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奶牛个体产奶量不断提高,但乳脂率下降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乳脂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乳产品的质量. 1 造成乳脂率低的原因 (1)各地在选种选配时,只注重产奶量的选择,忽视乳脂率及乳蛋白的选择;(2)某些专业户、奶牛场的饲养管理仍然延用传统方法,普遍存在用大量精料催奶而忽视青绿、粗饲料供给的问题.青贮玉米喂量很少,黄贮玉米秸秆品质低,粗纤维采食量很少,抑制了奶牛的生产潜力,造成奶牛疾病增多,寿命缩短,乳脂率下降.  相似文献   

2.
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是衡量奶牛泌乳性能的主要指标,也是规模化奶牛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本文收集了兵团农八师地区乳品厂对该地区所有规模化奶牛场原料奶质量检测的数据,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了农八师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牛奶中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变化规律,并对其中影响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乳脂是乳品中重要的营养成分 ,是确定乳品质量的主要指标。在目前我国奶牛生产中存在重视产奶量而忽视乳脂率的现象 ,造成牛奶乳脂率明显下降 ,严重影响了乳产品质量。乳汁中乳脂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品种、个体、泌乳期、胎次、环境及饲养管理等。目前生产中乳脂率低的主要原因 :一是缺乏青绿多汁饲料 ,粗饲料品质差 ,营养低 ,缺乏青贮饲料 ;二是干物质采食少 ,能量供应不足 ,奶牛体瘦造成产奶量 ,乳脂率下降 ;三是管理不当。1 选择乳脂率高的品种和个体奶牛品种不同 ,其产奶量和奶的组成不同。一般奶牛乳脂率与产奶量呈负相关 ,…  相似文献   

4.
从牛奶的成分分析奶牛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实行牛奶以质论价,乳品厂或收奶站经常抽查化验各户(场)的牛奶成分含量,主要检测牛奶产量、乳脂率、乳蛋白、乳糖和灰分等指标。奶农可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来分析本户(场)的饲养管理状况和奶牛健康状况。以便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方案,保证奶牛高效健康发展。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脂率一般为3.4%~3.6%,乳蛋白率为3.0%~3.2%。如果乳脂率与乳蛋白率相差小于0.4个百分点(如2.9%乳蛋白及3.1%乳脂肪),则可能已发生了瘤胃酸中毒。如果泌乳早期乳脂率较高,则意味着奶牛在快速利用体脂———应检查奶牛是否发生酮病…  相似文献   

5.
改变饲喂方式对奶牛乳脂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尽管奶牛的个体产奶量有所提高,但伴随着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乳脂率很难提高,而且有下降的趋势。影响乳脂率高低的因素除遗传 (品种、个体 )外,还与外界因素 (饲料、饲养管理、生理阶段、气候等 )有关。由于奶业发展过程中尚未形成统一的“按质论价”的收购标准,故在一些奶牛场 (家 )只注重产奶量的提高而忽视了奶质量。由于奶质量达不到购方的要求而给生产单位造成经济损失 (如灵武奶牛场在 1999年 8月份因鲜奶乳脂率达不到夏进乳品公司的收购标准而损失 7万多元 )。同时,从营养角度出发,奶牛日粮中干物质采食量不足,尤其是…  相似文献   

6.
乳脂率的高低,不仅影响牛乳的热价,并与乳干物质含量呈强正相关,因此,乳脂率是牛乳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个体牛所产奶的含脂率并不相同,为了生产及育种的需要,当比较不同牛的产乳能力时,需要先将不同含脂率的牛奶加以校正,才能比较。如国际上一般都以含脂率4%的奶作为标准奶,其校正计算公式是:FCM=M(0.4+15F)式中FCM—4%乳脂校正乳量(又称标准乳量)M—含脂率为F的产奶量F—需要校正奶的含脂率但有的奶牛场由于生产需要,要将不同乳脂率的奶换算成不是含脂4%的标准乳,而是含脂率为3.5%或3.8%的奶量时又该如何校正呢?为此,笔者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是衡量其泌乳性能的主要指标,也是规模化奶牛场获取高效益的关键。乳蛋白率是决定牛奶品质的重要指标,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调查大庆肇源某奶牛场2010年-2013年奶牛个体4 864条DHI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了奶牛群体平均乳蛋白率及其个体分布,分析了个体和环境因素对乳蛋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群的平均乳蛋白率为3.27±0.48%,72.4%的奶牛个体乳蛋白率高于2.95%,自然月份、季节、泌乳阶段和胎次对乳蛋白率影响显著(P0.05)。乳蛋白率与体细胞评分呈正相关(r=0.196),与日产奶量呈负相关(r=-0.647)。  相似文献   

8.
日粮中添加脂肪酸钙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4头处于泌乳前期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配对设计分成4组,研究奶牛日粮中分别添加200g棕榈油脂肪酸钙、大豆油脂肪酸钙和葵花籽油脂肪酸钙对奶牛采食量、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3种脂肪酸钙均不影响奶牛采食量(P>0.05);添加棕榈油脂肪酸钙后产奶量提高10.45%、乳脂率提高7.42%、乳蛋白率降低4.67%、乳干物质提高1.41%(P>0.05);添加大豆油脂肪酸钙后产奶量提高4.25%、乳脂率提高8.54%、乳蛋白率降低4.64%、乳干物质提高2.67%(P>0.05);添加葵花籽油脂肪酸钙后产奶量提高4.76%、乳脂率提高3.52%、乳蛋白率降低3.35%、乳干物质提高1.42%(P>0.05)。  相似文献   

9.
1.前言乳脂率是衡量奶牛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乳脂率同产奶量呈负相关,同乳蛋白率、乳糖率和无脂固形物(SNF)间均为正相关,因此,在注重提高产奶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对乳脂率的选择,使乳品质亦得到改善。由于现在收购牛奶按质论价,因此若乳脂率过低,对奶牛饲养者和乳品加工部门均不利。按照我省地方标准,鲜奶的乳脂率  相似文献   

10.
正1 2014年陕西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简况1.1产奶量明显提高2014年,平均日奶量25.04 kg,305d奶量7781.13kg,分别比2013年提高7.5%和11%;其中,305d产奶量8t以上11家,9t以上3家,明显高于往年。详见表1。1.2乳脂率、乳蛋白率、干物质含量稳定乳脂、乳蛋白指标明显好于往年。1.3体细胞数比2011年有较大幅度降低,但有些场家体细胞  相似文献   

11.
应用多性状方差分量估计模型和典范转化的REML算法,估测了西安市草滩农场、西安市一奶场、二奶场和三奶场的7个牛群1980~1989年间2985头初产母牛的泌乳天数、泌乳期产奶量、305天产奶量、标准乳产量、乳脂量,乳蛋白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含量以及非脂固形物等10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表型相关及环境相关系数,结果是、10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21、0.27、0.29、0.31、0.41、0.26、0.58、0.50、0.40和0.31;通过净遗传相关分析,揭示了305天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之间的真实遗传相关关系,表明选择乳脂量可同时提高产奶量、乳蛋白量及乳脂率,因而是一举多得的选择方法,这要比单纯的产奶量选择法或约束乳脂率选择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旨在探索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期生产性能、乳成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摄入量等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本研究选取15只体重、胎次、产奶量、分娩日期相近,体况健康的西农萨能奶山羊。单圈饲喂54周,试验期内准确测定个体生产性能、乳成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摄入量等,建立各项指标随泌乳期变化规律模型及泌乳期内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泌乳阶段显著影响奶山羊生产性能(干物质采食量(DMI)、产奶量、料奶比)、乳成分(乳蛋白率、乳脂率、总固形物率(TS))及营养物质摄入量(粗脂肪(EE)、粗蛋白(CP)、有机物(OM)、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等性状指标(P0.05)。2) Wood模型成功拟合了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随泌乳期变化的规律;CP可拟合二次曲线;DMI、料奶比、非脂乳固形物率(SNF)、TS和NDF可拟合三次曲线。产奶量、乳脂率和料奶比等拟合效果最佳,拟合度均高于0.94。3)生产性能—DMI、产奶量与料奶比间极显著相关(P0.01);乳成分—乳蛋白率、乳脂率、SNF与TS间极显著相关(P0.01);营养物质摄入量—DMI、OM、CP、NDF与ADF间极显著相关(P0.01)。显著相关指标可通过二次曲线、三次曲线、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和"S"型曲线模型等高度拟合。西农萨能奶山羊个体年平均产奶量为504.91 kg。奶山羊生产性能、乳成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摄入量等指标之间以及与泌乳期均显著相关,Wood模型拟合泌乳曲线为Y=1.233t~(0.414)×e~(-0.041t)。根据拟合曲线可通过产奶量预测料奶比;乳脂率、乳蛋白率和总固形物率之间可相互预测。研究结果对了解奶山羊的基本生理状况及生产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奶山羊不同泌乳阶段合理安排生产,进而实现精准饲喂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宁夏地区规模化养殖场奶牛营养及牛奶品质状况,我们于2011年9月、10月、11月对某典型养殖场奶牛日粮营养水平及乳成分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到高产组(日均产奶量大于等于30 kg)奶样37个,中产组(日均产奶量在20~30 kg)39个,低产组(日均产奶量小于20 kg)17个。结果显示,中产组牛奶的乳脂率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低产组牛奶的乳糖显著高于高产组(P<0.05),然而,3个处理组之间乳蛋白含量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对乳脂肪影响最大,随着日粮精料比的增加,乳脂率在降低;提高日粮粗蛋白水平对提高乳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而对乳蛋白产量有一定的正效果。  相似文献   

14.
饲喂苜蓿干草对引入澳大利亚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苜蓿干草,对引入纯种澳大利亚荷斯坦奶牛的影响,选择48头产奶量、膘情、年龄,泌乳阶段一致的引入纯种奶牛进行完全随机单位组设计,分为试验Ⅰ组(对照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饲喂苜蓿干草2.5kg/d、5kg/d、7.5kg/d,3kg精料基础料加每产4kg奶补1kg产奶料,玉米青贮自由采食。测定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乳成分和试验前后奶牛体重。结果对照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脂率、4%标准乳日产量、乳蛋白率、乳糖率和干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乳脂和乳蛋白的平均日产量均随苜蓿喂量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试验Ⅱ组体细胞数量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试验Ⅲ组比对照组和试验Ⅱ组极显著减少(P<0.01)。增加苜蓿干草喂量,对提高引入澳大利亚高产荷斯坦奶牛的产奶量和奶品质有一定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用过瘤胃豆粕替代新产料中17%的豆粕,以探讨过瘤胃豆粕对高产泌乳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以及乳成分的影响。根据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一致的原则随机选择对照组(n=42)和试验组(n=39)牛群,每5d记录一次各组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试验前后及每个月测定一次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整个试验期内干物质平均采食量分别为23.10kg/d和22.34kg/d。不同试验天数试验组的产奶量均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产奶量分别为42.78kg/d和41.63kg/d,比对照组高出1.15kg/d。对试验前后奶牛乳成分进行分析发现,饲喂过瘤胃豆粕对奶牛乳成分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季节奶牛产奶量和质量的变化规律,试验对3个奶牛场荷斯坦奶牛全年日均产奶量、泌乳期平均个体产奶量及饲养日平均个体产奶量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奶牛产奶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奶牛产奶量的变化规律为每年的3—6月份随气温的升高逐步上升;7—10月份气温上升到最高值,产奶量呈下降趋势;11—3月份气温下降到0℃下,产奶量基本稳定。乳脂率一、二季度高于三、四季度;乳蛋白含量一、四季度高于二、三季度;干物质含量一、四季度高于二、三季度。也就是说,气温高的二、三季度牛奶中的乳脂率、乳蛋白含量及干物质含量有下降趋势。试验同时测定了Ca、Fe、Zn、Ca、Mg、Se 6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Cu、Zn、Ca、Mg含量在一、四季度最高,Fe在二、四季度含量高,Se含量全年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荷斯坦牛围产后期乳成分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集了79头新产母牛产后0~7 d每次挤奶的牛奶样品,测定1 573份样品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牛奶尿素氮含量和乳干物质率,比较初乳和常乳在各项乳成分上的差异,并分析乳成分在母牛产后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利用SAS 9.2软件分析胎次和挤奶时间对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新产牛产后第1次分泌的牛奶相比,产后第2次分泌的牛奶中的乳成分已发生改变;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干物质率在产后逐渐下降(P<0.05),而乳糖率和牛奶尿素氮含量在产后逐渐上升(P<0.05);除乳脂率外,其他乳成分在产后第7天尚未达到常乳水平(P<0.05);胎次对初乳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有显著影响,挤奶间隔时长造成早中晚所产牛奶在乳脂率、乳蛋白率和牛奶尿素氮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选择初乳及过渡乳饲喂犊牛时,应充分考虑产后时间、胎次和挤奶间隔等因素对营养成分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过瘤胃氨基酸高能复合物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试验选择胎次(3~5胎)、产奶量、产犊日期相近,体重(600±20)kg健康荷斯坦泌乳高峰期奶牛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1组为对照组,饲喂牛场常规日粮;2、3、4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常规日粮基础上添加过瘤胃氨基酸高能复合物Ⅰ、Ⅱ、Ⅲ500 g/(d.头)。正式期60 d。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过瘤胃氨基酸高能复合物后,均可明显提高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及乳中总干物质含量。尤其是复合物Ⅲ,添加效果最为理想,平均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及总干物质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1.19%(P<0.05)、21.31%(P<0.05)、9.72%(P<0.05)和10.34%(P<0.05),平均日校正乳产量提高35.70%(P<0.05)。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取40头健康泌乳盛期荷斯坦奶牛完全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试验分为Ⅰ(对照组)、Ⅱ、Ⅲ和Ⅳ组。Ⅰ、Ⅱ、Ⅲ和Ⅳ组牛的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4%、8%、12%的构树发酵饲料进行饲喂,试验期60 d,测定产奶量,牛奶中的乳脂率、乳蛋白和体细胞数。结果表明:试验Ⅱ、Ⅲ和Ⅳ组奶牛的平均产奶量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试验Ⅲ组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1.24%(P0.05),试验Ⅱ、Ⅲ和Ⅳ组奶牛的乳脂率、乳蛋白、乳糖率和干物质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尽管奶牛的个体产奶量有所提高 ,但乳脂率很难提高 ,且有下降的趋势。影响乳脂率高低的因素除遗传 (品种、个体 )外 ,还与外界因素 (饲料、饲养管理、生理阶段、气候等 )有关。由于奶业发展过程中尚未形成统一的“按质论价”的收购标准 ,故一些奶牛场 (户 )只注重产奶量的提高而忽视了奶质量。他们多沿袭传统的饲喂方式 ,先精后粗秸秆类自由采食 ,以大量精料、多汁料 (如糟渣类 )催奶 ,以图提高产奶量而取得短期的效益。但随着现代奶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奶的质量尤其是乳成分中脂肪的高低受到普遍的关注 ,从而使得鲜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