处理即0、300、600 kg/hm2,研究并探讨不同氮肥模式下2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及构成因子、干物质积累量。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2个玉米品种的产量、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均增加且以追施氮肥600 kg/hm2处理最高。随追氮肥量的增加,2个玉米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呈上升趋势,追施氮肥600 kg/hm2处理条件下,2个玉米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都达到最高,九玉1034的产量增长幅度较大,但德美亚1号在高氮条件下产量增长不明显,说明德美亚1号适宜在较贫瘠或施氮条件不良的土壤条件下种植,九玉1034在较肥沃的土壤条件下种植,才能够达到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对棉花干物质、氮素累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2009年设置6个密度处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开花后干物质及氮素累积与分配动态变化的影响,为长江流域下游棉区的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棉花初花后群体干物质和氮素累积量随生育进程推延而呈Logistic曲线关系;种植密度显著影响干物质与氮素动态变化模型的特征参数,提高种植密度可使棉花干物质与氮素快速累积的起始日提早,但干物质与氮素快速累积速率以1hm230 000株处理较高、持续时间长、干物质与氮素累积量最多、生殖器官的分配指数最大、产量最高.综合分析显示,长江流域下游棉区抗虫杂交棉最适密度为1 hm230000株,在此密度条件下棉花十物质与氮素累积动态特征参数最为协调.  相似文献   

16.
三空栽培技术对玉米籽粒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玉米生产中籽粒水分高的问题,对玉米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籽粒含水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玉米乳熟期及蜡熟期,玉米三空栽培模式与对照处理组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2015年在完熟期玉米三空栽培模式下玉米籽粒含水量为22.43%,对照处理籽粒含水量为31.18%。2016在完熟期玉米三空栽培模式下玉米籽粒含水量为22.64%,对照处理籽粒含水量为33.41%。玉米三空栽培模式下能有效降低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籽粒含水量,果穗基部含水量降低最显著,2015年降低12.54百分点,2016年降低15.21百分点。三空模式不仅能够降低倒伏率和增加玉米产量,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玉米籽粒含水量,加快脱水速度。玉米三空栽培模式是适宜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油玉米含油量一般在8.0%~10.0%之间,而普通玉米含油量一般仅为4.0%~5.0%。玉米油是一种高质量的食用油,油脂中亚油酸和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占80%以上,对降低血管中的胆固醇和治疗高血压、血管硬化等有明显的疗效。因此,高油玉米作为一种粮油饲兼用型优质玉米备受人们青睐,具  相似文献   

18.
19.
高油玉米籽粒灌浆期间氮素的吸收与分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大田生长条件下,以普通玉米为对照比较研究了高油玉米授粉后氮的吸收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与普通玉米相比,高油玉米籽粒灌浆期间籽粒氮的百分含量较高,而叶片和茎秆中氮的百分含量低于普通玉米,成熟期植株中的氮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较普通玉米高,平均高6.9%;形成100 kg籽粒所需氮量高于普通玉米,平均高0.13 kg,但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营养体中氮的输出率比普通玉米低,籽粒中氮的来源主要依赖于籽粒灌浆期间直接从土壤中的吸收,占籽粒氮的70.05%(普通玉米为40.65%)。说明高油玉米的需氮量大且籽粒灌浆期间吸收的比例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绿洲灌区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特征及籽粒产量对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的响应,以期为该区域发展高产、高效玉米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20―2021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进行,研究绿肥还田结合不同的减氮比例(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0%,N100;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10%,N90;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20%,N80;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30%,N70;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40%,N60)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拔节期后N80和N90处理地上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N70和N60处理,至成熟期N80处理较N70和N60处理提高了13.3%—23.2%,N90处理较N70和N60处理提高了13.9%—23.7%,N100、N90、N8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N80处理较N70和N60处理玉米地上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平均增长速率显著提高了9.5%—21.2%、13.0%—23.2%,N90处理较N70和N60处理显著提高了10.2%—21.8%、13.9%—23.7%,二者均有效延缓了吐丝期至灌浆期玉米地上干物质积累速率的降低,而且N80处理较N70和N60处理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