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25个新品系,估算了熟期、株高等9个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度等6个遗传参数,并以这些参数为选择性状的指标构建了6组选择指数。试验结果表明:所有选择指数都比直接选择产量的效率高。以遗传进度(rg)为基础的选择指数效率最高,遗传进度(Ga)次之,接下来是遗传力×遗传相关(h2×rg),通径系数(p)和遗传变异系数(GCV%),以遗传力(h2)为基础的选择指数效率最低。选择指数的相对效率随着性状数目的增加而增高,但增加每荚粒数和百粒重两个性状并不提高相对效率,可能是这两个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较低的缘故。遗传相关是构建选择指数时选择性状的最佳指数。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用9个栽培红花品种为材料,研究种子产量的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小区种子产量的遗传力、遗传进度都很低,直接选择效果差,通过相关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其效亦不好.根据大多数选择指数方程对小区种子产量进行选择的遗传进度(86%),比进行直接选择或通过相关性状进行间接选择时的为快,选择效果较好.百粒重和单株粒重是决定小区种子产量的两个关键性状,单株无效果球数亦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时应重视.用选择指数对供试的9个品种评审结果表明,单选无刺是综合性状优良的高产品种,B—54是综合性状最差的低产品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估算了花生11个性状的遗传进度和选择指数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性状间遗传力存在较大差异,应据此掌握各世代不同性状的选择标准。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选择很重要,单株结果数是相关选择的关键性状,选择饱果数多、侧枝长的材料对单株产量也有一定的改良效果,选择时应予以重视,而百果重、百仁重不是产量的限制因素。花生育种应用选择指数方法进行综合选择比对单株产量单一性状直接选择的效率提高23.22%,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4.
保亭热带作物研究所1967年定植的12个巴西橡胶无性系的系比试验为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5株,三次重复,各小区均在1975年开割。1979年用它们10个数量性状的资料进行了广义遗传力与遗传相关的统计分析,讨论了选择指数在橡胶育种中的意义。其初步结果摘要如下: 1.虽然由于分析中混有环境和观测效应的干扰,限制排胶指数的广义遗传力是-5.78~-1.86。但本研究还是证明了无论根据小区平均还是根据品系平均所估算的广义遗传力值,它们的等级仍然是一致的。其中以堵塞指数与干胶含量较高,树围、排胶指数和干物质分配率居中,累积系数、干物质增重及相对产量较低,唯独干胶产量的广义遗传力是最低的。这就说明在橡胶育种中单选干胶产量是不可靠的而且进展不大。 2.除限制排胶指数以外,对我们所研究性状各自与株年干胶产量的遗传相关(r_g)估值作了比较。它们之中以树围、相对产量、排胶指数和干物质分配率各自与株年干胶产量的遗传相关为最高(r_g≥0.70),其他是最低的(r_g≤0.33)。 3.用单选株年干胶产量为标准比较了一些选择指数的相关遗传进度。证明汉凭产量进行选择的进度最低,藉助于树围、排胶指数、干物质分配率与产量四性状所组成的选择指数来进行选择似乎是适当的。  相似文献   

5.
江淮下游大豆地方品种群体产量改进的选择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研究的总体为江淮下游大豆地方品种群体,供试材料为由78个品种组成的随机样本,在构作产量改进的选择指数式时,穷举R~2方法,或最小R~2法、最大R~2法等适当的逐步回归方法是选用指数性状的有效方法。除产量外,从17种性状中还选出单株粒重、茎粗、倒伏之程度、结荚高度、瘪粒率及一些其他性状用于构作各种选择指数式。凡不包括产量本身的选择指数式,仅能提供相当于单独产量选择时65—80%的选择进度,包括产量本身的选择指数式,可以提供与单独产量选择一样或稍高的选择进度。在包含产量本身的选择指数式中,增添性状对改进选择进度并不明显。本地区地方品种产量改进的育种中,指数式3ey、4y、5y可用于准确的产量试验以前的育种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两个杂交组合的260个株系为材料,研究了花生育种应用选择指数的问题,建立了含有单株产量、单株果数,单果重、饱果数和总分枝数五个不同性状组合的31个选择指数,分析了各性状对产量选择遗传进度的作用和重要性。结果指出,单株产量在花生的后代选择中是第一个重要经济性状,但必须重视单株果数和单果重两者的协调一致。逐项选择法、选择指数法和独立淘汰法三种不同选择方法的选择效率比较结果,选择指数法最为有效。选择指数法可用一个“值”,对产量和其它与产量有密切关系的性状进行综合评定,它无论在理论预期进度上还是在实际进度上都比对单株产量单一性状进行直接选择有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旱稻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义遗传力、遗传相关、遗传进度和选择指数等几个方面,分析了57份旱稻品种的株高、有效穗数、主穗长度、主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粒重和剑叶长/宽7个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潜力和选择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剑叶长/宽、单株粒数、主穗长度、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较高,有效穗数、单株粒重的广义遗传力偏低;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有效穗数3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变幅较大,在该群体中对这3个性状进行选择的潜力较大;产量性状中的单株粒数和千粒重与单株粒重本身均有一定的遗传潜力,预期遗传进度也较大,特别是单株粒数的预期遗传进度较大;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千粒重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主穗长度与有效穗数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负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单株粒数和千粒重来间断增加单株产量;用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千粒重和有效穗数构成的选择指数进行综合选择,相对效率高达219.34%,比直接选择单株粒重提高了119.34%,显著高于对单株粒重的直接选择,因此采用这个指数对单株粒重进行间接选择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用32个陆地棉栽培品种进行10个经济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相关系数、广义遗传力、遗传进度和通径系数的分析。单株产量有高的表型变异系数(32.8),铃数有高遗传变异系数(29.8)。除株高、开花天数、单株铃数和产量外,所有性状都有高的遗传力低的遗传进度,说明非加性基因作用的优势。株高、开花天数、和单株产量得到了高的遗传力和高的遗传进度,证明是加性基因的影响,除果枝数、开花天数和铃数(原文如此,可能有误——译注)外,所有性状与产量有高度正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通径系数表明:叶枝数(2.37)、株高(0.65)、铃数(0.60)对产量有显著的直接效应,而开花天数和果枝数对产量有明显的负的直接效应。因此,在制定选择指数公式时,对株高、大量的铃数、衣分和衣指、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橡胶有性系的若干性状,进行有关遗传参数的分析,并试图通过表型的表现,据以识别其基因型,期能进一步提高选择效果,为遗传动态的研究提供依据。根据我院实验场1967年定植的有性系8个组合的生长及产量资料(1978—1979年)的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平均遗传力的大小依次为:原生皮厚(0.82)→再生皮厚(0.77)→干胶含量(0.73)→茎围(0.69)→叶柄胶(0.63)→干胶产量(0.42)→相对产量(0.40)→累积系数(0.36)→堵塞指数(0.27)→叶柄乳管(0.11)。其中以前三项指标为较稳定,受环境的影响较小。在遗传相关分析中,可发现干胶含量及相对产量两性状与干胶产量的相关为最密切,而堵塞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恰相反,说明胶乳的堵塞会导致产量的下降。遗传相关高的性状虽可供作间接选择上参考,但以选择与产量关系既密切而遗传力又较高的性状为较理想,如本试验的干胶含量。事实证明:采用几个与产量有关的因素共同组成选择指数时,经比较发现,只要指数中的性状配合适当,其相对效率所获遗传进度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有关遗传参数所得的估值,常因不同材料,不同年份及不同环境条件而有不同的变化,在此本文只提供初步分析方法,至于进一步结果,有待今后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6个粳稻杂交组合F2代6个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遗传参数、通径分析及选择指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世代对每穗粒数、有效穗数、单穗重及单株谷重进行综合选择,对产量的遗传进展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6个粳稻杂交组合F2代6个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遗传参数、通径分析及选择指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世代对每穗粒数、有效穗数、单穗重及单株谷重进行综合选择,对产量的遗传进展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之目的是在基因与环境互作及异质性存在的条件下,为不同环境重复观察值的组合研究一个遗传选择指数.在每一环境中的地点品系序列选择指数与预测所有环境中的平均基因值、联合,排序选择指数之间作出分离.为了研究指数的效率和取样指数方差,将所得指数应用在两个地方,包括6个大小相等组,含276个新品系小麦的田间试验进行产量观察.虽然在试验中误差系数低,但地点品系排序指数的建立比没有指数的排序更为有效.本文将对指数基本的应用限度与试验的大小和指标权重标准误差给予讨论.  相似文献   

13.
掌握棉花产量组分的有关遗传规律,依据其性状遗传力的大小,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程度,建立合理的选择数学模式,对改进育种方法,提高育种效率,加速育种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对陆地棉产量组分的有关遗传参数及选择指数进行了初步研究。一、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为同一杂交组合(7214—7×  相似文献   

14.
以四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对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混合个体法、摘荚法、按成熟期早、中、晚混合选择法及按2.06及1.28两个选择强度进行选择处理,并对其入选后代的株高等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入选品系的产量进行方差分析,以及不同选择强度下入选品系几种农艺性状的相对遗传进度进行分析。经1976—1981年研究结果表明:各种选择处理的F_4代株高变异系数,除摘荚法稍高外(13.08%),其余各处理入异选后代间差很小(7.12%—10.38%)。1979—1981年对各入选品系的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选择处理间产量差异极不显著(F值相似文献   

15.
爆玉米产量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37个爆玉米优良杂交种的田间试验结果,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单株产量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幅度和遗传进度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爆玉米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既取决于性状的遗传变异幅度,又决定于该性状遗传力的大小。就本试验所涉及的基因型而言,以秃尖度、百粒重、轴重、单穗粒重和单穗重的遗传改良潜力较大,宜直接选择;行粒数次之,其他产量性状相对较低。育种实践中应积极拓宽性状的遗传变异,提高遗传力,以期达到育种目标要求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5个环境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三次重复,对吉综A(简称JZA)和吉综B(简称JZB)各轮改良群体及其杂交组合进行籽粒产量及农艺性状鉴定,以评价5轮相互轮回选择的直接选择进展和相关选择进展。联合方差和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表明:JZA和JZB及其杂交组合直接选择性状产量进展显著,每轮增加0.29* *(4.6%)、0.16* *(2.4%)和0.37* *(5.6%)吨/公顷。其它性状的相关选择响应估测结果表明:JZA和JZB及其杂交组合穗长、株高、穗位随选择轮数增加而增加,群体间组合百粒重显著增加,抽丝日数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4个品种和12个杂交组合F_1的11个性状进行相关遗传进度和综合选择指数的研究,结果表明:1、单株果数的直接选择较其它单株性状的间接选择效果好。2、株高和侧枝长的间接选择比含油率的直接选择效果好。3、应用选择指数方法进行选择能够克服对单一性状选择的不足,显著提高单株果重和含油率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拓宽棉花育种的遗传基础,在广泛收集国外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筛选优良种质资源作为育种亲本.以60份中亚地区引进的棉花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进行主要表型性状与纤维品质的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及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并以主要农艺性状为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 表明:叶色、株型、铃形等6个表型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42与11.32之间;在8个农艺产量性状中,单株铃数的变异系数最大(36.02%),第一果枝位节数(31.15%)和单铃重(29.89%)变异较为明显,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5.01%);在5个纤维品质性状中,伸长率的变异系数最大(16.99%),整齐度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1.95%),相较于农艺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小.13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91 ~2.07,以整齐度指数最大(2.07),单铃重最小(0.91);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聚类分析表明60份材料可聚为五个类群,Ⅰ、Ⅱ类共有30份种质资源,其纤维品质性状较好、籽指较高,可作为改良棉纤维品质的杂交亲本来利用,Ⅲ、Ⅳ、Ⅴ类共有30份种质资源,其表现为高衣分、高果枝节位,但纤维品质一般.  相似文献   

19.
采用9个中叶类型、无性繁殖系的乌龙茶品种(系)为供试材料,研究了5—9龄期各茶季及各年鲜叶产量的基本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乌龙茶品种年鲜叶产量的广义遗传力为67.17%—83.06%,遗传变异系数为26.97%—40.47%,存在比较大选择潜力。各茶季鲜叶产量广义遗传力的相对估计值(高低位次)是春茶>夏茶>暑茶>秋茶,遗传变异系数大小顺序是秋茶、暑茶>夏茶>春茶。各茶季产量间、各茶季与年产量间的遗传相关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茶季产量对年产量的直接效应是春茶>暑茶>夏茶>秋茶。研究提出,在乌龙茶品种产量性状选择中,应对5—7龄期春茶产量进行重点选择。  相似文献   

20.
研究在本所试验基点即福清县东张茶树良种场进行,通过相关,回归及通径等数理统计,分析十六个小乔木型无性繁殖新品系品比试验五年资料,结果表明:茶树幼年期,它的树幅、定型叶片长度、茎粗度和第二轮一芽三叶梢重量(第一轮梢留一大叶采一芽二叶)等是选择高产株系四个最显著经济性状,可作为子代群体早期选择高产单株的主要指标;第二轮一芽三叶梢重量的轻重对产量效应最大,其次是茎粗度;明确了这四个经济性状与产量间的直接,间接效应关系;在本试验分析系统中,这四个经济性状可以决定产量变异的82.64%;利用回归方程计算理论产量名次和实际测产名次,两者相差二个位次的拟合率达68.75%。由于仅根据一个品比试验五年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其结果尚有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