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苗情监测是运用水稻叶龄模式法,通过监测水稻叶龄等,确定生产中施肥、烤田等田管措施的相应叶龄期。水稻叶龄模式法是经多年研究建立的,以高光效群体为中心,是一种新型、非物化的栽培理论及技术体系,吻合现代农业的绿色生产要求。根据连续多年从事水稻苗情监测工作的经验,对水稻苗情监测工作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是以水稻"叶龄模式理论"与"器官同伸规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通过对水稻叶龄的调查及生育进程的判断,在水稻的各生育时期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将传统的"种-管-收"栽培模式发展为以水稻安全抽穗为前提的计划生长[1]。对水稻生育期内水肥管理和病、虫、草、低温冷害等危害的预防有重要指导意义,确保各项生产技术措施及时、有效进行,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正>近些年,永吉县水稻栽培面积中超级稻占90%以上,吉粳88又是超级稻中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如何确保吉粳88获得高产稳产,对全县水稻生产极为重要。从2010起,该县开始进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示范工作,示范所选择的品种就是吉粳88。经过3年大面积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地水稻创高产的栽培技术,即利用水稻叶龄模式技术指标,按着水稻自身生长发育规律,通  相似文献   

4.
于2015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水稻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对寒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与常规施肥技术相比较,考察水稻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处理对水稻生育期植株生长发育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相关指标,揭示了水稻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对水稻生产栽培过程中植株性状的影响,以期为灌溉水减量和水稻高产高效的应用技术提供依托。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水稻主要品种叶龄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1989~1990年根据全国水稻叶龄模式研讨会的精神,在省内前郭县红光农场开展了水稻叶龄模式研究。初步明确了在吉林省条件下水稻叶片生育进程与水稻其它器官生育进程的相关关系,叶片生育进程与栽培管理的关系等问题。现将有关问题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6.
寒地水稻叶龄生育诊断技术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寒地水稻叶龄跟踪调查,将叶龄模式运用到不同品种的高产栽培中,分析比较各种环境条件下不同品种生育叶龄、分蘖进程、成穗质量、管理措施以及产量水平,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的目的,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稻米,为今后寒地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前黑龙江垦区的水稻生产理论已经很完善了,以水稻叶龄诊断技术为核心的“三化一管”栽培模式已经在垦区普及。就黑龙江省铁力农场水稻生产的一般水平而言,公顷产量7950kg已经较为普遍,但要想使铁力农场水稻面积平均公顷产量稳定和超过8550kg还有许多的工作需要做。  相似文献   

8.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来源于南京农大凌启鸿教授的水稻叶龄模式栽培理论。2006年保山市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引进此项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该项技术是以叶龄跟踪为基础,预测生育进程,通过对水稻叶片的长势长相,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实现水稻以安全抽穗为中心的计划生长模式,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今后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建立在对水稻高产优质群体形成规律和栽培调控机理深入了解基础上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包括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群体质量和栽培技术的定量三部分。试验应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研究的"优质粳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黑龙江省繁荣种畜场大面积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1.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在水稻叶龄模式与作物群体质量调控的基础上,集成水稻精确诊断与管理技术而形成的水稻栽培模式,它是通过精确定量播种量、移栽密度、氮肥的总量和前后施用比例,通过水肥的合理促控,使水稻的生长按照预先设计的"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模式生长,充分发挥个体的优势,同时通过栽培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韦忠强 《吉林农业》2011,(8):124-124
文章对三洞乡推广水稻“叶龄模式”的示范结果、辅助实验及推广采用的技术措施进行分析,以期加快水稻叶龄模式的推广,提高水稻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新型水稻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的主要内容是先设定一条主线——水稻叶龄的生长过程,并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水稻技术生产系统记录与研究水稻的生育过程,科学合理地按照设定的规律进行定性、定量培育,使得水稻栽培工作安全、高效、环保。  相似文献   

14.
水稻品种不同生育类型叶龄模式在水稻栽培上是项新的栽培技术,简称水稻叶龄模式,它将繁多的水稻品种进行分类,以器官相关生长为生物学依据,按叶龄进程模式化地揭示了水稻一生的生育规律,数量化地确定了水稻高产的主要生育指  相似文献   

15.
寒地12片叶水稻叶龄诊断指导施肥技术针对本地主栽12片叶水稻品种的特性,根据当前水稻生产中秧苗素质状况及本地插秧阶段气候特点等生产实际,结合水稻"器官同伸理论""叶龄模式理论""肥效反应线""养分传输规律"等稻作新理论,总结出了适合寒地12片叶水稻种植区的追施肥技术。该技术在掌握水稻生育进程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肥料施用时间、施用量和比例,可实现节本、提质、增效、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水稻多样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多样性精确定量栽培控病增产技术,是把水稻多样性种植技术的生态农业原理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水稻叶龄模式与控制作物群体质量相结合,从而减轻水稻病害的发生,最终提高群体的茎蘖成穗率获得高产。通过试验示范,水稻多样性精确定量栽培控病率达69.6%~100%,产量增幅达21.6%。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垦区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技术是以叶龄跟踪为基础,通过对水稻生育进程及叶片的长势长相的判断,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实现水稻以安全抽穗期为中心的计划生长,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是水稻“三化,,栽培、“优质米生产技术”等各项技术应用到位,实现良种良法的根本保证。黑龙江垦区自1996年全面推广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其中对育苗及本田管理开始运用叶龄诊断技术,取得较好的  相似文献   

18.
吉粳88是超级稻中的优良品种,采用精确定量栽培就是根据水稻叶龄模式来确定施肥、灌水指标,通过肥水调控来调节水稻分蘖,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达到大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水稻旱育秧直插本田栽培技术在同等管理水平下,在3叶龄到5叶龄栽培有产量随移栽叶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5叶龄到6叶龄则有产量随移栽叶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由于3叶到4叶直插,对大田的平整要求较高;对于轮作田块,要错开茬口也较难,而6叶龄以上,产量又下降。因此,生产上较适宜采用5叶龄栽插。  相似文献   

20.
据观察,杂交水稻植株外观形态特征--双零叶、葫芦叶、植伤叶和伸长叶枕距是判断杂交水稻叶片叶龄的依据。在秧田期可用数记法和种谷方向法来判断秧苗的叶龄;在分蘖期,可根据第一双零叶、第一类葫芦叶、植伤叶来判断叶龄的变化;在幼穗分化期,可根据第二双零叶、第二类葫芦叶和伸长叶枕距来判断最后3片叶。在杂交水稻栽培上,应用叶龄判断方法,能准确地掌握杂交水稻生育进程,实行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在杂交水稻制种上,利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