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
微藻污水处理与生物质能耦合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晓娜  姚刚 《绿色科技》2011,(11):100-104
指出了微藻具有生产周期短、生物质营养丰富、吸收水中的氮、磷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优点,是污水处理与生物质能耦合技术的不二选择。介绍了微藻在污水处理中的工作机理和微藻作为生物质能原料的原理和主要工艺过程,分析了微藻在污水处理和生物质能耦合上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对微藻污水处理与生物质能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介绍国内外生物质技术的发展概况,综述了生物质能源存在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针对生物质能发展现状,建议我国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与立法,极力开发能源新技术,从而促进生物质能大规模生产使用,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广西生物质能树种资源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质能的概念及其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内外木本生物质能研究开发状况,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山地资源、树种资源、相关政策等方面分析了广西林木生物质能源研究开发的前景,并对广西主要生物质能源树种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由江西鄱阳县三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生物质能蜂窝煤通过了江西省新产品认证,并进入小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能的利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概述生物质能概念、特性及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意义的基础上,重点从生物质能的直接燃烧、物化转化、生化转化、植物油技术和利用生物质合成新产品等几方面来介绍国内外生物质能利用的现状,最后展望生物质能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现有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生物质能转换利用的方法,对现有生物质能转换技术进行了比较,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技术先进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安全性三个方面对现有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的优先发展顺序和发展方向,为我国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生物质能技术发电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也阐述了生物质能技术发电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概括了目前生物质能技术发电的重要技能,深入分析了我国在生物质能技术发电行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而且对生物质能技术发电的研发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的中朝边境,辖区面积4.27万km2,人口约214.6万人,全州林地面积354.13万hm2。在农林生物质能资源调查过程中,按照保守性和前瞻性原则,通过文案调查、座谈调查、入户调查和实地调查,对汪清县及延边州其他7个县(市)的农林生物质能资源进行了调查与评价。经调查,延边州地区农林业生物质能年理论资源量为367.04万t,延边州地区农林业生物质能年可供应量91.73万t。  相似文献   

9.
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使得人类必须开发可再生能源,而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中比较理想的选择在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中,快速热解技术可将能量密度低的低品位的生物质转变为高品位能源,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关于快速热解技术的研究主要是以微量或者试验室小试水平为基础而开展的,对于中试和  相似文献   

10.
姜洋 《林业科技》2010,35(2):65-67
应用超效率DEA模型,选取能体现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内涵及基本特征的4个投入指标和1个产出指标,对伊春国有林区2008年16个林业局的生物质能资源发展相对有效性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2008年伊春国有林区生物质能资源发展整体状况良好,生物质能资源投入产出效率较好,其中南岔林业局和朗乡林业局的生物质能资源发展效率相对较高,而友好林业局和新青林业局的生物质能资源发展效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以3年生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方法,对长沙市4种园林植物细叶萼距花、麦冬、吉祥草、葱兰的耗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物在全光照下的耗水速率均比遮荫条件下高.在全光照和遮荫条件下,4种园林植物的蒸腾耗水速率大小均是细叶萼距花>葱兰>麦冬>吉祥草;细叶萼距花、麦冬、吉祥草、葱兰等4种园林植物的日耗水进程一致,都是6:0...  相似文献   

12.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杏林地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台地和26°坡地杏林地连续3年的降雨、冠层截留、地表径流、土壤水分和生物量的定位观测结果,研究分析陕北黄土区自然降水与土壤水分补给、土壤水分补给与生物量、土壤水分消耗与生物量的关系.提出台地土壤水分可承载的杏树生物量为3 728 kg·hm~(-2),坡地为2 423 kg·hm~(-2),台地杏林地适宜的果实产量为4 714 kg·hm~(-2),坡地杏林地适宜的产量为3 064 kg·hm~(-2).建议综合应用水保工程、修剪、保墒、花果控制、生长激素等措施,平衡利用雨水资源,实现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林木耗水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系统阐述了林木耗水研究的意义,介绍了林木耗水的概念,辨析了现实耗水性与潜在耗水性的区别及其应用条件,探讨了林木耗水与水分利用的含义,综述了林木耗水研究的方法,重点介绍了林木个体与群体耗水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刺槐的生长及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适宜土壤水分、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 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刺槐苗木生长及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 :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 ,刺槐叶水势、叶含水量、生长速率、光合速率及单叶水分利用效率 (WUE)均显著下降 ;在整个生长季中刺槐枝条快速生长和干物质增加主要集中在 4— 6月份 ;适宜水分下总耗水量和总生物量均为最高 ,但总水分利用效率在中度干旱时为最高 ;刺槐最高耗水月、最高耗水日和一天中最高耗水时间段在 3种土壤水分下均有差异 ,在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下的最高耗水日出现的时间比适宜水分下的最高耗水日滞后一个月以上。刺槐的最大耗水月在 3种土壤水分下均在 7月份 ;刺槐日耗水进程在生长季多数月份呈单峰曲线 ,7月份多呈双峰曲线。刺槐属于耐旱性强的高耗水树种。根据刺槐的生长及耗水特点 ,刺槐不适宜大面积栽植在黄土高原缺水地区 ,仅适合栽植在阴坡、沟渠等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立地上。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2005年世界森林资源评估”中,汇集了世界229个国家和地区的森林面积、森林蓄积以及森林覆盖率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世界森林面积的变化情况。国家/地区2005(万年森hm林2)面积森林覆盖率(%)2面00积0年~2变00化5率年(森%林)森林蓄积(m3/hm2)美属萨  相似文献   

16.
影响树木蒸腾耗水的外部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研究表明,影响树木蒸腾耗水的外部因子主要由2部分构成:一是土壤因子,二是气象因子,包括光照、温度及空气相对湿度等。分析得出这两类因子影响树木耗水的一般规律为:(1)在土壤水分超过树木日需求量平均值过多时,叶片气孔在数小时内迅速关闭,导致树木蒸腾耗水量曲线呈下降趋势;在土壤水分低于树木日需求量平均值过多时,树木的生长受到限制,叶片水势下降,导致蒸腾耗水也相应下降。(2)在一定范围内,树木蒸腾耗水量会随着光照强度、大气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少。同时,这些因子间的互相作用也影响着树木的耗水。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发电技术和经济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国际原油价格攀升和供应的不稳定、发展中国家持续增加的能源需求以及常规能源的使用所导致的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各国政府又重新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了兴趣。介绍生物质资源的类型和3种主要的生物质发电技术,对国内外的生物质发电的研究进展从技术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剖析,指出我国在生物质发电方面的发展潜力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以香樟、桂花、无患子、黄山栾树、沙朴、紫弹朴和珊瑚朴等7种园林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和ACS-D11电子天平等仪器,通过对其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瞬时蒸腾速率、日耗水量等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1在水分充足条件下,7种供试树种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耗水速率基本一致,均是早晚低、中午前后高,呈双峰或单峰曲线;2日耗水量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在不同树种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紫弹朴的日耗水量是极显著高于香樟,且显著高于其他5个树种。  相似文献   

19.
为缓解能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提高全民健康绿色生活意识,促进废弃能量回收利用,设计了一种基于健身运动能量转换的水能供电装置,通过收集健身运动所产生的能量,利用负压原理与水力发电原理,将健身运动产生的不连续的机械能转化为水的势能,可实现集水蓄能、稳定均衡供电,达到健身供电的一体化。此设计有利于拓展健身器材的功能,捕集并利用健身运动产生的零散能量,对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生活具有切实可行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系统的阐述了研究林木蒸腾耗水的意义,综述了林木蒸腾耗水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应用条件,重点介绍了林木水分传输机理与耗水调控机制和林木蒸腾耗水性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