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玉米蚜田间发生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蚜田间发生消长规律研究王存晋(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辽阳111000)玉米蚜在我国北方玉米产区早有发生。自80年代初玉米蚜在辽宁省普遍发生,一些年份部分地区危害尤其严重,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从80年代初到1996年,经11年我们分别在康平、辽阳、黑...  相似文献   

2.
大豆食心虫是我地区大豆生产的主要害虫,造成减产、影响品质、降低等级,给大豆生产构成严重威协,所以做好防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而防治适期的确定,主要决定田间成虫消长变化。因此,就其二者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1 大豆食心虫生活习性分析11 大豆食心虫以老熟幼虫越冬,次年7月中下旬羽化出土,羽化后交配产卵,卵期5~8天即可孵化出幼虫,幼虫在豆荚上爬行8~12小时即可结网,而后钻入荚内,在豆荚外暴露活动时间非常短。因此,目前大多使用菊酯类药剂,防治幼虫适期极窄,不适于大面积作业。所以,对大豆食心虫的防治重点应放在成虫期,主要是产卵…  相似文献   

3.
大豆病毒病与籽粒褐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  薛守贵 《大豆科学》2000,19(4):377-380
通过对我院经作所保存的248份大豆种质资源在田间的种植表现,来研究我省夏大豆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感染程度,再通过观察其相应品种籽粒的褐斑粒率来研究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大豆花叶病发病程度与籽粒褐斑粒率的相关系数为0.1869,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在褐斑率低的品种中,一级病害的发生率明显多于二级;在褐斑率高的品种中,三级病害的明显多于一级病害的发生率。这说明病毒病的发生与褐斑率的高低可能有某种程度的关联。试验还选出启东八月白、苏豆4号1南农88-31等病害程度轻、褐斑率低的品种,可供杂交时做亲本使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院经作所保存的 248份大豆种质资源在田间的种植表现,来研究我省夏大豆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感染程度,再通过观察其相应品种籽粒的褐斑粒率来研究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大豆花叶病发病程度与籽粒褐斑粒率的相关系数为0.1869,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在褐斑率低的品种中,一级病害的发生率明显多于三级;在褐斑率高的品种中,三级病害的明显多于一级病害的发生率。这说明病毒病的发生与褐斑率的高低可能有某种程度的关联。试验还选出启东八月白、苏豆 4号、南农 88-31等病害程度轻、褐斑率低的品种,可供杂交时做亲本使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玉米缢管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在其寄主——玉米、大麦和高粱上的生物学及习性已有大量报导。在依阿华州的 Johnston,对玉米缢管蚜在玉米上的活动情况已经作了20多年的监测。1977年春季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早播、发芽和幼苗生长。发现有翅蚜是5月17日在4月13日播种的玉米上。当地一般的气候条件对种群结构影响甚微。在每公顷60000株玉米的密度下,对有翅蚜  相似文献   

6.
7.
大豆品种叶部性状与光合速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试验以20个大豆[Glycine max (L) Merr]品种为试材对叶部形态、生理性状及解剖特征进行了测定,加以相关和通径分析,并首次对10个叶部光合性状进行主成份分析。研究表明:(1)叶形指数与光合速率呈负相关,表现为很小的负效应。(2)单位叶面积的叶绿素、全N含量均与光合速率呈正相关,表现为正效应。(3)比叶重与光合速率呈正相关,表现为极小的正效应,且通过叶片厚度的间接正效应远大于其直接效应。(4)叶片厚度与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现为正效应。(5)栅栏细胞数目与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现为较高的正效应。(6)栅栏、海绵组织厚度与光合速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但均表现为负效应。分析表明:通径分析与主成份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是进行光合速率综合的间接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选择抗旱性强、中、弱的大豆品种各5个,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成苗期抗旱性与根系生长、胚轴伸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抗旱性强的品种发根早,主根长,侧根数量多,侧根总长度长,胚轴长,成苗率高。在干旱条件下的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夏大豆光合速率与叶龄及水肥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88年在本所防雨网室内,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夏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叶龄及水、肥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山东省气候条件和本试验土壤肥力水平下,夏大豆主茎叶片的叶龄于12日左右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每株施复合化肥(N:P_2O_5:K_2O=15:15:15)19.5g左右,每株每次供水1.8kg左右时,主茎叶片平均光合速率达最大值。小于或大干这三个数值时,光合速率都将迅速减小。得出了表达夏大豆光合速率与叶龄和水、肥用量关系的曲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0.
近十余年大豆病毒在不少地区有所发展,对大豆产量和籽粒品质影响很大。曾在湖北省江汉平原推广的某些大豆品种,产量虽较高,并具有不少优异特点,但因严重感染病毒病,竟酿成颗粒无收。李莹(1976)指出,大豆病毒病可使大豆籽粒产生的褐斑粒率高达95%。当前,在化学和生物防治均难以控制该病的情况下,大豆抗病毒病的育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大豆群体的光合速率—测定方法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条件下,根据光合过程中气体交换原理,设计了大型同化箱大豆群体光合测定装置,并连续二年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经过不断改进,1983年达到了予期效果。本文就该装置的设计和测定中的有关问题以及测定结果与子实产量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茶梢和茶花信息物引诱有翅茶蚜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宝瑜  周成松 《茶叶科学》2004,24(4):249-254
用四臂嗅觉仪和昆虫触角电位仪(EAG)研究了新鲜茶梢和茶花的15种单一挥发性组分对有翅茶蚜的引诱效应。结果表明其中的顺-3-己烯-1-醇、反-2-己烯醛、水杨酸甲酯、芳樟醇、正辛醇和己醛等组分,及茶花主要香气组分橙花醇和烯丙基异硫氰酸酯显著引诱有翅茶蚜。在嗅觉仪生测中,15种组分的10-4βg/ml和10-2βg/ml两种剂量引诱蚜数的差异明显。EAG反应还表明:①新鲜芽下第一叶气味引出的EAG值最大;②用10-2βg/ml的正己醇、正戊醇、1-戊烯-3-醇、2-戊烯-1-醇、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和乙酸顺-3-己烯酯按1∶1∶1∶1∶1∶1∶1比例组成“绿叶气味”,也可引起有翅蚜强烈的EAG反应;③蚜害茶梢嫩茎的气味忌避有翅蚜。认为新梢和茶花释放的绿叶气味和水杨酸甲酯可引导有翅茶蚜朝茶梢定位,严重遭受蚜害的茶梢可能释放忌避有翅蚜的信息物质。  相似文献   

13.
用抗性不同的(抗,高抗,中抗和不抗)16个大豆品种,组成17个要交组合,以其杂种二代为研究材料,研究其褐斑率与病毒病发病程度的相关性及与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花叶病毒是籽粒发生褐斑的前提,在大多数情况下,褐斑率大小与病害程度呈正相关,一般情况下,在组合内,褐斑率与百粒重呈负相关,褐斑率高的品种,脐色一般较深,生育期越长,褐斑率越大。  相似文献   

14.
烟蚜与烟草黄瓜花叶病田间消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烟草黄瓜花叶病(CMV)的预测预报系统,对烟蚜、烟草黄瓜花叶病的田间消长动态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烟蚜在田间洧长规律呈单峰型,有翅蚜峰日早于无翅蚜峰日10天,僵蚜峰日落后无翅蚜峰日5天;烟草黄瓜花叶病的发生与有趣蚜的迁入消长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5.
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转化酶活性与籽粒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不同大豆品系(种)鼓粒期冠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转化酶活性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系(种)的净光合速率、转化酶活性和籽粒产量均存在明显差异。大豆籽粒产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668),而与叶片转化酶活性之间表现负相关,但不显著(r=-0.1733)。本研究筛选出两个高光效高产大豆品系9702和9208-5,它们的净光合速率比早熟18号高光效对照品种分别提高11.29%和19.2%,籽粒产量分别提高33.49%和26.25%。  相似文献   

16.
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凯  智海剑 《大豆科学》2016,(4):525-530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我国大豆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东北、黄淮及南方大豆产区普遍发生,严重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我国不同学者曾将江苏、东北、湖北及山东等地的SMV株系做过局部划分。为促进大豆抗病育种研究成果的交流和种质的交换,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从不同类型种质资源和国内外鉴别系统中筛选出10个鉴别能力强、反应稳定的鉴别寄主,将我国大豆产区25个省(市)的SMV划分为22个株系;通过不同病毒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大豆花叶病毒和菜豆普通花叶病毒基因组重组形成的SMV新类型;从种质资源中发掘出广谱抗源科丰1号和齐黄1号等优异抗源;发现其对15个株系的抗侵染作用分别由单显性基因控制;将15个抗侵染基因定位在大豆2、6、13和14号染色体上,完成Rsc3、Rsc4、Rsc6、Rsc7、Rsc8、Rsc13、Rsc14、Rsc15、Rsc17、Rsc18等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发现抗性基因成簇存在;证明抗病、系统坏死、系统花叶3类症状由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发现大豆对SMV存在数量抗性(抗扩展),它由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3个抗源品种、3条染色体上的多个抗性基因,创造了兼抗20个株系的新种质;利用基因干扰原理,完成了SMV基因HC-Pro和CP及隐性大豆抗病基因eIF4E的遗传转化,在阳性后代中获得一批优异抗性材料。  相似文献   

17.
陈新  薛万军 《作物研究》2000,14(4):22-25
用抗性不同(抗、高抗、中抗和不抗)的16个大豆品种,组成17个杂交组合。以其杂种二代为材料,研究其褐斑粒率与病毒病发病程度的相关性及与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花叶病毒是籽粒发生褐斑的前提,在大多数情况下,褐斑率大小与病害程度呈正相关。一般情况下,在组合内,褐斑率与百粒重呈负相关,褐斑率高的品种,脐色一般较深,生育期越长,褐斑率越大,在育种中选择低褐斑率品种作亲本时,相关性状也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伏蚜在不同棉花品种上的清长是否存在着差异,经选用11个棉花品种定时定株进行调查,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品种间蚜害的差异,从而为选育抗蚜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豆抗蚜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品种的抗虫性来控制害虫为害是综合防治的基础措施。为了筛选出抗源及研究其抗性机制,我们开展了大豆抗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品种的筛选工作。筛选的目标,除了抗蚜性能外,也注意品种的抗病毒病的性能。由于人力、时间所限,  相似文献   

20.
美国Roan,C.W.等研究了大豆抗性品种York,Ogden,Marshall,Kwanggyo和感病品种Lee68对大豆花叶病毒病株系C_1反应的遗传学。抗性品种York和Ogden同感病品种Lee68杂交所得F_2资料很符合抗性:感病=3:3的预期分离比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