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其杂种F1、F2的酯酶同工酶(EST)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亲本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的同工酶可明显区分为A、B两个区,共有4条相同位点的酶带,为亲本的基带。从酶蛋白分子水平验证出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杂种F1主要表现为互补双亲的酶带类型,同时还丢失了部分双亲的酶带,证明F1是真正的杂种,杂种F1的同工酶谱有偏向母本遗传的倾向;亲本与杂种F1的酶谱表型均有一定的差异;杂种F2代的同工酶谱条带主要表现为它的大多数条带与亲本F1的相同,其他部分条带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但差异较小,同时还丢失了部分亲本F1的酶带,结合表型性状,证明F2是F1自交产生的后代。F2代的EST同工酶谱既继承了亲本部分的性状,又表现出了一定的变异性。同工酶具有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鉴定和目标性状植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对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杂种F1、C_0Ⅰ、C_1Ⅰ、C_0Ⅱ和C_1Ⅱ7种材料进行了同工酶和RAPD的分析,旨在通过分子标记方法探讨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育期,EST同工酶酶谱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酶谱差异较大,在分蘖期杂种的EST酶谱偏向母本加拿大披碱草,根据该生育时期的酶谱特征可以鉴定杂种后代的的真实性,其他生育时期,EST酶带偏向父本老芒麦,而且没有明显的差异.SOD酶谱的差异只是体现在表达量的多少上,并没有出现特异性的条带.RAPD分析表明,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的遗传一致度为0.72,遗传距离为0.328 5,在7种材料中亲缘关系最远;杂种后代与母本加拿大披碱草的遗传距离较近,而与父本老芒麦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因此用RAPD分析材料的遗传关系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3.
李小雷  鲍红春  于卓 《种子》2016,(12):17-20
利用ISSR技术对老芒麦(El ymus sibiricus L.)和紫芒披碱草(Elymus purpuraristatus C.P)及其杂种F1代与BC1代的遗传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9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8个适宜引物,共扩增出71个ISSR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为36.6%.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230 8~0.659 1,老芒麦与紫芒披碱草的遗传距离较大(0.712 2),以GD值0.50为基准,分为两类,母本老芒麦、正交F1代、L-BC1、Z-BC1为一类.父本紫芒披碱草、反交F1代为一类,BC1代偏向轮回亲本老芒麦遗传.  相似文献   

4.
通过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的杂种F_1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F_1是真杂种,而且F_1的遗传物质偏向母本加拿大披碱草;双亲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RAPD可快速灵活检测杂种的纯度.  相似文献   

5.
黄瓜自交系及其F1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标记方法,从分子水平上探测了黄瓜亲本自交系与其杂种F1的遗传差异。用30个引物对11个黄瓜基因型进行了扩增,共检测出23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67个,占总位点的71.37%,每条引物可扩增2~17条带,平均每条引物产生7.25条带。根据RAPD遗传距离进行分析,杂种F1偏向母本自交系遗传:由亲本自交系间遗传距离可见,黄瓜亲本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123~0.164,说明黄瓜是一种遗传变异较小的蔬菜。作为父本,津研7号自交系与宁阳大刺自交系相比,子代更加继承了津研7号自交系的遗传特性。以上结果与田间性状表现相符。RAPD标记用于黄瓜遗传差异的研究切实可行,其结果可用于育种过程中的亲本选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们的前期研究为基础,综述蔗茅(Erianthus fulvus)野生种的一些特异性状及其在甘蔗育种中的利用价值.对蔗茅花粉进行低温贮存,克服其与甘蔗花期不遇的障碍,获得两个杂交组合共310株实生苗.采用染色体计数和RAPD分子标记的方法鉴定杂种F1代真实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杂种01/47、01/85、01/120的2n=79-82,染色体遗传方式为“n 2n“;用110个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63个引物可获得双亲的RAPD多态性,其中3个引物(OPC-19、OPE-2、OPF-4)可在杂种01/64和01/120的 RAPD扩增标记中显示出双亲的特征谱带,分别为父本3500bp和母本1300bp、父本1350bp和母本900bp、父本550bp和母本900bp.本研究探索杂种实生苗早期鉴定的可行之法,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缩短甘蔗育种年限奠定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们的前期研究为基础,综述蔗茅(Erianthus fulvus)野生种的一些特异性状及其在甘蔗育种中的利用价值.对蔗茅花粉进行低温贮存,克服其与甘蔗花期不遇的障碍,获得两个杂交组合共310株实生苗.采用染色体计数和RAPD分子标记的方法鉴定杂种F1代真实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杂种01/47、01/85、01/120的2n=79-82,染色体遗传方式为"n+2n";用110个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63个引物可获得双亲的RAPD多态性,其中3个引物(OPC-19、OPE-2、OPF-4)可在杂种01/64和01/120的 RAPD扩增标记中显示出双亲的特征谱带,分别为父本3500bp和母本1300bp、父本1350bp和母本900bp、父本550bp和母本900bp.本研究探索杂种实生苗早期鉴定的可行之法,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缩短甘蔗育种年限奠定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EST同工酶和RAPD标记,对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加倍一代的70个单株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用EST标记的单株之间的相似系数在0.4和1.0之间;RAPD标记,单株之间的相似系数在0.2860和0.9918之间;加倍一代群体分为三类:分别为偏向母本加拿大披碱草的、偏向父本老芒麦的和变异较大的类群;对加倍一代群体的70个单株进行抽样研究时,应从这三个类群中按比例抽取样本,以便科学全面地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栽培番茄与秘鲁番茄种间杂种的DNA指纹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在胚珠培养获得秘鲁番茄与栽培番茄的种间杂种的基础上,利用分子标记技术从DNA水平上分析亲本及杂交后代间的遗传差异性和相似性。通过2个随机引物的RAPD指纹分析发现4个胚培养植株具有一致的RAPD指纹,杂种继承了双亲的特征谱带。利用19个随机引物、2对RGA引物和1对SRAP引物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共产生了319个标记位点,这些标记在双亲及杂种中的分布表现了6种模型,统计分析表明种间杂种整合了栽培番茄和秘鲁番茄的遗传信息,杂种的230个位点中包含了30.4%的栽培番茄特有信息、20.9%秘鲁番茄特有信息、46.5%共有信息;种间杂种与母本栽培番茄的基因组相似性达72.5%,而与秘鲁番茄的基因组相似性为50.8%,杂种明显偏向母本栽培番茄。  相似文献   

10.
预测杂种表现一直都是杂交育种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本试验旨在评价粳型水稻亲本遗传相似性与F1籽粒产量杂种优势间的关系,建立基于标记预测杂种优势的策略。本试验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应用10个粳型水稻品种得到了45个F1杂种。将亲本和杂种种植在施中等氮肥和不施氮肥条件下,对其籽粒产量进行评价。采用188个SSR标记和/或者129个RAPD引物对亲本品种进行基因型分类。基于全部标记的遗传相似性估计值与杂种优势间没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对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杂交后代的农艺学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F_1和C_1Ⅱ的生育期比母本加拿大披碱草短,其他杂种后代生育期偏向加拿大披碱草;在植株高度上,双亲和后代的株高排序依次为C_1,Ⅱ>老芒麦>F_1>C_1 Ⅰ>加拿大披碱草>C_0 Ⅰ>C_0Ⅱ;从分蘖数来看,C_1 Ⅱ>老芒麦>C_1 Ⅰ>C_0 Ⅱ>C_0 Ⅰ>F_1>加拿大披碱草;产草量排序为C_1 Ⅱ>C_0 Ⅱ>C_1 Ⅰ>F_1>C_0 Ⅰ>老芒麦=加拿大披碱草.杂交后代在产草量方面都体现了较强的杂种优势;在叶长、叶宽、叶面积、节间数和节间粗等方面,F_1的各项指标介于双亲之间,C_0 Ⅰ、C_1 Ⅰ、C_0Ⅱ和C_1 Ⅱ的茎叶指标也很高,接近或者超过了加拿大披碱草的指标;穗型上,杂种F_1代、C_0 Ⅰ、C_0 Ⅱ介于双亲之间,半弯穗.C_1 Ⅰ和C_1Ⅱ的穗形发生分离现象;杂种后代的蛋白质、粗脂肪的含量不同程度的体现了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2.
用RAPD和SSR分子标记鉴定小金海棠F1代 杂种实生苗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金海棠(Malus xiaojinensis)具有多种抗逆特性,是苹果属植物中一种珍贵的野生种质资源。由于小金海棠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早期准确、快速、有效地鉴定其F1代杂种实生苗对于研究利用其众多抗逆基因具有重要意义。RAPD技术是现有鉴定果树杂种实生苗最为简单、快速和有效的分子标记技术,但RAPD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笔者对小金海棠和山荆子(M. baccata)F1代杂交实生苗79个单株进行了RAPD分析,并用SSR标记对RAPD标记的初步鉴定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结果显示,RAPD标记鉴定出的杂种实生苗有72.2%得到SSR标记的证实。研究的结果还表明,“叠加”和“新带”两种RAPD带型,结合RAPD标记特异位点数可以为小金海棠F1代杂种实生苗提供可靠的鉴定依据。研究为利用RAPD技术早期快速鉴定果树杂种实生苗提供了新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4份老芒麦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其人工加速老化后种子活力及其醇溶蛋白的遗传完整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老芒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逐渐降低,其中供试材料的发芽势、活力指数均随发芽率的下降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与未老化的种子相比,人工老化后种子醇溶蛋白的遗传完整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发芽率降低为55%及以下,育成品种川草1号、农牧由最初的2、3种谱带类型减少为仅表现1种谱带类型,而2份野生材料较对照分别丢失了2~3种谱带类型。老芒麦醇溶蛋白谱带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也显示,当发芽率低于55%时,4份材料的等位基因数均与对照间呈显著差异。因此,建议60%~70%作为老芒麦繁殖更新的参考发芽率标准,最低临界值为55%。  相似文献   

14.
干滟  曾凡亚  赵云  王茂林 《作物学报》2001,27(6):722-728
用100个随机引物对"蜀杂6号”父、母本进行RAPD扩增,选出5个能在父、母本中产生多态性扩增的引物.在杂种F1代中验证它们的特异性和稳定性,从中筛选出能从杂种F1代中稳定扩增"蜀杂6号”父、母本特异标记的随机引物GE204和GE222,并对它们扩增的父、母本特异标记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的特异序列扩增引物,将"蜀杂6  相似文献   

15.
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及其属间杂种F_1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芳  孙根楼 《作物学报》1992,18(3):169-175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及其属间杂种 F_1的三叶期叶片、拔节期叶片、剑叶、幼穗和幼根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器官及同一器官的不同发育时期酯酶同工酶酶谱表型有明显差异。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就同一器官、同一发育时期相比,酶谱差异较大,佐证了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间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温高湿(42℃,RH 100%)人工老化法处理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种子,并对不同老化时间种子进行发芽指标、电导率、脱氢酶活性、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老化处理过程中,加拿大披碱草种子发芽指标在老化初期先呈缓慢上升趋势,随老化时间延长,呈现出下降趋势,老芒麦呈现下降趋势;在两种牧草种子老化过程中,电导率升高;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下降。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酯酶都可以用来衡量加拿大披碱草种子活力;而丙二醛含量不适合用于评价本材料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RAPD标记鉴定大白菜杂交种纯度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鉴定大白菜杂种商品种子的纯度。用50个随机引物检测了2个杂交种北京57号和北京106号及其亲本,引物OPE-20在北京57号杂交种中产生了有别于双亲的特殊标记,引物OPH-06及OPH-07在北京106杂交种中产生了有别于双亲的特殊标记,能清楚地区分杂交种及其双亲,并将这些引物应用在北京57号和北京106号杂交种样品的纯度检测中。这个结果显示了RAPD标记在大白菜杂交种商品种子纯度检测上的实际用途。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稻米品质3个粳稻和4个籼稻按完全双列模型设计进行杂交,配组了24个籼粳杂种一代F1,对其主要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性状进行研究。加工品质中糙米率和精米率均接近粳稻品种,与籼稻无关,无胞质效应;整精米率差异很大,但大多介于籼粳双亲之间,并且随粳稻亲本不同,其胞质效应表现不一致。外现品质中垩白度和透明度,大多数介于双亲之间.而垩白率多倾向于亲本的高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