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人为分蜂     
<正>人为分蜂,是把老王所在的脾提走单独组成一群,给老王群提入1脾蜜粉脾。原群失王,工蜂会改造王台数个,到第10天只留1个封盖王台,其余除尽。人为分蜂之后3天都有老蜂飞回原群,此时不要饲喂蜜糖,否则蜜蜂会飞来飞去地盗蜜。如把老王留在了原群,就分反了,新群会越来越小。要立即搬回原群,宣告这次人为分蜂失败,过半个月看发展情况。4~10脾蜂满  相似文献   

2.
龚绍安 《蜜蜂杂志》2012,32(10):31-31
大流蜜期前期和中期,取蜜不会发生盗蜂;后期取蜜,易发生盗蜂。这是蜜蜂护蜜的本能,尤其是冬季取全年最后一次蜜时,盗蜂特别严重,因为此时百花已凋谢,就要进入越冬期。一蜂友养蜂30多箱,2011年11月27日取最后一次油茶和野菊花混合蜜,3人从清早到上午9:00多,只取了一半。由于盗蜂严重,无法继续取下去,我将借脾取蜜的方法告诉他后,第二天2人轻轻松松取完剩下的一半。湘西山区野菊花、油茶蜜源多,为了让蜜蜂安全越冬,必须在11月下旬前取尽野菊花蜜中含有的油茶蜜,这样在取最后一次蜜时不至于发生盗蜂。笔者多年来采用借脾取蜜的方法,简单易行,从未在取最后一次蜜时发生盗蜂。现把方法介绍如下:我地在10月20日关王,11月10日左右子脾出尽,这段时间在管理上要有意识地抽脾缩巢,抽掉老脾和差脾;根据蜂数多少留脾,冬季子脾出尽后,蜂数只减不增,强群留4-5张脾即可,使蜜蜂高度密集。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脾少蜂多,贮蜜集中,可节省提脾、抖蜂、摇蜜时间;二是蜂多于脾能有效防盗蜂。  相似文献   

3.
我刚学养蜂时,购买6群蜂.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发现有10多只蜜蜂在蜂门附近排队作划船动作.当时,我不知道这种动作的命名及其原因.过了一段时间后,这种动作自行消失.第二年,我购买了松丹2号双交王,当年换王后,全年未发现蜜蜂做搓衣板动作.次年春天,种王消失,只能用一代蜂王,两年间每年秋季都会出现蜜蜂做搓衣板动作,而且抗病力减退,采集力下降.2006年购一只黄色蜂种种王,培育一代工蜂,采集力、抗病力都较强,5~6脾蜂就能取到商品蜜,也没发现蜜蜂搓衣板动作.2007年秋种王死亡,我只能用一代王替代.2008年秋,发现有一群蜂做搓衣板动作.蜂友们对这种动作各有不同见解,有的说这是蜜蜂行为,有的说是蜜源到来前兆,我对这两种说法持有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4.
胡佑志 《蜜蜂杂志》2020,40(10):6-6
秋繁前期:蜜蜂在“立秋”后最后一次取蜜时,子脾上的边角蜜不取,只取无子脾上的蜜,为抽出多余空脾做准备,以确保蜂群秋繁的群数和群势。更换老弱残蜂王,如果是处女王,应在8月底前产卵,平均群势,单王群要保证8~10框的足蜂,双王群保证每王5~6框足蜂,蜂脾相称,用作秋繁的群保证子脾4~5张,过多蜂和子脾应补足弱群或利用产卵王联合分蜂。每周1次对蜂螨进行防治,连续治疗2周。  相似文献   

5.
张大利 《蜜蜂杂志》2006,26(3):20-20
(30)越冬群中的半蜜脾放在哪?就北方5个月的越冬群来说,它不应有半蜜脾,因为喂越冬群饲料的原则“不是够用而要有余”。5!6框蜂的越冬群,就应放5!6张大蜜脾(2500g,全封盖),迫使越冬蜂在蜜脾下面结团。随着越冬蜜的消费,蜜蜂从底向上,从前往后逐渐移动。越冬结束后,巢脾后部仍剩1/3的封盖蜜,有利于春繁。留有半蜜脾的越冬群,越冬开始期蜜蜂多栖息于此,气温低时易出现“剥皮”或小蜂团冻饿而死。为此,越冬群要用大蜜脾。(31)在“分区管理法”中,只介绍了3脾蜂用单脾开繁,可否介绍一下4!5脾蜂和1脾蜂的弱群怎样管理?我已在文章中介绍过“春繁群…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都知道,GN箱加隔王板隔离蜂王在巢箱后,继箱无王区爱造王台。这一点对于要养强群不想分蜂的蜂友来说,需经常查台除台很麻烦,一大意可能就出现了处女王。我于2018年5月在一6脾群中用GN箱加隔王板取板栗蜜,因为群势不强,没往造台方面想,提的子脾中下部有卵和小幼虫也没注意,板栗蜜少粉多,只取了1次蜜,取蜜时也忘了查王台。结果十多天后拆隔王板时发现继箱中竟然有1只  相似文献   

7.
正龚教授、宁老师:你们好!首先预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心想事成!我是一名退休人员。离开工作岗位后无事可做,难以打发日子,感觉很无聊。在一次串门时遇到了养蜂朋友,受他们言谈举止的感染,我从此也喜欢上了蜜蜂,精神上似乎有了一种寄托。事也凑巧,2014年10月,我侄儿家里来了1群蜜蜂,他因为没有时间管理,就将蜂送给我了。到2015年底已发展到4群蜂,共取蜜10 kg多,现在每群有4框蜂的量。以  相似文献   

8.
王殿军 《中国蜂业》2002,53(5):12-12
充足优质的饲料是蜂群安全越冬的重要因素之一。集多年养蜂之教训 ,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在诸多有害饲料中蚜虫蜜最为严重。我地十年中约有七八年高粱生蚜虫。 1 989年高粱蚜暴发 ,群进蜜5~ 7 5公斤。喂越冬饲料时 ,撤去继箱 ;巢箱基本无蜜 ,个别脾上 ,边角有少量封盖蜜 (有人误解蚜虫蜜不封盖 )。当时认为一冬也吃不到边角蜜 ,未清脾就喂上优质白砂糖。为了把握起见 ,还比往年多喂了些。但终未逃脱蚜虫蜜之害 ,有 40群蜂轻重不同的拉稀 ;早春处理后 ,只合并成 1 2个小群。我的许多朋友也都经历过类似的遭遇。晚秋有一种蜜 ,蜜蜂采进巢房后 ,…  相似文献   

9.
谭健生 《蜜蜂杂志》2005,25(6):18-18
2003年6月,我饲养的8群意大利蜜蜂出现爬蜂,采用许多方法医治也没有治好,原80脾蜜蜂,10只蜂王,到2004年春繁时仅剩下1脾蜂1只蜂王,最后找出发生“爬蜂病”的原因是蜂种退化。为了恢复生产,我引入4个繁殖群,邮购山东省实验种蜂场的蜂王1只。在蜂王未到之前,学习了《蜜蜂杂志》有关“诱王”的文章,最后总结出“两步诱入法”:将季福标的巢础包王笼——介绍新蜂王[1],刘华兴的“杀蜂保王法”介绍蜂王[2]联合使用。第一步,用铁纱王笼挂入蜂路中间一天,并杀死笼外工蜂;第二步,换上巢础包竹丝王笼挂入蜂路中间,第二天检查时,蜂王已开始产卵。使用此…  相似文献   

10.
王福忠 《中国蜂业》2001,52(6):14-14
东北养蜂人常讲 :“养蜂容易越冬难 ,十个越冬九个伤热”。夏季蜂群管理不当发生分蜂热时 ,老王带领一部分蜜蜂飞走 ,原箱还留下新的处女王和部分蜜蜂 ;而如果越冬管理不当 ,全群甚至上百群蜂会全部死亡。因此越冬管理好坏直接影响次年蜂群的发展与养蜂经济效益。现将我地越冬管理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供蜂友们参考。一、群强蜜足黑龙江省从每年 1 0月至次年 3月共 6个月越冬期。每群蜂要求有 7框足蜂 ;可紧缩在 6张全封盖蜜脾上 ,每张蜜脾重量约为 3Kg。箱内达到“一少二多一大” ,即脾少、蜜多、蜂多、蜂路大 ,脾距达 2cm。入室前打开箱…  相似文献   

11.
《中国蜂业》2017,(6):29-30
<正>朱古洞乡柴坡村的徐老庄,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的西南边缘,是一个有上百户人家的大村庄。徐老庄西面靠山,东面是平原,在蜜蜂有效采集半径之内,既能采集到山上的杂花野花,又能采集到平原上种植蜜源,是定地养蜂的好地方。2016年开春,我们摆放在徐老庄的15群意蜂,群势都在3脾足蜂以上。春繁时,箱内留3张巢脾(其中两张大蜜脾,一张有少量花粉的半蜜脾)。2月19日(雨水)致王产子。当时俗称"棉棉头"的迎春花大量开放,  相似文献   

12.
孙明舜 《蜜蜂杂志》2005,25(10):24-24
1被盗群失王是否是自群蜂保护性围王?在《蜜蜂杂志》2005年第7期《盗蜂与“中蜂不攻王”原理》一文中,作者提出“由于中蜂被盗惶恐不安,于是工蜂立即保护性围王……终致围死蜂王”。这种说法笔者认为不一定正确。原因1:据笔者观察,造成中蜂惶恐不安的因素很多,例如活框饲养的中蜂经常被提脾检查、调整蜂巢、抖蜂割脾、取蜜等,几十年来我从未见1例蜜蜂保护性围王现象。但中蜂确有“怒杀”自群蜂王行为,但不是保护性围王所致。原因2:据笔者对盗蜂的观察:a.个别例:蜜源缺乏期,养蜂人开箱检查,提脾在手盗蜂即刻到,除拼命吸蜜外,若碰上蜂王,盗蜂…  相似文献   

13.
我业余定地饲养中蜂十多年,现在有中蜂20群,总感觉到生产蜂蜜和繁殖蜜蜂存在矛盾,虽然运用过继箱、主副群等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但对于业余养蜂者来说总觉得太麻烦。我由《蜜蜂杂志》文章中的经验介绍和养蜂实践,摸索出一种组合巢脾的方法,效果不错。下面把我的做法介绍于后,有兴趣的蜂友不妨 试试。每张巢脾分上下两部分:下面部分主要用作育虫,我称为子脾;上面部分用作贮蜜,我称为蜜脾。繁蜂期只使用下部子脾,生产蜂蜜时把蜜脾加在子脾上,蜜蜂就会把蜜贮存在上部蜜脾中。当贮蜜成熟时,把蜜脾取下摇取蜂蜜,摇完后再把蜜脾加于子脾…  相似文献   

14.
2003年6月,我饲养的8群意大利蜜蜂出现爬蜂,采用许多方法医治也没有治好,原80脾蜜蜂,10只蜂王,到2004年春繁时仅剩下1脾蜂1只蜂王,最后找出发生"爬蜂病"的原因是蜂种退化.为了恢复生产,我引入4个繁殖群,邮购山东省实验种蜂场的蜂王1只.  相似文献   

15.
金传忠 《蜜蜂杂志》2006,26(2):19-19
《蜜蜂杂志》2005年第10期20页刊用了《我是这样组织双王群的》一文,刊用后收到了多位同仁的来信,要求我谈谈在饲养过程中如何管理双王群的。在此将我在实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作一介绍,仅供参考。笔者从2000年开始定地饲养双王群。几年来油菜蜜源群产蜜50.8kg(因年已七旬,无转地能力,仅收油菜蜜);蜂王浆,前四年群产5.6kg,2005年群产7.2kg,加上蜂胶、蜂蜡,年群产值590元左右。1两繁期(春、秋两繁)的管理双王群有两只蜂王产子,春繁时每只王有1脾蜂就可以参加春繁;开繁时间比单王群推迟7~10天;春繁包装时若每只王有2脾蜂春繁,则可推迟到2月4~1…  相似文献   

16.
《中国蜂业》2011,62(8)
众所周知,双王群就是一箱蜜蜂有两只蜂王。在春繁期间,它具有护脾性能好、子脾多、群势发展旺盛的优点,对中等群势控制分蜂极为有利。然而,假如双王群的任何一只蜂王有分蜂意念时,两只王会同时飞逃。再者当双王群发展到每边四脾满箱,而天气很好,外界依然无蜜粉源时,则不利于保温和饲喂。到了换王季节麻烦又来了,在大群介入王台和新王出台时极容易被围,造成失王,  相似文献   

17.
四年前我开始摸索蜂群室内越冬,经过几年的尝试,效果显著。仅以1988年室内越冬为例,入室12群,平均每群6脾蜂。1988年11月17日入室至翌年2月13日爽飞检查,蜜尚存三分之一,每箱死蜂数300~800只,死蜂率低于10%。而在以前室外越冬几年,有时箱内成了老鼠窝,有时蜜蜂整群死亡,有时虽群内有蜜,但因蜂无能力去取而饿死,有时第一次爽飞排泄蜂数很多,但到正式繁殖时,蜂又少得可怜。我把室内越冬方法介绍给我的一位蜂友,他室内越冬三年,  相似文献   

18.
(一)秋季流蜜期的管理 1.要及时采收蜜,结合选留好越冬脾,把孵化过二代蜂子、没有雄蜂房的蜜脾,放在继箱或采蜜群的两边,把蜜脾之间的蜂路放大到12毫米,让蜜蜂多贮蜜,封盖后作为越冬饲料.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业余养蜂者,过去饲养中蜂,2003年秋朋友送我4框蜂(有2只蜂王)。当年发展顺利,次年春季发展成2个继箱群并采了蜜。但是,由于忽略了对蜂螨的防治,到2004年秋季,小蜂螨危害严重,使蜂群急剧下降至不足2框。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用升华硫刷子脾,最后仍只剩下不足半框蜂。经过一整个秋天的繁殖,越冬蜂才恢复到2框蜂。鉴于2004年的教训,2005年我就注意到了对蜂螨,特别是小蜂螨的防治。我在蜂群中选了一个8框的蜂群,提走全部子脾后再喷洒杀螨水剂,在当地蜜源结束后就控制该群的发展,在治螨时共有8框蜂(上5框,下3框)。后把巢箱里的3框子脾连同…  相似文献   

20.
<正>蜜蜂是很娇气的小动物,一年之中蜜蜂在冬季和夏季最难饲养,它们经不起受冷、受热。因此,要格外当心,随时注意蜂群的活动情况。一般来说,抓住了越冬蜜蜂的弱点,措施到位,蜂群是可以安全越冬的。1.群弱。2~3框的弱群难以承受严冬的煎熬,多在越冬后期死亡。弱群应合并越冬。2.怕蜜少。每群蜂要留足3框满蜜脾,2框半蜜脾,宁多勿少。半蜜脾放在中间利于结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