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门寺唐代茶文化的理论思考中国农科院农业遗产研究室朱自振杭州宝成寺文管所陆钧杭州虎跑龙泉管理处张子华杭州市广告装潢研究所徐征野法门寺博物馆办公室梁子一、茶事溯源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早在采集、农牧时代人们已经认识到茶之食用性和药用性。春秋...  相似文献   

2.
广东茶文化的发展根深叶茂丁俊之,黄瑞光,邹元辉茶叶对于人类,不仅是一种解渴的生活需求;而且成为一种满足人体健康的需求;还是一种显示高雅和修养的文化艺术活动。茶叶被誉为“本世纪最文明的饮料”,许多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茶的世界。广东人对茶情有独钟,饮早...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茶文化的内涵(续)二、修性──茶文化的道德完善北京茶叶学会邹明华茶,不仅作用于人的身体,而且影响人的心性。茶的属性、饮茶活动本身以及饮茶方式,都有可能感染我们的道德情操。茶是一种文明饮料,被人们认为是“饮中君子”。人们把茶品与人品相联,说茶德似...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茶文化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媒介,也是海峡两岸和对外传统文化交流的内容。 茶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高雅饮品。苏东坡曾赞美:“从来佳茗似佳人”的绝句。中国人好茶,以茶敬客,以茶会友,以茶送礼,以茶谈心,饮茶保健。总之,人们生活中都离不开茶。 在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中,茶叶饮用量远远高于咖啡和可可,而居于首位。而我国正是茶的故乡。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公。”神农氏是我国古代传说的三皇…  相似文献   

5.
法门寺因地宫出土了一套唐僖宗曾经御用后又用以供奉佛祖的系列金银、玻璃茶具,为研究茶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受到海内外茶人的敬仰。法门寺唐代茶文化成为近年来我国茶文化界的一大学术热点,总结法门寺茶文化研究有益于促进我国茶文化研究的深入。1.饮茶形式首开法门寺茶文化研究的是考古队韩伟副队长。其《从饮茶风尚看法门寺等地出土的唐代金银茶具》和《法门寺地宫的茶具》(1)是关于法门寺茶具茶文化研究的最早研究介绍文章。他提出“中国茶具配套成熟于盐茶阶段,亦即唐宋时期。元明以后的散茶阶段,饮法与茶具均发生了…  相似文献   

6.
茶沫与唐代茶文化福建省建瓯市农业局郑立盛茶沫,古代称沫饽,近代叫汤花,都是指由茶汤产生的泡沫。在唐代,茶沫已不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对于造茶、品饮、茶具、诗歌、茶艺等都占有重要位置,增进了唐代茶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据陆羽《茶经》记载,唐时饮用的茶有四类:粗...  相似文献   

7.
唐代茶文化钩沉陕西省宝鸡市博物馆卢建国茶叶、咖啡、可可是当代风靡世界的三大饮料,其中茶叶既有丰富的营养,又具有医疗、保健等多种功能,因此,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各民族人们的喜爱。我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饮茶风习历代兴盛,经久不衰。唐代是我...  相似文献   

8.
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词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牟玲生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在这“晴晖连凤岫”、“绿柳界秦川”“的金秋十月,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拉开了帷幕。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推动国际茶学界的学术交流,对于弘...  相似文献   

9.
在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陕西省安康地区作家协会丁文我们第一组推举我来代表大家发言,这是茶学界前辈对我的提携,是同道们对我的抬爱。今天我能有勇气上台发言,是茶给了我勇气和智慧,给了我力量。我是陕西人,家住陕南紫阳县,就是陆羽《茶经》中所...  相似文献   

10.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犹如我们称京剧为“国剧”一样,是“累日不食犹得,不可一日无茶”的“国饮”(唐·杨烨《膳夫经手录》)。我国的饮茶历史最悠久,正如茶圣陆羽所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耀,晋有刘棍、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济时侵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同渝)间,以为比屋之饮。””可谓渊源流长。中国又是茶文化的源头。我们的祖先从茶的含嚼阶段走来,经过了漫长的进化和探索。“柴米油盐酱醋茶”,曾几何时,茶叶从“开门七件事”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11.
茶,是中国的重要饮料之一,现在传遍全世界,成为世界三大重要饮料(茶、咖啡、可可)之一。但是,远古时代的彝族先民,却把香椿芽当茶喝,谁知道?一、茶的传说彝族先民在距今9000年前左右的湖南澧县彭头山文化时代就发明了巫术文字——古彝文,从而记录了许许多多远古时代的历史资料,使我们今天能够窥见那时的社会生活习俗与文化。《物始纪略》就是其中一部专门记载各种事物的来龙去脉的巨著。类似于汉族的《物原》。《山海经》、《事物原会》、《博物志》。在《物始纪略》中,有一篇“茶的由来”,专门叙述了关于茶的来源的神话:…  相似文献   

12.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唐人饮茶之器,其因为唐代皇帝专为佛祖所供而更显华贵精巧,独尊于世。这批茶器以它本身明确的錾文和出土《物账碑》之记载,成为我国茶文化考古上最齐全的一次茶器发现。《物账碑》载:“茶槽子碾于茶罗子匙于一副七事共八十两”。且从茶罗子、碾子、轴等本身錾文看,这些器物为咸通九年至十年制成。同时,鎏金  相似文献   

13.
一、茶文化的起源茶有几种别名。据《尔雅》载:“槚,苦茶。郭注云:即茶也。蜀人谓之苦茶。又名曰荈”。又考陆羽说:“其名有五:一茶、二槚、三蔎、四茗、五荈”。《丹铅录》更把茶与荼二字解说得更清楚,他说:“茶即古荼字,音涂。《诗经》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亦即是茶。颜师古更释义解说道:“茶陵(县地名),汉时始转涂音为宅加切”。可知荼实即茶的同义字。山阳阮葵山《茶余客话》卷十二载:“《六经》无茶字,仅始见于王褒《僮约》,实未有深加考察的缘故。古人亦好饮茶,始见于《三国志、卷65吴上、韦曜传》:孙皓即位,每饮群臣酒,以七升为限,但曜每饮一次,至多不能超过二升,还要减少许多,于是有时密赐茶荈以当酒饮。这可能是饮茶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之茶文化,乃中国饮食文化之分支。发展至今天,早已形成一门具有独特形态与功能的知识密集型学科,而且相应地编织出一个和谐协调之文化环境氛围,以其无可抗拒之融和力,不断增进着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间的交流和友谊。有鉴于此,势必引动更加广泛的社会成员去密切注视着这种古老文化传统之积累与流向,并据之逐步建立起茶史、制茶、茶疗、茶俗、茶民族、茶宗教、茶艺文、茶资源等学科,以促进社会的安定、繁荣和发展。一“汉文化基本上是农耕文化”。茶为古代重要农产品,其发展正植根于这种深厚的汉文化基础之上,是可谓源远流长。茶之为用,大别可分蔬食、药疗、汤饮。《诗经·豳风·七月》有“采荼”之载。陆羽《茶经·六之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相似文献   

15.
周颖 《农业考古》2004,(2):112-115
茶作为中国人“开门七件事”中的一件,在我国各地的各个角落、各个层次的人们日常生活中,犹如米饭一样“不可一日无”,这本身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饮料的范畴,而包涵了深刻的文化意味。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它与咖啡、可可之不同,不仅仅是自然成分、品质、口味、来源等表面因素的差别,更重要的还是采制、引用方法乃至由此而积淀于各自民族人民心中特殊的生活和审美趣味的不同,茶、咖啡、可可于是有了文化的界限。为了科学地考察茶之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和茶文化的流变,对茶文化的概念作一解释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在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陕西省作家协会王愚朋友们,我们在座的有许多是茶界专家,也有不少文化人,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讲,诚如陈文华院长刚才说的,文化界介入茶文化研究的领域,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新的尝试。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喝过茶,也怡如丁文同志说的...  相似文献   

17.
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陆鸿渐。茶,弥漫于人间,融合于生活,升华为文化。它既不是饮食文化,又不是娱乐文化,而是纯正的、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它和茶人追求着一个至高无尚的理想,就是政通人和,国富民强。这是出于茶的本质。陆羽《茶经》一本正经;茶之德行,俭是本性。政通人和“政通”。就是政治清明,“人和”,就是人民团结。“政通人和”出自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正是茶文化所追求的。陆羽《茶经》,反复强调了一个“俭”字,在“一之源”中,谈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五之煮”中,提出了“茶性俭…  相似文献   

18.
中英茶文化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茶是风靡全世界的无酒精饮料,这一世界风靡的饮料的发源地在中国。十八世纪二十年代乔治一世时期,中国的绿茶、武夷小种红茶进入英国市场,饮茶之风便在英伦诸岛传开。(1)中英两国皆为饮茶大国,都存在茶文化现象。本文拟从茶的历史入手比较两国茶文化的异同。一、中国和英国的饮茶历史茶这一古老的饮料,在中国从发现到利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托名神农而作的《神农本草经》上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2]古人认为茶有解毒治病的功效,便开始饮用。特别是南北朝时…  相似文献   

19.
茶起源于我国,饮茶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历程的缩影。唐代陆羽的《茶经》认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馄、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可见,茶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  相似文献   

20.
茶文化与旅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茶文化与旅游华侨大学李祝舜泉州市对外交流服务中心王海云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虽然在发现和利用茶上中国是世界之最,但是,茶作为“国饮”,形势并不乐观。外来的洋饮料如咖啡、可乐、雪碧之类充斥市场,声势逼人。中国人年均茶叶消耗量只有1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