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奶牛是耐寒怕热的家畜,其适宜的温度为10~20℃.当温度在25℃以上时,对产奶量越高的奶牛影响越大,产奶量下降幅度可达5~10kg.在夏、秋季的奶牛养殖生产中,大多数养殖户只注意调控养殖环境而忽略了饲料结构的调整和饲喂技术的改善,从而降低了养殖效益.因此,为减轻高温对奶牛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养殖效益,还必须进行喂养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秋季来临,如何调整高产奶牛的营养,保持奶牛旺盛的生产能力成为众多养牛户共同关心的问题。奶牛是耐寒怕热的家畜,其适宜的温度为10~20℃。当温度在25℃以上时,对产奶量越高的奶牛影响越大.下降幅度可达5~10千克。在初秋季节的奶牛养殖生产中,大多数养殖户只注意调控养殖环境而忽略了饲料结构的调整和饲喂技术的改善,降低了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3.
秋季,如何调整高产奶牛的营养,保持奶牛旺盛的生产能力已成为众多养牛户共同关心的问题。奶牛是耐寒怕热的家畜,其适宜的温度为10~20℃。当温度在25℃以上时,对产奶量高的奶牛影响越大。下降幅度可达5~10kg。在初秋季节的奶牛养殖生产中,大多数养殖户只注意调控养殖环境而忽略了饲料结构的调整和饲喂技术的改善,降低了养殖效益。因此,为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还必须进行营养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奶牛是耐寒怕热的家畜,其适宜的温度为10-20℃,一般环境温度在4-24℃、相对湿度60%-80%时对产奶量影响较小,25℃以上对产奶量越高的奶牛影响越大,下降幅度可达5-10kg。夏季奶牛的管理主要是防暑降温,以缓解高温高湿对奶牛的危害。但生产中大多数养殖户只注意调控养殖环境而忽略了饲料结构的调整和饲喂技术的改善,致使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5.
秋季来临,如何调整高产奶牛的营养,保持奶牛的旺盛的生产能力成为众多养牛户共同关心的问题。奶牛是耐寒怕热的家畜,其适宜的温度为10℃~20℃。当温度在25℃以上时,对产奶量越高的奶牛影响越大,下降幅度可达5~10千克。  相似文献   

6.
脂肪喂量要适当 奶牛日粮中脂肪的含量最多不能超过日粮干物质的7%。在正常情况下,奶牛基础日粮本身就含有3%左右的脂肪,因此,补充量一般为3%~4%。即1天1头奶牛应补充0.45~1.36公斤。如果日粮中脂肪的添加量超过7%,  相似文献   

7.
奶牛耐寒怕热,其适宜的温度为10~20℃,一般环境温度在4~24℃、相对湿度60%~80%时,对产奶量影响较小;25℃以上产奶量越高的奶牛受影响越大,下降幅度可达到5~10kg。夏季奶牛的管理主要是防暑降温,以缓解高温高湿对奶牛的危害。但生产中大多数养殖户只注意调控养殖环境而忽略饲料结构的调整和饲喂技术的改善,影响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奶牛的最佳饲养环境温度为10℃~18℃,冬季由于外界温度过低,容易影响到奶牛的产奶量,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疾病感染,给养殖户造成较大损失。本文针对奶牛在冬季饲养的注意事项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饲养策略,为奶牛养殖户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盐化干薯藤 喂猪长得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体型大,单位体重的散热面积小,被毛和体组织的保温性能好,饲料消耗、利用和产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再加上汗腺不发达,皮肤蒸发热量少,这些都决定了奶牛耐寒怕热的特性。饲养奶牛的适宜温度为0~20℃,高产奶牛为8~16℃,适宜泌乳温度为12~15℃。当温度超过25℃时,奶牛就会出现热应激反应。热应激造成奶牛食欲减退,呼吸次数增加,脉博加快,体温升高,对钙和磷的吸收下降,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利用率低,最终导致产奶量明显下降,繁殖机能减退,抗病力降低,对奶牛生产性能影响极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轻热应激对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奶牛的适宜温度范围是-4℃~18℃,一旦与温高于26℃即出现采食量下降,影响产奶量。气温高于32℃时产奶量下降3%~20%。气温达到或超过38℃,湿度为20%时,奶牛出现热应激,需要采取降温措施缓解热应激。38℃气温,湿度80%可能导致奶牛死亡。夏季防暑降温对于获得全年的高产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奶牛热应激是指奶牛受高温引起机体的一系列异常反应。奶牛是耐寒怕热的动物,饲养奶牛的适宜温度是10~20℃,当环境温度超过27℃时,奶牛就会出现热应激反应。热应激能造成奶牛采食量减少,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率降低,机体内分泌机能紊乱,影响奶牛泌乳,导致产奶量明显下降;还能影响公牛精子质量,延长母牛发情周期,缩短发情时间,造成母牛受胎率下降和出现死胎;还能使奶牛机体抵抗力降低,病原菌容易生长繁殖并侵害机体,造成乳腺炎、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等产科疾病发病率增高,现将预防奶牛热应激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奶牛养殖的适宜温度范围是-4~18℃.一旦气温高于26℃,奶牛便出现采食量下降,产奶量减少;气温达到或超过38℃,湿度为20%时,奶牛会出现热应激;38℃气温,湿度为80%时,可能导致奶牛死亡.夏季减少高温对奶牛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是获得全年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正>北方早春气候依然寒冷,且往往多风少雨,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是奶牛各种疾病高发期。自然放牧状态的奶牛多在此季节产犊。如何做好母牛及犊牛的饲养及管理,是奶牛养殖中的关键环节。1四个饲养环节的最佳温度1.1牛舍温度奶牛耐寒不耐热,但寒冷要有一定限度,一般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2℃~14℃,怀孕奶牛与泌乳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6℃~20℃;泌乳奶牛舍  相似文献   

14.
<正>冬季里养殖奶牛真不容易,需要注意很多事项才能保证奶牛安全越冬。一、环境方面寒冷季节牛舍要求即保暖又防潮,牛床铺厚垫草并及时更换被粪尿污染的部分。奶牛较适宜的温度范围为5~21℃。在这个温度下产奶量最高,犊牛、育成牛增重速度最快;犊牛舍温度不能低于5℃,育成牛和成年奶牛舍温度不低于0℃。冬季温度过低时消化率低,代谢率提高,饲料消耗增大,要做好防寒保暖。湿度以  相似文献   

15.
冬季气温在0℃以下,寒冷而漫长,又是青绿饲料短缺的季节,而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0~16℃,长期的低温及其带来的不利因素使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体重都有所下降。如何克服冬季给奶牛养殖带来的困难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如果饲养管理不善,奶牛的产奶量就会下降,养殖效益就会降低。本文从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和人员管理3个方面分析了冬季泌乳奶牛饲养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奶牛比较耐寒而不耐热.温度在0℃以下时,奶牛的体热散失量明显大于体热产生量,导致部分饲料或部分体内贮存的能量转化为体热,所以寒冷季节会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但奶牛的采食量不受影响,有时还可能增加.温度高于20℃时,即表现出体温增高,呼吸频率加快,饮水量增多、采食量下降和肠道充塞等热应激症状.高温条件下,气温每升高1℃,高产奶牛就消耗3%的维持能量.温度超过27℃时,产奶量下降5%~10%;超过32℃时,采食约减少20%;超过40℃时,食欲几近废绝.采食量下降是导致高产奶牛泌乳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改善夏季高温时节饲养管理是实现全年奶牛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牛舍温度 奶牛耐寒不耐热,但寒冷要有一定限度,一般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2~14℃,怀孕奶牛与泌乳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6~20℃;泌乳奶牛舍温高于24℃或低于零下4℃,则产奶量减少;犊牛最适宜的温度为35~38℃.  相似文献   

18.
1牛舍温度 奶牛耐寒不耐热,但寒冷要有一定限度,一般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2~14℃,怀孕奶牛与泌乳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6~20℃;泌乳奶牛舍温高于24℃或低于-4℃,则产奶量减少:犊牛最适宜的温度为35~38℃。  相似文献   

19.
奶牛是一种比较耐寒而不耐热的动物。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极为明显 ,据有关资料介绍 ,当温度达 2 4~ 2 6℃时 ,奶牛进食开始下降 ,在气温上升到 2 8以上时 ,采食量减少 2 0 %左右 ,产奶量下降可达 2 5 %以上 ;其下降幅度与牛产奶量成正比 ,乳脂率下降 3%左右。到 36℃~ 37℃时 ,奶牛普遍食欲下降 ,采食量减少 ,营养呈负平衡。这时奶牛运动迟缓 ,躺卧时体躯伸展、呼吸频率增加 ,呼吸促迫 ,唾液增加、张口、吐舌 ,体温升到 39~ 40℃ ,甚至40℃以上 ,产奶量及乳脂量同时下降 ,繁殖力下降 ,发病率增高 ,出现明显热应激症状 ,甚至死亡。高温季…  相似文献   

20.
1奶牛对环境的要求1.1体温奶牛的正常体温(CoreBodyTemperature)为38.6℃,也有称38.2℃的,体温的正常变动范围为37.8℃~40.0℃。体表温度通常比核心温度低10℃~20℃。早晨略低,晚上略高。1.2环境温湿度关于奶牛对温度要求的说法很不一致。首先要了解等热区的概念,即在该温度范围内,奶牛不需要通过消耗能量只通过正常代谢所产生的热量即可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等热区的上下限温度值称为临界温度。在临界温度范围内,又称为奶牛的舒适区,也有称为奶牛的最适温度的。Nass(1989)发现大部分反刍动物的热舒适区为13℃~18℃,而泌乳奶牛的温度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