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协优9308制种的同播差不同播种期和同播种期不同播差试验表明,在浙江山区(海拔350m左右),协优9308父母本播种叶差确定为10.0叶,第一期父本播种期4月8日,有利于花期相遇,制种产量高。  相似文献   

2.
谢伦武 《杂交水稻》2002,17(6):29-30
根据1993-1998年汕优63制种播差期安排及花遇结果,提出以有效积温差推算亲本播差期,1998-2000年应用有效积温差对多个新组合进行了试制,根据试制结果推算出各组合最佳有效积温差。并以此作为大面积制种的调差依据。大面积应用结果表明,根据有效积温差安排播差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河北夏玉米产量潜力、产量差与氮肥效率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1~2014年河北省"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数据对河北省夏玉米产量差和氮肥效率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河北省夏玉米一般农户产量、高产农户产量、配方施肥产量和高产纪录产量分别为7 911、10 097、8 411、11 093 kg/hm~2,所对应的产量差分别为2 186、500、3 182 kg/hm~2。邯郸地区的产量潜力和产量差最大,廊坊和沧州的产量潜力最小,产量差以石家庄和衡水最小。一般农户、高产农户、配方施肥和高产纪录的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39.5、47.3、42.7、50.3 kg/kg,所对应的氮肥偏生产力差分别为7.8、3.2、10.8 kg/kg,存在较大的效率差。不同地区玉米氮肥偏生产力效率差以邯郸最大,邢台最小。  相似文献   

4.
濉溪县夏玉米生产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濉溪1980~2006年夏玉米单产和同期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分析6月中旬至9月下旬光、热、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夏玉米生产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濉溪夏玉米的气象波动指数为0.105 3,占夏玉米产量波动的37.9%;7月中下旬的平均气温、8月下旬的降水、8月中下旬的日照时数是影响夏玉米产量波动的关键气象因子;温光水变化趋势与玉米需求吻合。生产上要采取选用中熟和中晚熟品种、适期早播、及时灌溉排水、推迟收获等技术措施,以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实现夏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5.
玉草净在夏玉米田使用技术与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草净是阿特拉津、都尔、丁草胺和乳化剂的混配剂.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证明,玉草净既可作为土壤处理剂,又可作为苗后处理剂。使用剂量为3.381hm-2,除草效果是92.6%,一次使用可防除夏玉米田中单、双子叶杂草。  相似文献   

6.
在黄淮海夏大豆主产区,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比较了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常规机械播种、人工小耧播种3种不同播种方式的节本增收效果,并分析了间苗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方式的产量、效益均较常规机械播种、人工小耧播种处理高;间苗可改善植株的农艺性状,但在3种播种方式条件下均不增产,同时降低净利润;在不间苗条件下,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处理净利润较常规机械播种、人工小耧播种处理分别增加1053.60、2109.45元/hm2,增效分别为31.7%、93.0%,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处理成本利用率分别是常规机械播种、人工小耧播种处理的1.4、2.3倍,表明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为黄淮海夏大豆节本增效的播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制麦过程中甲醛溶液的添加对大麦和麦芽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浸麦 2 4h左右添加 10~ 2 0ppm的甲醛有利于降低呼吸损失 ,提高制成率 ;GA3和甲醛溶液配合使用更有利于麦芽品质的提高 ;经甲醛溶液处理的麦芽成品质量较好 ,特别对α -AN和糖化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彩叶植物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绿化中应用彩叶植物的原因,阐述了城市绿化中影叶植物应用现状,列举了城市绿化中彩叶植物应用的几种形式,并探讨了城市绿化中应用彩叶植物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利用提取纤维后的新鲜菠萝叶渣为主料,通过添加鸡粪、木糠和过磷酸钙等辅料,以EM生态液菌为生物发酵菌剂,经发酵腐熟,生产生物有机肥,并利用该肥进行蔬菜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菠萝叶渣生产生物有机肥,可提高蔬菜产量,缩短种植周期,蔬菜品质好,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彩叶植物在园林造景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彩叶植物的定义与分类,阐述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原则,探讨适宜在海南园林中栽植的彩叶植物,以期彩叶植物在海南园林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抑制差减杂交技术在大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一种高效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抑制差减杂交(SSH)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其低假阳性、高灵敏度和高效性的优点,在植物研究领域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抑制差减杂交技术在大豆研究中的应用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相关研究呈现增加的趋势,研究领域涉及到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疫霉病、大豆光温互作和逆境胁迫等方面.该文介绍了抑制差减杂交技术的原理、特点和进一步改良的方向,并综述了该技术在大豆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木薯叶的营养价值、抗营养因子及其在生猪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膨胀导致的世界范围内谷物资源短缺,使人们迫切需要研发新的非常规饲料资源用于家畜生产。木薯叶作为木薯副产物,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产量巨大。木薯叶是良好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来源,含有比较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然而抗营养因子(如单宁、氢氰酸)限制了木薯叶在单胃动物上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木薯叶的营养价值、抗营养因子以及在育肥猪和妊娠母猪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闽北乌龙茶初制加工工艺复杂,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文章简述了物联网的概况、在茶叶加工及茶产业中的应用,从实际工作角度分析物联网技术在闽北乌龙茶初制设备中的运用及原理,并提出开发物联网关键技术实现闽北乌龙茶柔性生产线的展望,以期能提升闽北乌龙茶的初制水平,促进闽北乌龙茶初制朝着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茶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晓军 《中国茶叶》1999,21(6):13-15
  相似文献   

15.
银强 《福建茶叶》2016,(7):17-18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相关生产安全性,同时,还能提高相关产品的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了良好的企业效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传统的温度控制系统构成极为复杂,并且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的提升。单片机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生产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单片机在制茶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且依据实际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单片机在制茶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解磷剂在大豆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表明:施用解磷剂,可提高土壤无机磷总量,减少磷肥用量,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是目前开发活化土壤固定态磷素资源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运用CERES-MAIZE模型和“均匀设计”,建立了基于模拟模型的系统优化方法,以该方法为基础研究了曲周地区的夏玉米生产在不同气象、土壤条件下的水肥管理优化技术特征。结果表明:①肥力基础高的土壤:夏玉米在足墒的情况下播种,干旱年型应重视拔节期和灌浆期的灌溉;降雨正常、多雨年型可以不灌溉。②基础肥力低的土壤:干旱年型应重视底水、拔节水和抽雄前期灌水,追施底肥和拔节肥;降雨正常年型重视拔节期灌水施肥;多雨年型结合生育期降雨状况,重视拔节期至抽雄期施肥。同时,从系统优化的角度研究一个地区不同条件下的水肥利用特征,这对评价一个地区农田生态情况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烤烟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永顺县烤烟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模式的应用情况及其效果。结果表明,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模式能明显提高烟叶纯度和工业可用性,克服了小把拽把收购模式部位不清、青杂烟叶混级等弊端;烤烟均价提高了1.39~1.71元/kg,增收率为6.87%~8.45%。因此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模式可在烟草行业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茶树良种‘槠叶齐’系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从湖南安化云台山茶树群体种中通过单株选育法选育而成,‘槠叶齐9号’(又名高芽齐)和‘槠叶齐12号’则是分别从‘槠叶齐’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育法育成;三个品种特性突出,适制性强,特别是制红、绿茶等品质优。本文综合介绍了‘槠叶齐’‘槠叶齐9号’‘槠叶齐12号’三个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制红茶、绿茶、黑茶等情况;同时提出基于品种特性通过优化工艺或融合其他茶类工艺利用‘槠叶齐’系列品种加工个性化茶产品,以充分发挥和利用三个品种的潜在价值,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效益。本文可为今后‘槠叶齐’系列茶树品种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3年(2002~2004年)试验结果表明:双吉尔6号处理比对照(清水处理)增产12.59%(极显著),比ABT4号、喷施宝和绿风95处理显著或极显著增产;双吉尔8号处理比对照增产10.99%(极显著),比喷施宝处理和绿风95处理增产极显著,比ABT4号处理增产不显著;ABT6号处理的产量高于双吉尔8号处理。增产原因在于促进了根系生长发育,植株生长加快,果穗变大,千粒重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