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试验对番鸭细小病毒病弱毒苗进行了不同母源抗体鸭群免疫效果试验研究,以及在高母源抗体水平下,不同含量的细小弱毒苗免疫效果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母源抗体对1日龄免疫细小弱毒苗(无论是高含量还是低含量)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尤其是在低母源抗体的背景下,1日龄免疫鸭小威弱毒苗会导致弱毒苗将母源抗体全部中和,导致7日龄将抗体中和为零。因此,本研究发现1日龄进行番鸭细小病毒弱毒苗免疫存在免疫缺陷,提高鸭群的母源抗体水平的同时低日龄免疫细小灭活苗或许是一种更好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肉鸭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开展相关免疫程序试验,在60日龄、90日龄时分别采样检测黄病毒、禽流感H5、H7抗体检测,记录试验中鸭群发病死亡情况.建议肉鸭在可消毒可换水环境下饲养,尽量不接触污染水体,饮用清洁用水,合理做好禽流感、黄病毒、鸭瘟、鸭浆膜炎等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3.
采用从淄博市分离到的Ⅰ型鸭肝炎病毒,免疫鸡制备高免卵黄抗体,经测定中和效价达到1:1024.经试验,用该卵黄抗体用于预防和治疗鸭病毒性肝炎,对1日龄雏鸭用于预防,总体保护率达到95.14%,对发病鸭群进行治疗,总体保护率达到94.67%.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肉鸭在生产实践中的合理、有效免疫程序,笔者开展肉鸭田间免疫程序试验,在1日龄、45日龄时分别采样,检测黄病毒、禽流感H5、H7抗体并进行环境样病原学检测,记录田间试验中鸭群发病死亡情况.试验中出现呼肠孤病毒感染后发病死亡增加,影响了疫苗免疫效果.笔者建议肉鸭饲养在相对洁净环境,合理做好禽流感、黄病毒、鸭瘟、鸭浆膜炎等疫苗免疫,减少呼肠孤病毒等免疫缺陷性疾病和多发性鸭浆膜炎、大肠杆菌的发病,可有效提高鸭群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蛋鸭坦布苏病毒病疫苗免疫程序,试验选择了3 600只“苏邮1号”蛋鸭商品代母鸭,随机分成4组,并按照免疫程序的不同分成3个试验组(1、2和3组)和1个对照组,分析了这4组鸭群产蛋前(130日龄)、产蛋高峰期(280日龄)及产蛋后期(420日龄)的抗体水平和抗体阳性率差异.结果表明,试验1组和2组鸭群在产蛋期均保持较高的抗体水平,且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5),抗体阳性率在420日龄均也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5);3个试验组的抗体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考虑免疫效果、经济成本和疫苗注射对鸭群产生的应激,推荐“苏邮1号”蛋鸭采用第2组的免疫程序,即在7周龄和13~14周龄免疫两次,每次0.5 mL/只.  相似文献   

6.
2016年11月,龙海市某金定鸭场189日龄、近7 000羽的初产金定鸭群精神状态良好、食欲饮水正常、未见患鸭和死亡鸭、持续低产蛋率(产蛋率60%~63%),经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合鸭群疫苗免疫和饲养管理情况,确定该初产金定鸭群持续低产蛋率主要与感染鸭坦布苏病毒病有关。对发病鸭群紧急免疫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近1个月后其产蛋率有较明显上升到近81%。对同场新进的22日龄金定鸭群免疫接种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于90日龄再免疫接种1次。按此方案,该蛋鸭场后续各批金定鸭群均未发生类似疫情。  相似文献   

7.
取疑似雏鸭病毒性肝炎病死鸭肝脏制成1:1匀浆,分别接种9日龄鸡胚和11日龄鸭胚,鸡、鸭胚均于接种后24~36小时全部死亡,取鸡胚尿囊膜制成1:2匀浆接种11日龄鸭胚,鸭胚于接种后64小时死亡,取鸡胚尿囊液回归4日龄雏鸭进行人工发病雏鸭于24~96小时全部死亡;用已知抗鸭肝病毒卵黄液对发病鸭群紧急被动免疫注射,病鸭群于注射后3天全面停止死亡,取鸡、鸭胚尿囊液制成油乳剂免疫产蛋鸡,免疫后21天的鸡卵黄经3倍稀释,1ml可抵抗10~(-2)0.5ml鸡胚尿囊液对2日龄樱桃谷鸭的致病性,获100%保护,而对照鸭的发病率为100%,致死率为66.7%,从而确诊某鸭群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用鸭肝病毒无需灭活制成油乳剂免疫产蛋鸡以制取抗鸭肝病毒鸡源性卵黄抗体防治雏鸭病毒性肝炎,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鸭群免疫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后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比较免疫一次和免疫两次后抗体水平差异,对鸭群进行免疫试验,并在不同时间段采集血清用试管凝集试验测定抗体滴度。结果表明:免疫后鸭群无不良反应,无鸭浆膜炎发病、死亡情况发生,一次免疫后10d抗体滴度达到24.5±1.19,抗体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升高,60d时抗体滴度为26.5±0.93,两次免疫较一次免疫抗体升高快,免疫后20d达到高抗体稳定期。  相似文献   

9.
雏鸭禽流感母源抗体消长动态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测定雏鸭禽流感母源抗体消长动态,试验选用绍鸭原种场商品代苗鸭52羽,公母各半,分为2组,分别于1、3、5、7日龄随机扑杀采血0.8ml;10、13、16、19、22、25日龄,每羽颈静脉采血0.5ml。经测定,1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平均值为7.3log2,3、5、7、10日龄分别为6.6log2、6.6log2、5.4log2、5.1log2,3~5日龄抗体出现平台期,此后呈逐步下降趋势,10日龄时降至接近禽流感抗体保护临界线,至25日龄时母源抗体基本消失。因此,对种鸭免疫抗体较高的鸭群,其后代首免时间以2周龄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H5亚型重组禽流感Re-6株灭活疫苗在鸡、鸭免疫后的抗体消长规律,本实验分别选择一个鸡场和鸭场开展了临床免疫实验。实验鸡群于14日龄首免单价疫苗(Re-6株)和H5亚型二价疫苗(Re-6株+Re-4株)后,在30日龄~200日龄不同时间点采血检测Re-6抗体,结果表明,二价疫苗比单价疫苗免疫后的Re-6免疫抗体产生早、效价高、抗体整齐度好;40日龄二免后20 d,二价疫苗和单价疫苗的Re-6免疫抗体消长规律趋于一致。实验鸭群于17日龄分别采用禽流感(H5+H9)双价灭活疫苗和单价灭活疫苗(H5N1亚型,Re-6株)进行免疫,免后45日龄~205日龄不同时间点检测Re-6抗体,结果表明,双价疫苗与单价疫苗均可以诱导免疫鸭产生高水平抗体,而且两种疫苗的消长规律相似。此外,45日龄二免Re-6株疫苗的免疫程序要优于70日龄二免的免疫程序。本研究评估Re-6疫苗的防控效果,为家禽H5亚型禽流感免疫防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1雏鸭群免疫1.1雏鸭在3日龄左右,应用病毒性肝炎活苗皮下注射免疫。1.2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灭活苗或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日龄时应用单苗或二联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m l。1.3鸭流感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日龄时应用灭活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  相似文献   

12.
1雏鸭群免疫(1)雏鸭3日龄左右,应用病毒性肝炎活苗皮下注射免疫。(2)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灭活苗或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苗免疫:雏鸭7~14日龄时应用单苗或二联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ml。  相似文献   

13.
一、健康鸭群的免疫程序 (一)种鸭群 1.雏鸭群:(1)雏番鸭小鹅瘟、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活苗免疫:在出壳后48小时内应用二联雏鹅活苗免疫,或两种单活苗免疫.(2)雏鸭病毒性肝炎活苗免疫:雏鸭和雏番鸭在出壳后3日龄左右应用该病活苗免疫.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实验室试制短喙矮小综合征(SBDS)灭活疫苗免疫种鸭后代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及被动保护效果,本研究收集了160份SBDS灭活疫苗免疫樱桃谷鸭种鸭后代不同日龄的血清,用鹅细小病毒(GPV)胶乳凝集抑制试验(LPAI)跟踪检测抗体效价,并对8日龄不同母源抗体雏鸭进行攻毒,记录发病情况并测定攻毒后第14 d的体重、喙长宽值。结果显示,樱桃谷种鸭免疫SBDS灭活疫苗后能够使其后代携带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至10日龄为2.4±0.7514(-log2),阳性率100%;21日龄为0.2±0.37(-log2),阳性率15%。拟合出1日龄~14日龄母源抗体消长曲线公式为y=6.409e~(-0.10x),R~2=0.99421,其中y表示抗体水平,x表示日龄。母源抗体被动保护试验结果显示雏鸭母源抗体LPAI效价≥2(-log2)可抵抗SBDSV强毒攻击,获得有效被动保护。表明SBDS灭活疫苗免疫种鸭可保护其后代雏鸭抵抗SBDSV强毒感染,有效被动保护期10 d以上。本研究为鸭SBDS的免疫程序制定和有效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对388只含有母源抗体雏麻鸭和118只无母源抗体雏北京鸭分别进行了早期免疫接种。前者进行了不同日龄(1、5、10、15)、不同免疫途径(肌肉,皮下、点滴、饮水)鸭瘟弱毒疫苗的一次性免疫,后者进行了1日龄、不同途径(肌肉、皮下、滴鼻、喷雾)鸭瘟弱毒疫苗的首免和二免。无母源抗体雏鸭可采用肌肉和皮下途径免疫,最佳时间从1日龄开始首次免疫,免疫30天后进行二次免疫。对含母源抗体雏鸭也可采用肌肉、皮下途径,最佳时间从10日龄开始免疫,经过对含母源抗体和无母源抗体免疫雏鸭2个月的观察,前者经得住鸭瘟强毒10~(-8)的攻击,后者经得住10~(-3)的攻击;免疫效果高,免疫期达2个月仍保持着令人满意的免疫力,保护率达100%。含有母源抗体雏鸭,采用饮水和点滴途径免疫,前者最佳时间从1日龄开始免疫,后者从10日龄开始免疫,其安全性好,免疫效力高,免疫期达2个月,保护率达100%。用肌肉和饮水途径接种鸭瘟弱毒苗的方法进行大规模的预防接种,更为简便易行。 在试验中,还对早期免疫程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试验于江苏扬州地区9个规模鸭场进行,将每个鸭场的鸭群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加强免疫试验组。在冬季(12月初)分别随机采血检测抗体,同时对试验组鸭群加强免疫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Re-6+Re-8株)。50d后对两组分别随机采血检测抗体。试验结果表明:加强免疫后,试验组免疫抗体合格率从93.38%提高到98.01%,免疫抗体滴度从6.04log_2提高到7.41log_2;对照组抗体合格率无明显变化,抗体滴度从6.09log_)2降低到5.98log_2。由此可见,在12月初加强免疫的免疫方案能显著提高鸭群免疫抗体合格率、免疫抗体滴度及鸭群抗体均匀度。本试验结论,在寒冬的长三角地区,应及时对鸭群进行H5N1亚型禽流感加强免疫,并建议用鸭群免疫抗体合格率大于80.00%和鸭群抗体滴度大于6.00log_2两个指标评估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鸭肝炎流行动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近20个县、市鸭肝炎(DH)的流行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免疫防制现状。从本调查的结果可见,该地区DH多发区的雏鸭以7~21日龄发病最多,最早的2~3日龄,最迟的在樱桃谷鸭及其改良品种可见于35日龄,在番鸭可见于60~70日龄,个别番鸭在200日龄还有零星发病。3~14日龄的雏鸭死亡率在60%~95%。15~35日龄发病的死亡率在15%~40%,35~70日龄发病的死亡率在5%~15%,更大日龄发病的死亡率在5%以下。根据防治效果,许多用标准DHV-Ⅰ型超免疫卵黄抗体的鸭群,其疫性还不能控制,往往需在发病初期用本地病鸭分离的DHV作疫苗,进而制备超免疫卵黄抗体及时治疗,才能将鸭群的死亡率控制在2%~8%。提示该地区原来流行的DHV-Ⅰ型野毒株有可能发生抗原毒力变异或传入DHV-Ⅱ型或DHV  相似文献   

18.
商品肉鸭禽流感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及最佳首免日龄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血凝抑制(HI)试验,对商品肉雏鸭不同时间首次接种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后的免疫效果进行监测,以确立最佳首免日龄,并对AI母源抗体进行动态观察,为更科学制定鸭免疫程序奠定基础。监测结果表明,商品肉鸭禽流感(H5)母源抗体由1日龄的9.0log2下降到7~9日龄的临界点(4log2)以下,19日龄母源抗体为0.7log2,H5AI的HI抗体半衰期约为2.3天;结合免疫效果分析,8日龄为商品肉鸭禽流感的最佳首免日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血凝抑制(HI)试验,对商品肉雏鸭不同时间首次接种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后的免疫效果进行监测,以确立最佳首免日龄,并对AI母源抗体进行动态观察,为更科学制定鸭免疫程序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商品肉鸭禽流感(H5)母源抗体由1日龄的9.0log2下降到7~9日龄的临界点(4log2)以下,19日龄母源抗体为0.7log2,H5AI的HI抗体半衰期约为2.3天。经免疫效果分析表明,8日龄为商品肉鸭禽流感的最佳首免日龄。  相似文献   

20.
鸭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目前鸭流感疫情主要是由H5N1亚型毒株引起的。本试验采用常规的血清学方法对雏鸭的母源抗体水平下降规律及不同日龄首免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后的抗体动态变化的检测分析,并通过不同疫苗剂量接种肉鸭后的抗体检测结果分析,6日龄为樱桃谷肉鸭禽流感的最佳首免日龄,0.5ml/只作为首次免疫较为合适的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