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培养条件对大白菜无菌苗叶肉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大白菜无菌苗叶肉原生质体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芸苔属植物是原生质体培养研究采用较多的材料。其中以甘蓝和油菜原生质体培养的研究最多,已分别从叶片、子叶、下胚轴等的原生质体获得了再生植株。但白菜原生质体培养仍然存在很大问题,迄今仅有Glimelius(1984)一例成功的报道,目前,国内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尚属空白。  相似文献   

4.
5.
以幼嫩叶片为试材,探讨了渗透压(甘露醇浓度)、水解酶浓度、酶解时间等关键因素对矮牵牛叶肉原生质体分离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2%纤维素酶R-10+0.2%果胶酶Y-23+0.4%离析酶R-10+20 mmol/L 2-(N-吗啡啉)乙磺酸(MES)+0.1%牛血清白蛋白(BSA)+0.11%无水氯化钙(CaCl_2)为酶解液,在0.5mol/L甘露醇浓度下静置酶解5h,1 100r/min离心2min沉淀原生质体,原生质体产量及活性分别为2.90×106个/g和88.1%,可为后续原生质体培养及融合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6.
7.
大麦叶肉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甘蓝与大白菜的原生质体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丹  丁丹  王火旭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448-3449
[目的]研究两种近缘物种原生质体的最佳融合条件。[方法]利用培养好的甘蓝与白菜的幼苗在果胶酶与纤维素酶的作用下分离出原生质体,再利用PEG融合液将这2种原生质体融合。[结果]用6%甘露醇+8%纤维素酶+2%果胶酶处理材料,酶解4h后,可以获得大量的游离原生质体,大部分原生质体呈圆形,散乱地游离在原生质体溶液各处。利用30%PEG融合液及0.1mol/LCaCI:溶液(含9%甘露醇,pH值9.5)将这两种原生质体融合可以获得稳定的、可育的细胞杂种植株,可以直接作为育种的种质材料。[结论]该研究为远缘杂交和进一步研究原生质体的培养及再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番茄原生质体培养是番茄细胞融合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利用该技术也可建立起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从而为利用野生番茄资源及转化有利基因,服务于番茄育种,创造良好条件本实验的目的期望能为进一步开展番茄体细胞杂交提供基础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栽培番茄品种“红玫...  相似文献   

10.
以大白菜成青2号为材料,从萌发5天的无菌苗下胚轴分离原生质体,然后以附加8.2%葡萄糖,0.4mg/L2,4-D,0.4mg/LNAA和0.5mg/L6-BA的改良的KM8p液体培养基进行浅层培养,培养13天后,用含5.8%葡萄糖的KM8p培养基以1:1进行稀释,4~6周后,再生细胞分裂并形成愈伤组织,直径约0.4~0.5mm的愈伤组织经MS培养基(附加2%蔗糖,0.8%的琼脂,1.5mg/L6-  相似文献   

11.
不结球白菜子叶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 1 0g/ 10 0mL纤维素酶 (OnozukaR 10 ) ,0 1g/ 10 0mL果胶酶 (MecerozymeR 10 )及 10mmol/LCaCl2 ·2H2 O ,0 7mmol/LKH2 PO4 和 0 5mol/L甘露醇的混合酶液 ,从 14~ 18d苗龄的不结球白菜子叶上分离出高产率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培养在KM8P1附加 2 ,4 D 0 5mg/L、 6 BA 0 2 5mg/L、NAA 0 5mg/L、葡萄糖 9 0g/ 10 0mL、蔗糖 1 0g/ 10 0mL、半乳糖0 0 3g/ 10 0mL液体培养基上 ,分裂旺盛。形成愈伤组织后经芽诱导和生根培养 ,获得了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2.
白菜和芜菁杂种小孢子培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白菜和芜菁的6个杂种F1代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结果表明,不同组合间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存在很大差异,胚产量最高的两个组合“矮脚黄×气死孩”和“苏州青×气死孩”平均每蕾分别产生21.1和17.2个胚。诱导杂种胚状体发生的最佳时期是单核中期至单核靠边期。33℃、24h热激处理可明显提高杂种小孢子胚的诱导率,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也可改善胚的分化。  相似文献   

13.
影响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若干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影响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因素主要有遗传基因、环境条件、培养温度和培养基等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基因对小孢子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供体植株的营养水平对小孢子胚胎发生有一定的影响;气温稳定在12℃~28℃时,所取的花蕾小孢子胚胎发生正常;33℃±2℃高温预培养能促进胚状体诱导;80次/min低频振荡极大提高出胚数;培养基中13%蔗糖处理、ph值在5.5~6.3对胚状体诱导和发育有促进作用,加入谷氨酰胺,L-丝氨酸,谷胱甘肽对不同基因型胚状体诱导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温度预处理对不结球白菜杂种F1花药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结球白菜杂种一代‘99H秋-25’ב99H秋-23’和‘苏州青’בSI’为试材,研究了低温预处理和高温预培养对花药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0~4℃的低温预处理花药1d,花粉可以完成其进行雄核发育所需要的诱导过程,而且绝大部分花粉(93.6%)仍然保持存活,花药分化率达到1.33%;而未经预处理的花药在诱导过程完成时,大多数退化死亡。高温(33℃,24h)处理可明显提高花药再生植株的诱导率。  相似文献   

15.
以包心菜子叶和叶片原生质体为材料。经不同液体培养基(Bp1,Bp2,B1)浅层培养,再生细胞高频分裂并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扩增后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诱导植株分化,从这两种原生质体中获得了再生植株。在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原生质体及细胞团的褐化程度与培养基中的有机成分的多少有关。原生质体的分化频率与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种类关系甚大。在植株分化时,谷氨酰胺和腺嘌呤对植株分化有很大促进作用。另外,原生质体的来源及原生质体培养基对原生质体植株分化能力均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室营养液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50,100 μmol·L-1)Cr胁迫对4个苗用型大白菜品种生长发育和吸收、积累铬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苗用型大白菜品种的地上部鲜重随着Cr胁迫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且显著低于对照,其中浙白8号在100 μmol·L-1Cr胁迫下鲜重抑制率仍低于50%。浙白6号和早熟5号对Cr胁迫比较敏感,在50 μmol·L-1Cr胁迫下鲜重抑制率就达到70%以上;在不同浓度Cr胁迫下,4个苗用型大白菜品种的地上部干物质含量均低于各自对照,除双耐吕种随Cr胁迫浓度的升高干物质含量下降外,其他品种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不同浓度Cr胁迫下,4个品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均低于各自对照,随Cr胁迫浓度的升高,各品种叶绿素a/b值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在各品种间变化趋势不同;随Cr胁迫浓度的升高,4个品种地上部铬的含量比各自对照显著增加,双耐和浙白8号地上部铬含量较低;铬胁迫下4个品种的地上部铬耐性指数均小于1,且显著低于各自对照,随着铬胁迫浓度的升高,各品种的耐性指数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不同因素对甘蓝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F2代甘蓝品种P 192和P 194为材料,研究了激素、温度、光照、活性炭及取材部位对甘蓝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2,4-D在甘蓝花药诱导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各激素组合中以2.0 m g/L 2,4-D+2.0 m g/L KT处理的诱导率最高,达到41.67%;在甘蓝花药培养前对花蕾同时进行低温预处理3 d、高温预培养3 d和初期暗培养处理3 d的效果较任何一种单独处理效果好,其诱导率为25.00%;添加活性炭的诱导率较不添加活性炭略低;同一生长时期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的材料对甘蓝花药诱导培养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选用3份甘蓝自交不亲和系材料,对其不同花枝部位、授粉方式、花龄、蕾龄的亲和指数进行测定,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花枝部位花期及蕾期授粉亲和指数差异较大,花期上部高,蕾期中部高。花期授粉的亲和指数5d较高,3~4d次之,1~2d最低,即:花期延后授粉能提高亲和指数;蕾期授粉的亲和指数以开花前1~2d为最高,3~4d次之,5d最低,蕾期授粉以开花前1~2d的大蕾为最好,能提高结籽数。重复授粉能提高亲和指数。  相似文献   

19.
对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ssp. pekinensis)的花药和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基因型差异是影响大白菜花粉胚诱导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花粉胚诱导效率约比花药培养高10倍;游离小孢子培养花粉胚的植株再生率只有花药培养的10%~15%。因此,游离小孢子培养需进一步提高植株再生率等技术才能更有效地应用于实际育种工作中。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白菜根肿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菌及发病条件,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 用抗病品种与药剂处理种子、合理轮作与改善酸性土壤、加强管理、化学防治等内容,以供种植 户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