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设置不同的玉米(Zea maysL.)秸秆还田量分别为3 680、4907、6 133、7 360、8 567 kg/hm2和对照共6个处理.土体内含水量在90 g/kg时,秸秆覆盖对抑制土体内水分蒸发不显著,水分子之间在毛管力的作用下比较稳定.当土体内含水量较高,为180 g/kg时,此时土体内毛管水连续运动,下层水分向上层土体弥补得较快.而秸秆翻土覆盖对土体起到阻碍作用,随着还田量增大,阻碍越明显,拟合方程为S=ptq.秸秆翻埋覆盖阻碍雨后雨水的入渗,使水分入渗延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小麦生长和砂姜黑土水分状况的影响,探讨适宜的秸秆还田量。[方法]设置0、1 500、3 000、4 500和6 000 kg/hm~2玉米干秸秆粉碎还田量,小麦主要生育期采集0~10、10~20 cm土壤样品,测定水分含量;收获期考察小麦产量结构性状。[结果]实施玉米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对后季小麦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籽粒产量增长3.49%~7.09%,平均提高4.94%,3 000 kg/hm~2的中等秸秆用量处理小麦产量最高。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0~10 cm、10~20 cm以及0~20 cm土层水分含量显著提高,减轻了土壤干旱程度。[结论]当前生产水平下,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玉米秸秆适宜还田量为3 000 kg/hm~2。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油菜秸杆还田技术,本文从油菜秸杆还田的作用、技术措施、注意事项三方面综述油菜秸杆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油菜秸杆还田技术,本文从油菜秸杆还田的作用、技术措施、注意事项三方面综述油菜秸杆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5.
在通渭半干旱区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长形状、土壤水分状况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了3个还田量梯度,即玉米秸秆按6 000 kg·hm-2(低量还田处理)、9 000 kg·hm-2(中量还田处理)、12 000 kg·hm-2(高量还田处理)整秆还田,不还田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生育前期时,0~200 cm土壤水分呈现出还田量越高土壤含水量越高的趋势,在出苗期最为明显,高、中、低还田量处理较对照土壤含水量分别高出6.07%、1.24%、0.31%,而在抽雄期后,则表现为低量还田处理>中量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高量还田处理,叶面积大小表现为高量还田处理>中量还田处理>低量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耗水量表现为低量还田处理<中量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高量还田处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以6 000 kg·hm-2还田量处理最高,适宜在半干旱旱作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农技服务》2016,(13):79-81
油菜秸秆还田是增加稻田有机质含量,提升稻田肥力水平的有效方式。通过试验,探讨油菜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肥力、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增加稻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作用。试验条件下,油菜秸秆堆腐后粉碎还田,秸秆腐解度达11级,腐解更彻底,水稻产量636.6kg/667m2,比无秸秆还田处理增加稻谷71.1kg/667m2,增产12.6%,差异显著,比秸秆直接还田处理(不加腐杆剂)和秸秆不堆腐直接还田处理也显著增产,是值得推广的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7.
对各处理的生育期观察记载及经济性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油菜外壳+尿素+腐熟剂组合有利于水稻生长,对各处理产量分析得出油菜外壳+尿素+腐熟剂组合有利于结实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王光艳 《农技服务》2014,(11):89-89
为了探索油菜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和肥力状况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特进行油菜秸秆还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秸秆腐熟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水稻作物经济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秸秆覆盖油菜田,不仅能有效缓解因偏施化肥使土壤板结,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而且能起到增肥抗旱效果.平湖市乍浦镇近几年来,杂交单季稻生产面积持续保持在7000~10000亩左右.由于杂交稻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严重影响土壤养分平衡,加之乍浦属沿海沙质土地区,土壤保水保肥性较差.改良土壤,改善耕地保肥保水能力,势在必行.近几年,稻草还油菜田在乍浦已形成习惯,全镇32000亩油菜田,有75%左右田块近24000亩田进行稻草覆盖,每亩稻草用量在300~350kg左右.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秸秆、大豆秸秆和水稻秸秆为试材,衢鲜5号大豆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及其还田量对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大豆秸秆和水稻秸秆直接还田均可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其中,玉米秸秆1 400 g·m-2还田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都平原免耕直播油菜的适宜密度和施氮量。[方法]以川油58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分析氮密互作对成都平原免耕直播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成都平原区,免耕直播油菜产量随密度、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密度、施氮量主效应均显著影响油菜生长及产量,施氮量影响效应大于密度,氮密互作对油菜产量产生负效应,但影响程度不显著。在密度30.00×104株/hm2、施氮量180.00kg/hm2互作条件下,油菜群体产量最高为3395.25kg/hm2,当密度为40.80×104株/hm2、施氮量为198.90kg/hm2时,氮密互作条件下油菜群体可获得最高理论产量3403.41kg/hm2。[结论]在成都平原区,免耕直播油菜的密度以30.00×104~45.00×104株/hm2、施氮量以180.00~198.9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不同量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鑫  隋世江  于涛  刘慧颖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9):4581-4583
研究同一施肥水平下,秸秆4种不同还田量对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玉米生育期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较CK提高了4.25%、7.25%和4.49%;株高较CK增加了6.88、14.12和8.21 cm;百粒重较CK增加了4.74%、11.05%和5.72%;玉米产量较CK提高了4.21%、7.50%和4.73%(P<0.05);水分利用效率较CK提高了4.46%、9.27%和5.84%。当秸秆还田量为9 000 kg/hm2时,能够显著提高该地区的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以青杂5号为供试油菜品种,研究机械条播条件下填充物和播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物对油菜出苗率、成苗数、生育期、产量的影响极显著,尿素12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作填充物的油菜出苗率最低,为23.96%,相应的油菜群体密度28.50万株/hm2,生育期127.40 d,产量3 008.15 kg/hm2;炒熟的油籽225 kg/hm2作填充物的油菜出苗率最高,为43.00%,相应的油菜群体密度48.08万株/hm2,生育期122.47 d,产量2 676.13 kg/hm2。油菜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单株产量和全株有效角果数随着播量增加呈减小态势,株高也随播量增大降低,生育期随着播量增大而缩短,相反,分枝部位增高。产量最高的处理是播量4.5 kg/hm2,尿素12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作填充物,基本保苗数28.79万株/hm2,产量为3 920.20 kg/hm2;产量次之的处理是播量6 kg/hm2,尿素12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作填充物,基本保苗数38.78万株/hm2,产量为3 853.53 kg/hm2。提出针对北方寒旱区油菜机械化播种适宜推广的播量为4.5~6.0 kg/hm2,选择尿素12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作填充物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增产及供钾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北省应城、孝昌、汉川、荆门布置油菜秸秆还田对后季水稻产量及钾素吸收量影响试验,分析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的增产和供钾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城、孝昌和荆门三个试验点施钾效果明显,在此条件下秸秆还田(NP+S)比不还田(NP)处理稻谷产量与稻草生物量平均分别增加725和669 kg/hm2,增幅分别为10.21%和8.36%.四个试验点施钾和秸秆还田均可提高水稻地上部钾素吸收量,与NP处理相比,NP+S、NPK(施钾)和NPK+S(施钾配合秸秆还田)处理地上部钾素吸收量分别增加了20.2、48.3和58.3 kg K2O/hm2;进一步分析表明,水稻钾素吸收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物量的增加,而各处理的钾含量差异不显著.种植水稻后各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但油菜秸秆还田的两个处理(NP+S和NPK+S处理)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相应的不还田处理(NP和NPK处理).油菜秸秆还田具有提高后季水稻产量和稻草生物量、增加钾素的供应和缓解土壤钾素亏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张家港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的分析,针对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插秧技术以及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机播集成技术,提出了适合当地的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工艺路线,探索适合当地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的长效发展机制,改善现有机械化还田生产工艺路线,优化当地农业循环经济体系,以为秸秆机械化还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棉花秸秆还田对棉花植株生长和土壤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整合分析前人研究,总结发现棉花秸秆还田可以促进棉花生长、提高棉花产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中营养元素和有机质的含量、增加土壤微生数量、促进土壤细菌的活性和酶的活性。此外,秸秆还田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哪种还田方式更为高效、适宜的还田时间、还田量及如何预防还田带来的毒害问题等。最后,本研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棉花秸秆还田高效利用和棉花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全覆膜垄膜沟播种植和秸秆还田措施下玉米农田土壤保水改土效果及增产效应,在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对比分析了全覆膜垄膜沟播结合秸秆还田(S+M)、秸秆还田(S)、全覆膜垄膜沟播(M)、秸秆不还田不覆膜(CK)4种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水分、酶活性变化规律及玉米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全覆膜垄膜沟播种植和秸秆还田均能提高玉米各生育阶段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尤以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最为显著,且全覆膜垄膜沟播种植提升效果优于秸秆还田,两者耦合后土壤含水量表现为最大;垄膜沟播和秸秆还田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且随玉米生育期推移,土壤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大喇叭口期达到峰值;同时,垄膜沟播和秸秆还田均能提高玉米干物质量和产量,由高到低次序为S+M>M>S>CK,与CK相比,S、M、S+M处理玉米产量分别提高11.84%、37.83%、45.13%,全覆膜垄膜沟播结合秸秆还田明显优于其他处理,可作为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玉米节水增效增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设置秸秆覆盖和深埋2种秸秆还田方式, 研究了不同处理(秸秆覆盖于玉米长期连作土壤CT1、秸秆深埋于玉米长期连作土壤CT2、秸秆覆盖于米麦轮作土壤T1、秸秆深埋于米麦轮作土壤T2)对下茬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的秸秆还田方式下, T1和T2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主要微生物及生理类群和土壤酶活性均高于CT1和CT2处理。(2)在玉米长期连作土壤中, 秸秆深埋更能提高下茬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 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主要微生物生理类群(氨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和降低土壤真菌数量, 提高土壤脲酶和转化酶活性。而在米麦轮作土壤中, 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根际土壤真菌和主要微生物生理类群(氨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大。在吉林省玉米长期连作种植区, 秸秆深埋比秸秆覆盖更能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的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明显,与单施化肥的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容重下降。添加了秸秆的处理都比单施化肥的对照稻谷产量高,最多增产500.00 kg/hm~2,增产率为7.62%;添加了秸秆腐熟菌剂的秸秆还田处理均比不添加秸秆腐熟菌剂的秸秆还田处理的稻谷产量高,最多增产438.34 kg/hm~2,增产率为6.62%。化肥+麦秸+腐熟菌剂与化肥+油菜秸+腐熟菌剂的稻谷产量最高。不同的秸秆还田处理都比单施化肥处理的有效穗多。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理解秸秆还田对低丘柑橘园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田间微区方式开展2年试验,设对照(不施用秸秆)、覆盖还田、浅层还田、深层还田和全层还田等5个处理,比较研究了不同方式秸秆还田对土壤碳库及水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类秸秆还田方式均不同程度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有机碳含量、肥力指标和酶活性,但它们对不同深度土层的影响有所差异。秸秆覆盖还田只能改善表土最上部分土壤的理化性状,且对表层水分条件的改善优于其他还田方式;但其对深层土壤的影响不明显。秸秆翻耕还田兼具翻耕本身的松土作用和增加有机质输入,同时改善不同深度土层的物理性状与有机质和养分的积累,其对土壤性状的改良作用强度大于秸秆覆盖。总体上秸秆深层还田和全层还田对土壤改良作用的影响范围大于秸秆浅层还田,特别在增加深层土壤有机碳和水分的贮存方面秸秆深层还田效果尤为显著。研究认为,秸秆深层还田与地表覆盖相结合可全方位改善柑橘园土壤性状,新建果园前期可考虑以深层还田为主,后期逐渐转变为浅层还田或覆盖还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