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莱粉蝶Pieris rapae(L.)易感莱粉蝶颗粒病毒Pieris rapae GV。试用该颗粒病毒防治并采用简易的防治指标结果表明,本法在甘蓝的综合防治中十分有效,可替换使用氯萄酯的防治方法,两者的鲜市标准无明显差异,都符合加工标准。  相似文献   

4.
采用“酶-SDS-酚”法提取的菜粉蝶(Pieris rapae)颗粒体病毒京农801株(PrGV-JN801)DNA,A260/A280=1.85,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一条带。三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PrGV-JN 801 DNA,其结果分别为:Hind Ⅱ,12个片段;EcoR Ⅰ,15个片段;Bam HI,12个片段。三种酶切所得限制性片段累加分子量的平均值75.04×10~6道尔顿为PrGV-JN 801DNA的分子量。  相似文献   

5.
茶刺蛾颗粒体病毒生物学特性和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从四川省珙县某茶场自然罹病死亡的茶刺蛾幼虫中分离到一种颗粒体病毒,该病毒为杆状,大小为281nm×73.5nm,对茶刺蛾幼虫具较强的感染力,对3龄茶刺蛾幼虫的LD_(50)为2.63×10~4GB。该病毒专一性强,用10~6GB/ml的茶刺蛾颗粒体病毒防治4龄茶刺蛾幼虫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一株棉小造桥虫颗粒体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永升  裴美云 《昆虫天敌》1991,13(4):180-185
1988年夏末,在山西省太谷县棉田从棉小造桥虫Anomis flava幼虫体内发现一株病毒“An03”,病毒颗粒体为卵圆形,大小约为295~355×250~305nm,平均为325×277。5nm,病毒粒子杆状,两端钝圆不弯曲,大小约为200~250×185~195nm,平均为225×190nm。该病毒对棉小造桥虫幼虫致病力较强。温度为24~26℃,相对湿度为73~78%条件下,对三、六日龄幼虫感病4~5天死亡率分别达100%和98%。八、九日龄幼虫第8~9天死亡率为94%和88%。棉小造桥虫病毒“An-03”毒株,属杆状病毒科Baculoririolae,杆状病毒属Baculouirus“B”亚组,起名为棉小造桥虫颗粒体病毒Anomisflava granulosis virus,简称An-03Gv。田间病毒An-03Gv防治该虫效果为75~80%左右,高可达85%。兹将对该病毒的研究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1982年在京郊从甘蓝夜蛾虫体上分离到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一“京农8217”株。多角体直径0.87~2.25微米,病毒粒子平均长250纳米,为多粒包埋型。凝集试验表明:与黑龙江分离的MbNPV之间凝集滴度有4倍以上差别,补结试验表明:与单粒包埋的HaNPV无抗原交叉。交叉感染试验结果:对甘蓝夜蛾、棉铃虫、烟青虫的LC_(50)无显著差异。防治菜田及棉田棉铃虫均有70%左右效果。  相似文献   

8.
茶蚕颗粒体病毒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室内试验,将菜粉蝶颗粒体病毒(2×10~(-3))和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2.52×10~6)两株病毒液,等量混合后浸菜叶,5次共喂养菜青虫3964头和银纹夜蛾幼虫1601头,其死亡率分别为96.2%和96.3%。经3年大田试用,结果基本一致。1990年在泰安市郊使用这两株病毒混合液喷洒甘蓝,混施区总虫口下降率91.5%,而单独使用区PrGV(3×10~(-3))、PaNPV(1.5×10~6)以及氧化乐果(1000倍液)的虫口下降率分别为65.1、37.9和73.1%。  相似文献   

10.
茶蚕颗粒体病毒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从安徽舒城县晓天茶园的茶蚕罹病虫体中分离获得一种颗粒体病毒,经鉴定为茶蚕颗粒体病毒(AbGy),为我国首次发现。对茶蚕3龄幼虫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为1.23×10~7mg/ml,半数死亡时间LT_(50)为5.4~8天。经感染试验,以1龄幼虫最敏感,感病死亡率随病毒浓度增大而相应提高。在感染12种昆虫中,只感染茶蚕,对桑蚕及天敌昆虫安全无伤害作用。AbGV制剂经田间防治试验示范结果,防治适期以1~2龄为宜,每亩喷施AbGV有效剂量为100~200mg,防治效果可达75.5%~97.45%,若与微量化学农药混用则有明显增效作用,病毒后效作用长达2~3年,自然感病死亡率18.76%~55.94%,AbGV的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验证20%氰戊菊酯水乳剂对甘蓝菜青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氰戊菊酯水乳剂对菜青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适宜剂量为6~8ga·i/667m2,持效期为7d以上。  相似文献   

12.
苦楝中几种杀虫有效成分对菜青虫和亚洲玉米螟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从苦楝根皮、树皮和果实中分离出多种四环三萜类杀虫有效成分。这些成分对菜青虫和亚洲玉米螟均表现出明显的拒食活性,川楝素对菜肯虫还有明显的胃毒活性。从苦楝中分离出的几种非四环三萜类物质对昆虫的生物活性均较低,仅表现出一定的拒食活性。另外对几种三萜衍生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与比较。  相似文献   

13.
用以作用因子组配的生命表、种群趋势指数(Ⅰ)和控制指数评价小菜蛾颗粒体病毒与其他防治措施对小菜蛾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综合防治区的Ⅰ值为0.19,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04,即后代种群数量将下降为对照区的0.04倍;病毒区的Ⅰ值为0.98、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20,即后代种群数量将下降为对照区的0.20倍;B.t区的Ⅰ值为2.40,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48;赤眼蜂区的Ⅰ值为0.82,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17。从这可以看出几种生物因子对小菜蛾种群联合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番茄斑萎病毒(TSWV)广州分离物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南方花生病害调查,发现由番茄斑萎病毒(TSWV)引起的新病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克隆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菜青虫Pieris rapae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中的PainlessPain)基因,实现它的体外功能性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在鳞翅目昆虫中的生理功能提供重要依据。根据菜青虫的转录组数据,采用RT-PCR克隆菜青虫Pain基因得到完整开放阅读框;利用哺乳动物表达系统在体外表达菜青虫Pain离子通道。鉴定出菜青虫Pain基因是GenBank登录号为NW_019093434.1的序列。其完成开放阅读框由2850个核苷酸组成,编码949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08.3 kDa,理论等电点pI为5.37。预测该基因所编码蛋白序列有2个结构域,分别是包含8个锚蛋白重复序列的锚蛋白结构域和6个跨膜区的跨膜结构域。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菜青虫Pain和家蚕、帝王蝶、小菜蛾以及烟草天蛾Pain的序列相似度都高达70%以上,但与黑腹果蝇Pain的序列相似度仅有31%。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菜青虫Pain离子通道和小菜蛾以及帝王蝶的Pain离子通道的亲缘关系最近。体外钙流检测结果表明,菜青虫Pain离子通道可被43℃缓冲液激活,这说明菜青虫Pain离子通道可以感受高温。  相似文献   

16.
温州蜜柑萎缩病的分布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5-1991年,从9个省(自治区、市)采集84个由日本引进的特早、早、中和晚熟的温州蜜柑品系、杂柑以及脐橙类品种样品,采用草本指示植物白芝麻、黑眼豇豆和美丽菜豆以及用ELISA法对各样品感染温州蜜柑萎缩病毒(SDV)情况进行鉴定。结果表明80年代初四川奉节和浙江黄岩分别从日本引进的特早熟宫本温州蜜柑感染该病,而其余样品均不带SDV。不少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系感染有柑桔碎叶病毒(CTLV),尤以从浙江黄岩采集的为甚。1991年秋梢嫩梢期从国家果树种质重庆柑桔圃采集除温州蜜柑以外的各地主栽品种25个进行ELISA法测定,结果表明均未带SDV。  相似文献   

17.
室内试验,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1.4×10~(4(?)8)个多角体/毫升。田间试验,喷施1.6×10~7多角体/毫升的病虫尸匀浆液,对豆天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在70%左右。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苏云金杆菌或银纹夜娥核型多角体病毒混用,防治同时发生的多种大豆害虫的总效果明显提高,虫口下降率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