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LNG接收站设备的启动运行,原设计的无功补偿电容量已不能满足用电负荷的要求,补偿容量的不足将导致无法对功率因数进行有效调整,从而严重影响电能质量.通过对LNG接收站负荷的预测,计算出需要增加的无功补偿电容量,确定加装补偿设备容量.结果表明:通过对供电系统进行无功补偿,提高了江苏LNG供电系统的电能质量,降低了设备和线路的功率损耗,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变压器的利用率,起到了节能降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长输管道输油站变电所变压器的综合经济负荷率,确定了两台变压器并列运行的条件,在确定变压器的经济运行点后,又确定了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区,其运行区间可分为最劣运行区、经济运行区和不良运行区三个区间.变压器在经济运行区运行能量损耗最少,应尽量在此区段内运行,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变压器的损耗,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变压器是电力输配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在电能输送、分配及使用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效益意识的不断提高,变压器降耗更新换代工作进度不断加快,特别是配电变压器。但较大型的变压器由于其一次性投资较高,更新的速度相对较慢,且大部分仅局限在改造上。现仍有S7型变压器在电网中超期运行,造成电能的极大浪费。1、变压器损耗分类变压器的损耗主要有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两部分组成。空载损耗主要是铁心损耗,即消耗于铁心中的  相似文献   

4.
农场电网线长、面广、点多、季节性强、负荷率低,这就造成了农场电网功率因数较低、发供电设备效率下降、供电质量差、网损高等一系列弊病,以致农场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很低.为改变这种状况,通常采用安装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的办法来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从而降低线路和变压器的损耗,增加线路和变压器的负荷能力,降低线路和设备的压降,改善电网电压质量.同时也可以降低发供电成本,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由于油库区域环境、用电负荷性质的特殊性,要求油库在设计、改造、扩建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变压器的合理选用问题 商业石油库用电负荷是间断不定的,且设备功率相差较大,不同时运行的设备多,设备利用率低。据1986年全省供电用电设备调查证实,一般二级站油泵房年设备利用率不到20%、变压器容量偏大或过大的占50%,空载损耗严重。究其原因有:计算方法不当;选用计算系数不合理;变压器容量及数量调配不合理。为此,今后在商业石油库的用电负荷计算中,应该用“需用系数法”计算。油泵机组的需用系数为0.5~0.7,低压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输油泵站减少主变压器电能损耗以及投入电力电容器进行电力无功补偿的理论依据.以岚山输油泵站为例,针对站内耗能设备的运行状况,提出了输油泵站节能措施,指出根据用电负荷采用一台或两台主变压器运行,合理开泵,正确切换站内阀组,以减少油流在站内的压降和节流所造成的电能损耗.  相似文献   

7.
葛楠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4):142-143
无功功率分级补偿就地平衡,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可减少电网中无功功率的传输,从而降低电网的电压损耗和电能损耗。10kV配电网的无功补偿以降损节能作为主要目的,并兼顾改善电压水平。从配电系统无功补偿方案和无功对线损和电压的影响及补偿意义三方面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社会的持续性发展,社会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这也间接为供电设备运行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配电变压器的运行效果会直接决定社会供电效果,对于人们的生活、工作会形成直接性影响。同时,有效的维护工作也是降低运维成本,控制事故发生率的有效途径。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供电效果,本文详细分析改善配电变压器维护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S_6系列低损耗电力变压器是福州变压器厂新近研制成的节电产品。推广使用它不仅节约电能,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而且也推动产品更新换代。低损耗变压器的空载损耗较现行部颁标准降低35—40%。S_6系列低损耗变压器的节能,主要是在内部结构上,把铁芯由原来的直接缝、中柱冲孔改为45°全斜接缝、无冲孔,芯柱以无破环氧玻璃粘带绑扎,连同其它结构和材料上  相似文献   

10.
泵站主变压器运行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提高泵站变压器的运行效率 ,降低泵站抽水能耗为目的 ,结合南上座泵站工程实例 ,对泵站变压器的运行工况从损耗与负载率、效率与负载率及效率与功率因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 ,在泵站主变压器容量和机组功率一定的情况下 ,提高泵站的功率因数可以降低变压器的负载率 ,提高变压器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