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RT-PCR扩增TGEV SC-H株S基因5′端主要抗原位点编码区和全长N基因,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构建单独与嵌合表达S、N基因的pVAX-S、pVAX-N、pVAX-S-N 3种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将重组质粒体外转染COS-7细胞,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将6周龄NIH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于腿部肌肉注射重组质粒pVAX、pVAX-S、pVAX-S-N、pVAX-S+pVAX-N与pVAX-S+pVAX,共免疫3次,间隔2周。通过间接ELISA以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TGEV IgG抗体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构建正确且在COS-7细胞中得以表达;pVAX-S+pVAX-N质粒混合免疫组与pVAX-S+pVAX质粒混合免疫对照组相比,可有效提高免疫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增加,而pVAX-S-N免疫组与pVAX-S组比较,未能起到提高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作用。以上结果表明S、N基因的联合应用可有效加强TGEV核酸疫苗的免疫效力,但这种增强作用与S、N基因联合应用的方式直接相...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兔出血症病毒(RHDV)VP60基因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情况,本研究构建了RHDV VP60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VP60,并将其免疫小鼠。利用ELISA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和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MTT法和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质粒免疫组抗体水平在免疫后5周~6周达到峰值,而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质粒免疫组血清中IFN-γ、IL-2、IL-4因子水平随免疫时间延长而升高,并且能够维持较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质粒免疫组T淋巴细胞明显增殖,CD4+T淋巴细胞数量免疫后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所有检测指标显示重组质粒免疫组和灭活苗免疫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pcDNA-VP60重组质粒可以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为研制预防兔病毒性出血症的候选DNA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将猪IL2成熟肽基因、PPV VP2基因和PCV2 ORF2抗原多肤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I-neo,构建重组质粒pCI-ORF2-VP2和pCI-IL2-ORV2-VP2,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染PK15细胞,采用RT-PCR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重组质粒在体外的表达情况.并以小鼠为动物模型,分别将pCI-IL2-ORF2-VP2质粒、pCI-ORF2-VP2质粒、pCI空载体、猪细小灭活苗和圆环亚单位苗通过肌注进行免疫,检测免疫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血清抗体效价.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在体外能正常表达,pCI-IL2-ORF2-VP2免疫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功能,CD4+、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血清PPV/PCV2抗体的OD值在二免后均高于或显著高于pCi-ORF2-VP2对照组.结果表明,猪IL2基因重组能显著增强VP2/ORF2核酸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4.
分析CpG基序与猪IFN-γ基因组合的重组表达质粒对口蹄疫灭活抗原的免疫佐剂效应.以亚洲I型口蹄疫灭活病毒为抗原,与含有猪IFN-γ基因和CpG基序的重组质粒配伍,采用肌肉注射法免疫小鼠,加强免疫后检测口蹄疫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性抗体水平、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体内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反应以及细胞因子IL-4、IL-6和IFN-γ的分泌水平.发现猪IFN-γ和CpG基序双因子重组质粒相对单一的因子能诱导更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水平,尤其在中和性抗体和抗原特异性CTL反应方面更为明显.猪IFN-γ和CpG基序在诱导小鼠抵抗亚洲I型口蹄疫火活病毒免疫方面具有良好的佐剂效应,其重组质粒可望成为一种有前途的新型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5.
将猪IL2基因和PPV VP2基因、PCV2 ORF2截短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I-neo,构建了重组质粒pCI-ORF2-VP2和pCI-IL2,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CI-ORF2-VP2质粒转染PK15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在体外的表达情况。并以小鼠为动物模型,将pCI-IL2和pCI-ORF2-VP2质粒联合肌注免疫小鼠,相同剂量免疫2次,间隔2周,同时设立pCI-ORF2-VP2、pCI空载体、猪细小灭活苗、圆环亚单位苗对照,检测免疫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血清抗体的滴度。结果显示,pCI-ORF2-VP2在PK15细胞中能正常表达,联合免疫组在第28天能够检测到PPV和PCV2抗体,第21~42天诱导淋巴细胞转化和CD4+、CD8+细胞的数量高于或显著高于pCI-ORF2-VP2质粒组。结果表明,猪IL2质粒联合肌注可以提高VP2/ORF2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克隆猪圆环病毒1型(PCV1)的Rep基因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基因,利用T2A片段进行连接,并插入到载体pSCA,构建pSCA-Cap-T2A-Rep重组质粒。转染PK-15细胞后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大量提取构建的重组质粒后进行小鼠接种试验。56只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7只。第1,2,3组为质粒注射组,注射质粒质量分别为50,100,200μg/只;第4~6组分别为与1~3组注射相同剂量质粒+免疫佐剂对应组;第7组为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第8组为注射生理盐水+佐剂对照组。首次接种后14 d进行第2次接种,处理方法同第1次。在首次接种后0,14,21,28 d从试验小鼠眼静脉丛采血,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PCV2 Cap蛋白抗体。结果显示,pSCA-Cap-T2A-Rep重组质粒接种小鼠血清中Cap蛋白特异性抗体在接种后14~28 d均为阳性;质粒+免疫佐剂组比质粒注射组小鼠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升高。结果表明,pSCA-Cap-T2A-Rep重组质粒在试验小鼠中产生有效的特异性抗体,为进一步优化免疫方法、在试验猪上的应用及猪圆环病毒核酸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制水貂阿留申病核酸疫苗,应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去除ADV VP2基因中编码428~446位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与pc DNA3.1(~+)载体连接,构建全基因突变重组质粒pc DNA3.1-ADV-428,在此基础上,截去编码487~501位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构建全基因突变重组质粒pc DNA3.1-ADV-428-487。将构建的重组质粒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接种后14、28、42、56 d抗ADV抗体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接种后第42天小鼠脾细胞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小鼠接种质粒后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均明显增加,第42天抗ADV抗体水平达峰值。本试验通过对ADV全基因突变重组质粒的免疫原性进行分析,为水貂阿留申病核酸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白介素-15真核表达质粒对猪瘟免疫增强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克隆至pcDNA3.1载体的含pIL-15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大量提取,联合猪瘟疫苗免疫小猪,并通过ELISA和猪脾脏淋巴细胞MTT试验测定pIL-15的免疫佐剂效果。ELISA结果表明,pcDNA-IL-15质粒免疫后,能有效提高猪瘟抗体水平;猪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表明,联合免疫后,猪淋巴细胞免疫水平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兔出血症病毒VP60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MD18-T-VP60质粒(包含RHDVTP株VP60基因)PCR扩增并酶切回收VP60基因片段,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VP60,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和PCR鉴定;将重组质粒转染RK13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检测;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作为核酸疫苗,腿部肌肉注射免疫小鼠,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采用淋巴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和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细胞免疫情况;采用PCR方法检测重组质粒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安全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pcDNA—VP60真核表达质粒,并在RK13细胞中获得表达。重组质粒作为核酸疫苗能够诱导小鼠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而且抗体水平随免疫次数增加而逐渐增高,在免疫后49d时达到峰值;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和CD4+、CD8+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百分率明显增高,且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经PCR鉴定VP60基因未整合到小鼠主要脏器染色体上。结果表明,构建的pcDNA—VP60真核表达质粒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重组质粒对小鼠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旨在构建携带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N融合双基因的减毒沙门氏菌,并鉴定该疫苗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为开展TGEV口服免疫研究奠定材料基础。采用PCR方法从克隆质粒19T-S和19T-N中分别扩增了TGEV的S基因(含主要抗原位点,2.1kb)和N基因(1.2kb),将S基因和N基因插入pVAX1载体,构建携带S/N融合双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S/N。将pVAX-S/N电转化减毒沙门氏菌SL7207,筛选获得重组菌株SL7207(pVAX-S/N),并对重组菌株SL7207(pVAX-S/N)的体外稳定性、目的基因在体内的转录、口服接种小鼠的安全性及在体内稳定性等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真核质粒pVAX-S/N构建成功,该质粒转染COS7中能表达2个目的蛋白,重组菌SL7207(pVAX-S/N)在Kan+抗性下体外培养稳定性好,口服接种小鼠3d可从回肠组织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转录,以0.5×109、1×109和2×109 CFU口服对小鼠均具有安全性,重组菌在接种小鼠的肝、脾于4周左右逐渐被机体清除。结果表明成功构建TGEVS/N双基因疫苗SL7207(pVAX-S/N),该疫苗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等特点,为开展TGEV口服免疫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