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γ-氨基丁酸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娟桢  梁月荣  郑新强 《茶叶》2014,40(3):129-133
茶的保健功能已被广泛认可,茶叶新产品的开发也日益受到重视.GABA因其具有降血压、抗焦虑、降低胆固醇、增强记忆力和促进血液中乙醇分解等多种功效已引起各界关注.二十多年来,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证实,γ-氨基丁酸茶具有显著的降血压功能,日渐得到了市场的欢迎.本文综述了茶树中GABA的代谢途径、鲜叶中GABA的富集技术以及富集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γ-氨基丁酸茶开发中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叶面喷施氨基酸对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氨基酸喷施茶树,采摘鲜叶并进行真空厌氧处理。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对茶叶中γ-氨基丁酸(GABA)生物合成量、厌氧处理对茶样中各氨基酸含量以及施肥时间对GAB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喷施氨基酸后,经真空厌氧处理茶鲜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上升,6种氨基酸对GABA合成的影响作用由高到低为谷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苯丙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茶鲜叶中氨基酸含量尤其是谷氨酸、天冬氨酸及茶氨酸含量高低可以作为评价GABA合成作用的指标;叶面喷施谷氨酸5d时,茶鲜叶中氨基酸总量以及谷氨酸、天冬氨酸和茶氨酸增加总量最高。综合分析确定施0.5%谷氨酸叶面肥5d后,采摘一芽二、三叶鲜叶,常温下厌氧处理8h,是生产γ-氨基丁酸茶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γ-氨基丁酸茶加工工艺及关键设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氨基丁酸茶(又称GABARON茶)是1987年由日本农林水产省蔬菜茶叶试验场首次开发成功的新型茶,要求茶叶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必须达到1.5mg/g以上,比一般普通绿茶中γ-氨基丁酸含量提高20~30倍。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证实,γ-氨基丁酸茶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因此,γ-氨基丁酸茶自1987年在日本投放市场以来,深受消费者特别是广大高血压患者的青睐,并形成叶茶、袋泡茶和罐装茶饮料等系列产品,引起了世界各茶叶生产国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4.
以紫娟茶树鲜叶为研究对象,对厌氧处理后制备的冻干样、绿茶、红茶、白茶等茶样中主要非挥发性成分(包括儿茶素、氨基酸、花青素等)进行测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评估其体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此外,尝试通过分子对接模拟试验研究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和ACE之间潜在的互作机制。结果表明,经厌氧处理后的冻干样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增加至1.72 mg·g-1,显著高于未厌氧处理茶样的0.04 mg·g-1(P<0.05)。厌氧处理后不同的加工工艺对茶样中的氨基酸和多酚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影响较大;采用白茶工艺能提高茶样中氨基酸组分含量,而冻干工艺能最大程度保留茶样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紫娟茶树鲜叶样品经厌氧处理后,体外ACE抑制活性显著增强(P<0.05);厌氧处理后采用冷冻干燥工艺所制样品的ACE抑制活性最强,显著高于采用绿茶、白茶和红茶加工工艺制作的样品(P<0.05)。此外,分子对接模拟试验发现,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  相似文献   

5.
茶叶中γ-氨基丁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中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具有抗抑郁、降血压、增强记忆力、抗癌等功效,因此受到较多学者的关注。文章对近年来茶树中GABA的代谢机理、富集技术和GABA对人体健康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与展望,以期为系统研究茶叶中GABA和GABA茶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茶树品种水仙驻芽三、四叶为原料,研究高γ-氨基丁酸(GABA)岩茶的加工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谷氨酸溶液浓度、厌氧温度、厌氧时间、厌氧方法对GABA富集有较好的富集效果,且差异极显著(p 0.01)。以谷氨酸溶液浓度、厌氧时间和厌氧次数设置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9个试验组中有6个试验组GABA含量高于150 mg/100 g(γ-氨基丁酸茶含量标准),其中以处理5 GABA含量最高为317.93 mg/100g,且感官品质较好,其处理工艺为:鲜叶喷洒0.2%谷氨酸(GLU)溶液,共摇青三次,每次摇青后真空厌氧1 h。  相似文献   

7.
以茶树品种水仙驻芽三、四叶为原料,研究高γ-氨基丁酸(GABA)岩茶的加工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谷氨酸溶液浓度、厌氧温度、厌氧时间、厌氧方法对GABA富集有较好的富集效果,且差异极显著(p <0.01)。以谷氨酸溶液浓度、厌氧时间和厌氧次数设置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9个试验组中有6个试验组GABA含量高于150 mg/100 g(γ-氨基丁酸茶含量标准),其中以处理5 GABA含量最高为317.93 mg/100g,且感官品质较好,其处理工艺为:鲜叶喷洒0.2%谷氨酸(GLU)溶液,共摇青三次,每次摇青后真空厌氧1 h。  相似文献   

8.
采用ISC-07Na型分离柱,LC-4A液相色谱仪,OPA柱后衍生,荧光λex=348ηm,λem=450ηm,pH梯度洗脱法测定Gabaron茶中的γ-氨基丁酸(GABA).以γ-氨基丁酸的质量X(μg)与峰面积Y进行回归分析,得线性回归方程Y=1 9072X 286.81,r=0.9995.  相似文献   

9.
γ-氨基丁酸超微绿茶粉辅助降血压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对γ-氨基丁酸(GABA)超微绿茶粉进行辅助降血压功能评价.动物实验设低、中、高(0.83、1.67、5.00 g/kg)3个剂量组,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5、10、30倍.另设高血压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动物高剂量对照组.经口连续给予样品30d,结果显示:高剂量组(5.00 g...  相似文献   

10.
γ-氨基丁酸茶(Gabaron Tea)降血压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林智  大森正司 《茶叶科学》2001,21(2):153-156,136
采用14 C放射性自显影和化学定量法研究γ -氨基丁酸在白鼠体内的吸收和代谢。结果表明 ,对 6~ 7周Wister雄性白鼠灌胃γ -氨基丁酸 1mg/g体重 ,1小时后 ,肝脏中γ -氨基丁酸的浓度达到最高值 ,3小时后血液和肾脏中γ -氨基丁酸的浓度达到最高值 ,脑中γ -氨基丁酸的浓度变化不大。γ -羟基丁酸是γ-氨基丁酸在白鼠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富γ-氨基丁酸茶的药理功能和γ-氨基丁酸富集方法的研究进展,提出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富γ-氨基丁酸茶的加工工艺和我国富γ-氨基丁酸茶叶产品的广阔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2.
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的测定及其在Gabaron茶加工中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茶叶中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的含量,通过对Gabaron茶不同加工工艺所制样茶中二者含量的测定,分析了它们在Gabaron茶加工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炒青绿茶和Gabaron茶中二者含量分别为0.12mg/g、2.72mg/g和1.70mg/g、1.18mg/g。真空充氮有利于γ-氨基丁酸的生物合成,但连续长时间真空充氮方法,因其后阶段谷氨酸供给不足,γ-氨基丁酸合成速率大为下降。除氮增氧过程对及时补充谷氨酸有利。  相似文献   

13.
茶叶中γ-氨基丁酸的提取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非蛋白质(non-protein)氨基酸,具极强的生理活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动植物体内.(}ABA对降低血压、改善肝脏功能、促进乙醇代谢具有良好的功效,可用于高血压等疾病的辅助治疗.本文综述了γ-氨基丁酸的提取分离方法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紫糙米口感较粗糙,营养素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本研究以紫米稻谷为原料,研究浸泡及培养工艺,制备富含 γ-氨基丁酸(GABA)和花色苷的发芽紫糙米,改善了口感.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发芽紫糙米中GABA和花色苷含量有显著影响,再以GABA和花色苷含量综合评分为指标,经正交实验得到发芽工艺...  相似文献   

15.
目前,功能性茶叶新产品的研发成为一种趋势,高γ-氨基丁酸(GABA)茶叶的开发也一直受到关注,但针对茶叶本身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较少.为探究御金香黄茶中GABA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特对采用不同工艺参数(摇青时间、闷黄时间、闷黄温度)、不同季节加工的黄茶中的GABA的含量进行研究.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GABA含量表明:GABA含量随着摇青时间延长先增加后减小,摇青2 min时含量较多;经不同闷黄时间、温度处理的茶叶,在闷黄6 h时GABA含量最高;而其含量与温度成反比,35℃时最高.不同季节加工的黄茶中GABA的含量呈现春季>夏季>秋季的趋势;且春季成茶中GABA含量是其他季节含量的40~60倍.  相似文献   

16.
以稻米加工副产品米糠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外添谷氨酸脱羧酶(GAD)制备γ-氨基丁酸(GABA)的最佳工艺条件:GAD酶用量175u/g,酶解时间2h,pH5.5,酶解温度45℃。经验证实验,在最佳工艺条件下GABA生成量为1530.7mg/100g米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富集方式和干燥方法的单因素实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设计,优化辣木鲜叶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富集工艺。建立的辣木鲜叶中GABA最适富集条件为辣木鲜叶在45℃下,真空处理34 h,然后50℃干燥。该条件处理的辣木GABA含量为(19.70±0.16)mg/g,是对照的2.63倍。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各种检测方法,重点介绍了Berthelot改良比色法、改良纸层析法、氨基酸分析仪和柱前衍生液相色谱等4种常用的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对发芽糙米GABA积累机理.发芽条件和工艺参数的研究情况。提出了根据试验需要选择合理的GABA检测方法的建议。应对不同水稻品种发芽糙米中GABA含量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基因型进行遗传分析,以筛选出高GABA含量和高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品种,为农产品深加工提供优质原材料。  相似文献   

19.
浸泡处理对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蒸馏水及不同浓度谷氨酸钠溶液对茶树鲜叶进行浸泡处理,研究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在一定的浸泡时间内(0~15h),γ-氨基丁酸含量与浸泡时间呈正相关,使用谷氨酸钠溶液浸泡处理时,1.5%为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20.
大麦籽粒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研究不同大麦材料的籽粒γ-氨基酸(GABA)含量和发掘高GABA含量的大麦品种,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美国、中国及其他国家的180个大麦品种籽粒GABA的含量.结果发现,不同品种中GABA的含量(mg/100 g)差异很大,中国大麦籽粒GABA含量(9.99±4.59)高于美国大麦籽粒(8.31±2.17),裸大麦籽粒GABA含量(15.28±8.51)高于皮大麦籽粒(8.56±2.54),多棱大麦籽粒GABA含量(9.40±4.22)高于二棱大麦籽粒(8.60±2.68);其中来自云南迪庆州的青稞籽粒GABA含量(29.51±1.20)是供试样品中最高的.本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选育富含γ-氨基丁酸的大麦品种提供材料,并为大麦资源开发提供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