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的历史久远,茶文化覆盖全国,传播全球。中华民族在茶的发现、培植、制作、品饮和茶文化的创造上,为人类文明留下了灿烂的一章,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茶文化是一项具有实践性、创造性和体现主体精神的事业。单纯的茶叶生产经营和单一的品饮功能,不可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茶文化。只有赋予茶以审美上的意义,将茶饮从解渴疗疾的日常生活层面,上升到精神寄托的高度,体现一种特定的文化心理,包含着一种特定的文化意蕴,这样,茶文化才能得以产生和发展。茶引自神农,发乎陆羽,延…  相似文献   

2.
论发展中华茶文化浙江农业大学黄志根中华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我国改革开放后,经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茶文化热兴起。并成为茶叶科学中的重要分支。今天的中华茶文化已在为发展行业经济、地区经济服务,并开始深入到日常生活之中,但作为一门学科,很有必要从理论上加以...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陈德利王家缙特约记者姚希凯)2008年2月25日,泉州市茶文化研究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在泉州世贸大酒店隆重召开.泉州市政协主席林荣取,市政府副市长洪泽生,市政协副主席陈立德,泉州军分区政委向贤彪,江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员、《农业考古》杂志社主编陈文华,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省茶叶学会副会长、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杨江帆,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姚信恩,福建省文化厅原副厅长、泉州市诗词学会会长庄晏成,香港茶人协会副会长施世筑等领导和专家以及会员30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茶艺·茶道·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许多有关茶文化的概念存在一些分歧、模糊甚至混乱的现象,如到底什么是茶文化问题,什么是茶道问题,什么是茶艺问题,茶道和茶艺的关系问题,都存在误区,没有统一的认识,需要加以探讨,以求得共识。在讨论茶文化问题之前,必须先弄清什么是文化。按文化学的定义,目前通常使用的文化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都属于文化的范畴。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  相似文献   

5.
日本茶道与唐宋茶文化法门寺博物馆张高举中国是茶叶之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叶在古代曾与中国丝绸、瓷器齐名,历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明珠”。目前全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茶、产茶,饮茶之风遍及全球,茶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中消费最多、消费面最广、最受人...  相似文献   

6.
茶道与茶宴     
按照道家的说法“道寓于术。行术即是演道。”如是,凡是用一定的技术或方法,完成某一事务,此操作过程就称为某道。例如,武术界把徒手克敌制胜的技术就叫做“空手道”,商界把发财致富的方法叫“生财之道”。当时有人把陆羽煮取茶水的技术或方法称之为“茶道”。但是陆羽自己从来未提“茶道”。开始就称之为“茶经”。由于当时煮取茶水的手续较繁琐,人若欲一饮茶时就请熟悉此道的人煎煮,并现场观摩,所以唐朝有位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到临淮,即召茶人常伯熊煮茶。常氏头蒙儒冠,身穿黄服,潇洒地演示了陆羽的煮茶方法,捧上香茗,李…  相似文献   

7.
星海 《农业考古》2001,(2):88-90
一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脚步 ,就在新世纪第一个“五一”旅游黄金周到来之际 ,陕西省农业厅为了加快茶叶生产与发展 ,促进茶业的对外交流 ,培育陕西茶叶市场 ,果断做出决定 ,在古城西安工业展览馆特地举办“2 0 0 1.中国 .陕西首届茶业博览会”。通知邀请函发出后 ,由于省农业厅分管领导十分重视 ,加之承办和协办单位及企业的努力 ,从 5月 1日至5日 ,先后有 39家茶叶企业参加展销 ,日销茶量 5 0万元。同时会上也以弘扬盛唐茶文化、促进陕西茶发展为主题展开了 3次研讨与交流 ,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认识。此时 ,正值旅游的黄金季节 ,也是茶叶销售的…  相似文献   

8.
各位领导、来宾、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泉州市茶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首先,谨让我代表研究会首届理事会向到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和学术界、企业界、文化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茶文化丰富多彩、意境优美、雅俗共赏,在世界范围里独树一帜,是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修养的一面镜子。黄志根同志编著的《中华茶文化》一书即将出版,作者索序于我,我对于茶文化毫无研究,勉强以一个爱茶者的身份,就茶的起源、历史和文化谈一点外行话,作为对本书首次问世的致贺。研究茶的人常据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这句话,陆羽的根据来自《神农食经》,而神农氏通常又定作五千年前,于是茶在五千年前即已有栽培的推论就这样定下来。在陆羽那个时候说神农氏发明饮茶是可以理解的,到今天还这样“一脉相承”,就不…  相似文献   

10.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4,(4):97-102
中国是茶道的发源地。“茶道”一词首见于中唐,是中国茶人的发明。中华茶道萌于晋,兴于唐,继于宋,盛于明,衰于近代。近现代,中华茶道幽而不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华茶道重又走上复兴之路。然而目前茶文化界对中华茶道的理解是见仁见智,多有分歧。为进一步弘扬中华茶道,有必要对中华茶道的概念作出科学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江西婺源是绿茶产区,婺源人喝茶,吓煞人也!早晨起床,万事皆空,唯有煮水泡茶是头等需要。大把茶叶投入杯中,三沸水冲去,叶一半,水一半,盖杯之后,细细揣摩那青花名瓷,双手不断在杯边抚摸,心也净了,情也寂了,待到茶叶入水,品啜几口,认可便开始饮喝。好在喉似三江,肚容四海,嘴皮子又练就不怕烫的本领。冲水三四次,喝到五六程度,似已吞下仙丹甘露,精饱神足八九,于是,一天伊始。鄙人客籍,几十年耳濡目染,够得上茶桶一级。然而与当地诸君相比,自惭形秽,只能列入另册。其实.能列入另册者,亦非寻常之辈。晨起、睡前、饭后、酒余,工作学习会议谈话之间,舞文弄墨搔首搜肠之时,须臾不能离开此物,否则,魂不守舍,昏昏然不所事事。唐、卢仝  相似文献   

12.
关于弘扬茶文化、引导茶消费的几点思考上海茶叶学会茶文化工作委员会卢祺义“茶香飘申城,茗艺进万家”。用这句话来概括’94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所取得的社会、经济两个效益,也许可算一种形象性的说法。由三家单位筹备将近一半的这一盛会,无论从宣传造势、资金筹措、培...  相似文献   

13.
“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事占陵(宋徽宗)时,益穷极新出,无以复加矣!”这是宋人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一文中对有宋一代特别是宋徽宗时代茶文化兴盛局面的描述。“始于唐、兴于宋”的茶,至此已成为普通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开门七件事之一,成为文人雅士“棋琴书画诗曲茶”之修身品性要件之一。由相对奔放热情、色调热烈的唐文化向相对封闭内敛、色调淡雅的宋文化转型,得益于宋代土地私有制的普遍发展、个体的主体价值意识和人格意识较为明朗、教育对象打破严格的门阀贵族限制、以及奉行“右文轻武”政策的宋王朝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从而创造出一种“郁郁乎文哉”的文化气象。  相似文献   

14.
中华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非常优秀的一支,它发端于两晋南北朝,正式形成于中唐时期,由“茶圣”陆羽等所创造。我国是茶的原产地,早在原始社会的末期便发现了茶的用途。据说,神农氏为了解植物的性能尝遍百草,有一天“中七十二毒”,后来得到“茶”才解了这些毒气。“茶...  相似文献   

15.
以茶会友弘扬茶德──第四届国际西湖茶会综述中国茶业博物馆王宏伟已连续举办三届的杭州国际西湖茶会,于1995年4月23日在美丽的西产湖畔,群峰环抱,茶园围绕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再次隆重举行,会期共2天。这是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总结前三届茶会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筹...  相似文献   

16.
该从自然、人文资源着手阐述了黄山茶生态环境优越性和名茶品质独特性。黄山茶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具备发展茶文化旅游的资源基础。并以茶生态体验游、茶博馆研学游为例挖掘黄山茶文化旅游资源,发展茶文化旅游,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茶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茶叶原产于中国大地,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人作为世界上最早把茶作为饮料的民族,少说也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与种茶、制茶、饮茶此等茶业茶事相适应,也便逐渐形成了和发展了中国独特的茶文化及其传统。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淡泊明志、廉美和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其精神精髓,深深植根于全世界的华人之中,永葆长青的生命。中国的茶文化积淀丰富,但资料一向散乱无序,更缺乏系统而科学的研究与阐发。在即将迈入二十一世纪门槛的当今,要继承中国茶文化的传统和弘扬中国茶文化的精神,无论从学术(建立中国茶…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在引进中国茶文化的同时,通过与本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茶文化。饮茶自平安时代进入日本以来,其茶文化几经演变,最终成为日本文化的标志——茶道。  相似文献   

19.
中华茶文化发展的几个问题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黄志根,朱晓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也顺应了两个文明发展的需要。但如何更好地发展,针对目前茶文化称呼混乱,茶文化含义至今缺乏系统而深刻的认识,分析、澄清这些问题已成为茶文化深入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比较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由明 《农业考古》2002,(2):317-321
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都是东方文化的奇葩 ,在世界文明史上 ,各显风彩、引人深思。要比较深刻地、内在地理解中、日两个民族 ,不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道 ,都是难于达到全面地和内在地理解。因为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茶道都深刻蕴含和充分体现了各自民族的特性。日本茶道源于中国的茶文化 ,然而 ,从最初的模仿到不断地改造和不断地注入日本的民族特性 ,而最终成为代表和体现日本民族性的文化。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种文化作些比较 ,以说明这两种文化所体现的不同民族性和在各自的思想文化中的不同地位及不同的历史作用和未来可能的不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