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回顾了"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狠抓粮食生产,坚持基本土地经营制度,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等"十二五"时期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期、深化改革决战期、依法治国关键期。拥有3959平方公里、165万人口的开县,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水平不高,农业品牌建设滞后,农产品深加工不够,生产链条短,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持续增收步伐放缓,城乡差距仍然在持续拉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面临改革的机遇,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九五"期间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成效,积累了经验 "九五"期间,在国家的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地、县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不仅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推动了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广泛运用,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技术不断发展的之下,我国农业水平也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还是有不少地区处在"刀耕火种"的落后农业生产状态中。因此,对农业技术进行全面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很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对策方法,希望可以对业界人士起到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都市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形态,出现于20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及美、日发达地区和国家,指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都市农业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结合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总结了5G技术特点及其应用场景,展望了5G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例如在农业领域涉及农业大数据采集、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在农村应用涉及远程医疗、教育公平、乡村旅游等。5G技术必将促进"三农"工作迈向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李晓楠 《新农业》2014,(6):60-61
<正>"高端大气上档次"在2013年成为了一句流行用语,简称"高大上",用来形容高雅的事物。按照这个标准,都市农业就是农业里的"高大上"。都市农业是指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即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结合于一体的产业。  相似文献   

8.
基于江西省253户农户和134家农业企业调查问卷数据,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分析了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农村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保障农村生活的正常有序开展,确保农业生产正常有序进行,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农村造成的影响,提出以下应对措施:统筹抓好打赢疫情防控战与"三农"领域重点工作;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管控"人流"的同时,因应自然规律、市场规律放松"物流";广泛开展网上在线技术指导和政策宣讲,避免正常的春耕生产受到过度影响;加快科研应急研发,尽早摸清疫情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影响;加大主要农产品储备调节力度,预防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缓解禽类养殖企业产品积压滞销压力,保护禽类产品产能;预防早稻播种面积大幅下降,稳住农民种粮信心。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184-185
加快推进辽宁省"互联网+农业"的进程将会提高辽宁省农业生产率,改进传统的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的效率,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产品产销等农业经营活动深度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并帮助农民获得更大的利润。在新政策的引导下,阐述互联网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深入探索辽宁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对"互联网+农业"在辽宁省推进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当今世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热点之一。"电脑农业"就是通过应用以电脑和通信融为一体的信息技术,将现有的单项技术、最新的科技成果和专家知识进行综合组装配套,实现量化、规范化和集成化,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技术、价格、生产和供求等信息的一种现代化农业。它不仅能指导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农业标准化是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则,引进"绿色、生态、环保"理念,在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促进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较快得到推广应用的一种先进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初,党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和对发展农业经济保护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发展农业经济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因素,土地做为农业生产的第一要素,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农业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保障.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振华 《农业考古》2008,(6):336-338
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推进农业机械化等有利影响,同时也会造成农村人才流失、农村支付较高机会成本等不利影响,必须扬长避短,正确引导,使其成为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一条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4.
依托农村沼气建设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原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加快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模式的建设,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通过对"四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创新性建设,加速了设施农业瓜、果、菜及花卉的反季节栽培的发展,沼气的综合利用技术日臻完善。沼气生产是连接种植业、养殖业的纽带、沼气进入农业生态循环链后,不仅提高了各项资源(土、气、肥、热、光)的利用率,而且赋予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的涵义,即:解决了农村的生活用能问题;沼气主副产物为产业结构调整开辟了新领域;提供优质沼肥,促进了绿色有机食品的发展,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注入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要求,是发展农村经济和调整农业结构的基础性工作"农业标准化就是指对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依此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约束和限制,即农业各个生产环节必须按照这个标准进行,以便使产品达到社会和人们健康需要的标准多年来,景泰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标准生产,在思想认识、工作措施、方法技术、产品质量等多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新曹农场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旋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从"旱改水"入手,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主攻农业结构调整,以致富职工为抓手,精心加强农场的农业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路线,也是解决新时期我国"三农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根据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规划分析,农村农业现代化分别涉及社会组织和产业形态两个现代化方面,其中"农业现代化"是指通过对现有农业的现代化改造,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经济效益、优化农业市场体制;"农村现代化"则要以城乡融合为发展目标,维护乡村主体性的同时实施"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54-156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广泛应用与普及,现在的人们开始逐渐享受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带来的好处,它既提高了生产与生活效率,也为创业提供了更多可能。农业作为古老的产业,看似离互联网最远,但"互联网+农业"的新模式却潜力巨大,不仅能快速推进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化进程,而且对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大帮助。从"互联网+农业"的创新模式入手,深入探讨其对个人农业创业的影响与作用,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产业模式与经营手段的创新,对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农业产业链环节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此外精准扶贫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是极为重大的政治任务。电子商务工程是扶贫开发体系一种有效的手段,要深入实施"电商+精准扶贫"行动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山西"乐村淘"作为"服务于8亿农民的农村电商平台",积极促进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通过电商精准扶贫的培训为各地的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通过互联网的营销将农产品销往全国甚至全世界,促进农业经济,提高本地农民收入,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选取甘肃省2007—2017年农业现代化代表性指标和农村现代化代表性指标,运用熵值法对甘肃省近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行评价,采用"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和"障碍度"分析其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甘肃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主要障碍因素是农业生产投入、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生态环境。从有针对性地加大投入、提高农地产出水平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