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商薯19和莆薯53是临沂市农科院引进筛选出的优良粮菜兼用型甘薯新品种。通过挖株栽培试验,明确了其茎叶生长动态和块根形成变化规律,为制定高产栽培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薯绿1号品种产量高、口感佳、适应性强,适宜在东阳市种植。为促进薯绿1号的推广应用,介绍了其品种特性及相关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培育壮苗、整地作畦、扦插、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甘薯新品种莆薯41的选育与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莆薯41经杂交选育、抗病性鉴定、省品种区试和生产示范等,表现迟熟、高产、中优质、高抗蔓割病兼抗薯瘟病等。我省各地生产利用,一般早薯每667m^2产鲜薯3500-4000kg,高产可达5000kg,晚薯产鲜薯2500-4000kg,较当家种金山57增产20%,重病区增产更显著。晒干率25%-26%,出粉率11%-12%,煮食味软甜,适口性好,薯干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5.
菜用型甘薯的茎蔓嫩尖是一种美味营养兼具的绿色保健蔬菜,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现就菜用型甘薯的栽培技术从品种选择、选地整畦、密植早插、合理施肥、温光调控、采摘修剪、越冬贮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茎尖菜用甘薯新品种湘菜薯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菜薯2号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于2009年以湘薯18集团杂交获得种子,再逐级选育而成,2016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湘菜薯2号茎尖无茸毛,烫后颜色翠绿,微甜略有清香,带滑腻感。国家区试茎尖平均产量36 648.75 kg/hm~2,比对照福7-6增产9.4%。栽培时注意,栽插密度以180 000株/hm~2为宜,加强田间管理,插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培土、防治病虫害,适时追施肥料。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甘薯新品种莆薯14号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培育无病壮苗、栽植、起畦、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内容,以期为甘薯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菜用甘薯以收获茎尖以下10厘米茎叶供食用,营养价值高,市场潜力大。据徐州甘薯研究中心试验,6月10日至10月下旬栽插于塑料大棚内,整个生长季节全部覆盖塑料薄膜,20天后开始采摘,每亩日采摘量可达10—15公斤,每亩采摘总量达5000公斤以上,亩产值1.3万元。  相似文献   

10.
宁菜薯3号系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福薯18作母本进行开放授粉,从杂种实生苗中选育的优质高产菜用甘薯品种,经多年、多点异地鉴定后定名。介绍了宁菜薯3号的选育过程、产量、食味评分、农艺性状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垄畦和平畦两种栽植方式对叶菜型甘薯品种"莆薯53"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畦栽植和平畦栽植平均每667 m2蔓尖产量可达2 093.83 kg和2 227.54 kg;栽后80 d左右,蔓尖日产量达最大值。蔓尖采摘6次后,垄畦栽植和平畦栽植每667 m2块根产量分别达959.33 kg和534.02 kg。  相似文献   

12.
莆薯503是由福建大南伏与美国L-4-5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甘薯新品种.其"丰、优、抗"目标性状综合表现较好.营养丰富,薯肉桔黄色,烘干率31.5%~32.8%,出粉率15.4%~16.8%,可溶性糖5.57%,胡萝卜素31.5 mg·kg-1,维生素C 206.0 mg·kg-1,蛋白质3.67%(干样).煮食质松味香甜,食用品质优于福建食用当家种新种花.食品加工性状优良.福建省食用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和各地生产示范,一般每公顷鲜薯产量30~37.5 t,高产达45 t以上.抗蔓刈病、疮痂病,萌芽性好,薯形美观,商品率高.以优质食用或食品加工原料品种生产利用,综合开发,产业化示范运作,增效极为显薯.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甘薯栽培技术粗放、品种退化单一、滥用化肥和化学农药,造成重金属、亚硝酸盐、农药残留等严重超标的问题,从栽培环境选择、专用型品种筛选,以及甘薯专用肥、生物农药和生态调节技术等进行多年研究,优选关键技术组装配套,形成图文并茂的甘薯绿色栽培技术模式图。按图栽培,可有效地协调甘薯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关系、提高甘薯单位面积产量、商品性和改善品质,生产出达到绿色食品要求的鲜薯,并为地瓜干加工提供绿色原料薯,促进甘薯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3年甘薯叶菜型品种国家区试福建试点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新选育的叶菜型甘薯品种进行鉴定,加速新品种跨省区推广应用,根据2003年全国甘薯区试会议安排,4个叶菜型品种参加全国区试,以台农71为对照。福建试点由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承担,现将试验结果小结于下。  相似文献   

15.
淀粉用甘薯新品种“孙薯1号”是采用系统选育法选育成功的。1998年以来,经过育繁、示范、推广,并请省、市有关专家田间测产验收,通过了专家技术鉴定。2004年被科技部评审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目前已推广3.73×104hm2。  相似文献   

16.
饲食兼用型甘薯新品种鄂薯 4号作食用品种收薯块的最迟栽插期为 6月 14日 ,最佳密度为 5 2 5万株·hm 2 ;作饲用品种刈割茎叶 ,以间隔 2周刈割 2 /4茎叶 ,其生物学总产量最高 ,间隔 4周刈割 4 /4茎叶 ,其地上部茎叶产量与蛋白质总产最高。  相似文献   

17.
华南甘薯新育成品种性状综合评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甘薯新品种在闽南地区的适应性并探讨出一种比较适宜的品种评估方法,对华南薯区新育成的11个甘薯品种地行了品比试验,并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加权关联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性状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结果表明,金山25、福薯2号和泉薯723比较适应闽南地区的生产条件;灰色加权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估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8.
多用型甘薯新品种济薯2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薯21号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CHGU1.002作母本,PC94-1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多用型甘薯新品种。全国各地试验结果表明:济薯21号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病、适应性广泛、增产潜力大等特点,既可用作鲜食品种,又可用作淀粉加工及燃料乙醇生产专用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19.
菜用甘薯品种的筛选及其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过品种筛选试验和不同种植密度栽培的研究结果表明,福薯7-6茎尖绒毛少、食味爽口清甜、不苦涩、口感好、专用种植产量高,优于对照种台农71,可作为专用采摘茎叶利用;种植密度不同,其茎叶产量差异较大,以27万株·h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