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与产品     
我国抗虫转基因小麦育种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863计划”课题“转基因抗虫小麦”育种日前获得专家鉴定,标志着我国转基因小麦育种取得突破。蚜虫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特别是在我国东部小麦主产区。蚜虫在取食时分泌一种粘液,会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其刺吸式口器刺入叶片  相似文献   

2.
科技与产品     
<正>我国抗虫转基因小麦育种有突破国家863计划课题"转基因抗虫小麦育种"日前通过专家鉴定,标志着我国转基因小麦育种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3.
蚜虫诱导的小麦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蚜虫是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而且能传播多种病毒病(包括大麦黄矮病毒),最终导致小麦严重减产.防治虫害对小麦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依靠化学杀虫剂防治虫害,不但费用较高而且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同时还会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传统小麦抗虫育种周期长、见效慢.转基因技术为培育抗虫小麦提供了一条快捷、高效的方法.然而在长期选择压下,害虫对转基因作物产生抗性已成为制约抗虫作物推广应用的现实因素[1].如何防止或延缓害虫产生抗性,已经成为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的另一重要研究内容.在目前的抗虫转基因植物中,使用最多的是组成型表达的启动子,它使抗虫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全周期以及各种组织中都表达.这种长期的选择压,无疑会大大提高害虫对转基因植物产生抗性的几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已经开始重视使用组织特异性启动子[2]和诱导型启动子[3],使抗虫基因只在特定部位、特定时间或者只在植物受到害虫侵害时进行表达.这样就减少了害虫处于选择压下的时间,从而可以延迟或阻止害虫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丰富可利用的植物凝集素基因,获得具有较高抗蚜水平的小麦新种质,采用"Gene Shuffling"策略人工合成中国水仙凝集素基因(s NTL),并转化小麦以分析其抗蚜效果。结果表明:根据小麦遗传密码偏好性人工合成了植物凝集素s NTL基因,并构建了s NTL表达载体;用基因枪转化小麦品种中优9507和丰优6号的幼胚愈伤组织,经PPT筛选和分化后,获得T0植株,对T0植株进行PCR筛选而获得阳性植株28株。并经过连续PCR检测,表明s NTL基因已经初步与小麦基因组进行整合并且能够稳定表达。对T2转基因株系进行室内离体叶片抗虫效果分析,结果表明,转s NTL株系使蚜虫致死率达到53.1%~59.4%,其中转基因株系zy9-4的蚜虫致死率最高,比其对照品种中优9507高24.8%,同时其蚜虫增长率最小为22.1%,比对照品种中优9507低了约49.6%;转基因株系fy4-2使蚜虫致死率比对照(丰优6号)高约14.1%,而其蚜虫增长率比对照降低达到33.4%。对T3转基因株系田间鉴定结果显示,同对照中优9507相比,zy9-4、zy9-8单分蘖蚜虫发生量分别降低51.4%,45.1%,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fy4-2、fy4-4与对照丰优6号相比,单分蘖蚜虫发生量降低水平分别为58.7%,76.9%。综合室内与田间抗虫鉴定结果证明,利用人工合成的s NTL基因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抗蚜性。  相似文献   

5.
贾玲 《种子科技》2023,(17):11-14
受气候复杂多变的影响,小麦生长期间干旱胁迫成为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小麦抗旱性非常必要。目前,已鉴定出一部分与小麦抗旱性相关并可以提高产量的基因,但与水稻、玉米和其他粮食作物相比,对抗旱转基因小麦的开发研究较少。文章重点关注小麦耐旱性的评价标准以及转基因小麦品种在提高抗旱性方面的进展,讨论了当前在转基因小麦方面取得的一些成就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小麦抗旱性基因工程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小麦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奚亚军  路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3):55-57,108
近年来,利用植物转基因技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病虫和抗逆能力,在生产上已卓见成效,小麦是重要的农作物,其转基因技术更是深受关注,概述了小麦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转基因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作物育种信息》2005,(8):22-23
我国抗虫转基因水稻规模化育种技术已趋成熟,只要政策允许,随时可以进入品种审定程序。福建省科技厅组织对两个转基因水稻研究课题进行了验收;专家认为,课题组储备了丰富的水稻抗虫转基因产品与技术,建立了规模化转基因水稻育种体系,为我国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国是世界上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最成功的国家,据预测,转基因水稻最有可能成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地位的农业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抗虫小麦中sgna基因的遗传分析及抗虫性鉴定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基因枪介导将抗蚜虫的sgna基因导入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栽培品种扬麦158,得到了6棵转基因植株。PCR和RT-PCR检测分别证实了sgna基因的整合和表达。通过分析转基因植株的T1代和T2代,发现sgna基因的遗传并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抗蚜虫鉴定试验证明含有sgna基因的植株对蚜虫有明显的抗性,转基因植株可以显著降低蚜虫  相似文献   

9.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及其在棉花品质改良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和基因枪法是植物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这些转化方法在植物基因工程育种和基因改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遗传转化方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棉花抗虫、抗病和品质改良育种实践,并获得了抗虫、抗病等性状良好的转基因植株,有些已经进入商品化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重点综述了这3种应用较广的遗传转化方法及其在棉花抗虫、抗病和品质改良育种中的应用,并讨论了我国转基因棉花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在我国水稻及粮食生产中占有突出地位,基因工程可在杂交水稻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杂交水稻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应将优质,抗虫和抗病作为当前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重点,同时,提出基因工程育种与常规育种紧密结合,优质基因工程着重改良保持系及聚合转基因等策略,以培育出超高产优质抗病虫转基因聚合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1.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地位仅次于水稻。在小麦生产发展的进程中,小麦育种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仅小麦品种改良就可使小麦增产40%左右,本文对国内外小麦育种科学的历史进行了简单回顾。浅析了小麦育种各发展时期的主要成就和学术思想。明确了小麦育种与小麦遗传理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并对小麦育种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技术及在小麦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从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的发育及分子证据的提出出发,详细介绍了转化的作用机理和操作技术,提出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转基因技术,并以变异频率高,性状变异广泛,类型丰富,稳定快,一次导入片段多及低成本等优点而受到科研工作者的亲睐;其次,就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技术在小麦分子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指出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技术在小麦品质创新及分子育种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品质改良育种和抗性育种方面,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选育出了一系列新品系,如春小麦89122,丰富了品质资源;最后,就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小麦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种植面积53.33万hm2左右。因“N”肥用量增加,小麦种植密度的提高,小麦病虫害日趋严重,主要有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和蚜虫等,尤以白粉病、蚜虫发生面广、危害重,小麦病虫常年发生面积约40万hm2,一般减产1...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小麦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小麦转基因育种研究发展迅速,并成为常规育种的有效补充。分析了各类转基因方法在小麦遗传转化中的应用情况,综述了中国小麦转基因分子育种的发展及现状,主要包括小麦抗病虫、品质改良以及耐非生物逆境胁迫等方面的转基因研究,并分析了目前小麦转基因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稻基因研究又获两项重大成果中国水稻抗虫基因和规模化转基因水稻育种体系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由福建省农科院农业遗传工程重点实验室主持,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完成的福建省科技重大项目“水稻抗虫基因工程育种研究”和“规模化转基因水稻育种体系关键技术研究”,近日通过了国家“863”专家组的验收。  相似文献   

16.
最近,山东农业大学用小麦品质性状基因改良淀粉品质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和分子辅助育种技术,获得了糯小麦转基因材料和3个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糯性(低直链淀粉)小麦新品系。  相似文献   

17.
《种子世界》2007,(2):44-44
我国小麦遗传育种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国采用传统育种技术已育成小麦新品种2000多个,为我国小麦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1高科技对育种的影响 1.1转基因技术 20世纪90年代,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转基因技术,将毫无疑问地成为未来植物育种手段.常规育种在大多数主要作物上已完成历史使命,新的突破将很难出现.有了转基因技术,我们将能获得常规育种不可能实现的成果.自1983年首例转基因作物(GMC)问世以来,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迅速增加,1996~1999年全球种植面积由170万hm2增加到3 990万hm2.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深刻地影响到农业生产方式和效益,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恶化、资源匮乏、效益衰减等问题方面显示了巨大作用.中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早已把转基因技术列在其八大领域之生物技术领域,并已取得很大成绩,如Bt抗虫基因获得国家专利,3个抗虫棉新品种通过审定,抗蚜虫和抗病转基因棉花研究取得突破等.  相似文献   

19.
从北海道小麦育种事业的背景,小麦品种的演变,小麦主要育种成果及特征特性和今后的育种方向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日本北海道小麦育种的状况及生产概况。  相似文献   

20.
虫害是影响棉花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防治棉花虫害最有效的措施是种植抗虫棉花新品种。美国利用生物技术合成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基因&并导入棉花获得转基因抗虫棉植株,因其抗虫性能够稳定遗传,进而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花新品种,使美国成为第一个拥有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我国谢道昕、郭三堆等将Bt和Bt+CpTI(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杀虫基因导入棉花并成功应用于棉花育种,陆续培育出一批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使我国成为第二个自主成功研制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我国抗虫育种研究己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