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取IBvM_(41)株和广东肾变株D_(41)免疫原(Sl)基因的研究情况,所用引物为IBVBeaudette株S1基因两侧的对应序列,跨幅为1.7kb;DNA模板为IBVM_(41)和D_(41)株经病毒RNA提取后反转录而得;结果表明,2株病毒所获的PCR产物与预期一致。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DNA免疫防制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可能性,以克隆的Masschusete型类M41地方分离QD株S1基因为免疫原基因,引入终止密码后插入SV40启动子、增强子下游和SV40polyA信号上游,构建了S1基因DNA免疫表达质粒pSVQDS1。将大量扩增并经聚乙二醇纯化的pSVQDS1溶于PBS,以300μg/只的剂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于4周后采集分离免疫小鼠血清进行鸡胚病毒中和试验。结果表明,pSVQDS1能够诱导产生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的中和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地方分离株RFLP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初步确定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基因分型,对分离自国内8个不同地域疫区的IBVQD、GZ、ZZ、TJ、DL、YC、JS1和JS2及参考株M41、H52和T的S1基因RT-PCR扩增cDNA进行HaeⅢ的RFLP分析。结果,QD与MD41、H52同属Massachussete基因型,GZ、ZZ、YC与T的基因型相同,DL、JS1和JS2则表现为各自独立的基因型,而TJ则为DL和T2种基因型毒株的混合感染,表明我国的广大地域内存在着Mass基因型、T基因型和可能的变异株IBV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以人工合成的针对血清I号马立克氏病病毒(MDV1)A抗原基因(gA)部分序列的两端寡聚核苷酸为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引物,分别对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I型(京-1株,MD11/75C株);2型(SB-1株);3型(火鸡疱疹病毒的FC126株)毒株和GA株BamHI B片段的PACY184克隆重组质粒DNA进行基因扩增反应及其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引物不仅对MDV1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而且由此引物引导  相似文献   

5.
选择S1基因做为目的基因,运用RT-PCR技术分别扩增12株以非免疫鸡胚繁殖并通过超速离心浓缩的鸡胚尿囊液中的IBV,所用引物为IBVBeaudette株S1基因两侧的对应序列,跨幅为1.72kb。结果6株IBV毒株(SAIB3、F、D41、M41、H52、Holte)扩增出了长约1.7kb的S1基因片段,而另6株IBV毒株虽经4次RT-PCR重复后也显阴性。用HaeⅢ内切酶对6个毒株的RT-PCR产物进行酶切,结果显示M41、H52、D413个IBV毒株的S1基因包含两个HaeⅢ位点,F株与Holte株S1基因包含1个HaeⅢ位点,而SAIB3株S1基因则已丢失HaeⅢ位点。实验结果表明:运用RT-PCR技术检测IBV时,由于S1基因的核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变异率,因此S1基因不宜做为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离株QD经RT-PCR扩增出约1.7kbS1糖蛋白基因cDNA,修饰后插入pUC18SmalⅠ/EcoRI位点构成质粒pUCQDS1。对克隆的S1基因5′端高变区序列测定显示,起始密码上游60碱基和下游380碱基中与参考株M41S1基因序列仅有1个碱基的差异,表明QD为一类M41分离株。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支的管炎病毒(IBV)分离株QD经RT-PCR扩增出约1.7kbS1糖蛋白基因cDNA,修饰后插入pUC18SmalⅠ/EcoRI位点构成质粒pUCQDS1。对克隆的S1基因5′端高变区序列测定显示,起始密码上游60碱基和下游380碱基中与参考株M41S1基因序列仅有1个碱基的差异,表明QD为一类M41分离株。  相似文献   

8.
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变异株H95提纯样品经SDS-PAGE和Westernbloting,证明H95株单抗DE7和M41株单抗6DH8均能识别H95株54000蛋白多肽。采用单抗、多抗介导间接ELISA试验表明,H95毒株能与抗IBVM41N蛋白单抗6DH8和IBVM蛋白单抗MC发生反应,也能与抗M41、Gray、Holte、T、H52、N115和分离株C9001、DLZ9111的多抗血清反应,同时抗H95株的4株单抗、多抗血清也能与上述毒株反应。卵磷脂酶C处理的H95株的血凝活性能被相应的H95株的单克隆抗体和高免血清所抑制,也能被M41单抗和高免血清所抑制。通过RT-PCR获得了H95毒株的免疫原基因S1,经Southernbloting和IBV的S探针检测呈阳性。  相似文献   

9.
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120、H52、M41、ARK、澳大利亚T株、野外分离株RS、RY及鸡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减蛋综合症病毒(EDSV)等分别接种9日龄SPF鸡胚,37℃孵育48小时后,将其尿囊液离心,沉淀用PBS悬浮,涂片,用抗IBV单抗MC作一抗、进行间接荧光抗体检测。结果:H12O、H52、M41“ARK、T株及RS、RY均显阳性,而NDV、IBDV、ILTV、EDSV均为阴性。结果表明、用此法检测鸡胚尿囊液中IBV.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将含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广东地方分离株D41的S1基因cDNA(从ATG到S前体蛋白裂解位点)的片段克隆到具有多角体启动子(PXIV)和人工合成启动子(Psyn)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质粒pSX-IVVI+X3中,构建了重组转基因载体质粒pSXIVVI+X3-S1.D41。用该重组转移质粒与无包涵体的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SVI-GDNA(occ-,gal+)共转染草地夜蛾(Sf9)细胞,筛选并纯化出既能表达S1基因又能形成多角体的重组病毒TnNPV-IBVS1-occ+(occ+,gal-)。通过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等方法在感染了重组病毒的Sf9细胞中成功地检测到分子量约62000的S1基因表达产物。虽然该重组S1糖蛋白可能由于N-糖基化不完全而分子量小于天然蛋白,但它可以像正常病毒粒子一样,被鸡抗IBVD41株血清特异识别。  相似文献   

11.
DNA免疫防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ORF完整的IBV类M41株S1基因cDNA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I CMV启动子下游我隆位点,构成pCIS1用于1周龄SPF雏鸡的DNA免疫试验。试验鸡生疏腿部肌肉注射pCIS1DNA100g,2周后加强免疫一次。二次免疫2周后,代感染IBV H52株。结果,IBV人工感染后第4天气管-泄殖腔棉拭子鸡胚病毒分离阳性者,免疫试验组为1/6,而对照组为6/6,鸡胚病毒中和试验显示,二次免疫后临感染前及  相似文献   

12.
以IBVBeaudette株S1基因两仙21个碱基的对应序列来合成引物,并在两引物Oligo5′,Oligo3′的5′端分别加有HindⅢBamHI酶切位点,对IBV标准毒株M41,广东地方肾病变形致弱株D41作RT-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得到了1720bp预计大小的DNA片段,又经M41株PCR产物的HaeⅡ酶切分析,表明此DNA片段即为IBVS1基因片段,并用此对引物,以Oligo3′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IBV核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引物跨度为15Kb,包括整个开放阅读框架。由于疫苗株M41在核蛋白基因3′末端非编码区缺失近02Kb的基因片段,因此RTPCR扩增将得到13Kb的基因产物。我们应用这对引物扩增9株IBV的核蛋白基因,结果表明,除8株IBV扩增出15Kb的预计大小的基因产物外,疫苗株M41则扩增出13Kb的基因产物,与实际设计相符。经酶切分析、分子杂交及序列分析鉴定证实我们获得的PCR产物为IBV的核蛋白基因。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核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应用这对引物,以RT-PCR特异性扩增出华南分离株(HN株)的核蛋白基因,基因产物大小为1.5kb,与设计相符。对HN株部分核蛋白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与标准毒株H52,M41,Beau和Gray的核蛋白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HN株与H52、M41、Beau和Gray株的核酸同源性分别为85%、84%84%和8  相似文献   

15.
用能表达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糖蛋白B(gB)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免疫小鼠,制备针对MDVgB的单克隆抗体。以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GA株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作为检测抗原,同时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来筛选杂交瘤细胞,结果获得了IFA和ELISA均为阳性的2株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定名为BA4和BD8。在IFA和免疫沉淀试验中,单抗BD8与Ⅰ、Ⅱ、Ⅲ型MDV均呈阳性反应;单抗BA4只对Ⅰ型MDV(包括CVI988疫苗株)呈阳性反应。免疫沉淀反应进一步确证2株单抗识别的是MDV糖蛋白B抗原。  相似文献   

16.
通过SPF鸡胚接种分别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2 个标准毒株M41、IBV- T 株,4 株山东分离株及1 株北京分离株进行扩增繁殖;利用差速离心法、蔗糖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提纯;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蛋白分析。结果表明:各毒株都含有四种结构蛋白,且各毒株结构蛋白分子量基本相似,其中仅M 和S蛋白略有区别  相似文献   

17.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P125基因重要区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NADL株的序列,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化学合成1对引物(W1/W2);应用RT-PCR对国内不同地区分离的4株BVDV的P125基因外源序列插入区进行了扩增,并将扩增的片段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同时以DNASIS和PROSIS计算机软件将测定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证实,国内分离的4株BVDV在这一区域中既没有外源序列的插入,也没有基因重组、基因重排或基因缺失,但存在某些核苷酸和氨基酸的替换,表明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除与外源序列的插入、基因重组、基因重排或基因缺失有关外,可能还存在其他机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及系统树分析的结果表明,国内的BVDV毒株存在Ia和Ib2个基因亚型,它们均属基因I型BVDV  相似文献   

18.
采用腹腔的接种1次脾内注射禽呼肠孤病毒(ARV)蛋白免疫小鼠,经3次融合后,共筛选8株分泌抗禽呼肠孤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这8株McAb均可与ARVS1133株,FDO株发生反应,而与IBDV,MDV,EDS-76病毒不发生反应,经亚类鉴定,AE7,AF8,BD1,DH10,EE5为IgG1;AD6,CG4为IgC2a,AG7为IgG2b。腹水效价在10^3~10^5之间。  相似文献   

19.
用单克隆抗体(MAb)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不同毒株中和表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MAb B69能中和同源病毒D78株,但不中和MD及IBDV Del-A变异株。而MAb 33E8和R63能中和D78株和MD及Del-A变异株。在体外将Dcl-A株VP2基因和一个10^3bp片段的cDNA克隆进行翻译,得到6种多肽,它们代表了一个全长产物(35.5kd)和5份切割片段。用MAb B69、3  相似文献   

20.
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120、H52、M41、ARK、澳大利亚T株、野外分离株RS、RY及鸡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减蛋综合症病毒等分别接种9日龄SPF鸡胚,37C孵育48小时后,将其尿囊液离心,沉淀用PBS悬浮,涂片,用抗IBV单抗MC作一抗,进行间接荧光抗体检测。结果:H120、H52、M41“ARK、T株及RS、RY均显阳性,而NDV、TBDV、I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