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抗旱鉴定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综合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抗旱性是玉米在水分胁迫环境下,体内细胞在结构、生理及生物化学发生一系列适应性改变后,最终在植株形态和产量上的集中表现,因而在干旱条件下,根据冠比,植株高度、叶片大小、叶着生姿态,叶片及叶片的蜡、角质层厚度,雄穗大小和ASI等形态特征;叶水势、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细胞内SOD、POD、CAT、LOX、PEPcase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V-C、GSH和Pro的变化,均可作为玉米抗旱性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玉米茎基腐病病原菌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茎基腐病乃世界性玉米病害,自70年代以来我国春、夏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为害。据各地调查,一般年份发病率10%—20%,严重地块可达50%以上。该病主要在玉米灌浆—成熟期发病,从而引起玉米植株的根部及茎基部腐烂、变软,叶片青枯,果穗下垂,导致植株早死,籽粒松瘪,产量严重下降,是我国目前玉米生产上急待研究解决的主要病害之一。作者自1988—1991年从全省各玉米主产区,采集了大量的病  相似文献   

3.
冀北玉米大斑病发生条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斑病又名玉米条斑病、玉米煤纹病、玉米斑病、玉米枯叶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苞叶,是北方春玉米产区主要病害之一,几乎年年都有发生. 近年承德地区种植的豫玉22号等玉米品种发病较重,植株发病率100%,减产达30%.  相似文献   

4.
田间调查了桃蛀螟卵在玉米植株上的空间分布,发现桃蛀螟卵主要产于叶片正面基部附近(叶鞘顶端和叶腋),其次在叶鞘和雌穗苞叶上,花丝和叶片其他位置卵量最少。桃蛀螟卵主要分布于玉米植株中上部,雌穗节上1~2节(倒6节和倒7节)卵量最大。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天水市发现玉米霜霉病1996年8月下旬,我市在北道区马跑泉乡,胡王村六队的667m2玉米地里发现了玉米霜霉病。玉米品种为中单二号和掖单十三号。发病率为18%~19%。危害症状是:花器变成叶片状,雄穗全部变形,成一堆叶状结构,雌穗顶部丛生小叶,果...  相似文献   

6.
富钾区旱作农田施钾对玉米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钾素含量的旱作土壤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施用施钾肥对玉米吸钾量,吸氮量,株高,植株干重,叶片内渗透物质的累积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含量高低对玉米的生长有强烈的影响,但和钾肥后明显地促进了玉米地上部分的生长,改善了玉米氮钾营养状况和叶片内渗透调节物质的累积,提高了玉米的抗旱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管侧沟茧蜂Microplitis tuberculifer寄生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在玉米植株上分布位置的影响及相关机理,采用生物学观察法在温室和实验室内监测了被寄生与未被寄生的粘虫幼虫在玉米活体植株和离体叶片上的分布及管侧沟茧蜂结茧位置的变化。结果表明,被管侧沟茧蜂寄生的粘虫幼虫在玉米叶片背面的平均分布比例为36.29%,显著高于未被寄生粘虫的14.60%;寄生后第8天开始,被寄生粘虫在黄色叶片上的分布比例显著高于未被寄生粘虫;非滞育和滞育条件下,管侧沟茧蜂在玉米植株黄色叶片上的平均结茧数目分别为19.3个和15.3个,显著高于绿叶上的6.5个和4.7个及土面上的0.8个和0.7个,选择性试验发现湿度在结茧位置的选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管侧沟茧蜂可以通过调控寄主粘虫在玉米植株上的分布位置协助其找到合适的结茧位置。  相似文献   

8.
1998年阳泉市首次发现玉米疯顶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8月在盂县牛村镇和仙人乡,郊区舁乡发现1种新的玉米病害。根据有关专家鉴定,此病为玉米疯顶病。这种病害在山西省尚未见报道。疯顶病的典型症状为植株疯长,株高超过正常株50cm左右,无正常雄穗和雌穗。玉米感病后,苗期分孽增长,叶片色浅,扭典或卷成筒状不能分开。成株期被害后,雄穗增生畸型,长出许多小叶,这些变态叶状花序呈疯顶状,故称疯顶病。雌穗(果穗)受侵染后,发育不良,不抽花丝,顶部上生小叶片,不结实,病株颗粒无收,对产量影响很大。经调查,阳泉市在这些地区发生玉米疯顶病8.7hm2。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9.
玉米灰斑病抗性鉴定技术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玉米灰斑病菌孢子产生、病菌接种和寄主抗病性测定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玉米叶粉碳酸钙琼脂和玉米叶粉琼脂两种培养基,温度24~25℃,培养5天,病菌可大量产生分生孢子;于植株喇叭口期,用注射器将病菌孢子悬浮液注射于植株喇叭口中,获得了理想的发病效果;对20个玉米自交系注射接种鉴定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间抗病性差异明显,但未发现免疫自交系。  相似文献   

10.
德州市玉米粗缩病发生严重德州市玉米田1993年普遍发生玉米粗缩病,春玉米较夏玉米发病重。一般为10%左右,严重地块发病率达95%以上。苗期感病,病株株高80—90厘米,节间极短,叶片叠罗在一起,叶色浓绿,病株早期即干枯死亡;中期感病,病株下半部茎节节...  相似文献   

11.
选用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GPR)菌剂BBS处理玉米幼苗,研究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相关生理特性及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15 d后,BBS处理组玉米幼苗的萎蔫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处理组植株叶片MDA含量仅为对照组的74.35%,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3.39倍和1.07倍;处理组植株叶片ZmP5CS1的表达水平及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BS处理组植株叶片在干旱胁迫过程中一直保持较低的H_2O_2含量。研究得出,BBS处理能够有效减缓干旱胁迫对玉米幼苗造成的伤害,进而加速正常浇水后的恢复。处理组植株叶片NCED1和ZmDREB2.7的高水平表达也表明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与BBS的互作过程可能有依赖ABA信号途径及不依赖ABA信号途径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2.
水分胁迫条件下接种菌根对玉米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条件下接种菌根对玉米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养分吸收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干旱使植株地上部及根系的生长量比对照显著下降,植株的形态发育受到抑制;接种VA菌根菌的植株体内磷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提高了土壤磷的有效利用率。接种菌根减轻了水分胁迫对植株生长的抑制程度,提高了植株叶片光合强度,增加了干物质积累。试验结果表明,菌根可以改善植株的水分状况,使叶片相对含水量增加,复水试验表明菌根植物比非菌根植林从干旱逆境中恢复水分的速度要快得多,同时也提高了植株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襄南地区大量发展春玉米生产,种植面积千余公顷,玉米长势青绿,成为成片相连的绿色基地,为第二代粘虫发生提供了丰富的食料。6月上中旬春玉米抽雄授粉期,正处第2代粘虫盛蛾期和盛卵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暴发性的食害花丝、影响授粉,植株中部玉米叶片食成疙瘩残破、甚至部分叶片枯死,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的供应。危害株率100%,百株幼虫200~600头,多的达1000头以上,单株虫量最高达15~20头。晚上幼虫出动食害果穗花丝,嫩蕊、籽粒、叶片,白天多数幼虫躲藏在果穗花丝、嫩蕊、苞叶、叶鞘等里面,甚至白天部…  相似文献   

14.
玉米锈病在郧县大面积严重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 ,郧县南化、白桑、黄柿、大柳等乡镇大面积发生了玉米锈病。发生面积 2 50 0 hm2 ,严重影响玉米后期籽粒灌浆而减产。玉米锈病在郧县大面积严重发生 ,这在郧县植保历史资料中尚无记载 ,尚属首次发现。6月 2 3日我们在南化镇鲍鱼村一组发现玉米锈病中心病株 ,8月下旬我们在白桑镇石门榄村三组发现玉米锈病已呈发展蔓延态势 ,9月上旬出现严重为害。玉米锈病症状 :主要侵害叶片 ,严重时果穗苞叶和雄花上也可发生。植株中上部叶片发病重 ,最初在叶片正面散生或聚生不明显的淡黄色小点 ,以后突起 ,并扩展为圆形至长圆形 ,黄褐色或褐色 ,周围…  相似文献   

15.
山樱花(Prunus campanulata)是原产于台湾的一种观赏植物。2005年春,在台湾台中县东势镇的公园里1~3a生的山樱花上发现严重病害。被侵染的植株最初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的病斑,之后变为深褐色,  相似文献   

16.
1984—1987年,通过人工模拟产量损失试验和黄地老虎幼虫三龄前在玉米叶片上的蛀孔株与枯心株的关系调查,提出以玉米植株定苗期虫孔株率确定防治指标。即玉米定苗前10天,植株叶片上出现的虫孔株率超过11.33%时进行防治。此法经在1987、1988年大田生产中验证较原防治指标法亩节约药费5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应用无人机在3个飞行高度对玉米抽穗期的玉米螟的进行防治,测定了玉米植株上的雾滴覆盖密度、雾滴分布均匀度、雾滴粒径、雾滴谱宽度、喷雾沉积量、沉积量分布均匀度等作业质量指标,分析了雾滴在其植株顶部及中、下部的沉积效果,评估了雾滴在植株中的穿透性,研究了作业质量指标与防治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人机飞行高度在距玉米植...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评价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的田间为害水平,采用5级法调查草地贪夜蛾在玉米植株上的为害程度,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分析5级法与其他分级法评估结果之间的关系,并评估该方法在田间药效评价试验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采用叶片5级法与Williams 9级法评估的虫情指数之间、植株5级法与Davis 9级法评估的受害等级之间以及叶片5级法评估的虫情指数与植株5级法评估的受害等级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表明5级法可用于田间草地贪夜蛾为害水平的评价。植株受害程度较低时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出现频次较高,植株受害程度高时高龄幼虫的出现频次较高。不管是在未施药小区还是施药小区,采用叶片5级法调查的小区玉米倒一叶和倒二叶的平均受害等级及基于上部4片叶片的平均虫情指数均与小区总虫量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采用植株5级法调查的小区玉米植株整体平均受害等级与小区总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基于5级法调查的玉米倒一叶、倒二叶、植株整体平均受害等级推算的农药田间防治效果与基于虫量法推算的防治效果接近,说明5级法能用于评价农药的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玉米粗缩病是乳山市玉米上的常发性病害。2005年该病在乳山市春玉米上发生严重,绝大多数发病植株未能抽穗结实,是近30a来发生最重的年份。为搞好对该病的防治,现将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们在全南县畜牧场、中寨、斜溪、大吉山矿农场等桔园发现一种柑桔新病害,三年内毁树一千余株,对柑桔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植株发病多从顶部叶片开始,尔后迅速向下部树冠叶片扩展,病叶向内纵卷,呈失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