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调查资料,采用Hegyi提出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贵州习水自然保护区的桫椤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桫椤种内种间竞争强度随林木径级的增大而减小,种内竞争较种间竞争强;桫椤与竞争木的种间竞争强度依次为:在群体水平上是桫椤>杉木>灯台树>大头茶>贵州琼楠>粗糠柴>黄栌>香桦>小果冬青>油桐:在个体水平上是黄栌>赤杨叶>大头茶>马尾松>灯台树>杨梅>桫椤>盐肤木>棕榈>柃木>毛桐.生态习性相近的种为灯台树、柃木、贵州琼楠.对象木胸径与竞争强度间成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云南榧树竞争关系和动态规律,在其群落样地踏勘的基础上,采用Hegyi单木竞争模型对云南榧树种群的种内和种间竞争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对云南榧树的种间竞争存在着差异,云南榧树受到种间竞争强度由大到小顺序为:川滇高山栎、胡桃、飞蛾槭、栗等。云南榧树的种内竞争强度与种间竞争强度的总和大致相同,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均随着径级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对象木胸径与竞争强度之间服从幂函数关系CI=AD-B,胸径大于10 cm受到的竞争压力处于较低水平,且变化幅度不明显,利用该模型能很好地预测云南榧树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近年国内林木竞争研究发展的现状与特点,从竞争指数选择、竞争木确定以及竞争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分析各模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提出今后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青海云杉群落种内和种间竞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以青海云杉为优势种的3种群落内青海云杉种内、种间的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种内竞争较之与伴生树种间的竞争剧烈;竞争木对对象木(青海云杉)的竞争强度(CI)与对象木的个体大小(D)服从幂函数关系CI=AD-B,即竞争强度随对象木个体的增大而减小;利用该模型预测了青海云杉种内、种间的竞争强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红豆杉种内和种间竞争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陕西留坝县庙台子(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名胜区)的27株中国红豆杉对象木及290株竞争木的调查,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分析了中国红豆杉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结果表明:中国红豆杉种内竞争强度较小,占总竞争强度的15.38,其种群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种间竞争,占总竞争强度的84.62.对中国红豆杉竞争较强的主要树种是栓皮栎、青冈和金银忍冬等当地的优势种.随着中国红豆杉胸径的增大,所受到的竞争压力逐渐减弱,胸径在10 cm所受到林分的竞争最为激烈,竞争指数与中国红豆杉胸径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6.
乳源木莲混交林种内及种间竞争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单木竞争指数模型 ,研究富口和黄坑乳源木莲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强度的大小 ,结果表明 :间伐时间的不同 ,对乳源木莲种内与种间竞争强度影响很大 ,富口和黄坑种间竞争均大于种内竞争 ,但黄坑的乳源木莲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强度均大于富口 .竞争指数与对象木胸径符合幂函数关系 ,并达到显著水平 ,乳源木莲种内、种间及整个林分的竞争强度随着对象木胸径的增大而下降 ,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青钱柳杉木混交林种内及种间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采用Hegyi提出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用竞争强度来指证竞争的激烈程度,结果表明:混交林中对象木青钱柳的种内、种间以及与整个林分的竞争强度均随径级的增大而减少,各径级的种内竞争强度远大于种间竞争强度 种内、种间以及整个林分的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胸径服从幂函数CI=AD-B关系,用此模型来预测各径级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拟合效果良好,当对象木胸径DHB≥26cm时,竞争强度变化很小,该研究为混交林的培育提供了适用的数量指标  相似文献   

8.
利用Hegyi提出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分析湛江市特呈岛红海兰混交群落种内和种间竞争指数。结果表明,红海兰种内种间竞争指数随着林木径级增大而减少;径级在3.0~3.9cm时受到的竞争强度最大;种内竞争远大于种间竞争;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海榄雌木榄秋茄树;红海兰种内、种间和林分竞争强度服从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9.
重庆涪陵磨盘沟桫椤群落主要种群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2联列表,应用方差分析、Χ2-检验、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Jaccard指数,研究了重庆市涪陵磨盘沟桫椤(Alsophilaspinulosa)群落中19个主要种群间的联结性。并以半矩阵和星座图形式表达测度结果:除少数种对外,多数种群间的联结性不显著;桫椤-石生楼梯草(Elatostemampertre)、羊耳菊(Inulacappa)-乌蕨(Enomerischinen sis)、新月蕨(Abacopterisaspera)-石生楼梯草、艳山姜(Alpiniazerumbet)-石生楼梯草种对间有较高的正联结;桫椤-芒萁(Dicranopterisdichotoma)、桫椤-华里白(Hicripterischinensis)、紫马唐(Digitariaviolasens)-茅叶荩草(Arthraxonprionodes)种对间表现出极显著的负联结。这说明由于群落尚处在恢复初期,且人为干扰较大,因而,群落结构发育不完善,种间关系还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红楠天然林种内与种间的竞争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分析了建阳小湖乡葛墩村的红楠天然林种内与种间竞争强度。结果表明,随着林木径级的变大,红楠受到的竞争强度逐渐变小,红楠的种内竞争强度与伴生树种细叶青冈比较而言更弱。红楠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细叶青冈>红楠种内>拟赤杨>枫香>木荷。竞争指数与红楠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之间服从幂函数关系,并可模拟和预测红楠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强度,从预测结果可知,当红楠胸径达到15cm后,竞争强度明显变小,且变幅较小。红楠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与竞争强度之间成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根据2×2联列表,应用方差分析、X2-检验、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Jaccard指数,研究了重庆市涪陵磨盘沟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群落中19个主要种群间的联结性.并以半矩阵和星座图形式表达测度结果:除少数种对外,多数种群间的联结性不显著;桫椤-石生楼梯革(Elatostema mpertre)、羊耳菊(Inula cappa)-鸟蕨(Enomeris chinensis)、新月蕨(Abacopteris aspera)-石生楼梯革、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石生楼梯革种对间有较高的正联结;桫椤-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桫椤-华里白(Hicripteris chinensis)、紫马唐(Digitaria violasens)-茅叶荩革(Arthraxon prionodes)种对间表现出极显著的负联结.这说明由于群落尚处在恢复初期,且人为干扰较大,因而,群落结构发育不完善,种间关系还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刺桫椤的新分布与南平局部气候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记载了刺桫椤的新分布,并从植物区系和地势上分析了南平局部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30%、75%RH条件下研究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与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的种间竞争,并采用Votka—Voherra种间竞争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玉米象与谷蠹单独饲养时的种群数量均明显高于混合饲养时的种群数量,2物种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属于资源利用型竞争;单独饲养和混合饲养下玉米象的种群数量均大于谷蠹的种群数量;混合饲养条件下,2个物种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平衡状态,谁取胜取决于2个物种的初始状态对谁更有利,在这个竞争系统中,玉米象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4.
苹果属植物种内和种间无融合生殖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去雄套袋的座果率,用方差分析法研究了苹果属7个无融合生殖种类的种内和种间差异。结果表明,种间只有小金海棠与湖北海棠、三叶海棠和丽江山定子的差异极显著。在湖北海棠的4个类型中,南坪湖北海棠、盐源湖北海棠和平邑甜茶与丽江山定子差异显著,其余种间差异均不显著。湖北海棠不同倍性和来源的4个类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重庆涪陵磨盘沟桫椤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以重庆涪陵磨盘沟桫椤群落为研究对象,对调查样地内的桫椤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种群结构为增长型类型;桫椤种群至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不是很高,聚集面积不是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小种群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格局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6.
苏北麦田野燕麦与麦类作物生存竞争现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苏北麦田野燕麦(AveuafatnaL.)与麦类作物生存竞争现象的观察结果表明,混生在一起的麦类作物与野燕麦,在初始群体基本相同的公平竞争条件下,麦类作物的生存竞争能力超过野燕麦,两者的生存有竞争现象自分蘖开始时已出现;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日趋尖锐,至拔节抽穗期达到高峰,麦类作物的相对竞争力在出苗分蘖期是野燕麦的1~2倍,返青拔期是野燕麦2~3倍,至抽穗成熟期达到3~4倍。作者还发现,麦类作物在种  相似文献   

17.
米槠群落优势种群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米槠群落15 个优势种群间的联结性,结果表明有3 对显著正联结种对且均与木荷相关,4 对显著负联结种对,米槠与其它种群的联结性均较小,方差比率法分析表明15 个种群间总体上呈现不显著的正联结,15 个种群划分为两个联结程度较相近的类群。  相似文献   

18.
小麦族属种间杂种幼胚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本培养基N_6附加谷氨酸,酵母浸出液、激动素和水解乳蛋白,以及C_(17)基本培养基附加肌醇、椰乳和水解酪蛋白,对小麦族一些属、种间杂种进行幼胚离体培养,由胚直接发育成苗。成功地获得了Kengyilia Zhoasuensis,Hordeum bulbosum,普通小麦,Aegilops crassa, Ae. biconis, Ae.tauschii, H. vulgare ssp. spontaneum (Isreal)与其同父本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的属间杂种,和鹅观草属(Roegneria)的一些种的种间杂种,以及西藏杂草型普通小麦,四川白麦子(含中国春和成都光头)与Ae. tauschii(中国及中东产)的属间杂种植株,为进一步研究小麦族的系统学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其中多数远缘杂种植株的获得在国内外为首次报道。一个亲本(父本或母本)固定,与另一属、种、亚种乃至变种等分类级别的亲本(母本或父本)杂交,其杂种幼胚诱导成苗频率差异很大,但差异程度与分类级别无关。双亲亲缘关系较远的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的杂种幼胚成苗率显著高于具有相同D染色体组的中国春与Ae. tauschii的杂种幼胚成苗率。同时,不同基因型的杂交组合对上述两种培养基组成的成苗率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