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探索粉垄改造利用盐碱地的效果,利用自主发明的粉垄耕作机械和粉垄技术,于2015~2016年分别在新疆和陕西等地进行了粉垄改造利用盐碱地试验,结果显示:在新疆的重度盐碱地经粉垄种植一季棉花后,土壤全盐量下降幅度31.31%,棉花产量增加48.80%,盐碱程度由重度降为中度;在陕西轻度盐碱地种植麦后夏玉米,土壤全盐量下降幅度42.73%,玉米产量增加34.83%,盐碱程度由轻度脱盐为正常耕地。最后分析了粉垄盐碱地淡盐增产的机理原因。  相似文献   

2.
不同覆盖对盐碱土水分动态及玉米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西农业科学》2017,(11):1801-1805
为了合理利用盐碱土这种土地资源,采用平作不覆膜(M1)、平作常规覆膜(M2)、起垄全覆膜垄沟种植(M3)、起垄覆膜膜侧种植(M4)、裸地5种不同处理对盐碱土壤pH值、电导率(EC)、土壤含水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处理M4降低土壤pH值效果最好,最大降低幅度为15.8%;土壤EC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终土壤EC值较播前增加;玉米的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M4M3M2M1,处理M4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8.88%。通过试验发现,利用起垄覆膜膜侧种植玉米,能有效降低土壤p H值、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玉米产量,可为当地玉米种植选择合适的耕作覆盖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资源化利用脱硫废弃物和改良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在盐碱地上施用脱硫废弃物并且开展种植甜菜比较试验,研究盐碱地施用脱硫废弃物对土壤化学性质和甜菜生长量、产量的影响。[结果]与未施用脱硫废弃物的盐碱地相比,施用脱硫废弃物后盐碱地土壤的pH、全盐量和碱化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降低3.19%、28.32%、23.05%;在施用脱硫废弃物的盐碱地上种植甜菜后,甜菜的出苗率、苗高、块根长、块根粗和块根鲜重分别提高33.19%、17.84%、8.95%、14.38%、56.84%。[结论]脱硫废弃物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更有利于甜菜生长。  相似文献   

4.
正土壤盐碱(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聚在表层土壤中形成盐碱(渍)土的过程。沧州地处渤海之滨,地势低洼,土质盐碱,土壤肥力低,理化性状差,农作产量低,种植效益不高。现将盐碱地改良利用与增产技术介绍如下。一、选择耐盐作物盐碱地种植作物要因地制宜,优先选用耐盐碱作物。中度耐盐作物(土壤含盐范围2~4克/千克)有棉花、油葵、玉米、高粱、大麦等;重度耐盐  相似文献   

5.
盐碱地棉花不同种植方式覆膜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轻度和中度盐碱地上进行了棉花平种覆膜、起垄覆膜、开沟覆膜和开沟不覆膜(对照)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棉花各处理比不覆膜种植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和抑盐效应,对棉花生育和产量均有良好作用。棉花不同种植方式覆膜之间也有一定差异,无论是轻度或中度盐碱地棉田,综合效应以起垄和平种覆膜较好,有效地促进了棉花生育和产量提高,开沟覆膜种植次之,但其抑盐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9月,在新疆库尔勒尉犁县兴平乡进行的粉垄区作物测产结果让现场专家和种植大户格外振奋。与用拖拉机耕作的对照地块相比,粉垄区耕作层的含盐量下降40%以上,棉花增产48.8%。粉垄技术是由广西农科院韦本辉研究员团队针对拖拉机耕作难以实现深耕深松、可利用土层浅薄和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等问题,发明的全新耕作技术。他们与广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滨海盐碱地不同盐碱程度棉田棉花铃期冠层结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对棉花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2015-2016年在河北省国营海兴农场重度盐碱棉田(5.0~10.0 g/kg)、中度盐碱棉田(3.0~5.0 g/kg)和轻度盐碱棉田(3.0 g/kg以下)开展试验,以冀棉228为材料在铃期测定冠层结构、光合特性以及物质积累的空间分布情况,并进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测定。结果表明,在3类盐碱程度棉田中,冠层结构指标及光合生产指标重度棉田除中上层冠层开度最大外,其他指标均最小。中度盐碱棉田较轻度盐碱棉田除叶倾角和冠层开度上中层较小、下层较大外,其他指标均为上层较大,中下层较小。各层源器官光合物质积累明显高于库器官。轻度盐碱棉田棉花光合物质积累量最大。叶面积、光分布和源库比的上、中、下冠层比例重度棉田分别为1.7∶1.5∶1.0、3.6∶3.6∶1.0和3.2∶2.8∶1.7,中度盐碱棉田棉花分别为3.2∶2.2∶1.0、5.3∶5.3∶1.0和5.3∶2.7∶1.6,轻度盐碱棉田棉花分别为1.6∶1.4∶1.0、2.2∶2.2∶1.0和2.3∶2.1∶2.0;群体光合速率上、中、下冠层比例重度盐碱棉田棉花和中度盐碱棉田棉花为2.5∶2.5∶1.0,轻度盐碱棉田棉花为2.2∶2.2∶1.0;光合物质积累量上、中、下冠层比例重度盐碱棉田棉花和轻度盐碱棉田棉花为1.3∶1.3∶1.0,中度盐碱棉田棉花为1.6∶1.6∶1.0。2年平均皮棉产量轻度、中度、重度盐碱棉田分别超过1 200 kg/hm~2、900 kg/hm~2和600 kg/hm~2。因此,滨海盐碱地种植棉花应根据不同盐碱程度调整栽培措施,重度盐碱棉田应当加强抑盐等相关农艺措施,中度盐碱棉田应加强棉花生育前期的水肥调控,轻度盐碱棉田可开展优质高效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利用并改良盐碱地及改善生态环境,以8份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设置轻度盐碱胁迫、中度盐碱胁迫、重度盐碱胁迫进行田间耐盐碱性分析,对植株存活率、株高、分蘖、叶绿素相对含量、每穗粒数、结实率以及千粒重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不同程度盐碱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耐盐碱特性存在差异,水稻存活率表现为轻度盐碱胁迫>中度盐碱胁迫>重度盐碱胁迫,水稻品种从返青期至成熟期植株存活率呈下降趋势。盐碱胁迫导致水稻株高变矮、穗长变短,随着盐碱胁迫程度增加株高和穗长受到的抑制作用变强,同一品种株高和穗长数值表现为轻度盐碱胁迫>中度盐碱胁迫>重度盐碱胁迫,且3种盐碱胁迫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齐穗期SPAD值范围为42.5~55.6,各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重度盐碱胁迫下水稻产量抑制率高达81.0%~93.7%,中度盐碱胁迫下产量抑制率为10.4%~81.3%,轻度盐碱胁迫下为5.6%~77.9%,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相对抑制率主要表现为重度盐碱胁迫>中度盐碱胁迫>轻度盐碱胁迫,盐碱化程度越高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造成的损失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棉粕对盐碱化土壤改良及棉花产量的影响,提高作物产量提供支持。【方法】以新疆现在主要栽培作物棉花为试验材料,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进行田间控制试验,设计在不同的盐化和碱化土壤施用棉粕,取样不同生育期土壤调查土壤中的理化性质,结合棉花产量,分析棉粕改良盐碱化土壤。【结果】施加棉粕处理,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pH、EC,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其中表层中度盐化土壤容重下降最高为16.1%,轻度以及重度碱化土壤pH下降明显,盐化土壤EC下降比碱化土壤下降明显,土壤阳离子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棉花产量有效提高。【结论】棉粕对盐碱土改良效果明显,添加棉粕改良能够降低盐碱化土壤容重、pH、EC、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可有效提高土壤理化性质,对盐化土壤和碱化土壤的效果不同,棉粕对盐化土壤的改良措施在于降低土壤EC,对于碱化土壤的改良措施为降低土壤pH。盐碱地土壤pH、EC过高是抑制棉花产量的主要原因,添加棉粕能够缓解盐碱胁迫下对棉花的伤害, 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0.
轻盐碱地植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南区常年棉花种植面积15万亩,其中轻度盐碱地面积约占9万亩,全盐含量在0.5%-2.0%之间,土壤盐碱、地温回升慢、早春干旱是盐碱地棉花低产的主要原因.棉花发芽出土时耐盐碱能力最弱,而此时盐碱地地温低、回升慢,积盐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覆膜滴灌条件下盐渍土植棉的可持续性。【方法】以时空转换的方法,选择不同开垦年限地块:0(盐碱荒地)、2、4、5、6和15年,分析土壤剖面盐分、pH和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以及耕层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土壤盐分随开垦年限的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土地开垦利用前4年为土壤盐分快速下降阶段,1 m剖面土壤盐分含量平均下降幅度达75.8%,5~15年为土壤盐分的稳定阶段,0~40 cm土壤平均盐分含量为0.72 ms/cm,而土壤pH较高,维持在9.0左右;土地开垦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土地开垦6年后,有机质、无机氮和速效磷含量大幅增加;膜下滴灌下土地开垦后1 m剖面硝态氮含量大幅上升,开垦4年后硝态氮已迁移到80~100 cm。【结论】覆膜滴灌下开垦盐碱荒地可有效降低土壤盐分,提高土壤肥力。土地开垦4年后,土壤盐分已不是棉花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可能是土壤较高的pH,且硝态氮有向1 m以下土层淋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油菜绿肥翻压还田对新疆盐碱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油菜绿肥翻压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在中度盐碱荒地上设置油菜绿肥翻压还田1年(T1)、翻压还田2年(T2)和无绿肥还田(CK)三个处理,研究油菜绿肥对盐碱土壤理化性状、盐组分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绿肥翻压的效果表现为T2 > T1 > CK,与CK相比,T2和T1处理分别使棉花籽棉产量增加27.5%和13.5%(P<0.05);T2处理土壤pH值和电导率比CK分别降低1.0个单位和0.7 mS·cm-1,T2处理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比CK分别增加44.8%、9.1%、6.5%和115.2%;油菜绿肥粉碎还田显著降低盐碱离子含量,其中,与CK相比,T2处理土壤盐基阳离子Ca2+、K+、Mg2+和Na+含量显著(P<0.05)降低30.3%、42.7%、41.0%和30.5%,土壤盐基阴离子Cl-、SO42-、CO32-和HCO3-含量显著(P<0.05)降低39.2%、33.0%、32.2%和32.1%。研究表明,油菜绿肥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养分含量、降低盐碱离子含量,对新疆绿洲干旱区盐碱土壤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3.
耐盐鉴定基质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新海  孙景合  王秀萍  刘雅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206-3207,3209
[目的]为耐盐资源的鉴定评价、耐盐棉花适应性筛选、耐盐棉花育种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个棉花品种在6个全盐浓度条件下进行地下咸水、NaC l溶液、盐碱原土3种基质的萌发期试验,测定发芽率、出苗率,分析盐胁迫对棉花发芽率、出苗率的影响。[结果]NaC l溶液处理的棉花发芽率偏高,地下咸水溶液处理和盐碱土全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相近;利用NaC l单盐溶液进行发芽期耐盐性鉴定,鉴定浓度选用0.50%;利用地下咸水和盐碱原土进行耐盐性鉴定,鉴定浓度选用0.40%。[结论]采用地下咸水做棉花耐盐鉴定基质,最切合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4.
抗旱耐盐碱棉花种衣剂田间筛选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新疆棉花苗期受干旱、盐碱等自然因素导致棉花出苗保苗率低问题,首次筛选出能提高棉花苗期抗旱、耐盐碱能力的种衣剂,2006和2007年将室内研制的种衣剂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三个种衣剂配方均能提高干旱和盐碱胁迫下棉花田间出苗率和产量,其中棉抗3种衣剂效果最好,在重度缺水时,出苗率、产量分别较对照不包衣处理提高317.9和20.6个百分点;中度缺水时,出苗率较不包衣处理提高153个和31.7个百分点.土壤NaCl含量0.4;、0.6;和0.8;,棉抗3田间出苗率分别对照高1.25、65.3和150个百分点.土壤NaCl含量在0.4;时对棉花产量影响不大;NaCl含量0.6;时,棉抗3比对照增产34.9;.  相似文献   

15.
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植棉高产品种产量及形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盐胁迫环境中进行棉花品种比较试验,研究适宜江苏滨海盐土种植的高产优质棉花品种的产量及其形成特征。结果表明,盐碱地植棉产量主要是单位面积总铃数决定的,盐碱地高产品种的产量结构特点是结铃器官成铃效率高。干物质积累量大(尤其是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大)对提高果枝和果节的结铃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干物质积累高峰期内干物质增长速率高是保证较高干物质积累量的关键,具有明显的生育和结铃高峰是盐碱地高产棉花品种的显著特征。因此适宜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常规棉品种,二是出苗期成苗较好,三是具有突出的生长发育和成铃高峰期。  相似文献   

16.
陕西渭北农田土壤盐碱化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陕西省渭北地区农田土壤的盐碱化空间分布和主要影响因素,为区域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低产田改良提供理论支持,以渭河以北、渭北低山及两侧的黄土高原和台塬为研究中心,通过区域调查、田间采样及室内分析,获得渭北0~60cm土层的盐碱化数据及相对应的空间、土壤性质、地下水、作物产量数据,对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分布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合GIS软件绘制不同土壤层次的盐碱化分布图,结果表明:渭北0~60cm农田土壤盐碱化主要以轻度盐土和非碱化土为主,分别占农田总面积的93.5%和95.4%,各土层盐碱量从上到下逐渐增加,40~60cm土层含盐量达2.06g/kg,含碱量达4.93g/kg。土壤含盐量和碱化度较高区域分布在临渭区、富平县和蒲城县交界区域(卤泊滩周边)及黄河、渭河、洛河交汇的大荔县部分区域(盐池洼周边),韩城市黄河沿岸区域含盐量也较高。渭北农田0~20cm土层含盐量受地下水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贡献率为43.55%,其次为空间因素和土壤因素。20~40cm土层受土壤因素影响最为显著,贡献率达44.14%,空间、地下水、管理因素次之。40~60cm土层较20~40cm土层受土壤因素影响更为显著,贡献率为68.34%,管理、空间、地下水因素次之。  相似文献   

17.
滨海盐碱地棉田盐度等级划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植棉区内的滨海盐碱地主要呈带状分布在山东、河北、天津和苏北沿海低平原海岸地区,滨海盐碱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棉田生态类型。为满足盐碱地棉花生产发展的需要,本研究在参考前人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基于盐碱地棉田土壤盐分的季节性变化、土壤盐分对棉花出苗、成苗和产量的影响,以春季(3月中下旬)0~20 cm表层土壤全盐含量为指标,将滨海盐碱地棉田划分为脱盐非盐碱地(0.10%)、轻度盐碱地(0.10%~0.25%)、中度盐碱地(0.25%~0.45%)和重度盐碱地(0.45%~0.80%)。各类盐碱地应根据盐度等级采取针对性成苗和管理技术措施,才能实现全苗壮苗和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8.
银北盐碱地土壤动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利用方式的改良盐碱地土壤动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于2010-06-08调查银北改良盐碱地的玉米田、枸杞田、油葵田和未改良盐碱地的土壤动物,并测定土壤水分含量、pH、土壤碱化度和全盐量。采用干漏斗法分离土壤0~20cm的土壤动物。共获得土壤动物7纲12目28类。分析表明,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为弹尾目(56.58%),蜱螨类(18.04%),蜘蛛类(8.03%)和膜翅目蚁科(6.01%)。土壤动物多样性因土地不同利用方式以及受干扰程度而表现出差异。改良的玉米地具有最高的多样性H′和丰富度D。群落相似性分析显示,改良玉米地和改良枸杞地有较高的相似性。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土壤动物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高达100%,说明盐碱地土壤因子变化影响土壤动物的分布,土壤全盐量和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分布影响最大,不同类群对环境因子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旱作农田秸秆覆盖综合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玉米、棉花旱作物农田秸秆覆盖试验,总结出秸秆覆盖具有明显的保墒效应,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含量,降低土壤的含盐量及pH值,同时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并减轻杂草危害和环境污染。农田覆盖秸秆后玉米、棉花的产量分别提高了7.9%和11.4%。旱作农田秸秆覆盖的综合效应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