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时铭  彭梅 《四川蚕业》2007,35(1):28-28
蚕桑生产是我县农村发展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2000~2001两年发展桑园11.9万亩(1亩≈667m^2,下同),为在2010年实现年产20万担(1担=50kg,下同)优质茧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随着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力大量向务工经商转移。据2003年对我县36个社调查,有40%的劳力外出务工,其中青壮年占外出劳力的85%左右,有15%左右的农户举家外出。传统的蚕箔养蚕,给桑、除沙、扩座、捉熟蚕等需上下端蚕箔,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这种养蚕方法使得养蚕人员十分辛苦,既费工又费时,效率低。而且在家养蚕的又大多数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劳动力的紧缺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导致桑园撂荒、有桑不养蚕或少养蚕的现象不断出现,养蚕往往饲养粗放,蚕病多,蚕茧产量和质量都上不去,经济效益也不高,严重制约着我县实现20万担优质茧建设进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李群英 《四川蚕业》2010,38(4):37-37
<正>蚕桑是威远县八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市场行情猛涨,春、夏蚕喜获丰收。张平养蚕收入达1300元以上,蚕桑发展势头喜人,但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家里只剩下"38961"部队,劳动力紧缺成为制约蚕桑发展的"瓶颈",透视威远蚕业的喜与忧,推广科学养蚕,提高蚕茧质  相似文献   

3.
廖加明 《四川蚕业》2008,36(4):38-38
<正>栽桑养蚕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投入要占到农村养蚕成本的40%以上。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以及农村经济多元化发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养蚕农户逐年下降,传统的养蚕方法已经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降低养蚕劳动强度,提高养蚕效益,关系到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县养蚕能手梁能文,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一条一年四季剪枝养大蚕,不仅养蚕省力、产量高、效益好,而且粮食丰收、养猪也挣钱的致富路子。  相似文献   

5.
陈明策  徐泉芬 《蚕学通讯》2005,25(3):37-37,46
由于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密集型的蚕桑业遇到了新的挑战.改变落后的养蚕方式,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自动上蔟技术已迫在眉捷.近年来,铜梁的蚕业工作者和蚕农进行省力化养蚕的结果证明:只要进一步改进养蚕技术,推广省力化养蚕,就能降低养蚕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养蚕成本,提高养蚕劳动效益,稳步发展蚕业生产.  相似文献   

6.
胡松涛 《四川蚕业》2000,28(2):16-18
<正> 近年武胜县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养蚕与农作的矛盾日趋突出。能否找到适宜的小蚕饲养模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为此在塑料薄膜覆盖育的基础上,借鉴外地一日二回育的成功经验,大胆改进常规一日三回育、四回育,探索出了小蚕塑料薄膜一日二回育饲养技术。于1997年夏秋季和1998年春季进行了室内养蚕试验和小蚕共育中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刚  邓志强 《四川蚕业》2013,41(1):46-47
<正>乐至县回澜镇是全县15个重点蚕桑乡镇之一,辖29个村,现有桑园520hm2,351万株,年养蚕8760张,养蚕农户1658户。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在家务农人员减少;养蚕人员老龄化,养蚕缺乏技术,老龄蚕农因视力不佳甚至连眠蚕都难以辨认;养蚕设施配套落后,养蚕粗放。往往出现小蚕钻沙蚕多,从而遗失蚕多,  相似文献   

8.
赵方 《蚕学通讯》2007,27(1):37-38
奉节县地处三峡库区,距三峡大坝200 km多,立体气候明显;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和坚实的基础.蚕区主要分布在海拔600~1 000 m的山区,蚕农养蚕积极性高,以蚕茧质量好著称.目前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的情况下,全县发种稳中有升,2006年发种27600张,比2005年增长13.7%.  相似文献   

9.
邓卫东 《四川蚕业》2004,32(2):29-30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如何将蚕农从蚕儿饲养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蚕农的养蚕劳动效率,是每个蚕业工作者必须面对且解决的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或经商,蚕桑产业劳动力不足问题日趋突出,只有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广省力化养蚕、多批次养蚕、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等途径才能稳住和留住劳动力,从而达到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荣 《四川蚕业》2000,28(4):37-38
<正> 1 大蚕室外蚕台育技术大蚕室外蚕台育是目前农村省力化养蚕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对现行养蚕形式的革新,是解决日益发展的蚕业生产与简陋的蚕房,人蚕共居,口袋蚕房,落后的手工操作,繁重的体力劳动,低下的劳动生产率,养蚕缺劳动力等之间矛盾的一条出路,也是保证蚕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科学化方向顺利发展的良好途径。它具有三高三省的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县新发展栽桑“一步成园”8万亩,使全县桑园面积达到15万亩,桑叶产量急剧增加。但受蚕茧比较效益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养蚕劳动力日趋紧张,养蚕劳动力不足和桑叶产量急剧增加的矛盾越来越尖锐。2004年春季由于养蚕劳动力不足,在全县范围内已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订种不足和桑叶过剩问题。为充分利用现有的桑叶和劳动力,增加蚕农和公司效益,我们在此提出“滚动养蚕”的思路,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5龄蚕立式条桑一日一回育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由于农村养蚕的比较效益下降 ,使蚕业生产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 ,开发研究高效、省力、规模化养蚕新技术 ,已势在必行。全年壮蚕条桑育在日本早已普及 ,其核心技术是针对养蚕业劳动力不足、成本增加的状况 ,采取以简单养蚕装置为前提 ,通过专业经营、扩大规模和机械化 ,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养蚕。我国也有全年壮蚕条桑育的研究和应用 ,特别是春蚕期的条桑育已有很多的成功经验。如室外塑料大棚地蚕条桑育、新梢倒挂育和地蚕斜面条桑育等[1~ 3] 。对常规条桑育方法进行了有效改进 ,增加了蚕座的透气性 ,减少了蚕沙发霉和蒸热等不…  相似文献   

14.
王平 《蚕学通讯》2005,25(4):45-45,55
桐梓县是遵义市蚕桑生产重点县,桑园面积1 600hm2,全县养蚕重点乡镇8个,共 40个村.重点村户均养蚕1~3张,平均每季投种1 500张以上.针对近年来农民外出打工多,养蚕劳动力缺乏的具体情况,我们从2003年开始,对缺乏劳动力的养蚕户试行夏秋季大蚕期地面育的试点,经几年来的试验、推广,取得较好的效果.大蚕地面育不用蚕箔、蚕架,省工、省时、省成本;下地后不除沙,不伤蚕体,减少发病率,喂叶方便.在我县地蚕育技术已基本趋于成熟.特别是夏秋季推广大蚕地育,比蚕箔育可降低温度1~2℃,避免了高温闷热环境对蚕儿生理的影响,减少了血液型脓病的发生.现将大蚕地育技术要求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陈仕明 《四川蚕业》2013,41(1):20-21,41
近年来,我镇蚕桑生产受到外出劳动力的影响,随着养蚕人员的年龄日益增长,养蚕技术缺乏,特别是小蚕饲养技术,导致养蚕单产不高,质量差,养蚕效益低,对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蚕茧产量,增加养蚕经济效益,确保蚕桑生产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移动式省力蚕台与方格蔟自动上蔟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静  干群 《四川蚕业》2011,39(2):32-32,45
<正>栽桑养蚕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投入占农村养蚕成本的40%以上,蚕业生产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而受到影响。因此,为减少养蚕基础设施的投入和蚕需物资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达到降低养蚕成本,提  相似文献   

17.
赵毅  李勇 《四川蚕业》2007,35(1):18-18
蚕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十分缺乏,养蚕科技化程度较低的现状,为了进一步改善养蚕环境,提高饲养水平,真正达到养蚕“三省、两高”(即省工、省力、省投资,产量高、效益高)的目的,应大力改造农村养蚕设施,建好小蚕共育室、省力化大蚕室外蚕台(棚),专用消毒池等专  相似文献   

18.
周帅 《蚕桑通报》2006,37(3):61-62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省力化科技型养蚕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是当今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县重点蚕区的养蚕大户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认为简易蚕房既能保温保湿,又能通风换气,较其他省力化养蚕方法更有利于大蚕的生长发育,而且建造快,坚固耐用,非常适合重点蚕区大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蚕业生产模式与技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水明  王林甫  姚建荣 《蚕桑通报》2012,43(1):39-40,43
蚕桑产业是我市农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虽众多新型农业产业掘起,但栽桑养蚕仍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城乡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蚕业劳动力匮乏,养蚕量下降,弃桑不管或有桑不养蚕的现象突出,以及农民迁入新社区后,无房进行家蚕养殖等问题愈加突出,解决养蚕业劳动力缺乏和无房养蚕的问题已刻不容缓。除了在生产中推行少回育等省力化技术外,有效解决养蚕适度规模经营和开展蚕桑综合利用,提高单位劳动生产效率和蚕业经济效益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王晖 《中国蚕业》2005,26(1):35-36
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当前农村单家独户养蚕的实际情况,多年来我们通过大胆探索创新,不断完善,研究成功小蚕水缸二回育.所谓小蚕水缸二回育,就是因地制宜利用家庭水缸、米筛饲育小蚕,一日给桑二回,改变了以往用蚕室蚕具养小蚕和一日给桑4次的传统方法.这项技术的推广,极大地节省了养蚕设备的投入,解放了劳动力,深受蚕农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