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奶牛品种改良的推进.奶牛产奶量不断提高,奶牛真胃左方移位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奶牛的常见病。存临床实践中,笔者诊断治疗该病12例,治愈10例,笔者认为及时准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手段,才能有效的治愈该病。  相似文献   

2.
真胃变位是指真胃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功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的内科疾病。该病奶牛易发,笔者在临床上曾对2例奶牛真胃变位的病例进行诊治,并用以下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奶牛真胃变位是由于饲料精粗比例不当,过食精料,长期缺乏运动及产续等原因导致奶牛真胃驰援所引起。更由于高产奶牛该病的发生率高,常给养牛业生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新区作为“奶牛之乡”,尽管随着开发开放,饲养量有所减少,但目前仍有大约80O0头奶牛,且大多以私养户为主。因追求高产奶量,加上基本无放牧条件,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该病的发生率较高。据笔者统计,十年间,先后收治该病奶牛368例。对该病最常用,也最可靠的方法是采用手术整复,治愈率较高,占924%(34O/368)。术后无明显好转,产奶量低,无法整复而终至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舍饲奶牛精料饲喂量高和奶牛运动减少、牛舍狭窄、冬季缺乏优质青干草等诸多因素.常发生真胃溃疡,该病在11月至来年5月份之间的发病率颇高,临床上常误诊为真胃炎进行施治。我们总结了1998年6月至2003年7月我院收治的6例真胃溃疡病牛.发现中药加减失笑散配合西药抗菌消炎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5.
奶牛真胃变位是由于日粮中精粗料比例不当、过食精料、长期缺乏运动及产犊等原因导致奶牛真胃弛缓所引起。在饲养管理较差的奶牛场,该病的发病率较高,给奶牛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真胃阻塞,也叫真胃积食,是奶牛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疑难病症,随着奶牛饲养业的发展,奶牛真胃阻塞的发生有所增加,并且常见于奶牛分娩前后,如诊断不当或延误治疗时间,很容易造成患畜母子双亡,给奶牛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笔者共诊治该病18例,治愈15例(其中早期采用中药治愈4例,  相似文献   

7.
奶牛真胃变位是由于日粮精粗比例不当、过食精料、长期缺乏运动及产犊等原因导致奶牛真胃弛缓所引起。在饲养管理水平较差的牧场,该病的发病率较高,给牧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随着奶牛单产的不断提高,奶牛的真胃移位发病率明显上升。这与奶产量高,饲养管理失衡,大量饲喂谷物精料有关。该病一般发生在产后,少数发生在泌乳后期及干奶期。治疗的方法很多,笔者在治疗该病的手术疗法中得到启发,经过多次试验,认为消气灵加风油精治疗真胃移位优于其他方法,现介绍出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作者介绍了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通过对某奶牛场最近2年半以来的293例奶牛真胃变位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左方变位223例,15例用滚转疗法,治愈9例,治愈率60.0%;16例用漂浮疗法,治愈10例,治愈率62.5%;84例用药物疗法,治愈60例,治愈率71.4%;108例用手术疗法,治愈85例,治愈率78.7%。其中右方变位70例,经过手术治疗,治愈42例,治愈率60.0%。临床诊疗实践结果表明,该病只要以预防为主,发病后尽早确诊,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完全可以控制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真胃变位是指真胃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功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的内科疾病。该病奶牛易发,笔者在临床上曾对2例奶牛真胃变位的病例进行诊治,并用以下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奶牛真胃变位是奶牛真胃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机能严重紊乱、导致营养代谢失调的急性外科病,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临床上以真胃左方变位最常见,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规模的扩大,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国外早在50年代就有该病的报道,特别是一些奶牛养殖业发达的国家。黑白花奶牛的发病率高达1.5%以上。而我国对本病的研究相对滞后,一方面原因是我国奶牛饲养相对粗放,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不高:另一方面是我国兽医工作者对真胃变位的认识不足。许多真胃变位病例得不到确诊。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奶牛饲养量的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再加上大量饲喂精料,盲目追求高产,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人们对本病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尤其是我国大中城市的近郊区,该病的发病率很高。个别地区发病率达8%-10%,其中产后发病的高达85%以上,给奶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该病研究报道很多,但多限于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有关病因和发病学的研究极少,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每年仍有大量奶牛产奶量下降甚至死亡。部分治愈的奶牛仍可复发本病或者是治愈后产奶量持续低下。基于此点,有必要对该病开展深入研究。本文以真胃左方变位为主,综述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以供兽医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奶牛品种改良的推进,奶牛产奶量不断提高,奶牛真胃左方移位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奶牛的常见病.在临床实践中,笔者诊断治疗该病12例,治愈10例,笔者认为及时准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手段,才能有效的治愈该病.  相似文献   

13.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是一种由于真胃弛缓或真胃机械性转移所致的奶牛常发性胃肠疾病之一。对奶牛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制约着奶牛的养殖效益。为此,笔者近年来运用中西药结合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案诊治奶牛真胃左方变位,先后治疗83例,治愈78例,治愈率达95%以上。现归纳总结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4.
奶牛真胃左方位变位这一疾病,将随着奶牛存栏数的日益增加,高标准集约化圈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引起兽医临床的重视。该病一般呈慢性经过。病程迁延数周,若不及时的确诊,并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疗,最终多死于病情恶化或真胃穿孔所致的腹膜炎及急腹症。早期的手术整复疗法对该病有较高的治愈率,现将我站手术整复三例较为典型的病例做如下论析,以供同行们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养牛业的发展,奶牛皱胃变位作为一种常见的生产性疾病,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量,而且还影响奶牛的生产繁殖,严重威胁着养牛业的发展。由于该病的临床诊断较为困难,误诊和治疗不当而引起死亡的病例不少,而因被误诊的病牛因长期治疗也耗费了大量的药费。研究反刍动物真胃变位疾病受到国内外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按其皱胃变位的方向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类型。2009年7月17日在天山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实训中遇见该病,病畜是一例美国荷斯坦奶牛,耳号为TY-05006。本文主要讨论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以及预防。  相似文献   

16.
真胃移位是指真胃由正常位置移到瘤胃和网胃的左侧与左肋弓之间。该病随着奶牛产量的逐渐增高,发病率急剧上升,并且治疗起来比较困难。我场兽医用中医方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效果。1 症状及诊断该病多发生在分娩后,病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甚至废绝。部分病牛拒食精饲料,只吃少量的粗饲料。体温、呼吸正常。左侧出现“扁平”状,外观右侧腰窝下陷,粪便少而黑。听诊左侧腹部有钢管音,直肠检查右上方空虚,真胃液pH在2左右。2 病因分析真胃移位的根本原因是皱胃驰缓。奶牛摄入大量精料后,在真胃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抑制了真胃的蠕…  相似文献   

17.
早期临床诊治奶牛真胃变位的实践与研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真胃变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在研究该病发病原因及病理机制的基础上,针对该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进行了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该病只要以预防为主,尽早确诊,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完全可以控制本病的发生,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奶牛真胃移位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发展,奶牛养殖在我市得到迅速发展。由于奶牛饲养中精料饲喂过多,青粗饲料的比例不尽合理,缺乏运动,以致奶牛真胃的发病率成倍增加。我们在近二年的工作中诊治了11例奶牛真胃移胃的病例.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真胃变位是真胃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的急性内科疾病。近50年来,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多,死亡率也较高,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成为威胁奶牛业发展的一种严重疾病。对于该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只要根据其发病规律及典型的症状则可确定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使病牛很快痊愈康复。笔者曾在山东农业大学动物保健医院遇到10例病例,治愈9例,现将奶牛真胃变位发生的病因及其诊治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奶牛真胃变位的实用新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胃变位是奶牛最常见的真胃疾病,其年发病率一般在1%~2%,若饲养管理不善其年发病率还会更高,有的甚至达8%~10%。该病会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如产奶量迅速降低、膘情下降、影响正常的发情配种,如治疗不及时还会造成奶牛死亡,给牧场或农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其临床特征是慢性消化机能紊乱。治疗真胃变位的方法有很多,除手术方法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