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影响城市化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可实现地区城市化的持续稳定发展。利用1996—2010年《四平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四平市人口城市化、工业化率和综合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现状。并在构建动力机制多元回归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逐项逐步回归法定量分析四平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因素。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变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及社会发展的进一步改善,成为推动四平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动力因素;(2)三产就业结构、工业化率、人口城市化水平、城镇建设、经济外向度和乡镇企业发展为其次动力因素;(3)农业产值与就业比重和工业就业比重为四平市城市发展的微动力因素,但不可忽视。该研究结果可为探究四平市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东莞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88年、1995年、1998年、2002年和2005年5期不同时相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土地利用重心转移和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异特征四方面探讨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1)1988—2005年,东莞市土地利用变化总的态势是耕地大幅减少、城镇用地迅速扩张,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城镇用地,城镇用地快速扩张和耕地大量流失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2)从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特征来看,各土地利用类型重心的转移距离都较大,且农业用地的重心转移方向和城镇用地重心转移方向大致相反;耕地分布的空间正相关性明显减弱,城镇用地分布的空间正相关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定西县是西北乃至全国典型的贫困地区,而定西县恶劣、脆弱的生态环境,又严重束缚了定西县的发展,因此,为定西县寻求一条合理有效的发展道路已迫在眉睫。利用层次分析方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确定定西县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战略目标、主导发展战略、主要限制因素和有效支撑措施,来指导定西县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损益进行研究,为国家制定新的补偿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从价值的哲学概念入手,构建农用地综合价值体系,运用收益还原法、当量因子法和影子价格法对四平市农地综合价值进行量化和评估。[结果](1)农地综合价值为1.33×106元/hm2。其中,经济价值为4.56×105元/hm2,生态价值为3.74×105元/hm2,社会价值为2.87×105元/hm2,农地发展权价值为2.18×105元/hm2;(2)农地非农化实际补偿价值为4.50×105元/hm2;(3)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损益为8.84×105元/hm2,损益价值占农地综合价值的66.3%。[结论]2012年四平市的农地非农化实际补偿价值仅占农地综合价值的33.7%,证明被征地农民的土地权益受到严重侵害,认为对农地价值认识的局限、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征地制度不完善、农地产权不清晰是造成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针对山区人多地少、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水平较低实际现状,沂源县农业部门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区生态环境资源,以农业合作经济、循环农业、都市农业先进理论为指导,突出循环农业支撑技术体系,结合户用沼气突出优势,在土质稀薄山腰种植果树,在山坳土质肥沃的田块发展蔬菜,做到农业环境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节约化、废物循环再生化,并成功实现了在山区地少、地小、地散情况下从事山区传统农业规模化生产。采取"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紧密衔接上下游产业链条,重点抓好生产基地、仓储和市场营销3个关键环节,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走出了一条山区县域农业合作经济的特色之路,解决了我国传统农业产业化的两大瓶颈:低效和低值。这既促进了沂源县域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部门形象,又惠及了农民群众,在解决山区农民致富道路上有着极大发展潜力,蕴涵着希望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以延安市为例,剖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在城市化建设与发展进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指出人类城市化建设活动将加剧水土流失,并随之带来多种危害,特别是造成河流泥沙增加、河床淤积抬高,水体、土壤和空气污染,以致引发洪涝和多种地质灾害等。论文旨在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寻求相应的防治对策,减少城市开发建设中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特别是在黄土高源丘陵沟壑密布、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为建设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保障和服务。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主导的城市化过程带来了许多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城市内河水质的恶化。采用1996~2000年喀什市吐曼河水质观测数据、1990年与1999年卫星遥感图像和城市发展中有关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与土地利用资料,在3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地表水污染综合指数法,对吐曼河水质进行评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了干旱区城市化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是导致吐曼河水质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此外,城市化所带来得人口增加、工业化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也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吐曼河的水质。  相似文献   

8.
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和城市化系统共选取30个指标,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测度两个系统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3年,2006年,2009年及2012年4个时段陕甘宁27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偏低,远远滞后于城市化,制约城市化健康发展;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大多处于拮抗阶段且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出显著的动态波动特征,但自2006年起呈良性发展态势并保持螺旋上升;耦合协调发展度在空间上表现为先相似属性集聚分布后随机分布的特征,由不均衡发展状态逐渐转变为良性发展状态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东莞市为研究区域,利用5期不同时相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从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土地利用重心转移和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3方面探讨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1988—2005年,东莞市土地利用变化总的态势是耕地大幅减少,城镇用地迅速扩张。(2)各土地利用类型重心转移距离较大,且农业用地的重心转移方向和城镇用地重心转移方向大致相反。(3)耕地分布的空间正相关性减弱,城镇用地分布的空间正相关性增强。(4)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是东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海拔低、坡度缓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基于growth drag概念模型和有关研究,引入了水土资源对城市化水平发展的增长阻尼模型。对该模型修正后,以西安市为例,结合计量经济学原理对因水土资源的限制所导致的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下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发现,由于水资源的约束,城市化每年的速度要下降0.010875%。由于土地资源的约束,城市化每年的速度要下降0.004696%。总的增长阻尼大约是0.015571%,其中水资源的约束作用比较明显,这主要得益于西安市土地资源的增长,水土资源的集约利用以及资本弹性系数的下降。然而,从被利用资源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上看,西安市的增长阻尼数据在未来可能变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复合指标法对吉林省西部生态脆弱区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研究,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城市化进程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和近几年研究区域耕地数量和建设用地数量变化得出,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即城市扩张和集聚过程中,土地利用也表现出由分散走向集中的现象。随着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点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也不断增加,而且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也为工业用地扩张和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P-S-R模型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求取权重,基于吉林省四平市模糊物元模分析方法,利用1991年、2001年和2007年的3期TM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等,分析处理提取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对四平市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四平市1991-2007年城市生态安全状况是不稳定的,经历了由“不安全”向“临界安全”转化的过程;(2)影响四平市城市生态安全的因素并不协调统一,其中,城市化率、人均GDP、万元GDP能耗、恩格尔系数等指标为安全状态,而人均道路面积、建设区紧凑度、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建设区绿化覆盖率等指标为不安全状态;(3)四平市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继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入均公共绿地面积和公共交通车辆,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3.
赵丹丹  胡业翠 《水土保持研究》2017,24(1):291-297,304
准确把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关系对促进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DEA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对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耦合协调关系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耦合水平处于低水平耦合和拮抗阶段,协调水平以轻度失调为主;(2)东、中、西部城市耦合协调作用表现为东部地区 > 中部地区 > 西部地区;(3)省会城市在省域耦合协调水平提升方面具有中心辐射作用,并表现出随距离衰减的特征。东部省会影响居首,西部省会影响居尾。其内部各省会辐射作用存在空间差异性;(4)城市耦合协调水平具有一定的规模递增效应,同时城市规模等级越高,耦合协调程度波动性越小;(5)协调水平相对发展系数与城市规模呈负相关。不同地区不同城市规模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脱节原因不同,政府应采取因地制宜的对策来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GPS和GIS进行短期沟蚀研究初探--以东北漫川漫岗黑土区为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随着现代技术发展,利用GPS野外数据采集,结合DEM的生成来研究切沟侵蚀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复杂的地形地貌对DEM的生成有着特殊的要求,以Arc/Info为工作平台对DEM的建立进行了概括,同时结合数次野外GPS采样实践以及DEM的生成要求,对GPS的野外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与耕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探索耕地资源管理的新方式,急需通过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来摸清耕地状况。本文在耕地产能维度选取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等四个要素,在耕地健康维度选取耕地胁迫状况、耕地生态状况等三个要素,基于"需求—功能—维度—要素—指标"理论框架构建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算法、最小限制因子法"、1+X"累加模型法定量评价耕地健康产能,选取吉林省大安市验证,并将评价结果与分等定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安市耕地健康产能总体状况良好,分布有明显的集中性,主要分布在健康和亚健康区间,不健康产能所占比例比较低;西部耕地健康状况明显较东部好,北部耕地产能状况较南部高:根据面积对应关系得出不健康耕地面积主要由利用等10等和利用等11等耕地构成,在空间分布上耕地产能较高的地块与耕地不健康的地块的位置分布具有叠置关系,该结论可为东北典型平原区耕地质量评价以及耕地粮食安全问题研究提供科学参考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吉林省农村教育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并找出产生矛盾的原因所在,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模拟是实现区域土地科学规划与利用的重要技术支撑。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模拟的动力学模型。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研究区,对江宁区2006-202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模拟方法,能够较好地根据区域发展特征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相似文献   

18.
以重庆市武隆县为研究区域,采用25m×25m栅格大小,针对中国山地城镇的特点,综合运用GIS和RS技术,构建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参与评价的弹性因子包括:距离城镇的距离、距离主要道路的距离、高程、地表起伏度、坡度和各种土地利用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权重结果分别为0.253 3,0.211 6,0.093 0,0.136 9,0.206 9,0.098 3,刚性因子包括基本农田、重要生态用地和各类保护区,刚性因子作为评价的限制因素。综合运用ArcGIS 10.0软件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结合选取的评价因子建立武隆县土地适宜性评价数据库,为武隆县城镇建设提供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建设用地和较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46.78,70.11km2,占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62%,2.43%。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对都市农业景观的影响*--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对都市农业景观的影响日益显著,研究城市化对都市农业景观格局的影响对协调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发展、优化城市与都市农业功能、把都市农业景观融入城市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安市长安区为案例,利用遥感、GIS及FRAG-STATS 3.3软件对研究区都市农业景观(耕地和园地)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城市化与都市农业景观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长安区耕地面积减少,2011年耕地聚集度比1999年下降了2.45%;而园地面积增加,斑块形状趋于复杂,2011年聚集度比1999年上升了10.44%。②研究区内15个乡镇(街道)的耕地破碎度呈上升趋势,而园地面积在各乡镇(街道)都表现为增加,聚集度上升。③相关关系表明,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耕地面积减少,破碎度上升,但综合城市化与耕地斑块数量、形状指数、聚集度等的相关性尚难以确定;而园地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空间上呈集聚趋势;除此之外,城市化与园地的景观指数相关系数普遍较低,相关系数都小于0.5,相关性不显著。④不同城市化水平对耕地和园地的作用机制不同,耕地在较高城市化水平和较低城市化水平下与城市化景观指数的相关关系相对明确;但园地在中、低城市化水平下城市化与其对景观的影响作用机制比较复杂,相关关系不明确。因此得出,园地在城市中面积增加但分布零散,在以后的城市规划工作中应重视这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吉林省为例,应用产业链管理理论,将人参产业链分成生产、加工、销售与流通、消费等环节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吉林省人参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分析了人参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改造传统人参产业链发展模式,振兴人参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