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灰霉疫病是我国南方水田花生的一种新发展病害。1979年我县春花生播种面积11.7万亩,其中水田花生5.2万亩,普遍发生灰霉疫病。为了摸清此病发生规律,掌握防治方法,进行了室内观察和田问调查。现将调查研究小结如下。 一、发病规律 3月中、下旬,在九潭公社赤沥大队、杨村油料站、县农科所和铁场、九潭、龙华、附城、太美、柏塘、杨村、石坝、麻陂等公社的春花生相继发生不同程度的花生灰霉疫病,后于4月上、中旬流行全县,一般发病率在7.5%以上。杨村、柏塘和太美三个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滕县、高密两县一九八一年夏甜菜又获丰收。山东省甜菜夏播能提高复种指数,减轻褐斑病危害,含糖高于春菜。而选择油菜茬接种又能比麦茬提前早播、成本低、收益大。因此这个省的一些县社逐年扩大了夏菜面积。今年滕县5700亩甜菜全为夏播。油菜茬接种甜菜比例也逐年增加。这两个县由于群众种菜得法,县委重视,又推行了生产责任制,大大调动了社员种菜  相似文献   

3.
我社地处丘岭,全社耕地面积5万4千亩。1982年,花生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6%。近几年来由于小麦面积的扩大,夏播花生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们公社位于蓬莱的西南部,全社四十三个自然村,三十七个大队,一百七十六个生产队,七千零六十户,二万九千六百二十五人,五万四千七百三十五亩。七八年,在党的十一大路线指引下,我们在抓好花生丰产措施的同时,积极发展喷灌,因而在大旱、大涝、病虫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夺得了花生大丰收。全社一万七千零三十亩花生,亩产四百二十四斤,比七七年增产八十三斤,比最高产的一九六六年亩产403斤增产21斤.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总产七百二十三万零九百五十七斤,比一九六六年增加一百七十五万  相似文献   

5.
我县是江苏省花生重点产区之一,历史上就有种植花生的习惯,一般年份播种面积在8万亩左右,大部分种植在黄河故道、盐河沿边及涟西片沙碱土地区,土地瘠薄,施肥水平低,产量低而不稳。近年来,为提高花生单产,增加早果,创造高产典型,更有效的、合理的、经济的施用钾肥,为大面积花生增产开辟新的途径提供科学依据,今年我们在花生重点产区成吉、双河等公社,选用不同品种、土质、施肥水平的田块,对花生施用钾肥进行了多点试验。  相似文献   

6.
我市种植花生的历史较久,但产量起伏较大,不高不稳,到1976年全市花生单产下降到12.5公斤。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花生生产进入了持续稳定发展时期。特别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使花生产量有了突破性的增长。到1984年,全市45.6万亩花生,平均单产达到175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总产达到79.855吨。但是,近两年来,花生单产连续下降,1985年亩产115公斤,1986年下降到105公斤,致使一些农民不愿种花生。据凋查,今年全市群众能够接受的花生种植面积只有21万亩。那么,两年来,花生连续减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今后的出路在那里? 据调查,影响花生产量的原因很多,  相似文献   

7.
花生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解放以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花生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全国花生种植面积到1956年达到3872.5万亩,总产6672.1万担,分别比1949年增加1990.9万亩和4135.7万担。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平均每年出口花生仁31万吨。十年动乱,花生生产受阻,面积、总产下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因地制宜的各种形式的联产责任制的实行,使花生生产得到了很快的恢复。1980年全国花生种植面积恢复到3508.5万亩。距历史最高年的1956年仅差364万亩。由于1980年的全国花生平  相似文献   

8.
花生是山东省的主要油料作物,花生生产的好坏,对整个油脂形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近年来由于蛴螬的发生和猖獗为害,给花生生产带来了很大威胁,据山东省农业厅1976年初步调查,全省发生面积占播种面积的57.7%,前期为害造成缺苗断垄,后期咬食荚果,受害花生一般减产20—30%,重者70—80%,甚至颗粒无收。如胶南县海崖公社海崖大队1976年种花生580亩,其中严重受害的60亩,平均亩产只有59斤,而一亩地却拣蛴螬120斤。1980年莱阳县躬家庄公社共种1.1万亩花生,受害7,000余亩,其中有1,000亩基本绝产。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因蛴螬为害损失荚果达1亿斤以上,严重地影响  相似文献   

9.
花生在四川分部很广,除阿坝等地区外,其余各地市州均有栽培。花生栽培制度也较复杂,在同一地区内,春播、夏播、麦套和豌豆、大麦茬花生均有存在,但多以一年两熟制为主,其中麦茬花生占有很大比重。 四川的气候特点是雨量充沛,但分配失调,其表现是冬干、春旱、夏旱、伏旱和秋涝。而影响花生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因子是五、六月的夏旱,七、八月的伏旱,九月下旬到十月的秋涝。因为在播种出苗期如遇夏旱,容易造成缺苗断垅,在开花下针和幼果发育期如遇伏旱,则开花受精困难,荚果发育受阻,导致严重减产;成  相似文献   

10.
栖霞县寺口公社地处丘岭,历年花生播种面积都在2.3万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43.4%,前几年花生亩产水平在299—396.7斤。1983年推广了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其面积在3300亩,总产达到1120万斤,比上年增加271万斤,是历史上总产最高的一年,一年的实践说明,丘岭地推广花生覆盖地膜,是花生生产上的一项重要技术改革,也是丘岭旱薄地上种花生的一项增产措施。经我们对11个大队19个典型花生地块的测产验收结果,地膜覆盖栽培的花生,平均亩产779.3斤,比对照亩增150斤,为23.6%。任庄科技户于守湖2亩海花1号,单产最高的为1265  相似文献   

11.
花生在我省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本世纪前期进入最兴盛的时期。建国后,我省花生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面积由30多万亩增加到60多万亩,总产由50多万担增加到80多万担,但存在发展速度缓慢、生产不稳定、单产低、栽培技术落后等问题,花生单产和总产均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省人均花生果仅1.5斤,因此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每年需从外地调进大量花生供应市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量更大,如按中等水平衡量,以城市  相似文献   

12.
花生是我省主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五百多万亩,但产量低而不平衡,常年亩产只有一百二、三十斤,而高产单位达四、五百斤,可见,花生增产潜力很大。五十、六十年代在澄海、电白、海康等县曾出现七百斤的花生田块。近年来,又新涌现出一批花生高产典型。一九七七年吴川县振文公社春花生(以下同)五千四百四十七亩,亩产四百零八斤;该公社山东大队二百七十八亩,亩产五百八十六斤,并有四个生产队亩产七百斤,其中肖有明生产队十一亩二分,亩产七百八十斤七两,试验田二亩九分五,亩产八百七十二斤八两半;湛江地区农科所一亩零三厘  相似文献   

13.
惠安县每年种植春花生13万亩左右。春花生适时早播、确保全苗,是夺取丰产的基础。但春花生播种季节,常受低温寒流侵袭,花生播种后,如碰上连续阴雨季节,势必影响花生正常发芽,常常造成烂种缺播不烂种,争取全苗的一项有效增产措施。据调查:1981年螺阳公社溪宅农场试验,3月6日播种的倒种秋繁的种子出苗率达94%,而对照的春种仅68%,且出苗势又弱,迟出苗3天左右;(车冈)川公社更新一队,3月17日播种,面积2.4亩,采用倒种秋繁种子的春花生,一般出苗率都达95%左右,比春种高20—30%。 我县花生倒种留种的几条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花生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结实率和饱果率,为大面积高产稳产开辟新的途径,1973—1974年,我县在花生重点产区成集、梁岔、双河、东风、麻垛、涟淮等六个公社,对花生施用石膏进行了试验示范。1973年我们在成集等公社设置七个试验,十四个处理,试验面积为4.8亩。1974年为了更进一步的研究花生施用石膏  相似文献   

15.
我省自1977年由湛江地区农科所首创花生亩产821.3斤的高产以来,一个探索幅度增加,上升到9块,种植面积共10.386亩,其中两块春花生面积2.122亩,平均亩产又突破900斤,一块是电白县羊角公社爱群大队亩产931.85斤,另一块是电白县大衙公社华楼大队竹仔朗生产队亩产  相似文献   

16.
迁安县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全县共有耕地77.5万亩,历年播种花生面积23万亩左右。为了探讨新的花生增产途径,1981年,我们搞了2.4亩的塑料薄膜覆盖栽培试验获得成功后,1982年在扣庄公社的扣庄大队和东晒甲山大队搞了1000亩花生地膜复盖栽培示范,根据县、社、队联合验收结果,复膜花生平均亩产551.8斤,比不复膜的平均亩产344斤增产207.8斤,增  相似文献   

17.
我们大柳行公社是个山区,六千户,两万六千人,四万四千亩耕地,其中粮田两万二千亩,花生一万九千多亩。过去,我们对花生生产重视不够,抓得不紧,因而花生产量上得不快。一九七五年,我们通过贯彻全国棉、油、糖、麻、烟会议精神,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比较好地处理了粮油关系,以粮带油,以油促粮,粮食大发展,花生大增产。粮食亩产达到一千二百二十斤,比上一年增加二百斤;花生亩产四百二十多斤,比上一年增加一百多斤。  相似文献   

18.
花生是湛江地区主要油料作物,一年春夏秋三造都可种植,面积、总产居广东省首位。1980年全区花生播种124.3万亩,总产19320万斤。 近年来,我区花生生产通过作物布局调整有所发展,主要是部份低产稻田改种花生,培肥了地力,改良了土壤,使春花生由1979年108.9万亩扩大到1981年115.9万亩,其中水旱田花生播种面积由30万亩扩大到38万亩。低产稻田改为花生、水稻或花生、水稻(杂  相似文献   

19.
蛴螬是金龟(虫甲)科幼虫的总称,种类很多,是我区的主要地下害虫,尤以花生产区危害最严重,轻者造成缺苗断垅,严重时颗粒无收,如蓬莱县村里集公社东胜、陈家沟等大队,71年因蛴螬为害使数十亩花生颗粒无收。莱阳县谭格庄公社罗家疃大队,71年四十余亩花生因蛴螬为害,植株成片枯死,结果毁苗改种,严重的影响了花生生产。栖霞县桃村公社南埠大队,有一片二百多亩(土冓)地历年发生蛴螬  相似文献   

20.
花生是河南省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在历史上其面积曾达432万亩,居全国第二位。1959年后,面积逐年减少,尤其在十年动乱中,花生受到的压抑最大,到1976年全省只剩下70万亩左右。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花生种植面积发展很快,1981年已恢复到300多万亩。 随着我省土壤肥力逐件提高,改革种植制度,增加复种指数,控掘生产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就成为一种必然的生产协势。所以油(热节)、棉麻凯 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