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我国13个淡水养殖主产省份为研究对象,采用生产规模指数、地区专业化指数以及地区比较优势的测度指标对我国淡水养殖业生产专业化布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淡水养殖业呈现出区域化和专业化的区域布局;(2)黄渤海流域的专业化水平低于其他产区的水平,而长江中下游地区专业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东南沿海流域的专业化水平呈现下降趋势;(3)湖南、湖北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我国淡水养殖业发展提供了资源禀赋条件;(4)长江中下游地区无论在资源禀赋还是在综合比较优势上都具有优势,是我国淡水养殖业发展比较全面的地区。研究成果对我国淡水养殖业的产业布局规划和产业结构优化都有较强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涂锦柱 《农业与技术》2013,(11):162-163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淡水养殖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我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淡水养殖大国,我国的淡水养殖业在世界淡水养殖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世界淡水养殖业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而受到我国经济体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小规模淡水养殖是我国淡水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养殖经验,着重对小规模淡水齐殖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ICTs支持下的电子商务,凭借其成本低廉、交易效率高等特点,快速推进了交易的全球化进程,成为当前重要的商务形式。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商业地理问题开拓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畴,衍生出许多研究命题。通过构建电子商务指标体系,对各省(市、区)2011—2015年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行测度和空间分析,并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量化分析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结果表明,省域间电子商务指数的等级差异显著且随着电子商务指数的增长而有所扩大;电子商务指数在省域上的分布呈明显的空间集聚;省域间电子商务指数的空间差异格局变化不明显,呈现自东部沿海向内陆梯度降低、交错分布的发展态势;电子商务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空间格局呈极化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印度尼西亚海洋渔业部鼓励东努沙登加拉省(以下简称东努省)成为与印尼东部地区养殖渔业发展同步的海藻养殖中心之一。海洋渔业部养殖渔业总署长瑟拉默近日在雅加达说:"东努省的自然条件适合于发展海藻养殖业,从海藻种子、养殖直至晒干,将提高海滨地区居民的收入。"东努省同时也积极发展淡水渔业,如胡子鲶鱼和罗非鱼养殖业,以加强当地的食品安全。瑟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水产养殖业“产品增质、渔民增收、产业变绿、水域生态优化”的政策目标,应用定性与案例分析法,从中国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历程、养殖面积、养殖结构出发,阐述了质量安全问题,以大水面、池塘养殖以及“稻鱼共生”“虾稻共作”养殖模式为例,剖析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淡水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养殖结构持续优化、养殖收入不断增加,但水体环境和产品质量问题阻碍了中国淡水养殖业的绿色发展。以典型的淡水养殖模式为例,分析了未来绿色健康养殖模式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推动3种典型模式“提质增效”,给出了未来绿色发展的路径:(1)大水面养殖需要尽快实现大水面功能分区、建立规范准则与加快产业融合;(2)池塘养殖模式需要加强池塘标准化改造、应用现代机械化设备与推广复合生态型与循环池塘养殖模式;(3)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需要强化特色品牌、完善基础养殖设施与建设科技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6.
淡水小龙虾池塘高效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时代步伐的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速度也日益的提升。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业不断受到人民群众的青睐,其中养殖的淡水小龙虾最受热捧,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龙虾养殖业的发展,更间接的促使小龙虾的养殖面积扩大和养殖技术专业化的不断提高。本文将着重介绍有关淡水小龙虾养殖成败的问题并通过分析提出一些在淡水小龙虾养殖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采用相应的解决措施,来保证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单元为样本,采用省际建成区绿地率空间面板数据,运用ESDA与GIS技术相结合的空间分析方法,探明1997-2014年我国省域建成区绿地率空间聚集、空间相关模式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建成区绿地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集聚程度呈现增强趋势。2)我国70%左右的省域属于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高-高型主要分布在东部,低-低型集中于西部,地区间省域集聚类型差异是我国省域建成区绿地率空间分异的主要特征。3)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检验少数省域集聚类型的显著性强,对周边省域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而2/3以上的省域建成区绿地率空间集聚类型处于不稳定状态。本研究提出差异化、分类制定提升4大地区和省域建成区绿地率的政策建议,对实现国家建成区绿地率总体发展目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粮食问题是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粮食供需平衡及粮食安全问题有潜在的影响。基于1997-2016年我国31个行政区的省域面板数据,从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两个维度解析我国粮食生产布局的变化情况,并运用全局Morans Ⅰ指数检验我国各省域粮食产量的空间相关性,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我国各省域粮食生产格局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的重心逐渐北移,且各省域粮食产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占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及人均耕地面积均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粮食产量的格局在近20年发生了演变。基于此,建议从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完善粮食主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耕地、加强各省份之间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协调等方面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01,(7)
舟山市定海区积极推进渔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宣传引导、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等多种途径,加大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工作力度,今年以来,水产养殖业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定海区水产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今年1月以来,全区新增养殖面积5000余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养殖总面积达到4.5万余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3.1万亩,淡水养殖面积1.4万亩。水产养殖业继续成为全区新一轮结构调整的重头戏,并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发展势头好。随着水产资源、渔场等情况的变化,海洋捕捞实行“零”增长,发展水产养殖业的重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分析中国省域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碳排放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耗强度对我国省域碳排放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影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异与动态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准确把握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选取1997—2013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模型讨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动态演进情况,进一步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讨论了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农业化肥投入、农业固体废弃物(秸秆)、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这四类污染源的产生量以及他们产生的氮、磷和化学需氧量三类污染物逐年增长,其中畜禽养殖的贡献最大。2)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区域集中在农业大省和经济发达地区,在空间上以中部地区、华北地区为核心区域,向外围辐射并呈现递减趋势。3)农业面源污染区域明显集聚,区域差异较大,极化现象比较严重。4)农业面源污染表现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形成高高型集聚区域,主要位于农业大省。据此,应该加强政策激励和引导农业农户的环保意识,推进农业生产由农业粗放式增长向数量、质量型增长转变。考虑相邻区域政策等要素空间溢出的负效应,在高高型集聚区域内,应该采用区域联防政策,杜绝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此消彼长,通过齐抓共管,实现多赢。  相似文献   

12.
吕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104-13105
江苏省作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区域,已形成了专业化区域布局.该研究分析了江苏省淡水养殖品地理集聚现状及其对农业区域结构、渔业结构、渔业品种结构以及农业技术结构调整的作用,结果表明,淡水养殖业地理集聚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显著.研究结果为江苏省政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淡水养殖业提供了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选择教育经费为人力资本投入的替代指标,以1999~2009年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研究不同省市区人力资本投资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效应。结果显示,人力资本投资属于明显的长期投资,对旅游经济的效用在短期内很难体现出来,但是长期效用十分显著;人力资本投资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这种分异受到旅游地生命周期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综合影响;应根据区域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生命周期实际,立足旅游产业升级的需要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粮食生产能力是稳定区域粮食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随着粮食生产条件的变化,全国3大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分化,对区域内粮食安全产生潜在威胁。研究基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3—2021年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从人均粮食产量等角度对我国不同区域粮食生产能力的变化及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基于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实证分析粮食生产能力区域变化的成因。研究发现,3大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呈两极分化趋势,非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趋低,区域内粮食安全水平紧张。耕地面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机械化水平等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建议主产区应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推广节水等技术,稳定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完善非主产区粮食支持政策,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进程,提升非主产区粮食生产积极性。研究结果为提高区域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渔业年鉴》数据,从渔业产值和增加值、渔民收入、养殖产量和面积等方面分析了2009—2014年我国淡水渔业发展情况,介绍了黄鳝、泥鳅、鳜鱼、鮰鱼、鲈鱼和乌鳢这6种名特品种养殖情况,总结了我国淡水渔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田面源污染风险区域差异及演变特征,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我国九大农业区和各省域的地均化肥、农药和农用塑料膜污染空间分布及其长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1—2018年我国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膜使用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面源污染程度逐年加重,农田面源污染的问题更加突出。化肥地均使用量增长101.5%,污染等级从较低等级升高为较高等级。农药地均使用量增长97.6%,污染等级从较低等级升高为较高等级;农用塑料膜地均使用量增长238.2%,污染等级从低等级向较高等级转变。九大农业区化肥、农药和农用塑料膜污染程度整体呈现由早期的较低污染等级升高为目前的较高污染等级。华南区、黄淮海平原区和黄土高原区化肥面源污染加剧程度最突出,黄淮海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区的农药面源污染加剧程度最突出,而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华南区和黄淮海平原区农用塑料膜面源污染加剧程度最突出。综上,各省域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膜污染呈现不同程度的加重趋势,其中化肥面源污染河南、海南、湖北、广西、陕西和新疆等省加剧严重,农药面源污染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和海南加剧最明显,农用塑料膜面源污染上海、新疆、福建、海南、甘肃、山东和浙江加剧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2016年全球鱼类产量达到1.71亿t,对动物蛋白消费量的贡献率为17%。淡水养殖是鱼类产品的重要来源,贡献率为30%,大量投喂饲料强烈影响着水体CH4和N2O排放。本文综合分析了淡水养殖系统CH4和N2O排放的特征,稻田转变为具有曝气增氧系统的养殖塘降低了CH4排放,而转变为普通(粗放型)养殖塘则显著提高了CH4排放。稻鱼共作改变了稻田系统CH4和N2O排放,促进了深水层(>11.5 cm)稻田CH4和N2O排放,相反却降低了浅水层(<11.5 cm)稻田CH4和N2O排放;整合全球数据,稻鱼共作稻田在不同类型淡水养殖系统中具有较高的CH4和N2O排放系数,降低水层深度是减缓稻鱼共作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与粗放型养殖相比,集约化淡水养殖系统虽然N2O排放系数较高,但是CH4排放量和综合温室效应很低,是淡水养殖发展的方向。全球淡水养殖系统CH4排放量初步估计为6.04 Tg,N2O排放量为36.7 Gg。提升淡水养殖系统集约化水平是提高饲料转化系数、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削减对水体环境负荷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Accurate rice area extraction and yield simulations are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how national agricultural policies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affect regional spatial changes in rice farming. In this study, an improved regional parametric syntheses approach, that is, the rice zoning adaptability criteria and dynamic harvest index(RZAC-DHI), was established, which can effectively simulate the rice cultivation area and yield at the municipal level. The RZAC was used to extract the rice area using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time-series data and phenological information. The DHI was calculated independently, and then yield was obtained based on the DHI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we analyzed the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of the rice cultivation area and yield in Northeast China(NEC) during 2000–2015.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methods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can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yearly mapping of the rice area and yield in NEC, the average precisions of which exceed 90 and 80%, respectively. The rice planting areas are mainly located on the Sanjiang, Songnen and Liaohe plains, China, which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Songhua and Liaohe rivers. The rice cultivation area and yield in this reg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2000 to 2015, with increases of nearly 58 and 90%, respectively. The rice crop area and yield increased the fastes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whereas small changes occurred in Jilin and Liaoning provinces, China. Their gravity centers exhibited evident northward and eastward shifts, with offset distances of 107 and 358 km, respectively. Moreover,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new main rice production region. The methodologies used in this study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other related studies, and the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ice activities have raised new attention as to how these shifts affect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31个省的1999~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中国不同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显著,而中等教育的作用不显著,且存在区域差异;在高等教育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对旅游业发展的效应不显著,而在高等教育落后地区则较为显著。中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旅游产业反馈效应一般。因此,高等教育落后地区要重视旅游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质量,教育发达地区要重视旅游教育的结构和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