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分布于祁连山东段的头花杜鹃(Rhododendron.Capitatum)、千里香杜鹃(R.thymifolium)、烈香杜鹃(R.anthopogonoides)和陇蜀杜鹃(R.przewalskii)为对象,研究了其株丛特征与海拔梯度间的关系。随着海拔升高,头花杜鹃、千里香杜鹃和烈香杜鹃的冠基呈降低趋势。随着海拔升高,头花杜鹃与千里香杜鹃的重要值增加,并显著大于其他物种。在海拔3 100m处,杜鹃灌丛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均处于较高水平。随着海拔升高,杜鹃灌丛总盖度逐渐降低。千里香杜鹃的分盖度在海拔3050m较小。头花杜鹃的分盖度在各海拔梯度上均较大。头花杜鹃和千里香杜鹃的植株高度随着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东祁连山杜鹃灌丛草地灌木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张德罡  胡自治 《草地学报》2003,11(3):234-239
对东祁连山杜鹃灌丛草地灌木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表明:在海拔高度相对较低的主样区(海拔3080m),陇蜀杜鹃在群落中的竞争能力和适应性受到限制,因而呈现出集聚程度较高的斑块状分布;柳属植物、鬼箭锦鸡儿、金露梅、烈香杜鹃、头花杜鹃和百里香杜鹃均为随机分布。随海拔高度上升,陇蜀杜鹃的分布格局由集聚型迅速转变为随机型,其余灌木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波动,但分布格局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东祁连山杜鹃属植物形态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东祁连山杜鹃灌丛草地杜鹃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表明:百里香杜鹃和头花杜鹃个体相对低矮,叶片近革质、密被鳞片、有芳香但不强烈;烈香杜鹃个体较前者略高,叶片软革质、上无鳞片但背面有稀疏鳞片、有强烈芳香;陇蜀杜鹃个体最高,叶片坚革质、无鳞片、无芳香。花的数目陇蜀杜鹃和烈香杜鹃较多,为12~17朵;头花杜鹃3~8朵;而百里香杜鹃则为单一、偶成双。其叶片显示出不同的生态适应特点,即百里香杜鹃为小叶密鳞半落叶、头花杜鹃为小叶密鳞强反卷、烈香杜鹃为中叶疏鳞角质反卷、陇蜀杜鹃为大叶厚角质反卷。  相似文献   

4.
高寒灌丛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研究高寒灌丛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光谱遥感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遥感探测技术,可以实现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地物大面积无损探测。研究高寒灌丛的光谱变换特性有助于光谱遥感技术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选取青藏高原祁连山东段的甘肃省天祝县金强河河谷区域,根据海拔高度的变化,从2 900 m到3 600 m的阴坡,每100 m设置一个样地,采集每块样地的光谱数据。对采集的光谱数据进行平滑降噪处理后,通过反射率(REF)、吸收率(ABS)及反射率和吸收率的一阶导数(GREF和GABS)变换,分析了灌丛群落和光谱特征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群落多样性的空间格局中,物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极显著,光谱REF与α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均呈现倒"V"字形变化。α多样性最高的海拔梯度与群落光谱REF最大的值均集中在中间海拔区域(3300~3400 m);2)灌丛含水率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呈"N"字形,即灌丛含水率与群落光谱REF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3)群落高度,生物量和茎叶比对灌丛群落光谱特征的影响较明显。阴坡灌丛群落光谱REF与生物量、茎叶比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呈反"N"形变化;4)千里香杜鹃和头花杜鹃灌丛在整个灌丛群落中占有关键地位,其群落特征的变化对灌丛光谱特征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5.
高山植物在适应高海拔、低气压、短生长季等环境约束的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功能适应性,探究高山植物枝叶功能性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对其资源获取与生存繁殖的认知有重要意义。于2019年8月对甘南高山海拔3400~3700 m范围内头花杜鹃23组主要枝叶功能性状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随海拔上升,叶干物质含量、叶片密度、叶厚度和总叶干物质含量显著增大;叶长、叶宽、叶面积、叶体积、叶干重、茎长、茎干重、总叶干重、总叶面积、纤细率和茎体积在3600 m显著减小,在海拔梯度上整体呈"V"形变化;海拔会显著影响叶厚、叶长、叶干物质含量、叶密度、比叶面积、总叶干物质含量、总叶面积和总比叶面积,大部分性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头花杜鹃枝叶性状在海拔内的方差分量明显大于海拔间,各性状的表型分化系数以茎干物质含量最小(3.19%),叶密度最大(57.73%),平均为20.65%。结果表明:头花杜鹃部分性状对海拔变化不敏感,主要以少数核心性状变异结合功能性状组合共同适应高山异质生境,头花杜鹃在海拔间具有较低的表型变异,可能是对高山特殊环境的适应性策略。  相似文献   

6.
东祁连山杜鹃灌丛草地灌木受损恢复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受到砍伐和滑坡影响的东祁连山杜鹃灌丛草地灌木植物的恢复生长研究表明,砍伐后,灌木恢复到原群落的程度依次为金露梅>鬼箭锦鸡儿>柳>头花杜鹃>千里香杜鹃>烈香杜鹃,滑坡条件下各灌木的恢复程度与砍伐样地相似,说明金露梅、鬼箭锦鸡儿和柳能够快速适应新的生境条件,充分利用新生境条件下的各种资源进行恢复生长,在群落恢复演替的前期生长速度较快,而杜鹃属植物不能较好地适应新的生境条件,再生恢复速度相对迟缓。  相似文献   

7.
曹文侠  李文 《草业学报》2016,25(7):52-61
以东祁连山高寒杜鹃灌丛草地建群种-千里香杜鹃为对象,研究了灌丛基部和灌丛间千里香杜鹃及其他植物根系生物量水平与垂直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生育期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随土层的深入,千里香杜鹃地下粗根、细根生物量,以及群落其他植物的地下活根及死根生物量均随土层的深入显著降低,千里香杜鹃地下细根生物量的90%分布在0~20cm的土层中,千里香杜鹃灌丛基部生物量大于灌丛间。千里香杜鹃细根生物量在萌动期和休眠前相对较低,从6月份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7月达最大;表层峰值的出现总是早于深层,而灌丛间峰值早于灌丛基部,灌丛间细根变幅活跃。群落其他植物地下生物量从萌动初开始下降,7月达最低,8月出现小幅增长后开始下降,在生长季末呈现较大幅度增长;随土层加深,死根生物量比例增加,7,8月份0~10cm层土壤中千里香杜鹃活根占总生物量的比值最大,此时,群落活根总量接近或大于死根,但年平均群落死根量大于活根,深层动态升降的出现滞后于表层。  相似文献   

8.
以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灌丛优势种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高山柳(Salix cupularis)和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为对象,通过对其数量性状(株高、冠幅直径、分枝数、单株重、个体分枝重)与年龄结构及自疏特征分析,构建3种灌木株丛生物量估测模型,明确其年龄结构模式,确定3种灌木分枝数和分枝重之间是否存在自疏特征。结果表明:1)植物种群数量性状对其地上部分单株重影响为金露梅高山柳头花杜鹃;2)冠幅直径可作为3种灌木单株重估测模型适宜指标,基于冠幅直径(CD,cm)构建的灌木单株重(PW, kg)估测模型PW_(金露梅)=–0.310+0.014CD,PW_(高山柳)=–1.688+0.033CD和PW_(头花杜鹃)=–0.203+0.013CD;3)头花杜鹃和高山柳属于增长型种群,具一定稳定性,金露梅属于稳定型种群;4)头花杜鹃株丛分枝数和分枝重之间存在明显自疏特征。研究认为,3种灌木的数量性状、年龄结构和自疏特征存在分异特征,是其对高寒生境的长期适应性结果。  相似文献   

9.
郑艳霞  谢炳君  张明 《青海草业》2005,14(4):52-53,45
对循化盂达和大通迭板山天然分布的黄毛杜鹃、陇蜀杜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毛杜鹃种子发芽率较高,为56.70%,种子繁殖容易。两种杜鹃为常绿,阔叶灌木,花期20d。花大,色白、芳香,具有较高的园林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海北州境内的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有4种,即青海杜鹃、烈香杜鹃、头花杜鹃、百里香杜鹃。介绍了杜鹃花属植物的形态特征、药理性能、功效、产销情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肃北地区裸果木荒漠群落构成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于2006-2008年对稀有植物裸果木在甘肃肃北的分布情况及其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肃北北山地区裸果木主要分布在海拔1 500~1 600 m,在南山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 900~2 780 m,均分布于山前冲积扇、沙砾质戈壁和干河床地带。裸果木荒漠群落物种组成共计44种,隶属13科,31属,植物区系以古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型为主,约占54.8%。植物区系与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有密切的联系。其次是北温带分布型,约占19.4%,裸果木分布区与北温带分布型植物区系联系紧密。第3是世界分布种,约占9.7%。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较高。但其高度和盖度较低,裸果木中老龄植株较多,而幼龄植株很少。种群有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12.
民勤荒漠草地主要植物群落生境条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民勤境内4种主要荒漠植物群落,从生境条件和生态位2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沙蒿Artemisia arenaria、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4种群落的土壤机械组成差异主要表现在>0.05 mm的土壤颗粒上,沙蒿和麻黄0.25~1.00 mm的粗砂均较多,麻黄土壤中≥1.0 mm的石砾含量最多,白刺土壤中0.05~0.25 mm的细砂粒最多,梭梭林地的全氮含量普遍高于其他3种群落;2)群落中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在4个优势种中,梭梭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麻黄,白刺的生态位宽度最小;3)沙蒿、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沙拐枣的生境条件大致相同,五星蒿Bassia dasyphylla、沙米、盐生草Halogeton arachnoideus与白刺的生境条件大致相同,盐生草、刺蓬Salsola ikonnikovii、白刺、沙米与梭梭生境相近,泡泡刺与麻黄的生境相近。  相似文献   

13.
从对种质资源的研究角度出发,选取天山北坡东段与西段海拔1800~2200 m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分布的典型区域,分析不同海拔鸭茅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群落高度、密度、盖度及地上生物量方面,天山北坡东段与西段在各海拔之间都存在差异,但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鸭茅种群随海拔的升高,其优势地位逐渐降低;α多样性指数表明,垂直方向上,西段和东段山地均呈现随海拔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呈现“V”型,水平方向上,两段山地相同海拔处除丰富度Margalef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在海拔2000 m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指数均未呈现出显著性的差异。β多样性指数表明,东段海拔1800~2200 m之间,群落相似性极高,共有种较多,生境条件较为一致。西段海拔1800~2200 m之间,共有种较少,生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海拔呈现出显著负相关,与群落地上生物量不相关。  相似文献   

14.
选择青藏高原东缘同一生境类型下具有不同交配系统特点和不同传粉者丰度的3种龙胆科植物湿生扁蕾(Gentianopsis paludosa)(自花授粉)、祁连獐牙菜(Swertia przewalskii)(高昆虫访问异花授粉)和线叶龙胆(Gentiana farreri)(低昆虫访问异花授粉)为对象,研究其资源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3种植物的花粉胚珠比例(P/O)存在显著差异(P0.05),湿生扁蕾的P/O显著低于另外两种异花授粉植物的(P0.05),祁连獐牙菜的P/O显著低于线叶龙胆的(P0.05);2)3种植物的繁殖分配比例存在差异,湿生扁蕾的繁殖分配比例显著高于另外两种异花授粉植物的(P0.05),线叶龙胆的繁殖分配比例显著高于祁连獐牙菜的(P0.05);3)在繁殖分配比例与个体大小关系上,湿生扁蕾与其个体大小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而另外两种异花授粉植物则与其各自个体大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研究表明,交配系统类型和传粉者丰度与植物的资源分配模式有关,尽管3种植物的繁殖绝对投入量都与其个体大小显著正相关(P0.05),但自花授粉植物相对于异花授粉植物具有较高的繁殖分配比例,并且这种较高的繁殖分配比例不受个体大小影响,这种高繁殖投入的资源分配模式可能与自花授粉植物具有繁殖保障,从而降低其繁殖代价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胡远彬  郭婷  陈俊 《草业科学》2013,30(2):190-195
以不同海拔梯度下(坡下、坡中、坡上)陕西关山草原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幂乘方法则分析植被的空间分布特性及其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等。结果表明,坡下、坡中、坡上3个不同海拔梯度下,草地群落的组成物种对幂乘方法则具有很好的吻合性;草地群落的总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H′)及群落整体的空间异质性指数(δc)都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增加;样方内的平均物种数、平均多样性指数亦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它们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坡上、坡中禾本科和豆科植物的出现频率较高,而草地退化的标志性植物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在坡中的出现频率很高,蛇莓(Duchesnea indica)和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在坡下的出现频率更高,表明坡下草地退化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4种麻黄属植物种子表面特征。结果显示,种子的外形、大小及颜色,草麻黄、中麻黄较相似;而木贼麻黄和膜果麻黄之间区别明显。草麻黄、中麻黄具有相似的种子表面特征;膜果麻黄和木贼麻黄具有独特的种子表面饰纹。麻黄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种间差异较明显,每个种仅有一种类型,在种内相当稳定,且几乎不受地理分布的影响,在分种和植物分类上具有重要的鉴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青海湖区普氏原羚及鸟类栖息草地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湖流域普氏原羚与鸟类栖息的草地类型,以温性草原类、高寒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及高寒草甸类草地为主.本文分别简述了各草地型的植被结构、植物种类以及草地生物量,同时对普氏原羚、鸟类栖息地各草地型的生物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青海湖的蛋岛、鸬鹚岛、海心山、三块石、布哈河口等鸟类栖息地的鸟类种群数量监测,甘子河乡、沙岛东、克土、小泊湖、湖东种羊场、倒淌河镇元者、青海湖农场、哈尔盖乡、快尔玛乡、生格乡等地进行普氏原羚种群数量监测。目前,普氏原羚种群数量为702—845只。11月份种群数量比8月份增加22只,仅增长4.21个百分点;5个鸟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