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型水库周边因季节性水位变化可形成一定宽度的消落带,其中的土壤对磷的吸持或释放可对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本文以新安江库区消落带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库区消落带土壤磷的吸附容量及其对磷的吸附与释放行为。结果表明,库区内消落带土壤最大磷吸附容量在197.6~659.6 mg·kg-1之间,平均为438.5 mg·kg-1,属于中等磷吸附水平。土壤对磷零吸附时的磷平衡浓度(EPC0)可作为评价土壤磷素向水体释放磷的阈值。当EPC0值大于水体磷浓度时,土壤以释放磷为主导;小于水体磷浓度时,土壤则以固定磷为主。研究土壤的EPC0值在0.009 8~0.55 mg·L-1之间,平均为0.086 mg·L-1,与土壤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在研究设定的溶液磷初始浓度范围(0~0.12 mg·L-1)内,大多数消落带土壤与磷溶液的作用过程为释放-持留交互型,只有个别磷积累较高的土壤属于释放型。消落带被临时农用后,其向水体释放磷的风险明显增加。在目前库区水质状况下,当土壤有效磷超过11 mg·kg-1时,消落带土壤以磷释放型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孔雀绿比色法测定KCl稀盐溶液浸提磷的适宜条件.【方法】利用标准溶液和不同利用方式的土样,比较不同浸提和显色条件对稀盐溶液-孔雀绿法灵敏度和精密度的影响.【结果和结论】浸提适宜条件如下:土水比为1 g土∶20 mL水,震荡时间为0.5 h,浸提剂(氯化钾)浓度为0.02 mol·L-1;显色体系中各溶质适宜的最终浓度为:H2SO40.48 mo1·L-1、钼酸铵0.024 mol·L-1、孔雀绿质量浓度为0.06 g·L-1.缔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20 nm,ρ(P)在0~0.2 m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A=3.894 3C+0.001(R2=0.999**,A为D620 nm,C为磷质量浓度),ρ(P)检出限为0.002 mg·L-1.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高,因此本法适宜于氯化钾稀盐溶液浸提液中磷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红壤和褐土中磷的吸附及其对镉离子吸附-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了红壤和褐土磷的吸附特性,并分析了磷吸附后镉离子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在外源磷浓度0~64mg·L-1范围内,供试土壤磷吸附量均随平衡液中磷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红壤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及吸附反应常数(K)均高于褐土.吸附磷后在镉添加0~5 mg·L-1范围内对镉离子吸附的影响两种土壤表现一致,即镉离子的吸附量随平衡溶液中镉的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二者呈极显著线性相关.但磷吸附量的不同对镉离子的吸附产生一定的影响,表现为低磷抑制、高磷促进镉离子的吸附.当吸附磷的量红壤小于40 mg·kg-1褐土小于37 mg·kg-1时,镉离子的吸附量随磷吸附量的增加而降低,与不施磷处理相比吸附率平均降低了16%和10%左右;当吸附磷的量红壤大于79 mg·kg-1褐土大于70 mg·kg-1时,镉离子的吸附量随磷吸附量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相比吸附率平均升高了11%和6%左右.吸附磷酸根后,在镉离子的吸附量小于10 mg·kg-1时,红壤镉离子的解吸率表现为低磷促进、高磷抑制解吸,而褐土磷的吸附对镉离子解吸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三十烷醇对杏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年生杏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三十烷醇(TA)溶液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杏树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及胞间CO2浓度(Ci)均表现为"双峰"型,Pn、Gs和Tr日平均值表现为1.0mg·L-1>0.5mg·L-1>0.3mg·L-1>0.1mg·L-1>CK>3.0mg·L-1,Ci日平均值则表现为3.0mg·L-1<1.0mg·L-1<0.5mg·L-1<0.3mg·L-1<0.1mg·L-1相似文献   

5.
冻融过程不仅直接影响非生长季节的磷循环,而且频繁冻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将持续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为研究冻融作用对河岸缓冲带土壤磷素迁移的影响,以河岸植被缓冲带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室内模拟冻融环境,探究冻融条件下,土壤对磷素吸附行为,将待测样离心过滤后取一定体积液体测其浓度,分别计算出1,2,3,4,5次冻融循环中土壤对磷的吸附量,绘制等温吸附关系曲线并将吸附数据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进行拟合;并分析在不同含水率、不同深度与冻融周期下,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变化情况,将20 cm和40 cm深度的土壤饱和质量含水率控制为70%、75%、80%,经过5个周期的冻融后,分别测定土壤内的速效磷含量,并探讨磷素在河岸带土壤中发生的吸附和垂向迁移行为。结果表明:在平衡浓度0~30 mg·L-1范围内,土壤对磷的吸附量随着溶液中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磷溶液浓度大于30 mg·L-1时,吸附达到平衡,对速效磷的最大吸附量为714.26 mg·kg-1;随着冻融周期的增加,土壤对速效磷的吸附量逐渐降低,5次冻融结束后的土壤对速...  相似文献   

6.
对甲基苯磺酰氯衍生化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草甘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简单、灵敏的土壤中草甘膦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土壤样品用0.6 mol·L-1 KOH提取,经对甲基苯磺酰氯衍生化后,注入C18柱中分离,用紫外检测器在235 nm波长检测,流动相组成为0.05 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5.5)∶甲醇=65∶35(V∶V).样品中草甘膦浓度在0.5~40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R2=0.9998).草甘膦的最小检出量(LOD)为2×10-10 g,土壤中最低检出浓度(LOQ)为0.02 mg·kg-1,平均回收率及变异系数分别为81.3%~98.3%和0.66%~5.63%.  相似文献   

7.
添加沸石对鸡粪高温堆肥磷钾径流及淋洗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鸡粪与玉米秸秆在露天自然条件下进行好氧堆肥,系统研究了堆肥期间磷钾的径流与淋洗损失及其环境风险,并对比分析了添加沸石对堆肥养分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的损失率小于10%,主要通过径流和淋洗途径损失;钾的损失率在13%~16%之间,添加沸石可以有效减少堆肥期间钾素损失,提高堆肥产品的钾含量;堆肥期间磷钾流失浓度逐渐降低,随时间变化符合线性方程y=a+bt及一级动力学方程y=aebt;径流水中总磷(3.39~21.64mg·L-1)与无机磷(2.05~17.69 mg·L-1)浓度均超出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阈值;与堆肥前相比,单季堆肥可导致3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及6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添加沸石可降低堆肥期间养分淋洗损失.长期露天堆肥对地表水及地下水存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径流池法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玉米地富磷钾矿物有机肥、过磷酸钙处理下地表径流中磷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径流中总磷流失量折合为,富磷钾矿物有机肥0.77kg.hm-2,过磷酸钙1.12kg·hm-2(7次采样,总降雨量415mm)。当降雨量较小(26~37mm)时,施用富磷钾矿物有机肥和过磷酸钙肥料的土壤径流液中,TP质量浓度分别为0.725~1.402mg·L-1和0.677—1.903mg·L-1,每小区平均总磷流失量分别为7.18~37.62mg和7.89—61.49mg,两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当降雨量较大(76—87mm)时,施用富磷钾矿物有机肥和过磷酸钙肥料的土壤径流液中,TP质量浓度分别为0.699—1.238mg·L-1和1.170~2.151mg·L-1,每小区平均总磷流失量分别为139.3—332.3mg和159.4~454.1mg,富磷钾矿物有机肥处理的均低于过磷酸钙处理的,且差异显著。富磷钾矿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径流液中活性磷浓度(0.091~0.359mg·L-1)大于过磷酸钙处理的(0.066—0.327mg·L-1),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在水稻整个生育期每周两次定量灌溉含有高氯酸盐的水,研究了3种浓度的高氯酸盐对水稻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高氯酸盐在水稻-土壤系统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持续分次加入0.1 mg·L-1和50 mg·L-1浓度的高氯酸盐对水稻的株高和分蘖数没有不利的影响.0.1 mg·L-1浓度处理组的SOD、POD酶活...  相似文献   

10.
不同处理对丰水梨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多因素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噻重氮苯基腺(TDZ)和吲哚丁酸(IBA)浓度组合、外植体类型、叶片放置方式、暗培养时间以及乙烯抑制剂AgNO3处理等因素对丰水梨离体叶片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NN69 TDZ 2.0 mg·L-1 IBA 0.1 mg·L-1处理的叶片再生频率和再生芽数分别达到86.7%和2.92,为丰水梨最佳培养基与植物生长物质组合.同一叶片的基部和中部比顶端更容易产生愈伤并再生形成不定芽.叶片远轴面向下接触培养基比近轴面向下利于叶片不定芽再生.AgNO3质量浓度在0.1~1.5 mg·L-1范围内对离体叶片再生有显著促进作用, NN69 TDZ 2.0 mg·L-1 IBA 0.2 mg·L-1 AgNO3 1.0 mg·L-1以及NN69 TDZ 1.5 mg·L-1 IBA 0.3 mg·L-1 AgNO3 0.1 mg·L-1使丰水梨叶片再生频率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