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海金 《新农村》2010,(9):34-35
生态混养是一种模仿生物生态系统的科学水产养殖模式。在同一海水池塘中养殖蟹、虾与贝类,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水域空间与池塘滩面,实现水中有虾、水底有蟹与泥中有贝类的全方位、立体化养殖模式。蟹虾贝混养,还可实现残饵与粪便肥水、有机碎屑与肥水培养的单细胞藻类供贝类滤食,并净化池塘环境。  相似文献   

2.
王治畅  袁娇  陈灿  王华 《湖南农业》2021,(11):24-25
(续第10期第24页) 稻-虾-蟹综合种养模式是在稻-虾和稻-蟹共作的基础上拓展而来的.虾、蟹生活习性和养殖条件基本相同,但虾、蟹的生长旺季却有所不同,适宜小龙虾的生长时间一般为4-6月,在6-7月就陆续出售,剩下的部分可作为种虾以繁育下一年的虾苗;而适宜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时间一般为6-10月,出售时间基本在10月以后;因而两者在生长时间上可以兼顾,相比单一养殖品种,虾、蟹混养更好地利用了水体资源.  相似文献   

3.
运用比较饲养法研究不同饵料对波纹龙虾(Panulirus homarus)生长的影响,试验设投喂杂鱼、杂虾、杂蟹、杂贝四个单一饵料组和混合投喂杂鱼+杂虾、杂鱼+杂蟹、杂鱼+杂贝、杂虾+杂蟹、杂虾+杂贝、杂蟹+杂贝6个混合饵料组。结果表明,混合投喂的效果好于单一投喂效果。单一投喂的饵料中杂贝、杂蟹的效果较好,其次是杂虾,...  相似文献   

4.
蟹田稻病虫发生以条纹叶枯病、三化螟较重,其他病虫均轻于常规稻。根据2 a试验示范,得出30%乙酰甲胺磷乳油对鱼、虾、蟹存活时间均无影响,可以作为水产养殖稻田防治螟虫等害虫的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5.
乙酰甲胺磷等农药对鱼、虾、蟹室内安全性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农业结构调整,作为无公害稻米的蟹田稻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达0.89万hm2,且实现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稳步上升。但近两年来,由于三化螟暴发及蟹田稻品种偏迟,后期易受三化螟集中危害。未用药的蟹田稻三代三化螟造成的白穗率一般为10%~20%,重发田块达30%以上,甚至失收,已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海水池塘蟹虾贝类的科学生态混养技术。应用蟹虾贝类自身产出天然饵料及池塘内蜉蝣生物为食物,进行生态养殖。并明确了海水池塘混养的优势,给出了海水池塘蟹虾贝类的投苗准备工作,提出海水池塘蟹虾贝类的科学混养管理及不同时期的管理要点,帮助渔业进行推广,提升渔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克氏原螯虾与中华绒螯蟹混养条件下的行为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在相对狭小空间进行等重量级的虾蟹混养试验,观察记录两者相遇初期的格斗行为及混养后期的胜负结局;在相对宽敞空间——"Y"型迷宫内,观察记录克氏原螯虾对较高重量级中华绒螯蟹的趋避行为。[结果]混养试验中虾蟹相遇初期,螯虾首次攻击及靠近的次数、累计主动靠近次数均极显著大于蟹(P<0.01),累计主动攻击次数显著多于蟹(P<0.05);混养30 d后,虾死蟹存组占30%,蟹死虾存组占10%,共存组占60%。在每只受试虾对较高重量级蟹趋避行为试验中,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螯虾对蟹与空白的选择次数和时间由差异性不显著(P>0.05)变为显著偏向选择空白(P<0.05),即螯虾对蟹的识别能力显著提高了,同时试验螯虾的选择行为受到明显抑制。[结论]可以推测,若提供适合的生境条件,虾蟹混养理论上可获得较好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克氏原螯虾与中华绒螯蟹混养条件下的行为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在相对狭小空间进行等重量级的虾蟹混养试验,观察记录两者相遇初期的格斗行为及混养后期的胜负结局;在相对宽敞空间--"Y"型迷宫内,观察记录克氏原螯虾对较高重量级中华绒螯蟹的趋避行为。[结果]混养试验中虾蟹相遇初期,螯虾首次攻击及靠近的次数、累计主动靠近次数均极显著大于蟹(P<0.01),累计主动攻击次数显著多于蟹(P<0.05);混养30 d后,虾死蟹存组占30%,蟹死虾存组占10%,共存组占60%。在每只受试虾对较高重量级蟹趋避行为试验中,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螯虾对蟹与空白的选择次数和时间由差异性不显著(P>0.05)变为显著偏向选择空白(P<0.05),即螯虾对蟹的识别能力显著提高了,同时试验螯虾的选择行为受到明显抑制。[结论]可以推测,若提供适合的生境条件,虾蟹混养理论上可获得较好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稻田高效综合种养模式的完善与推广提供依据,通过定期监测养殖水体的水温、溶解氧(DO)、pH、NH_4~+-N、H_2S、NO_2~--N以及河蟹和小龙虾体质量等指标,研究稻-虾与稻-蟹种养模式水体水质及虾、蟹生长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稻-蟹种养模式水温和DO分别为7.69~31.47℃和4.32~6.97mg/L,稻-虾种养模式水温和DO含量分别为7.91~31.46℃和4.09~6.40mg/L,各塘口养殖水体的水温和DO差异不显著;稻-蟹种养模式pH和H_2S含量分别为7.35~8.12和0.046~0.241mg/L,稻-虾种养模式pH和H_2S含量分别为7.41~8.23和0.05~0.19mg/L,二者差异显著;稻-虾种养模式NH_4~+-N和NO_2~--N的含量分别为0.234~2.240 mg/L和0.050~0.232 mg/L,稻-蟹种养模式NH_4~+-N和NO_2~--N的含量分别为0.214~1.610mg/L和0.046~0.176mg/L,二者差异显著;河蟹和小龙虾的生长呈"S"型曲线,生长状况良好,收获期,雄蟹平均体质量为142.6g,雌蟹平均体质量为122.0g,小龙虾平均体质量为45.3g。  相似文献   

10.
马亚梅 《新农业》2012,(17):40-41
虾蟹类是以底栖动物为饵料的,所以在池塘内培育天然的动、植物,可促进虾、蟹早期生长,增强虾、蟹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同时也是充分利用池塘生产力,降低养虾成本,养殖大规格虾的有效措施。重视饵料生物培养可降低投饵系数,提高经济效益。一、池塘中的饵料生物广义来说,池塘中的底栖小动物及硅藻都是虾、蟹的饵料,包括原生动物、甲壳类、圆虫类、昆虫类、软体动物和底栖硅藻等。1.藻类藻类中蓝藻及底栖硅藻既是池塘内易生的生物,也是对虾胃中常见的食物。但是其所占的比例很低,说明它们并不是虾、蟹的主要饵料。  相似文献   

11.
1.鱼、虾、蟹、藕生态种养的优点①河藕塘中有许多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小型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以及许多浮游动物与各种水生植物,可用来发展鱼、虾、蟹养殖.②可大大减少投饵量,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③实行多元复合结构立体开发,不但能充分利用水面资源,同时还能使池塘环境形成自然生态状况,促使鱼、虾、蟹健康生长.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可产河藕1500~1750公斤,产鱼50公斤,产成虾10公斤,产成蟹125公斤.每667平方米纯收入可达4000~6000元,是种植水稻田收入的数十倍.经济效益可观. 2.池塘基地的选择与建造①可选择水源充足,地势低洼,蓄水、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土质肥沃,保水性能强的田块改造而成.②也可利用原稻田养殖的田块改种田藕及放养鱼、虾、蟹等.③还可选择现有池塘进行改造利用. 下面以地势低洼的田块改作放养池塘为例:首先在选好的田块的一端开挖一个鱼塘,面积一般为333~667平方米,水深1.5米,坡比1∶3.5.然后在藕田四周开挖一个2~3米宽、水深1米的围沟.再用四周开挖的泥土建筑好田埂.田埂宽2米,高30~50厘米.然后在上面增设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可用塑料薄膜,有条件的也可用水泥板、砖头砌墙. 3.河藕种植①下足基肥:基肥种类可选用鸡粪、人畜粪,适量添施氮铵肥料.基肥数量最好占河藕全年用肥量的80%.追肥占20%.一般生产中宜一次性下足基肥,追肥应少施或不施.②适当减少藕种用量,以防荷叶过密挡住阳光.控制适当的荷叶,可有利于盛夏鱼、虾、蟹避暑.一般每667平方米用藕种300~400公斤.③栽植密度:株行距为1.6米×1.6米. 4.苗种放养可投放扣子蟹或豆蟹.若投放扣子蟹,每667平方米投放2000只左右.投放豆蟹,则每667平方米可投4000~5000只.另外,投放抱卵虾种每667平方米1公斤,鲢鳙鱼50尾.值得注意的是,投放苗种时不宜直接放入藕田,必须用5%的盐水消毒后投放,以防肥水致伤.一般要求在5月底完成苗种投放工作. 5.饵料投喂苗种下塘后,由于苗体小,觅食量也少,且池塘中的自然饵料比较丰富,一般投饵量不宜过多.投饵品种可采用小杂鱼、河蟹颗粒饵料等.中后期可投喂螺蛳,加大水草的投喂,如扁担草、浮萍等.为了节约饵料成本,还可投喂南瓜、山芋等. 6.日常管理平时要坚持巡塘,切实做好四防工作,即防疾病,防敌害,防逃走,防偷窃.在管理上要注意控制水位,水深保持在15~20厘米.汛期要严防因水位上涨而造成鱼蟹逃走.闷热雷雨天气气压低,要严防青虾缺氧沉塘.在河藕生长方面要注意观察苗情长势,如果藕苗发蔸不良,应及时做好补肥工作.至8月份可采藕上市.8月底至9月初售完河藕后,应提高池塘水位,以加速鱼、虾、蟹生长.  相似文献   

12.
虾壳和蟹壳是水产工业生产的固体废弃物。随着我国海产及人工养殖虾、蟹业的发展,这些废弃物数量越来越大,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作鱼、虾、蟹的饲料添加剂 沸石含有鱼、虾、蟹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多种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易被吸收利用.同时还具有生物酶的多种催化作用.具有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增强抗病力.提高成活率,调节动物的体液和渗透压.保持酸碱平衡,净化水质的功效.还有一定的防霉作用。鱼、虾、蟹饲料中的沸石粉用量一般在3%-5%。  相似文献   

14.
稻渔共作是近年来泰州市农业结构调整中比较令人瞩目的亮点之一,该项技术是在不影响水稻种植的情况下进行鱼、虾、蟹的养殖,其优点是养殖的鱼、虾、蟹能起到不用  相似文献   

15.
《农家致富》2004,(6):58-59
苗宝 本品既能杀菌又能杀虫,可有效杀灭去除柱状屈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聚缩虫、钟虫、真菌、丝状细菌等致病因子;对大眼幼体、豆蟹、扣蟹、仔虾、鱼苗刺激性特别低。在大眼幼体、豆蟹、扣蟹、仔虾、鱼苗下塘前使用本品浸泡,  相似文献   

16.
一、人工生态环境养殖法。即人工创造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环境条件的水域一,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进行无公害养殖。例如,种草养殖虾、蟹,已成为发展无公害虾、蟹养殖,建设大面积生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2016,(9)
正吃过虾、蟹的人都知道,在未入锅前,它们的颜色都是灰白的,但是出锅时,它们身体的颜色就像施了魔法似的变成了红色。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虾和蟹同属甲壳类,种类繁多。在它们坚硬的甲壳下面有一道真皮层,真皮层中散布着很多色素细胞,虾和蟹的颜色就是由这些色素细胞决定的。这些细胞能够吸收和反射光线,不同的色素细胞,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就会使虾、蟹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当然,甲壳类动物的色素细胞也会随着光线的明暗而变  相似文献   

18.
2002年我们在梁河县遮岛镇大盈江边10亩稻田中进行中华绒螯蟹、罗氏沼虾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湖南地区淡水虾蟹养殖品种主要有克氏原螯虾、南美白对虾、青虾、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等,据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湖南省克氏原螯虾产量为35.95万吨、南美白对虾产量为0.73万吨、青虾产量为0.29万吨、罗氏沼虾产量为0.09万吨、中华绒螯蟹产量为0.67万吨,其中克氏原螯虾产量居全国第三,占全国养殖总产量的15.0...  相似文献   

20.
依据青虾、黄颡鱼、塘鳢等品种与河蟹共生互利、优势互补的生物学特性,适当降低蟹种放养量,提高青虾、黄颡鱼、塘鳢等优质鱼类放养量,发展蟹虾、蟹虾鱼高产高效生态混养,可较大幅度提高河蟹养殖池塘的综合产出率和综合效益。一、蟹虾高产高效生态混养1.池塘清整冬季抽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留淤15cm,用于种植水草和培育底栖生物。修护池埂池坡,使坡比达到1∶2.5以上。池塘冻晒1个月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