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敏  李红  苏君伟 《食用菌》2009,31(4):36-37
对宾王菇[Lyophyllum fumosurn(Pets.:Fr)Kurnmer]母种培养基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d上宾王菇菌丝生长最好,培养基j、c次之,因此适于母种的生产;培养基m上菌丝生长整齐,但没有出菇和老化现象,适于母种的保存。  相似文献   

2.
宋莹 《食用菌》2013,(6):17-18
研究以宾王菇4号为试验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宾王菇液体摇瓶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牛肉膏、矿质元素为硫酸镁及外源激素为赤霉素(GA);再利用最佳单因子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宾王菇液体摇瓶培养基的最佳配方组合为葡萄糖2.O%,牛肉膏1.O%,硫酸镁0.15%,GA3m∥kg,原种摇瓶培养期为9d,大大缩短了宾王菇固体原种45—60d的生产周期,可为以后规模化生产宾王菇提供优质种源。  相似文献   

3.
杨军  林文  王兴龙 《食用菌》2006,28(1):16-17
在辽宁省彰武县境内,每年夏秋季节,生长着一种味道鲜美的珍稀食用菌,当地农民俗称宾王菇(宾郎菇),查新资料表明,国内外无报道,笔者经四年人工驯化,现已成功人工栽培,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检测鉴定为伞菌目Agaricales,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离褶伞属Lyophyllum的烟色离褶伞,地方名又称宾王菇、宾郎菇,拉丁学名:Lyophyllum fumosum (Pers.:Fr.)Kummer。命名为烟色离褶伞,并认定“未见有驯化培养的报道,在我国属首次驯化成功”。  相似文献   

4.
宾王菇史话     
王兴龙  陈彦 《食用菌》2016,(6):68-70
宾王菇在辽宁省彰武县是著名的野生食用菌,它既不生在深山峡谷,也不长在茂密森林,宾王菇有其自己的特殊生长环境,其主要分布在四合城乡宾图王府附近的通河岸边草炭地上,海拔140~170 m,出菇的区域狭小而固定,形成大小不等的蘑菇圈,沿蘑菇圈可连年发生。因有风味独特,菌肉细腻,数量稀少,当地百姓一直把它视为珍品。清光绪年间,科尔沁左翼前旗扎萨克多罗宾图郡王用此菇招待亲朋好友,春节进京朝见皇帝贺年必以此菇为贡品。宾图郡王为了保护宾王菇资源满足自己的享用,对宾王菇发生的区域采取封禁手段,从光绪年间至民国围封了半个多世纪,宾王菇由此而得名,这种叫法沿袭至今。宾王菇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突出文化背景,深厚的历史底蕴,为进一步弘扬宾王菇文化,突显宾王菇名称的浑厚有容,就需要了解宾图郡王与宾王菇的相关历史,展现宾王菇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宋莹  刘俊杰  刘娜  李红  刘岩岩 《食用菌》2011,33(3):28-28,35
研究对宾王菇原种(也称二级菌种)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筛选,结果是宾王菇菌丝在2%葡萄糖,1%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1%石灰和1%石膏拌匀的麦粒培养基上表现出生长快的优势,菌丝生长速度较为一致,满瓶时间也较为整齐,可作为宾王菇原种生产时的培养基质,研究还发现加入草炭的麦粒培养基虽然平均生长速度稍慢些,但菌丝长势比较壮,菌丝形态较完整,生产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兴龙 《食用菌》2007,29(4):14-15
宾王菇(宾郎菇)拉丁学名Lyohyllum fumosurn(Pers.:Fr)Kurnmer。中文名为烟色离褶伞[1]。宾王菇因生长在宾图王府附近和民间传说而得名。该菇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菌肉细腻,久炖不绵,被当地百姓视为珍品。多年来当地供销社大量收购,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野生资源骤减,部分宾王菇发生地已灭绝,此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为了合理开发保护宾王菇资源,保护草原,恢复植被,为人工驯化栽培研究提供参考。2000年以来,笔者多次到宾王菇发生地进行调查工作,现将初步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晓  张士颖  刘俊杰  李玉 《食用菌》2010,32(3):18-18
宾王菇也称"宾郎菇、一窝鸡",是一种极具市场开发前景的珍稀野生食用菌。研究利用放大镜、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拍照。详细描述了宾王菇的形态特征,进一步明确了其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的碳源、氮源、温度和pH值对宾王菇菌丝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表明宾王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生长温度为23℃,菌丝在pH值5~12均可生长,最适pH为8.  相似文献   

9.
王兴龙  陈彦 《食用菌》2012,(1):42-42,44
宾王菇(宾郎菇)拉丁学名:Lyophyllum fumosum(Pers:Fr.)Kummer,中文名为烟色离褶伞。此菇因气味香浓,口感特佳,人们称为珍品中的上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彰武县草炭资源丰富,还盛产水稻、玉米,每年都有大量的剩余秸杆,加上该地区自然气温适宜,春、秋季节昼夜温差大,为栽培宾王菇提供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12个宾王菇菌株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考查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2个宾王菇菌株共检测出11种酶带类型,菌株间酯酶同工酶谱带分布呈多样性,同一个取样地区菌株间谱带相似,利用DP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Jaccard距离0.76为切割点将供试菌株聚为3类.结果表明:阜新地区宾王菇菌株遗传资源丰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2021,(5)
介绍大棚吊袋两头出菇栽培宾王菇技术,该技术对空间利用率高,管理方便,采收宾王菇子实体商品性状好。  相似文献   

12.
宋莹  刘岩岩  刘刚 《食药用菌》2013,(5):293-294
<正>食用菌母种质量的差异对出菇的时间、品质和产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宾王菇(烟色离褶伞)、大球盖、香菇、虫草、滑菇等几个食用菌品种的母种传统接种方法通常是采用接种针挑取高粱米粒大小菌块接于斜面琼脂培养基上,然后  相似文献   

13.
宾王菇原产在彰武县四合城乡通河两岸,相传成吉思汗的二弟第十七代嫡孙宾图郡王经常派人采集和重金收购此蘑,用以招待亲朋好友以及到京城送礼.由于此蘑生长在彰武县养息牧河源头,四合城域内,又是在宾图郡王居住的辖区,风味独特,且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被当地百姓视为珍品,且数量稀少,当地百姓自然把这种生长在草炭地上,菌盖烟色、白体、群生、实心、有弹性的蘑菇称为宾王蘑菇,此叫法一直沿袭至今.  相似文献   

14.
以袋栽平菇为试验材料,研究输液式补水方法对平菇产量、单丛重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袋栽平菇通过输液式补水处理后总产量增加。补水处理从4潮菇开始产量明显增加,其中以第1潮菇采收后补水10min/d的增产效果最好,达到18.5%。(2)输液式补水处理后,从第4潮菇开始可明显提高单丛菇重,但各处理间单丛菇重的差异不明显。在平菇的采收后期,通过输液式补水所产出菇的感官品质明显较对照(不补水)好。(3)每天对平菇茵袋直接输入10mL的水分即能提高平菇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李红  张敏  刘俊杰 《食用菌》2010,32(1):37-38,46
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宾王5菌株培养基配方的最佳碳源、最佳氮源、最佳无机盐、最佳pH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了该菌株的母种培养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宾王5菌株母种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葡萄糖1.0%,蛋白胨0.3%,硫酸镁0.15%,pH7。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在工厂化可控环境下香菇菌棒转色阶段,环境CO2体积分数对香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香菇菌棒刺孔增氧后,分别在3种CO2体积分数(对照CK:0.2%~0.3%、T1:0.4%~0.5%、T2:0.7%~0.8%)的条件下培养出菇(菌龄90 d出菇),统计菇蕾数、产量,测定菇品质。结果:与CK比较,T1、T2条件下培养出菇,第1潮菇蕾数及产量显著下降,第2潮菇蕾数及产量则显著上升,第3潮均无显著差异;3潮菇总蕾数、单菇重及总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与CK相比,T1和T2的A级菇比例分别下降7.44%、22.05%,B级菇比例分别提高1.17%、5.23%,A+B级菇总和比例分别下降2.65%、6.87%,C级菇比例分别提高15.50%、3.40%。结论:香菇转色阶段可控制菇房CO2体积分数在0.4%~0.5%,此条件既可保证香菇产量及品质,又能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7.
关良洲 《食用菌》2007,29(2):55-55
香菇:花菇(剪柄),60~65,稍降;花菇(带柄),56~58,稍降;厚菇一级,52~55,稍降;厚菇二级,48~50,持平;板菇,40~42,持平;菇丁,30~32,持平:菇柄,2.8~3.4,持平;黑木耳,50~58,持平;野生灵芝,40~45,持平;猪苓,55~65,持平;天麻特级,60~80,持平;天麻统货,42~45,稍涨;白灵菇,8.0~9.5。  相似文献   

18.
对双孢蘑菇侵染性病害防治中的5种化学药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药剂喷施培养料和喷施覆土均有一定的防病作用,但施用时期不同、浓度不同效果差异较大。喷施培养料以50%多菌灵·硫可湿性粉剂1:(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2400倍液、30%百·福可湿性粉剂1:2000倍液,菌丝生长健壮、防病效果好、出菇早、出菇整齐、产量高,产量较喷施清水的对照提高2.4%~12.2%;喷施覆土以30%百·福可湿性粉剂1:(1600~2400)倍液、70%福·甲硫·硫可湿性粉剂l:(1500。2000)倍液,茵丝生长健壮、防病效果好、出菇早、出菇整齐、产量高,产量较对照提高31.6%~48.7%。  相似文献   

19.
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鉴定.确定了成宁市夏季主要存在稀褶黑菇(Russula nigricans)、黑紫红菇(Russula atropurpurea)、绿菇(Russula virescens)、梨菇(Russula cyanoxantha)、正红菇(Russula vinosa)、毒红菇(Russula emetica)、红菇(Russula lepida)和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等8种野生蘑菇.其中引起误食中毒的毒蘑菇为毒红菇、稀褶黑菇2种。作者分析了导致蘑菇误食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林原  陈剑 《食用菌》2011,(4):15-17
通过对46个不同草菇菌株室内网床层架式草粪料栽培试验,经菌丝培养、萌发、出菇性状以及产量等方面测评,结果表明:供试菌株V0084(46号)、V0022(7号)、V0024(11号)、V0051(29号)、V00520(42号)生物学转化率较高,出菇期长,适应25℃左右中温,适宜在福州市进行以稻草牛粪为培养料的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